第二序改变.教育中的华丽转身

2017-04-12 10:56李征
现代交际 2017年1期
关键词:改变实例

李征

摘要:“我为你费了多少心血,你怎么还没有改变?”“你这个孩子,我批评你多少次了,你怎么还这样?”父母们是不是经常感慨:看了那么多育儿经,为何还是教育不好自己的孩子?老师们是不是很困惑:做了那么多年的教育工作,为何难于转变学生的陋习?我们见过太多的吼叫式与强迫式的教育,难道强迫是最有效的?

关键词:教育序变 改变 实例

每一位教师和家长都想教育好自己的学生和孩子。但并不是每一位孩子都愿意接受教育。孩子们面对苦口婆心的教育时最深的感慨就是:他们都在说“正确的废话”。

好的教育建立在良好的沟通之上,建立在走进教育者的“规条系统”里。建立在“第二序改变”代替“第一序改变”的过程中。

每个人都是凭借自身的一套规条系统来行事。每个孩子的人生经验也是千差万别,因此,凭借人生经验所塑造出来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系统也不完全一样。所以,面对同一件事情,每个孩子的感受、情绪、思想状态和反应都不一样。很多人明白人与人不相同的道理,却用相反的态度去处理教育实践中的一些问题。因此同一种态度处理不同人的相同问题或同一个人不同问题时得到的反馈和效果不尽相同,甚至找不到规律所在。

先看看我们身边的实例吧。学生说了脏话,一批评就改正了,这是合乎逻辑的改变。有一些特殊情形,老师家长反复说理和教育。不但没有发生合乎逻辑的改变反而愈演愈烈,形成困局。还有另外一种情况。我的一个学生琳,初二刚接班时,她是前任班主任最头疼的学生,抽烟打架、迟到旷课、顶撞老师、沟通困难等一系列问题,因此我便特别留意她,也找过她交流谈心,甚至和她一起制定一些条约,但她总是用敌意的眼光看我,说话的口吻也是咄咄逼人,话中带刺。我关心她无效,我批评她无效,我强制她无效。有一天,她上课趴在桌上睡觉,叫醒她的时候她眼睛发红,额头滚烫,我便带她去了医院,陪她问诊和检查,陪她打针和吃药,然后通知了家长并把她送回家。我并没有想过要趁机教育或是感动她。我只是认为一个孩子生病了就要去看医生。但情感是会迁移的,我也仅仅是陪她看了一次医生而已。自此她会主动和我说话。语气中也没了“刺”,而且也不再违反纪律了。

一、教育是一种改变.它所产生的改变可以分为两种

第一序改变。这种改变发生在教育者自身的规条系统之内,它只能改变对方规条系统比较薄弱的部分。即用一般的管理就可以解决不需要特别的技巧所达到的改变。比如学生不做作业。在老师和家长的督促下甚至是陪同下把作业做完。但如果被教育者的规条系统很强,就无能为力了。

上面例子中的琳,她对老师的教育产生了成见,无论是表扬还是批评。她都会觉得老师有“教育”她的企图。她可能在内心抵制“老师”这个角色。于是,在“师生”这个系统内,无法实现她的改变。我们的教育实践中,经常可以看到“屡教不改”“软硬不吃”的学生,这就是第一序改变作用“无力”“有限”的表现。

第二序改变。教育者的思维方式应跳出这个“永远也转不出来”的第一系统,进入另外一个系统。这种改变发生时,教育者的思维方式也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比如有的孩子以不学习的方式应对老师父母的唠叨。老师父母又以更多的唠叨应对孩子的不学习。导致双方进入一个恶性循环,永远都没有出口。如果不走出这个思维模式,那么双方都不会发生实质性的改变。

还是上面的案例,当琳生病,老师陪她看病,这个时候,两人跳出了“师生”系统,进入了另一个系统,可以称之为“陪伴”系统,在这个系统中,琳面对的不再是一个老师,而是一个陪伴者,这个时候,她对老师的警惕和防卫开始解除,于是接纳了这个人。接纳意味着有接受你建议的可能性。这种改变跳出了系统之外,进入了较高一个层次。第一序改变中的系统无法发生改变,是因为该系统无法从内部产生改变自身的条件。也无法产生改变自身规则的规则,跳出这个系统,解决就有了可能。如果我们陷入无法解决问题的困局。我们可以想想如何跳出这个层次,跳上n+1层次去寻找办法。比如说,学校教育无效,就找家长想办法;理论教育无效,就用事实教育;虚拟情境的班会教育无效,就用真实情境的班会进行教育。这是其一。

其二,我们每个人内在的规条系统也会随着时间、成长发生改变。比如你用五分钟阅读了一篇文章,无论你同不同意所看到的内容,你的规条系统与五分钟之前相比,一定已有所不同。这份不同是在看过的每一个字句中慢慢产生的。同样发生在我们身上的每一件事,都会造成我们大脑里规条系统的变化。这就为教育者影响受教育者打开了一扇窗,即想办法改变学生的内在规条系统。所以,有效的教育方法就是从孩子的角度看他的规条系统。思考怎样才能给他提供更多更好的他所向往的价值。引导他们意识到这些新的可能性,这样,他才会想要改变自己。

二、第二序改变案例

用好第二序改变,需要注意三个要点:第一,确认双方关注的问题是什么?第二,弄清楚对方问题背后的价值观等在内的规条系统。第三,想办法改变对方的规条系统。具体操作以我和小敏这个学生的案例来进行解读。

初三学生小敏一定要买手机。她和妈妈因此事一再争执,关系恶劣,小敏还把这句话写在纸条上贴满了整个屋子。于是,她妈妈来找我,让我好好教育。

这个案例里。家长的教育无法改变她买手机的强烈要求,家长的说教只是在第一序里转,反反复复地跟孩子进行“拉锯战”,结果陷入一个永远都爬不出来的泥沼,一个要买,一个不愿意买。但是,用这种办法是不能解决这个问题的。因此,要摆脱这个纠缠,换一种思路,就可以盡快结束争执。而第二序改变的着眼点就是“问题的解决方案”。这些解决方案正是问题无法解决的关键之处。第二序改变更看重问题“是什么”,而不是“为什么”。它直接面对“问题”的结果,而不过多去探究问题发生的原因。因为很多问题之所以无解。是因为它本身是个“悖论”,或者是“乌托邦”,或者根本不存在问题,过多的探究原因并不能加快问题的解决。

二、结语

好的教育能穿越那些看不见的边界。引导孩子与世界产生连接与呼应,成为多彩世界里勃勃生机的一部分。有学者说:“真正限制我们的,是我们思维里看不见的墙。”好的教育,就是拆除一堵堵我们用任性、冷漠的内心筑起的逼迫式的围墙。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来说,这堵墙大多来自成人,来自偏见,来自武断,来自那些看得见或看不见的狭隘。当教师、家长对人性有了更多的体察,对人的成长困境有了更深刻的共情之时,教育也便有了华丽的转身。

责任编辑:孙瑶

猜你喜欢
改变实例
球类课放松实例
Catalan数及几种应用实例
多媒体技术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论以英语教学的改变创造课堂魅力
实现“四个”改变 提高阅读质量
奥迪品牌峰会见证“改变”发生
浅谈基于智慧教室环境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应用与实施
完形填空Ⅱ
完形填空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