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帮孩子找到适合的“生命方式”

2017-04-12 13:58三川玲
中华家教 2017年3期
关键词:差生性格生命

三川玲

我所理解的最好的教育,就是帮助每一个孩子去找到自己的生命价值。从事着自己喜欢的事情,过着自己想要的生活,这就足够了。

如果他所做的事情,还对社会有一些帮助,那就太好了,就算没有,也没有什么关系;他所过的生活,如果是健康幸福的那就很完美了,如果不是,只要不影响他人,也没有什么关系。

因为,对于生命,每个人,只有他自己才能对它负责。这是任何人都代替不了的,无论你是他的亲爹,还是亲妈。孩子渴了,饿了,悲伤了,快乐了,只有他自己才知道。同样,孩子的生命里最需要什么,也只有他自己才知道。哪一种生命的方式,最适合孩子,也只有他才知道。

选择适合孩子的教育方式

家长给予孩子哪种教育,其实是家长期待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度过怎样的人生。作为家长,你所给予孩子的教育方式,就是你对生命的理解体现。说得通俗一点,就是你觉得一个人最宝贵的是什么,你就会不由自主地期望孩子得到。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往往有两种比较的方式。一种,是我是曾经这么度过人生的,并且我对自己很满意,那么,我就要把这么宝贵的人生体验都教给他。另一种,是我曾经没有度过的人生,我现在很后悔遗憾,觉得如果那样的话我会很幸福,那么,我就要告诉他,他应该学习我没有学到的,过着和我不一样的人生。

这本身都没有错,都是爱的体现,也都是生命延续过程中最朴实和最基本的体现。但是,这种方式不能做得过于极端。一旦极端了,违背了孩子本身的发展诉求了,就不是好的教育了。

无论哪种教育方式,都没有对错之分,只有适合孩子与否。在选择哪种教育方式之前,一定要依据每个孩子的特性,而不是自己的人生经验。适合孩子的教育方式就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请尊重每个孩子的内在

每个孩子都有着自己的内在。而且,每个孩子的内在都是不一样的。这种内在又分为两种,一种是性格和品质,一种是才华和技能。

于性格和品质而言,大多是一诞生就体现出来的。而且,通常所说的,“性格决定命运”,其实就是指的这一部分。家长无论要给予孩子怎样的教育,都要首先考虑到这个因素。否则的话,就会遇到很多的冲突和矛盾。

性格和品质是孩子的根基,那么,才华和技能则是生长在其上的枝条。这一部分是随着孩子的身体成长,以及认知程度,还有知识学习的变化,逐渐呈现出来的。同样的,“知识改变命运”,指的大多是这一部分。家长无论想要孩子在哪些方面有很好的发展,都要考虑到这个因素。

给予孩子适合发展的环境

为人父母,我很理解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生活得很好。但是,我们也惊奇地发现,我们对孩子的期许,其实是我们认为孩子应该改进的源头。我们期许的,和我们抱怨的,其实是一件事情!但当一个孩子磨蹭的时候,很可能是在认真独立思考问题;一个孩子多动的时候,很有可能是在培养行动能力和领导力。那么,错的是谁呢,孩子,还是家长?!我一直都认为,“知识”是应该长在“性格”之上的,这才能构成统一的“内在”。

理想的状态,是每个孩子都有属于自己的教育方式。可是,這可能吗?我认为是可能的。在家里,家长要发现孩子的内在,并给予适合孩子发展的环境。在学校呢,则不进行标准化的教学,给予每个孩子更多的选择、更多的学习自由。

有一位前Google的员工,在纽约创办了基于尊重每个孩子学习规律的学校Altshool。在那里,每个孩子可以根据自己的特性选择上什么课,以及课程的进度。而老师则会根据这个孩子的所有学习数据,以及行为兴趣的评估,给孩子完全属于自己的课程表和评价体系。也就是说,一个10岁的孩子可以上一年级的阅读,而同时上五年级的数学。反过来,也可以。自然,也就不会有“优生或差生”的评价体系了。

有人会问,这适合吗,会不会变成放羊班,让孩子失去了进取心?的确,我也不能对这种教育方式打包票。但是,我认为,这种教育的方向是对的。而且,尊重了每个孩子的成长。适合这个孩子的教育方式,对于这个孩子的生命,不就是最好吗?尤其是对一个孩子而言,最不应该的,就是过早地、蛮横地、强迫地给孩子贴上标签。无论这个标签是“差生”还是“优生”,都是不恰当的。

那么,类似Altshool这样的理想的个性教育方式,于我们遥远吗,我们会达到吗?在中国现在的环境下,我们依然能够做很多事情,让我们的孩子能够相对自由地成长。我相信,这所学校之所以有如此大胆的举措,是和家长的要求、鼓励、支持密不可分的。你多做哪怕一点,你的孩子就会因此而受益很多。而我们的学校、社会和每个家庭,其实都应该为个性化的教育,积极去努力。

所以,请多做一点,帮孩子找到适合他自己的“生命方式”,因为你所改变的是自己孩子的命运。

猜你喜欢
差生性格生命
在书上睡觉
找你算账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性格描绘词
12星座“吃”出性格
老师,请给差生一片绿茵
喜欢独处与性格孤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