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延平+曹新霞
(1.河北省邢台县南石门中心崔路学校 河北省邢台 054009;2.河北省邢台县冀家村完小 河北省邢台 054012 )
摘 要:在这物欲横流的时代,许多人把金钱看得尤为重要,就呈现了打工热的现象,农村人不远万里到异地打工,自己的孩子只好交由年迈的父母代为照管,“留守儿童”成了当下教育工作者最关注、也最为头疼的问题。问题生、差生多发生在“留守儿童”身上,难道是孩子出问题了吗?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关键词:留守儿童 问题 责任
一、隔辈溺爱纵懒惰
每一个孩子从母体呱呱坠地那一刻始,都是一个美好的希望,父母百般嬌爱,万般疼惜,生怕孩子受委屈,孩子的生活环境无忧无虑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享受意识也越来越强。但是由于追求不同,父母出外打工,只好把孩子交由爷爷奶奶抚养。爷爷奶奶对自己的孙子孙女更是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孩子的日常生活更是无法无天,就连做不完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爷爷奶奶也要从中干涉,替孩子打掩护,久而久之,孩子的惰性开始蔓延:反正有爷爷奶奶的庇护,你老师能奈我何?如果孩子在学校犯错,需要家长出面解决,爷爷奶奶会以:我岁数大了,管不了那么多,或者说,孩子交给我我们只有管好孩子的义务,没有打骂惩罚的责任等等敷衍了事。有了这一保护伞,孩子可以说是有恃无恐,家庭和学校不能合力,孩子钻了空子,最终导致这样的孩子时有错误发生,演变成“问题生”。
二、疏于管理出恶果
由于父母长时间在外地打工,对孩子不闻不问,与孩子之间的感情有了隔阂,短短的相聚,父母感觉亏欠孩子太多,做得最多的事就是修复感情。孩子察言观色,觉察出其中的端倪,感觉父母欠我的,即便我在学校有什么不是,他们也不能甚至不敢说什么。假如父母真的说了什么,轻则当成耳旁风,不了了之,重则出言威胁。孩子的表现让父母束手无策,再加上父母在家的时间比较短,也不愿意把气氛搞得太僵,所以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孩子熟悉了父母的心情,更加的胆大妄为,更加的目中无人,试问:这样的孩子不出事,还会有谁会出事呢?我们班里有一个特殊的例子:父母离异,孩子归男方所有,孩子的爸爸常年在外地打工,孩子有爷爷照看,孩子平时的作业基本完不成,谈心、做工作都无济于事,实在没办法通知了爷爷,爷爷电话里一口回绝,第一是没时间,第二是我只是负责接送孩子上放学,其他的事情跟他爸爸谈吧。问爸爸的电话,爷爷告诉我不知道,态度极大的不配合。千方百计淘得了爸爸的电话,爸爸告诉我离家太远,管不了……推三阻四,孩子的事成了我的事,时常找孩子聊天谈心,但起效果的时间非常短,今天刚做了工作,保证今天没事,但过了今天事情马上又找来了,更为严重的是,孩子的心理出现了障碍,他会以破坏学校的公共设施来得到我的关注,不久前将宿舍的防盗窗拆了下来……这孩子成了我的一块心病,真害怕哪一天还会捅出更大的篓子。父母疏于管理,在孩子的成长时期将会造成多大的影响啊!?
三、家校失联更可怕
家长为了赚钱,把学校当成了孩子的寄养站,孩子送到学校就感觉万事大吉,随后抛给老师一句话:“咱的孩子你随便管,打了骂了绝对不会找你麻烦,这孩子就听你的话!”接下来再打电话家长已经到外地去了。家长说这种话的言外之意就是孩子交给你了,一切交由你负责,殊不知,家长说这句话有多么的不负责任,老师的关爱永远替代不了父母的疼爱。前一段看了一篇报道:一个 女孩13岁怀孕了,做生意的父母从保姆的电话里听到这个消息后,火急火燎的赶回了家,对孩子千般逼问,孩子就是不说话,父母该用的手段都用上了,打、骂、威胁,孩子就是一言不发,实在没办法找到心理咨询师寻求帮助。咨询师在跟孩子谈话的过程中了解到:孩子从一出生到懂事起,很少能见到父母的面,经常陪伴她的就是保姆,唯一能感觉到父母存在的就是每月超额的费用。孩子13岁那年,在学校遇到了不开心的事想找父母谈谈,父母电话那头以现在很忙,等有时间了吧结束了这短暂的回话,女孩只好上网聊天排解心中的不快,很快结识了大她15岁的男友,恰逢保姆老家有事,一走就是半年,这半年里女孩跟男友同居了,半年的时间孩子没有接到父母的一个电话。孩子愤愤地说:我恨他们!
家校失联多么可怕,一个如花似玉的少女,因为缺少关爱,最终导致走上了这样一条不归路。出现这种情况谁之过?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孩子错了吗?父母错了吗?学校错了吗?看起来都有错又都没有错。归根结底就在于孩子心灵爱的欠缺!
“留守儿童”一个多么普通而又熟悉的字眼,但是谁人能懂这些儿童的内心,谁人能知道这些儿童的期盼?诚然,父母出门打工的初衷没有错,但是要知道孩子正处在成长的关键时期,需要的不是物质,不是金钱,是父母的关爱。长时间爱的缺陷让孩子的心理也随之有了缺陷,孩子疏于管教,成为了“问题生”,扪心自问,这不是孩子们想要的结果!
孩子是父母的,也将是大家的,所以,孩子健康成长——我们共同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