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白键上“三弄”梅花

2017-04-12 18:45刘颖琳
魅力中国 2016年47期
关键词:古琴钢琴

刘颖琳

摘要:本文主要以钢琴曲《梅花三弄》的“三弄”为主线,相关的讲述了古曲《梅花三弄》的由来以及简要的概述了古琴与钢琴这两种乐器在演奏《梅花三弄》时的共性与个性特征。本文中部以“一弄”梅景,“二弄”梅情,“三弄”梅魂为小标题,着重对钢琴改编曲《梅花三弄》的三次“弄”作了简要的对比和分析。最后,把古琴与钢琴的“结合”归因到中西方音乐文化的交流借鉴,并推广得出吸收西方音乐知识发展我国音乐技法的重要性,只有民族的才会最终成为世界的。

关键词:《梅花三弄》;三弄;钢琴;古琴

百花头上开,冰雪寒中见①。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②。

山边幽谷水边村,曾被疏花断客魂③。

入世冷挑红雪去,离尘香割紫云来④。

……

古代,写梅赞梅咏梅的诗句数不胜数,桓伊的笛曲《梅花三调》的问世,把古人对梅花的赞美从诗句带入到音乐中,而当时的《梅花三调》是东晋人桓伊乘兴而作的三段曲调组成的。后来到唐朝,颜师把笛曲《梅花三调》改编成了当时盛行的乐器古琴的一首作品——《梅花三弄》。“弄”和“调”一字之差,却暗含了两种乐器的不同演奏方式,真是妙哉,妙哉!笛子的演奏方式大多是单旋律线条吹奏,再加之它是吹管乐器,因而,除了它原本曲调的演奏,再把原调变化吹奏两次,便形成了“三调”,这是针对曲调来说的;古琴的演奏方式大多虽也是单旋律线条,但其独有的演奏方式“揉”、“按”、“拨”等都可称之为“弄”,“三弄”是指在同一曲调的不同徽位上重复三次,这是针对弄弦来说的。笛曲《梅花三调》和古琴曲《梅花三弄》以不同的乐器,不同的曲名,不同的演奏方式,表达了相同的情思;它们都用音乐这个手段来意梅,描绘了冬景中点点红梅迎霜傲雪、独开盛开的动人姿态。

古人借笛子和古琴来描梅,那现如今的我们呢?我们拿什么来描梅?

古与今在音乐上的差异,其实就是今天多了个西方音乐文化的“流入”。在西方被称作乐器之王的“钢琴”,构造复杂、音域宽广、音响浑厚、演奏方式多样,可谓是一件精良的好乐器,尤其是可以通过改变演奏方式来模仿不同乐器的这个方面。这也是为什么国人音乐家们会在西式音乐文化融入国门的近现代,选择创作钢琴改编曲的原因之一,他们希望通过钢琴演绎中国古曲这种形式,把中国的音乐文化传入西方,让更多的西方人了解到有中国特色的音乐文化。钢琴曲《梅花三弄》,是改编同名的古琴曲得来的,它与古琴曲的《梅花三弄》在演绎上有着相同却又不同的个性特点。同属琴类的钢琴和古琴,都以“弄”来命名,并都以“弄”来描绘梅花,在相同中体现了演绎方式的不同;西式的钢琴和中式的古琴,西以琴键触键深浅及和弦和声的运用来“弄”梅,中以琴弦弹拨揉按弦的方式来“弄”梅,在不同中体现了描绘情景情感的相同。这里主要对钢琴曲《梅花三弄》的“三弄”进行分析。

一、“一弄”梅景

“一弄”是琴曲中第一次主题出现的部分。这一部分以右手上声部的单旋律横向线条为主题,配以中间声部快速跑动的十六分音符,表现出含苞待放的梅花随风轻摇的景象。这一部分重在描景,似作画般,用音符作画笔,通过弹奏,描绘出了一幅雪中红梅含苞待放,迎风挺立的画作。

二、“二弄”梅情

“二弄”是琴曲中第二次主题出现的部分。这一部分以左手上声部的单旋律横向线条为主题,除了配以右手快速弹奏的十六分音符双音外,还在左手低声部加入了或和弦或倚音或琶音的映衬声部,意在衬托出这一部分的梅花在越来越劲的风雪中仍旧傲然挺立,开出红花的场景。这一部分重在抒情,似唱歌般,用音符作词,通过演奏,唱响自己内心的情感,音符中点点生情,句句描情,以情推动了音乐的行进发展。

三、“三弄”梅魂

“三弄”是琴曲中第三次主题出现的部分。这一部分以右手八度加厚的双层单旋律横向线条为主题,中低声部均是穿插在旋律线条间的快速跑动的十六分音符,此处富有生机、辉煌、热烈,表现出梅花全开后生气勃勃的景象。这一部分重在刻魂,似作诗般,用音符作字,通过演绎,译出刻在血肉的个人情绪,译出刻在骨髓的家国情感,译出刻在灵魂的民族精神。

如果说“一弄”只是作曲者对初见的梅骨朵屹立风雪中的奇特景观的描述的话,那么“二弄”则更像是再见奇景时所表达的情感,因为景到深处便是情,而情到深处呢?情到深处就该融入血肉,刻进骨髓了,这才叫人深刻,叫人动情,而“三弄”便是这个已经融入作曲者灵魂,并融入了家国情的梅花。三次“弄”,一次比一次深刻,一次比一次激烈。三次“弄”梅,就像在讲述梅花开放所经历的三个时段,三个过程,虽艰难,却仍迎着风雪,不屈不挠的顽强开放,怎会不叫人感动?怎会不叫人感慨?怎会不叫人敬佩?

钢琴和古琴在整首《梅花三弄》中,用着不同的演奏方式奏出了相似的梅情。它们在情绪表达的演奏方式上分别暗指出西方的音乐文化特色和中国的音乐文化特色,一个丰富多变,一个内敛传统,虽各具特色,却甚少彼此交流。尤其对于传统的中国音乐文化来说,传统的作曲技法发展空间并不大,直至丝绸之路把西方先进的音乐文化带入到中国唐朝,中国才在音乐创作及演奏上有了较大的突破,特别是文革时期形成的中国钢琴音乐改编曲这一音乐体裁,更是让中国传统音乐走出国门,通过西方的乐器钢琴的演奏,真正实现了中西方音乐的相互交流与融合。中国钢琴改编曲就像一座连接中西方音乐文化的桥梁,让桥两边的两者不光可以相互鉴赏观摩,更甚者可以相互融合,探索新的音乐表现形式,这座“桥”的出现,除了对中国音乐的发展有益,对西方音乐表现力的扩展补充更有利。

正是中西方文化的交流融合,让国人能走出国门探索我们所欠缺的音乐先进知识;正是国人音樂家们辛辛肯肯“洋为中用”的不断学习创新,让古琴与钢琴有了“交集”;也正是钢琴改编的古琴曲《梅花三弄》的问世,让我们可以有机会在黑白键上奏响古曲,在世界的舞台上用乐器之王的钢琴奏响专属于中国的音乐之音。

注释:

①选自宋代辛弃疾的《生查子·重叶梅》。

②选自宋代林逋的《山园小梅》。

③选自宋代张嵲的《墨梅》。

④选自清代诗人曹雪芹的《访妙玉乞红梅》。

参考文献:

[1]程杰,《梅花三弄》起源考[J]. 中国典籍与文化,2006:2。

[2]杨树林,《梅花三弄》的故事[J]. 琴童,2014:12。

[3]吕敏,钢琴曲《梅花三弄》之意蕴解读[J].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0.5。

[4]刘小楠,王建中钢琴改编曲中的器乐模仿和演奏特色研究——以《梅花三弄》和《百鸟朝凤》为例[J].河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5.5。

[5]刘一洋、阮琼刚,钢琴曲《梅花三弄》的文化意蕴分析[J]. 黄石理工学院学报:26-4。

[6]郑贻元,论中国传统音乐在钢琴上的发展与创新——以钢琴改编曲《梅花三弄》为例[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15.5。

[7]王爱国、翟毅,《诗情画意承古韵 琴曲缘何发新声》[J]. 音乐创作,2015:8。

猜你喜欢
古琴钢琴
国家非遗 古琴艺术
寻访千年古琴
纸钢琴
传承和保护古琴艺术
古琴艺术的发展
最牛钢琴
钢琴
半夜敲门
漂亮的钢琴
广陵古琴沪上琴箫合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