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俐+田荣盛
重庆早以“中国温泉之都”享誉中外,在重庆实施的“五方十泉”战略中,“山、水、泉、林、洞、岛”资源富集的巴南区东温泉镇就是其中一方,该镇借力美丽乡村建设,打造“中国最美山水温泉小镇”。
设施建设是骨架,制度建设是血肉,文化建设是灵魂——近年来,东温泉镇通过设施、制度和文化三个层次建设美丽乡村,把美丽浸润进东温泉镇的骨子里。
一沉一收,污物不“裸奔”
在东温泉镇著名的五步河边,很多村民曾经把垃圾扔到河里,这条跟东温泉人有着深厚感情的小河曾经脏乱差,而且河水变黑变臭,菜不能淘了,连衣服也不能洗了。同样严重的问题是,从城里来五步河游玩的客人少了,自然影响到村民自家农特产品的销售。
但从2012年开始,在东温泉镇各村,一些院落集中的地方都出现了垃圾箱,曾经四处可见的垃圾逐渐消失了,五步河不但恢复了往昔的清澈,河边还出现了久违的游客。
不过,那些一度被随处扔弃的垃圾统一“进箱”后,又去哪儿了?
“我这个村干部还兼干垃圾搬运工。”东温泉镇黄金林村一名村干部笑言,他的一项工作就是定期组织镇上的垃圾收运车,把各垃圾箱里的垃圾统一运到老场镇的垃圾转运站,然后统一运往附近的丰盛发电厂。
黄金林村垃圾处理的去向,其实是东温泉镇农村垃圾的處理“路线图”。2012年以来,东温泉镇建立了“场镇——撤并乡镇老场址——村农家大院”的三级垃圾收运系统,通过构建全域性的美丽乡村骨架系统,改变了农村垃圾无序丢弃的“裸奔”状况,进一步减少垃圾对土壤、空气和水体的污染。
环保网络沉下去,农村垃圾收上来,以同样的思路,东温泉镇在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中,还建立了污水处理系统,即在场镇、重要环保区域设立污水处理厂,通过排污管网向各村延伸,使农村生活污水由直排变为集中处理后达标排放。
一张一弛,行为有规范
“实行清洁种植,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科学使用化肥、农药……”
“村民要服从保洁员的管理,尊重他们的劳动,自觉养成保护环境光荣、破坏环境可耻的观念……”
这是出现在东温泉镇各村村规民约中的内容,该镇是巴南区首个将环保纳入村规民约的镇街。去年,东温泉镇双星村村民王吉林刚从村规民约里看到这些内容时感觉很新鲜:“在传统老观念里,村规民约一般讲的是遵纪守法,现在环保也进了村规民约,说明社会在不断进步。”
但在该村负责人眼里,村规民约讲保护环境,其实是对村民形成环保理念、养成环保习惯的一种软约束,通过一种无形的力量来规范人们的生活行为。
如果说这样的软约束是“张”,而镇上一系列的环保管理则是“弛”。通过这样的一张一弛,东温泉镇的美丽乡村建设变得有血有肉丰满起来。
陈仕林是东温泉镇小桥村镇村两级的“生态督查员”,每天早晚他都要沿着村民小组的公路巡视一番。“发现有垃圾或其他污染情况,我马上要向村里报告,并追查污染来源。”
而在小桥村村干部眼里,环保无小事。一位村干部告诉笔者,东温泉镇在创建国家级生态镇,镇里又要求各村创建生态村,因此对各村都有环保考核指标,而且是一条严格检查、严格过硬的“高压线”。
高压线之下,这个考核指标充满火药味儿:零容忍、责任追究等。“但目前镇上还没有对任何一个村实施过惩罚。”该镇一负责人说,不是制度没落实,而是各村执行得很好,现在已形成一种“生态自觉”了。
一唱一吟,润物于久远
垃圾不再“裸奔”,污水不再横流,环保体系、制度逐步完善……近年来,随着东温泉镇美丽乡村建设的全面推进,该镇变得真正山清水秀,原有的“山、水、泉、林、洞、岛”资源禀赋也愈发凸显出来。
在这样的基础上,从2012年开始,巴南区委、区政府在东温泉镇举办每年一届的“东温泉·中华山水茶道文化节”,使东温泉镇的生态资源禀赋变成可持续发展的区域品牌和生态品牌。每逢节假日,数十万国内外游客拥入东温泉镇,一边感受“美丽乡村”的美好,一边感悟山水文化的味道。
在山水茶道文化节的一唱一吟中,近年来,东温泉镇旅游、生态投资项目达15亿元,超过前20年的总和。与此同时,东温泉镇更注重对群众的文明意识、文化素养的培养。
跟往年一样,今年新学期伊始,东温泉镇各级学校新生都多了一门颇具地域特色的文化课程——茶道文化。学生们在课堂上不仅学习中国传统茶文化,还特别凸显茶文化中的生态意识、环保理念,并定期开展义务清洁垃圾站、大桥、街道等公益活动。而在东温泉镇一名负责人看来,这是确保美丽乡村建设长远效果的一大举措:“通过反向教育,让教育影响孩子,让孩子影响家庭,让家长影响社会。”
“一唱一吟,润物于久远。只有从文化内涵路径上强化生态环保理念,美丽乡村建设才具有持续、长远的影响力,并使美丽乡村建设有了灵魂。”提倡“茶文化从娃娃”抓起的巴南区委书记李建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