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下对慎独人格境界的考量

2017-04-12 15:40吕晨晨
理论观察 2016年12期
关键词:市场经济

吕晨晨

[摘 要]自上世纪下半页以来,我国在经济领域逐步引入市场体制,随之拜金主义、腐败之风、造假之事等道德滑坡现象不断涌现,那么为什么市场经济下人们会变得无所畏惧呢?本文试图从信仰心理出现偏差的角度究其原因,即慎独本是儒家推崇的一种高层次的人格境界,但是一些人在追求慎独境界过程中不是出于水到渠成的自觉修养,而是出于对鬼神之说的敬畏,这样一来在形形色色的诱惑之下,再加上现代科学日益揭开鬼神之说的神秘面纱,人们就变得无所畏惧。本文试图从古人倡导慎独的精神出发,以求人们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自我道德修养也有所提升,为提高全民族的道德素养提供一个思考的角度。

[关键词]市场经济;慎独;鬼神之说

[中图分类号]B8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6)12 — 0017 — 02

一、慎独的含义及其现实价值

(一)何谓慎独

所谓“慎独”,从字面上讲“慎”就是小心翼翼,“独”就是一个人,这就意味着一个人不管在公众场合还是私人领域,都能小心翼翼要求自己,不为非、不越轨,诚心诚意表里如一,这是一种人们在道德修养中高度自觉与真诚的表现。“慎独”不仅仅是儒家一直以来所精心提倡的自我进行道德修养的方式,更是儒学者一生追求的完美的人格境界,当然如若一个人做到了内心的监督,那么在他内心中就有自己评判事物的道德律。

目前,我们在战国以前的文献中并未见到“慎独”一词,但古人讲慎独常以春秋时代的卫国贤大夫蘧伯玉为例。到了战国时代,在《荀子》一书中,有“君子慎其独”的字眼儿,但并未作出具体阐述。对“慎独”一词详加论述的最早是出自于《礼记》的《中庸》与《大学》篇,其中在《中庸》之篇提到:“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意思就是说遵守仁义礼智信的道德是一刻也离不开的,如果可以有时离开的话那就不是我们所称谓的道德了,故而,真正的君子在只有自己可见的地方也可以自觉地遵守道德,在只有自己可听的地方也诚惶诚恐说符合礼仪的话。宋代儒学大家朱熹说:“独者,人所不知而己所独知之地也。”这就意味着慎独不仅包括他人所不知的场合,还包括他人所无从发现的自己的内心活动。

(二)市场经济下追求慎独的意义

自上世纪90年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在我国确立,人们的价值选择趋向在悄然的发生着变化,嘈杂的世界中谁也不可能完全的独善其身,金钱的诱惑使人们对古人所追求的慎独境界不屑一顾。另外,市场经济的切入,迎来了政治、经济、文化的交融,随之各种各样的价值观念进入人们的视野之中,各种各样的价值观不可不避免的出现相互碰撞相互冲突,这就增加了人们对不同道德價值选择的难度,进而出现不同程度的道德滑坡现象。那么我们面对这一现象应如何解决呢?倡导人们通过加强自身修养,提高道德品质,培育慎独的人格境界无疑是一个好的思路。

再者,进入21世纪以来一个虚拟的网络世界逐渐进入我们的生活,并占据着重要位置,虚拟的世界当中,更需要人们自觉遵守网络规则,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更加彰显了“慎独”的地位。在一个看不到交流彼此世界,双方的信息传递是以符号、语言为载体的,人们并不是面对面的沟通,我们不知道对方是谁,在哪,这样我们就会敞开心扉,沉溺于这个虚拟空间,当然也会肆无忌惮的做一些在现实中不敢做不能做的事,因为没有人监督,没有人指责。因此网络世界不能像现实世界一样,社会舆论可以通过对人们不当的行为进行指责来规范个体的行为,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人们可以匿名,可以隐身,这样一来道德舆论的具体对象便变得模糊不清,人们只有提高自我的觉悟,才能在虚拟的空间中也不做违心行为,一些网络病毒、网络色情、黑客袭击、恶意诋毁等行为现象才能得以有效遏制,有序有律的网络环境才能得以形成。

二、市场经济下人们无所畏惧的原因

(一)部分人追求慎独境界的心理出现偏差

由于鬼神迷信在民间大行其道,很是风靡,再加上统治者为了愚民,对鬼神之说加以推崇,渐渐地“慎独”这一人格境界在不懂文化渊源的俗人那里出现了微妙的心理偏差。就其本质而言,慎独是儒家提倡的进行自我道德修养而水到渠成的一种高层次的人格境界,是建立在诚心正意且发自内心真正认同之上的,这一人格境界,是教导人们在自己独处时也要自规自律,不因为他人监督的改变而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之后,一些不学无术的伪君子和利用鬼神之说来愚民的统治者,就存有私心的教导人们,我们在没有他人监督时也小心翼翼行事,是因为有上帝和鬼神在看,并且他们会以我们意想不到的方式惩罚我们。这些统治者和信仰者向人们宣称,在他人看不见的地方,不代表鬼神也看不见,所谓“人在做,天在看”就是这个道理,这也是我们常说的“举头三尺有神明”。

固然,这种因鬼神之说而教导人们“慎独”的方式,也是一种自我道德修养的途径,但从其本质上来说,这种学说不是出于自律而是出于他律才能做到慎独,因为这种学说使人们害怕自己做错事而遭到上帝的惩戒,上帝也好,生活中的他人舆论也罢,都属于外在的监督而不是内心的自觉。出于这种心理的善行行为也好,自觉遵守道德准则,高标准要求自己也罢,都是出于对鬼神的敬畏,希望上帝能够保佑自己,给自己带来好运,这种微妙的心里归根结底不是出于诚而是出于畏。故而,这种因敬畏鬼神而规范自己行为的心里,不能一点一滴的提高人们的人格境界,随着人们知识的增加就会对“鬼神报应”这一理论产生怀疑,出于畏惧的“慎独”也会随之破产。

(二)市场经济的切入

市场经济的切入使我国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成果,但也带来了价值多元的文化冲突。市场经济倡导金钱至上,世俗人被功名利禄驱足,面对金钱、权利的诱惑人们往往把道德伦理观念抛到脑后,在巨大的物质利益面前迷失了方向,迷失了自我,一些人甚至为了得到自己的利益不惜做损人利己、违反法律、背离道德的事,固然社会上出现一定程度的道德滑坡现象。面对这一现象人们往往不知何去何从,内心的道德律在金钱的天平面前不断挣扎。诚然,现代社会中的我们很少有人反思自己在物欲横流的社会里是得不偿失?还是失得其所?功利之心、浮躁之心、人云亦云之心、急功近利之心等等充斥着人们的步伐,人们没有时间和精力停下脚步看看自己真正的收获了什么,除了金钱之外。面对当今世界上形形色色的种种诱惑,出于相信鬼神之说而遵守规则的人们在欲望的促使下对鬼神存在的认同发出了挑战。我认为一些人在做到慎独的时候不是出于道德修养,而是出于对鬼神的敬畏,那么这一根基是经不起考究的,慎独的精神缺失了内心深处的真诚,难能可贵的自我也就会在形形色色的物欲追逐中慢慢丢失。最终,市场经济的局限性使人们在生活中缺失了内心归属感,以至于淡化了社会责任感。

(三)现代科学揭开了鬼神之说的神秘面纱

由于人们在加强自身修养追求慎独人格境界的过程中,心理发生了微妙的偏差,即一些人能够做到自觉自律,做到慎独不是出于水到渠成的修养,而是他们相信神灵的存在,相信大家都生活在神灵的监督之下,行为不端会遭报应。但是自上世纪下半页以来,科学技术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原先许多科学无法解释或解释不清的问题,现在都逐渐的有了科学依据,如打雷下雨纯属自然现象,并非鬼神作怪。这样的结果就使鬼神之说揭开了其不可知的神秘面纱,人们渐渐从愚昧的迷信世界走出来,走向科学,走向文明,把鬼神之说从精神世界中踢了出去,人们出于畏惧而做到慎独的精神堡垒就颓然倒塌,由此变得无所畏惧无所适从。

三、追求慎独人格境界的有效路径选择

(一) 社会:淳化社会风气,树立人格榜样

而今,如若我们要想纠正人们的偏差心里,促使人们养成自觉自律的良好行为,首先我们要淳化社会风气,为个体追求慎独的人格境界提供良好的舆论氛围,进而使慎独成为人们发自内心推崇的自愿遵循的道德价值取向,只有人们心中崇尚,才会在行为上表现于外。再者,我们要树立道德人格榜样,对正确的行为进行大力提倡,对错误行为进行严格批评,使人们有明确的道德评价标准,只有善的行为得到善的结果,恶的行为受到及时惩罚,社会风气才能淳化,人们才能真诚向善。最后,还得发挥好舆论的监督作用,减少不良行为发生的几率,当然还要保证舆论监督导向的正确性,正确而有效的监督推动人们自觉遵守道德的步伐。

(二)家庭:重塑家教家规的影响

这里所说的家教不是现代意义的家教,而是指家庭对子女道德的影响教育,家庭是构成社会的一个基本的单位,在社会结构中扮演着基石的角色。在中国古代,学校的教育尚不普遍,只有少数人才能享受到受教育的权利,即使受学校教育也摆脱不了一个家族风气的感染,因此家庭教育在一个人形成性格中发挥着不可代替的作用。正所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只有先修身才能齐家,家齐而后才能国治,国治而后才能天下平,这是一个不断进取的过程。

而今,我们说慎独修身首先面对的社会关系就是家庭关系,个体在家庭中被给予良好的文化氛围,找到心灵的归宿,父母的言传身教传递的是潜移默化的修养,而且这种教育方式是建立在血亲关系的情感基础之上,故而家庭的影响远远大于社会的影响,要想真正的做到自省自觉自律,达到慎独的人格精神境界,家庭环境是一个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

(三)个人:通过加强自身修养提高人格境界

“慎独”的宗旨在于不管在众目睽睽之下还是个人独处,都能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是道德律的规范真正的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口心一致,当然这无疑是一种很高的要求,那么我们怎样才能达到这一要求呢?要想达到这一要求不仅仅要有社会氛围、家庭环境影响,最重要的还是要达到内心真真切切的认同。一个人如若一步步的不断加强自身修养而提高人格境界,那么他律就是不重要的在它看来,因为他早已认同自己行事的原则,做到了表里如一,身心实现了高度的和谐相处,这时他所追求的道德目标就是求真、向善、尚美,自然也就可以做到从心所欲,不逾矩。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今天,市场经济具有固有的局限性,我们更应该弘扬“慎独”精神的价值内涵,倡导人格的自觉自律,通过真正的而不是虚假的达到高层次的人格境界,迈上身心一致的高台阶。一个人只有发自内心的真正地做到了“慎独”,才能够在形形色色的诱惑面前保持自我,不遗忘初心,不管前方荆棘再多也坚持前进的方向;一个人只有真正做到了慎独,才能够把道德伦理规范植根于脑海之中,并内化于心中,从而作为道德实践的指导。

〔参 考 文 献〕

〔1〕南怀瑾.《大学》微言〔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8.

〔2〕鲁洁.当代德育基本理论探讨〔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

〔3〕张锡勤.中国传统道德举要〔M〕.哈尔滨: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09.

〔4〕艾理生.关于“慎独”的几点思考〔J〕.船山月干,2005(3):43-44.

〔5〕郭彩霞.“慎独”思想的现代价值〔J〕.改革与开放,2009(8):94-95.

〔6〕涂文娟.论慎独与大学生道德人格成长〔J〕.道德与文明,2008(2):79-82.

〔7〕苏树华.论儒家的慎独观〔J〕.郑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9):45-49.

〔8〕孙铁骑.论中国传统慎独思想的现代价值〔D〕.哈尔滨:东北师范大学,2005.

〔9〕陈琳.《中庸》“慎独”探论〔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6.

〔责任编辑:侯庆海〕

猜你喜欢
市场经济
论电子招标在建设工程招投标中的应用
市场经济下公共管理制度的创新研究
论经济法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的法律地位
商务部:美方认定中国为“非市场经济国家”严重歪曲事实
关于对市场经济的认识
现代管理视角下我国消防部队政治工作问题研究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的现状及完善对策
市场经济背景下的会计统计发展探究
论房地产经济与市场经济发展的协调
论市场经济行为的善恶原则及对传统道德的印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