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加凤
据相关研究统计:1000个孩子中,与爸爸一起散步或者一起运动的仅占20%,一起看过电影或者听过音乐会的只占10%。可以看出,子女与爸爸共处的时间极度缺乏已成为一个严峻的现实问题。这也是亲子秀节目《爸爸去哪儿》《爸爸回来了》,电视剧《小爸爸》《两个爸爸》受到热捧的原因。近日,网上一组名为《爸爸说》的网络实景漫画更是火遍全国。漫画中,这个被网友称为“机智牛爸”的父亲与儿子间的对话,妙趣横生,温暖如春,迅速在朋友圈疯传。看来,育儿只靠母亲的传统模式已被打破,爸爸在育儿中的角色越来越重要。近日,记者走近这位机智“牛爸”,一起感受他的机智人生……
有爸爸参与才是育儿关键
出生于1982年的刘宏亮,从小在吉林延吉长大,是个标准的东北爷们儿。他自幼喜欢画画,初中毕业时,因为偏科严重,他决定专心发展自己的爱好。于是,他胆战心惊地向父亲说了自己的想法。没想到,父亲不仅倾听他的意见,还十分尊重他的想法,让他自己做主。
在父亲的支持下,刘宏亮去了延吉市一家动漫公司画漫画。画了几年漫画后,1997年,刘宏亮开始创作动画贺卡,当时创作一张贺卡可以拿到200元到300元报酬,他一个星期能画两张。在那个每月工资六七百块钱的年代,刘宏亮完全可以做得更多,可是他并没有这样,而是觉得每个月只要钱够花了,就不画了,剩下的时间应该干一些自己喜欢的事。后来,刘宏亮换过很多单位,外企、广告公司、商场、互联网公司,直到今天的微信公众平台,一直做与绘画有关的工作。
20岁那年,刘宏亮遇到了妻子刘倩,并承担了一个男人应有的义务,成了家里的顶梁柱。妻子刚怀孕那会儿,刘宏亮不过20出头。面对即将升级做爸爸的事实,刘宏亮有害怕也有期待,看着妻子遭受孕吐、便秘等各种不适,他心有不忍,以为困难很快会过去,谁知这不过才刚刚开始。
孩子出生后,刘宏亮给儿子取名刘志,意为志向远大的意思。妻子每天给儿子哺乳、换尿布、洗澡,忙得团团转,而刘宏亮在一旁干着急,想帮忙却不知道该怎么帮。直到儿子1岁时,对着他咿呀学语,突然蹦出来“爸爸”两个字,刘宏亮忽然变得害羞起来,同时多了一份自豪感。从那时起,他就尽量帮妻子做饭或是照看一下儿子,让妻子去吃饭、休息。虽然有过烦躁,有过不知所措,但是在错误中不断积累经验的他,慢慢地也能很好地照顾儿子了。
随着孩子慢慢长大,刘宏亮突然意识到自己作为父亲的責任。他和儿子有了约定:一起打电玩,一起看书,一起看球,一起玩手玩。这时他才明白,有爸爸参与的成长,才是完美的童年。
儿子上小学时,刘宏亮负责接送孩子。于是,每天上下学的路上,是他和儿子交流的时间。儿子有疑问,他就零距离解答。在他看来,有些爸爸与孩子缺少对话,并不是因为沟通能力有问题,而是缺少在一起的时间和共同生活的经历。为了更多地陪伴儿子,他必须付出更多的努力。
放学路上的那些成长故事
以前,刘宏亮是出了名的讲究,总是提早半小时到公司,现在为了送儿子上学,只能踩着点到岗;以前他总推迟下班时间,把工作做得尽善尽美,现在为了能够腾出时间,他利用中午休息时间把工作安排好,然后,每天下午5点准时出现在学校门口,等待儿子放学。放学后,父子俩一路上边走边聊。什么是自尊、自爱?什么叫内在美?什么是价值?面对孩子每天挂在嘴边的“十万个为什么”,你该怎么回答?很多家长可能置之不理或是说“你长大以后就知道了”。可是机智的刘宏亮却把宏观的问题微观化,让那些温暖而有力的语句声声入耳,伴随儿子成长。
2015年,刘志上三年级了,已经有了初步的价值观。那段时间,他经常跟爸爸说起某个同学又买了什么鞋,某个同学又换手机了。通过聊天,刘宏亮知道许多学生开始了攀比,虽然儿子还没提出过分的要求,但并不代表他没有想法。一次,在送儿子上学的路上,刘宏亮看到几个孩子一身名牌,身穿耐克限量版球衣,脚穿阿迪达斯球鞋,而儿子眼巴巴地望着他们,显得有些寒酸。于是,他主动对儿子说:“一个用水晶和宝石镶嵌的碗,里面装满了垃圾,你还会觉得它漂亮吗?”儿子答道:“很恶心!”“对,不管外表装饰得多么华丽,如果里面装满了肮脏的东西,它永远和美沾不上边;就算是一个简陋的木碗,假使里面装满了金银珠宝,它一样是美丽的。人的美也是一样,不要刻意去修饰外表的华丽,而忽视内涵,要不断用知识、人格、自信这些美好的事物去填充,这就是内在美。”
面对儿子的提问,刘宏亮当然也有被问住的时候,可是他总是向儿子灌输美好的价值观。路上遇到红灯,每次儿子往前走,刘宏亮都会一把拦住儿子,有时候就算没有车,旁边的人都走了,他还是会拉着儿子等待。刘志对此很不解,问爸爸为什么要这样做。刘宏亮不愿给儿子错误的导向,他宁愿儿子相信美好的事物在周围,所以他说:“可能是别人太忙了,我们得让别人先走。”儿子不解地问:“我们也赶着上学,为什么还要等绿灯?”刘宏亮愣了一下,提出了自己的问题:“那我问你,规则是制定给谁的?坚持对的事情不被错误的引诱,这就是自尊。”在刘宏亮看来,重要的是告诉儿子为什么要去做,给他一个理由,让他选择。他懂了,可能做得比大人还要好。否则,就会变成稀里糊涂的公式,孩子像木偶一样,机械式的动作不带任何感情成分,那就失去了意义。
2016年,儿子上小学四年级,刘宏亮的工作开始忙起来,与儿子沟通的时间越来越少,他经常是加班到深夜,回到家的时候,儿子已经睡了。看着儿子稚嫩的脸庞,作为父亲,他心中满是愧疚,该如何弥补,如何陪伴儿子呢?
一次偶然的机会,让刘宏亮父子的沟通变得奇妙起来。那时候,刘宏亮正在忙着筹备一个网络平台的绘画资料,儿子凑过来,眼神里满是好奇,问东问西。这一问正好启发了刘宏亮,他索性把儿子的提问加到绘画里,给儿子讲故事讲道理,儿子懵懵懂懂,却非常喜欢这些画和爸爸的对话。这让刘宏亮非常欣慰。而这些画和对话,就是后来火爆朋友圈的《爸爸说》。
我们一起成长的岁月
“我最骄傲的是孩子非常信任我,什么都跟我说,我觉得能一直这样,作为父亲我就成功了!”在采访中,刘宏亮感慨地说。也正是因为他这种“爸道”式的沟通,产生了《爸爸说》这部作品。作品中那些情景式的对话,不仅让孩子听进去了,也感动了很多家长。
2016年3月底,《爸爸说》在微信朋友圈疯传后,很多家长把里面的对话奉若神明,期待“牛爸”再出新作品。而刘宏亮则淡定地表示:“本身这些对话都是我与孩子之间的正常交流,当时放到微信公众号上只是为了兴趣,没想到会得到这么多人的关注。”所以,他会继续创作,因为这些交流,也是他送给孩子的一份成长礼物,但是否继续发到公众号那就是未知数了。教育分享是乐事,但是契合大家的要求太难了,对此他再次感到惭愧:“我很高兴我们的故事得到大家的关注,我只是做了一个父亲应该做的,我不想做天下父亲的代言人,因为每个父亲对孩子的教育都是独特的,不可替代的。”
创作的时候,刘宏亮并没有觉得困难,因为都是平时和儿子的对话,一切都很顺畅。创作完后,他拿给儿子看,儿子就觉得挺有意思。而他的妻子也非常欣慰,因为她看着丈夫画了这么多年画,作品总算是受到了广泛的认可,也证明他们夫妻俩的教育方式是对的。
从此,刘宏亮和妻子一起营造温馨愉快的家庭氛围,妻子鼓励刘宏亮多和儿子沟通,多参与儿子的学习、游戏及话题讨论,并让老公每年单独带儿子短途旅行几次。刘宏亮越来越体会到做爸爸的幸福和喜悦,也不断培养儿子的领导力、创新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比如买玩具这件事,对是否买的判定在于孩子的兴趣能不能持久。儿子想要什么东西的时候,一般都会征求刘宏亮的意见,然后他会和妻子、儿子一起分析这个东西究竟有没有必要买。如果要买,刘宏亮和妻子会先从外观上研究这个玩具带回家要怎么玩,然后再去评价玩具的做工、材料和设计之类的。刚开始儿子也不明白,刘宏亮就用家里的玩具给儿子举例子。时间长了,儿子就会识别玩具的好坏了。刘宏亮也是独子,小时候玩具很多,并且他一直都保留着。现在儿子还有很多他小时候的玩具,而且百玩不厌,经常与他一起玩耍,父子之情溢于言表。刘宏亮觉得,孩子有自己的意见和想法,要充分尊重他,任由他去发展,观察之后再与他一起面对。
刘志的学习并不优秀,但作为父亲,刘宏亮从不在儿子的考试成绩上提要求,他只要求儿子掌握好学习方法,培养独立求解的能力。有一次,语文课上,老师提到河水流向的问题,刘志很是不解。回到家,他问爸爸:“为什么水向低处流呢?”刘宏亮也不急于回答,而是带他一起去寻找答案。一天,刘宏亮带着儿子来到一条小河边,观察河水的流动过程,让儿子从中找到了答案。后来,在学习中,儿子经常会提出各种问题。刘宏亮为儿子能提出问题感到高兴,他与儿子一起分析问题,共同寻找答案。
之前,儿子曾对刘宏亮提过,想在家里做家务换取零用钱,他觉得做家务是赚钱的途径。现在,他不再认为做家务是赚钱的途径,而是作为家庭成员应该做的。看到父母身体不好,他会主动照顾父母;父母加班时,他可以照顾自己,甚至自己做饭吃。
儿子升入五年级后,刘宏亮工作越来越忙。在他看来,与孩子沟通最重要的是眼光。孩子的所看、所听、判断、思考和表达,是无法与大人等量齐观的。所以,作为父母,首先应该把孩子看作是一个独立的个体,然后再开始对话。比起对话本身,怎样进行对话才是最重要的。《爸爸说》正是告诉大家与孩子对话时“质比量更重要”“方法比内容更重要”。现在,儿子也喜欢上了画画,如果以后儿子想在绘画方面发展,他会非常支持。因为他觉得,好习惯養成后,好成绩就会随之而来。
在采访结束时,刘宏亮坦言:“现在的家庭里,爸爸们都太忙了,平时忙工作,回到家又忙着玩手机,陪伴孩子的时间太少了,教育孩子、照顾孩子的重担几乎都压在妈妈们身上。孩子的童年转瞬即逝,等你回过头来想想,你没有参与孩子的成长,也许你会后悔。所以趁现在还有时间,多陪陪孩子,好爸爸需要用心去做。”
【编辑:刘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