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艳琦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会计学院,浙江杭州310018)
创新要素投入与企业竞争力研究
——基于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实证检验
朱艳琦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会计学院,浙江杭州310018)
文章以2011—2015年沪深两市主板的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构建了企业竞争力的综合指标,从研发投入、人力资本投入、及产品差异化投入三方面实证检验了创新要素投入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以及不同产权性质下二者影响程度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滞后一期的创新要素投入程度高会显著提升企业竞争力。不同产权性质下创新要素投入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不同,国有企业创新要素投入对企业竞争力的作用较非国有企业更强。
企业竞争力;创新要素投入;产权性质
基于全球价值链的视角,我国传统制造业长期以来一直处于价值链的较低端,中国制造渗透全球的秘诀之一是低成本竞争优势。然而,随着国内劳动力成本的持续上升、资源约束、环境成本约束的日渐增强,中国制造的低成本竞争优势正在逐渐丧失,中国制造要保持或者增强竞争优势,转型升级迫在眉睫。创新提供发展的内生动力,相较于依靠行政手段、宏观政策等方式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更为长久。本文立足于企业的财务数据,探究创新要素投入如何提升企业竞争力及其对企业长远发展的影响,分析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实现路径。
在经济学领域内,竞争力的实质就是经济效率或者生产率的差异。如果引入不确定性则可以延伸到对“企业家”的创新和承担风险能力的研究。根据经济学家熊彼特的创新理论,企业创新是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包括引进一种新产品、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开辟新的市场、利用新的原材料和采用新的组织形式。企业创新要素配置是指企业为了实现创新活动所投入的人力、财力和技术等,是完成企业创新整个过程的不可或缺的参与要素。
创新要素投入。转变高消耗、高浪费的粗放式发展方式,实现创新驱动与产业转型升级,必须解决创新与产业、技术、资源等要素的全面整合,构建全新的体系,分别将企业和市场作为主体和导向。创新要素主要是指创新活动中有相关的资源和能力的整合,我们把支持创新的人、财、物等资源和能力统称为“创新要素”。创新要素投入涉及到研发、生产、销售、管理和服务等企业经营全过程的各个环节,其目的在于将企业各方面的创新转化为产品或服务来促进企业的升级。本文以研发投入、人力资本投入和产品服务差异化投入作为企业经营过程中主要环节的创新要素投入,研究其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其中,研发投入,是指企业在研究与开发阶段在产品、技术、材料、工艺、标准的研究和开发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属于技术创新活动中的创新要素投入。人力资本投入,是指投入创新活动并为企业带来新价值的资本性人力资源,既包括企业家,也包括高端人才尤其是产业领军人才的培育建设投入。产品服务差异化投入是指企业为追求产品独特性和品牌效应进行的营销与服务创新投入。
竞争力理论。波特的竞争力理论被视作竞争力研究的经典理论。Porter(1980)将企业竞争力归结或等同于企业的竞争优势。早期波特的竞争力理论主要强调了成本和差异两个方面,没有将管理、人力资源、技术创新等方面对企业竞争力越来越重要的因素融入系统研究之中。Porter[1](1990)对传统竞争战略理论的竞争优势元素重新整合提出了关于竞争力的新模型。在这个理论中,企业的成功与两个方面密不可分: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外部因素是指竞争环境中行业构造以及企业拥有的行内地位。内部因素是包括资源、能力、企业家在内的企业内部战略元素。企业的竞争优势正是取决于内外部元素的共同作用。20世纪90年代核心能力理论(Prahalad,Hamel;1990)和动态能力理论的出现强调了企业竞争力的内生性和动态性。认为企业获取竞争力的关键在于培育和积累企业核心能力,通过建立、整合或重构其他资源和能力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Wang和Ahmed[2](2007)则认为动态能力通过特别的资源进行升级,核心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循环提升,帮助企业面对激烈的同质化竞争。这两种理论认为,决定企业竞争力强弱的因素主要来自于企业内部,如经营战略、核心能力、组织的知识学习与积累等。企业区别于同行业其他企业所拥有的资源,比如独特的新技术,经营过程中累积的智慧资本,或是开辟新的市场等,这些独特的资源是企业竞争力构成的重要部分。企业持续不断的创新是其获得竞争优势的基础,而创新依赖于创新要素这些资源的投入。
企业竞争力概念与评价。世界经济论坛(WEF)(2003)指出,企业竞争力是指企业在市场上平均的产出大于其他竞争对手,这部分的财富被称为企业竞争力。Porter(1980)认为企业竞争力等同于企业拥有的竞争优势。他认为“是企业优势在起主导作用,也就是企业能够在竞争的市场上为顾客提供比竞争对手更多的价值。”学术界目前普遍从企业的外部市场结构和企业的能力这两个角度对企业竞争力进行评价衡量。全面科学地衡量企业竞争力需要依托多角度的基本思路与框架,对竞争力进行综合的判断,同时还要考虑到所用指标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竞争力的评价不是指标的简单堆砌,衡量指标主要反映四个方面,即盈利性、市场占有率、顾客满意度以及利润与销售的变动性。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学者对于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的相关体系研究已经取得了重大成果,以金碚、胡大立、李钢为代表的学者,综合竞争状况和业绩评价、潜在的竞争能力、战略与管理能力方面,分别提出了企业竞争力评价体系。金碚是国内较早研究企业竞争力的学者,他[3](2014)在“中国经营报企业竞争力监测体系(CBCM)”的课题中,将企业竞争力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测评性指标,另一类是分析性指标。其中,测评类指标反映的是竞争力的结果,包括净利润、营业收入、总资产收益率、全员劳动效率、利润增长率等指标,这些指标可以直接从上市公司的报表中获得;分析性指标包括企业形象、企业知名度等,这些难以量化的指标往往通过问卷调查法取得。
基于以上的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1:创新要素投入程度越高,企业竞争力越强
企业研发投入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第一,研发投入形成新产品。企业研发新的具有更高质量水平和性能水平的核心产品,可以通过对产品的不断改进和升级来扩大市场份额;第二,研发投入形成的新技术可以带给企业成本优势。通过低成本的技术复制或者共享,享受规模经济效应,降低单位生产成本,达到成本控制的目的;第三,研发投入产生的先进的技术与设备可以帮助企业逐渐减少对人力资本的依赖,应对劳动力不足以及劳动成本持续上升的问题;马小龙(2014)以R&D作为研发支出指标,以主营业务增长率代表企业成长性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技术创新确实对中小企业的成长起着正向促进作用,并且这种效应具有一定的滞后性。朱乃平、朱丽、孔玉生和沈阳[4](2014)的研究同样证明,企业技术创新投入不仅能促进企业短期的财务绩效提升,还能正向促进长期财务绩效的增长。因此,本文提出子假设:
H1a:研发投入程度越高,企业竞争力越强
另一个重要的创新要素是人力资本投入。在当今企业中,人力资源能带来持续的竞争优势。首先,企业创新战略的制定依赖于“企业家”;其次,称职的员工通过降低产品成本、提高顾客满意度等方式来提高企业绩效;再者,优质的人才资源可以使创新要素与生产要素的均衡配置,降低创新活动中的风险。贾娜、吴丹丹(2013)研究人力资本与自主创新关系时发现,人力资本对自主创新成果具有显著、稳健的促进作用。蒋琰等[5](2008)肯定了智力资本对于企业价值创造的作用,关注智力资本是获得企业长远发展的有效途径。由此提出子假设:
H1b:人力资本投入程度越高,企业竞争力越强
除了完全竞争市场和寡头垄断市场下产品同质,产品差异化是普遍存在的。假设有一个能提供给消费者具有独特性的产品或服务的企业,那它就具有了独特的不用于其他竞争对手的差异化产品或服务。通常需要支付很大的成本来换取独特的产品或服务,但是假如溢价大于追求异质化而增加的投入,那么差异化就会收获更大的收益。生产独特性产品的企业,其顾客、供应商、员工方面的投入成本将更高。Marceau和Martinrz(2002)认为,产品加服务的组合可以为企业获得差别化的竞争优势,此时企业主要通过必要的技能和资源为顾客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而不是通过单个产品获取竞争优势。一般而言,产品服务差异化投入在当期反映在企业的费用中,一定程度影响当期利润,而利润是企业竞争力内涵的重要部分。芮明杰、李想[6](2007)认为,差异化战略有利于弱化价格竞争,在广阔的蓝海市场取得垄断利润。尤其对不具备低成本优势的企业而言,实施差异化战略可以弱化成本对效益的影响,在激烈的竞争中存活下来,与低成本优势的企业相比甚至可以获得额外的利润。因此,提出子假设:
H1c:产品服务差异化投入程度越高,企业竞争力越强
国有企业是属于自主创新必不可缺的组成部分,是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主要力量。邱国栋(2013)研究企业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的内生耦合,验证企业竞争力的潜在动力源泉时发现,产权制度明确了创新活动中每一方的责任与权利边界,使企业的创新更具深度。吴延兵[7](2007)发现,不同性质的产权结构在R&D投入上具有不同的激励效果,明晰的产权结构会促进R&D的投入。有些学者认为,相较于私有企业,国有企业缺乏创新动力,但是国有企业的效率并不必然低于非国有企业(Sun and Tong,2003;李政等,2014),在完善相关体制与机制的前提下,国有企业的创新动力和创新效率可以得到有效改善。陆寅宏[8](2014)经过更详实的实证分析证实,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中,国有控股企业的创新绩效显著优于民营企业,说明国有企业的创新能力并不弱于另外的企业。李春涛等[9](2010)研究发现,不管从投入或是产出来衡量,国有企业都比民营企业更具有创新性。由此,提出假设2:
H2:不同产权性质下,创新要素投入对企业竞争力的作用不同,国有企业创新要素投入对企业竞争力的作用较非国有企业更强。
(一)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本文以2011—2015年沪深两市证券交易所主板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作为研究样本。研究所用财务数据来自国泰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研究开发的CSMAR数据库,基于2011—2015年的观测值,本文对样本进行了如下处理:(1)剔除金融行业的样本公司;(2)ST或*ST的样本公司;(3)剔除数据缺失的公司。经过上述处理后,共得到128家公司640个观测值构成样本的总体。
企业竞争力是一个综合指标,衡量企业竞争力需要从多个角度考虑。本文借鉴金碚[3]2003以来一直沿用至今的竞争力评价指标,主要运用由财务指标构成的显性指标体系,从规模子因素、增长子因素和效率子因素三个维度共8个指标构建企业竞争力,竞争力各项数据指标的权重也参考金碚的竞争力监测体系,如表1所示。
表1 被解释变量说明
(1)企业规模子因素:用营业收入、净资产、净利润来衡量;
(2)企业增长子因素:主要用近三年营业收入增长率、近三年净利润增长率来衡量;
(3)企业效率子因素:从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收益率和全员劳动效率来衡量。
(二)模型构建与变量解释
为了检验假设是否成立,本文构建普通最小二乘法(OLS)估计模型:
在以上两个模型中,被解释变量(BASI)表示企业竞争力;Xi,t-1分别代表R&D、AP、Uniq,表示滞后一期的研发投入、人力资本投入以及产品服务差异化投入。选择滞后一期的数据作为解释变量,是因为企业的创新投入转化为创新成果需要一定的周期,从创新发起到专利申请可能长达1至2年。Coad[10](2008)研究美国21家高科技企业的创新投入与企业成长性的相关性时发现,其中有17家企业的创新投入在1—2年后,其对企业销售收入的促进作用才得以显现。组织绩效的提高往往滞后于竞争战略的实施,因此,创新要素投入到形成企业竞争力具有滞后性和持续性[11]。为了检验不同产权性质下,创新要素投入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程度,模型2以BASI为被解释变量,加入表示产权性质的虚拟变量Owner;交互项Xi,t-1×Owner分别为R&Dt-1×Owner、APt-1×Owner与Uniqt-1×Owner。本文中研发投入是指企业发生的R&D费用,用R&D费用/营业收入来进行衡量。人力资本投入,企业追求异质化的产品创新或技术创新,势必要加大高端技术人才、管理或营销等方面的人才引入,企业家与这些人才的薪酬势必会拉高企业人均薪酬。理论上,高人均薪酬代表着企业人员结构的高级化,人均薪酬越高,说明企业的创新投入越多,企业创新能力越强,企业创造的收益越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就越强。因此本文选择报告期薪酬总额/员工人数来衡量人力资本投入。产品服务差异化投入是企业进行产品创新,追求产品独特性和品牌效应的结果。蔺雷等[12](2007)的研究表明企业服务质量的高低与企业的资源投入紧密相连,产品差异化程度的高低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企业投入的多寡。一般而言,产品服务差异化投入在当期反映在企业的费用中,生产独特性产品的公司,其营销、顾客、供应商、员工方面的投入成本将更高。借鉴钟田丽[13](2014)、肖作平(2004)的研究成果,产品服务差异化投入体现了企业在市场商业阶段的营销与服务方面的努力,因此本文选择销售费用/主营业务收入作为产品服务差异化投入的衡量指标。关于模型(1)与模型(2)中的控制变量的说明如表2所示。
表2 变量说明
(一)描述性统计
表3、表4是各变量的描述性检验结果,数据显示:(1)研发投入强度的均值是0.025 6,最大值是0.200 1,最小值是0;人力资本投入的均值为2.149 1,最大值为2.584 9,最小值为0.015 6;产品服务差异化投入的均值是0.092 5,最大值为0.430 7,最小值为0.000 6。(2)在2011—2015年这五年的时间里,样本企业的研发投入分别为0.022 1、0.025 1、0.025 6、0.028 3、0.026 8,基本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国际上普遍认为,要保持正常经营状况,企业的研发支出需要占营业收入的2%以上,而想要具有竞争力,研发强度要到5%以上。我国制造业企业研发强度的均值为2.56%,超过了维持正常经营的水平,且研发投入逐年增加,表明虽然我国制造业企业的研发强度尚未达到形成竞争力的水平,但是企业为创新所投入的努力在提高。(3)2011—2015年这五年里,研发投入、人力资本成本、产品服务差异化投入基本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表明企业创新要素投入强度在提高。研发投入的标准差为0.027 3,是三个创新要素中标准差最小的,说明样本内所有企业对研发创新的重视程度最高,投入差异最小。
表3 不同年份变量描述性统计
表4 主要变量描述性统计分析
表5表示国有控股企业与非国有控股企业各变量的均值比较。从创新要素投入分析,不管是研发投入、人力资本投入还是产品服务差异化投入,非国有控股企业的投入强度均大于国有控股企业。从企业竞争力来看,国有控股企业的企业竞争力远大于非国有控股企业的企业竞争力,说明国有控股企业的投资效率和经营效率更高。
表5 不同产权性质下变量描述性统计
(二)回归结果分析
1.创新要素投入与企业竞争力的回归结果分析。表6报告了各创新要素投入与企业竞争力的回归结果。从样本的回归结果来看,R&D的系数是1.913,在5%的置信水平上显著为正,说明研发投入越多,企业竞争力越强,支持了假设1a;AP的回归系数是0.003,在5%的水平上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人力资本投入对企业竞争力存在积极影响,验证假设1b;Uniq的系数是0.677,在5%的水平上显著为正,说明产品差异化投入程度越高,企业竞争力提升越快,支持假设1c。三组回归分析的结果均支持了假设1:创新要素投入程度越高,企业竞争力越强。
表6 创新要素与企业竞争力的回归结果
从控制变量来看,企业规模(Size)在三组回归中均在1%的水平下通过显著性检验,表明企业规模对企业竞争力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财务杠杆(Lev)同样均通过显著性检验,且系数均显著为负,表明财务杠杆越高,企业负债比重越大,创新的积极性越小,企业竞争力下降。企业生命周期(Age)的系数在三组回归中显著为负,说明企业成立初期,其进取心越强,从而将更多的资金用于创新投入,开发新产品、新工艺以提升企业竞争力。股权集中度(Stcon)和国有持股比例(Rate)均通过显著性检验,且回归系数均为正,表明股权集中度和国有持股比例与企业竞争力呈显著正向关系。
2.不同产权性质下创新要素投入与企业竞争力的回归结果分析。为了进一步研究产权性质的差异对创新要素投入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机理,本文将样本分为国有控股企业与非国有控股企业,引入产权性质虚拟变量,在模型中分别加入产权性质的交互项R&D×Owner、AP×Owner和Uniq×Owner,以验证假设2。在三组回归中,表示产权性质的虚拟变量Owner的系数均显著为负,说明产权性质对于企业竞争力存在影响。进一步的分析结果显示,以研发投入作为创新要素投入变量的回归中,R&D×Owner的系数为正,但未通过10%显著性水平的检验;以人力资本投入作为创新要素投入变量的回归中,AP×Owner的系数在5%水平上显著为正,说明产权性质的差异对创新要素投入与企业竞争力的关系产生影响,且国有控股企业的人力资本投入对于企业竞争力的影响较非国有控股企业更大,支持了假设2;以产品服务差异化投入作为创新要素投入变量的回归中,Uniq×Owner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同样支持了假设2。综上,在三组回归中,只有第一组回归没有支持假设2,其他两组的回归结果均验证了假设2,即产权性质的差异对创新要素投入与企业竞争力的关系存在影响。整体上,基于本文的样本实证结果,与非国有控股企业相比,国有控股企业创新要素投入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更大,国有控股企业创新投入越大,其企业竞争力提升越高。从代理成本的角度来说,随着产权多元化和公开上市,不同股东之间的监督与制衡机制使得国有控股上市企业的代理成本大大降低,国有控股企业的投资效率也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从前文理论分析也可以得知,国有控股企业代理成本降低,政府攫取行为减少以及政府扶持的增加,在这种背景下,国有控股企业从整体上看能够对企业竞争力的提升起到积极作用。从技术创新的模式来看,技术创新的形式包括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两种模式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存在差异,某种程度上,自主创新对企业创新绩效较技术引进有更明显的正效应(李光泗等,2011;吴延兵,2014;肖利平等,2016),如果国有控股企业技术创新中自主创新的比重较非国有控股企业较大,则其创新要素投入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可能更加明显。
(三)稳健性检验
为了进一步增添实证分析结果的稳健性和可靠性,本文进行了稳健性检验:(1)回归结果均为经过异方差处理后的结果;(2)利用方差膨胀因子检验了多重共线性问题,没有发现VIF大于10的现象,回归方程不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3)在前述模型所有控制变量基础上加入高新技术企业哑变量后,重新进行回归分析。在增加高新技术企业这一变量后,研发投入、人力资本投入、产品服务差异化投入与企业竞争力(BASI)之间的回归系数符号没有变化。经过以上检验,假设1和假设2结论依然成立,说明回归结果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本文选取2011—2015年沪深两市主板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我国创新要素投入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本文将创新要素分别定义为研发投入、人力资本投入、产品服务差异化投入,构建包括企业规模因素、增长因素和效率因素在内的企业竞争力综合指标。研究结果表明,从长期来看,研发投入、人力资本投入及产品服务差异化投入对企业竞争力均有正向促进作用;产权性质的差异影响创新要素投入与企业竞争力之间的关系,国有控股企业的创新要素投入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大于非国有控股企业。
表7 不同产权性质下创新要素与企业竞争力的回归结果
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创新要素投入等资源配置的合理性。资源的合理配置并不是单纯的资源配置,而应与企业战略联为一体。随着战略的确定与展开,企业的资源不断创新。新的资源和原有资源结合在一起,将成为企业未来的资源。而新的资源就成为过去和未来两个阶段竞争优势的媒介。针对如何提高企业竞争力,本文提出如下建议:
(1)加大创新要素投入力度,提升综合竞争力。进一步加大企业经营全过程中各环节的创新要素投入,完善创新要素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以高层次人才队伍为重点,进一步完善科技人才培养、评价和激励机制,形成崇尚创新同时也宽容失败的企业文化。(2)企业资源配置应与企业战略结合考虑。创新要素投入与企业竞争力存在时序性,企业竞争力的提升滞后于创新要素投入。因此,根据不同规模企业所处行业及其发展阶段,尤其是对处于成长阶段的企业,不仅应注重资源配置的短期效应,更应该结合企业长远的战略,有针对性地进行创新要素配置。(3)积极发挥创新要素投入的协同效应。优化研发资源投入结构配置,提高研发要素投入的使用效率。重视技术(产品、工艺及其组合)和非技术(战略、组织、制度、营销等)在内的各创新要素的协同创新。(4)完善公司治理,改善股权结构、组织结构和薪酬激励制度,使决策更加科学化,提高创新要素投入对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效率。(5)加大政府对企业创新要素投入的支持力度,创新政府支持企业创新的方式方法。探索政府补助、贷款贴息、股权投资等多种财政支持新机制。建立政府引导基金,借鉴国际成熟模式,由政府牵头引导,吸引大批社会资本投入到创新活动中。
[1]Porter Michael E.The Comp 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s[J].HarvardBusiness Review,1990,68(2):73-93.
[2]Wang C L,Ahmed P K.Dynamic capabilities:A review and research agenda[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nagement reviews,2007,9(1):31-51.
[3]金碚.中国企业竞争力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4]朱乃平,朱丽,孔玉生,等,2014.技术创新投入、社会责任承担对财务绩效的协同影响研究[J].会计研究(2):57-63.
[5]蒋琰,茅宁,2008.智力资本与财务资本:谁对企业价值创造更有效——来自于江浙地区企业的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7):49-55.
[6]芮明杰,李想,2007.差异化、成本领先和价值创新——企业竞争优势的一个经济学解释[J].财经问题研究(1):37-44.
[7]吴延兵.市场结构、产权结构与R&D——中国制造业的实证分析[J].统计研究,2007,24(5):67-75.
[8]李政,陆寅宏.国有企业真的缺乏创新能力吗——基于上市公司所有权性质与创新绩效的实证分析与比较[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4,34(2):27-38.
[9]李春涛,宋敏,2010.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创新活动:所有制和CEO激励的作用[J].经济研究(5):135-137.
[10]Coad A,Rao R.Innovation and firm growth in high-tech sectors:A quantile regression approach[J].Research policy,2008,37(4):633-648.
[11]雷辉,王亚男,聂珊珊,等,2015.基于财务绩效综合指数的竞争战略绩效时滞效应研究[J].会计研究(5):64-71.
[12]蔺雷,吴贵生,2007.我国制造企业服务增强差异化机制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6):103-113.
[13]钟田丽,马娜,胡彦斌,2014.企业创新投入要素与融资结构选择——基于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实证检验[J].会计研究(4):66-73.
(责任编辑:D校对:R)
F270
A
1004-2768(2017)03-0134-06
2016-12-29
朱艳琦(1991-),女,浙江嘉兴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会计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资本市场与公司理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