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莉华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图书馆,河北承德067000)
《普陀宗乘之庙碑记》解说与补正
布莉华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图书馆,河北承德067000)
乾隆撰写的《普陀宗乘之庙碑记》一文,介绍了位于承德的普陀宗乘之庙是仿照西藏布达拉宫的样式修建的,说明了修建普陀宗乘之庙的原因、寺庙的样式以及土尔扈特归来的事件。修建这座寺庙目的是为了绥抚蒙古诸部,也是乾隆时期对外民族政策的具体体现。本文对《普陀宗乘之庙碑记》进行了解读,并对原有碑文注释的不妥之处一一指出。
碑文 普陀宗乘之庙 词语补正
山庄迤北,普陀宗乘之庙之建,仿西藏,非仿南海也。南海普陀,在浙江定海县境。朝山之舶。岁岁凌越洪涛滥涆间,擎芗顶礼唯谨。曰“大士道场”。舍兹奚属?是独震旦缁流方隅所见故然。考之贝夹,普陀有三:一居额讷特珂克,一居图伯特,一居南海[1]齐敬之.外八庙碑文注释[M].紫禁城出版社,1985,(08).。盖南海特大士行教至此,偶一示现云耳,庸可以此为是而彼为非乎?额讷特珂克即印度。是由此以证西来因缘,自印度而西藏,自西藏而南海,了了可识[2]齐敬之.避暑山庄和外八庙碑文选注之五——安远庙瞻礼书事(有序)(1)[J].承德师专学报,1984,(01).。第印度金刚座,辽远难稽。讵若西藏都纲法式具备,藩服皈依之总汇也哉!乃者,岁庚寅,为朕六秩庆辰。辛卯,恭遇圣母皇太后八旬万寿。自旧隶蒙古喀尔喀、青海王公台吉等,暨新附准部回城众蕃长,连轸偕俫,胪欢祝嘏。念所以昭褒答示惠怀者,前期咨将作营构斯庙,以乾隆三十二年三月始,至三十六年八月讫工。广殿重台,穹亭翼庑,爰逮陶范斤凿,金碧髹垩之用,莫不严净如制。夫群藩信心回向,厥惟大慈氏之教。而热河尤我皇祖圣祖仁皇帝抚绥列服,岁时肆觐之区[2]。向也,西陲内面景从,朕勤思缵述。普宁、安远、普乐诸刹所为嗣溥仁、溥善而作也。今也,逢国大庆,延洪曼羡,而斯庙聿成。三乘之宗,实其统会。于焉宣宝铎,演金轮,关禽流梵乐之音,塞树种菩提之果。一切国土善信,膜拜欢喜,以为得未曾有。而久入俄罗斯之土尔扈特,以其为外道,非黄教所概,舍久牧之额济勒,率全部数万人,历半年余,行万有数千里,倾心归顺。适于是时莅止,瞻仰善因福果,诚有不可思议者[2]。是则山庄之普陀。与西藏之普陀一如,与印度之普陀亦一如,与南海之普陀亦何必不一如。然一推溯,夫建庙所由来,而如不如又均可毋论。即如“如”之本意,岂外是乎?先是群藩合辞,请进千佛像,恳款弗可却。因命就庙中庋阁奉之。别有记,不复详缀
乾隆三十六年岁在辛末秋月之吉御笔
康乾时期,清政府制定了比较系统而行之有效的一系列民族政策,其中以宗教为手段,招抚远人,对各少数民族采取“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的民族政策,团结笼络各少数民族,巩固发展国家的安全和统一,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尤其是在我国西北、东北等边疆地区呈现出了各少数民族和睦相处、交流往来的安定局面,其中在承德避暑山庄周围修建的具有不同民族风格的皇家寺庙群,就是康乾盛世时期民族政策的具体体现,也是我国民族团结的历史见证。现存的文物、碑刻真实记载了康乾盛世时期蒙古、西藏、新疆等边疆地区所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反映了清前期我国多民族国家统一、巩固和发展的过程。
康熙四十三年(1703)为了笼络各少数民族的上层人物,使得蒙、藏、回、维等各少数民族团结在清政府周围,同时也为清统治者提供避暑、狩猎、娱乐的场所,康熙帝开始在承德修建避暑山庄,康熙五十二年(1713),在平定了厄鲁特蒙古准噶尔噶尔丹武装叛乱,又恰逢康熙帝六十大寿之时,漠南、漠北、喀尔喀等蒙古王公贵族来到避暑山庄为康熙帝祝寿,并进献了二十万两白银,“众蒙古部落,咸至阙廷,奉行朝贺,不谋同辞,具疏陈恳:愿建刹宇为朕祝厘。”(溥仁寺碑文)因此康熙帝决定在避暑山庄武烈河的东岸修建一座寺庙,即溥仁寺,从而首开在承德修建皇家寺庙的风气之先。寺庙这个被作为敬神礼佛的场所,也就具有了一定的政治目的。乾隆皇帝继承了康熙帝充分利用民族风俗、宗教信仰来控制统治各少数民族的思想,以达到“本朝不设边防,以蒙古部落为藩”的目的,先后在不同时期,不同历史事件之后,在承德修建了普宁寺、安远庙、普乐寺普陀宗乘之庙、须弥福寿之庙等大大小小十多座具有不同民族风格的皇家寺庙群,并亲自撰写碑文,阐明修建寺庙的缘由、意义等。这些寺庙均是在康乾盛世时期修建,与清王朝很好地处理蒙古、西藏、新疆等地的少数民族事务有着密切关系,具有鲜明的政治目的和时代特点。其中乾隆在承德狮子沟北坡仿照西藏布达拉宫的样式修建普陀宗乘之庙,是承德皇家寺庙群中规模最大、气魄最雄伟的一座寺庙。这座寺庙建于乾隆三十二年到三十六年(1767—1771),当时蒙古、青海、新疆等地的少数民族上层人物来到承德,祝贺乾隆六十岁生日和他母亲八十岁寿辰[1]杨时英.承德普陀宗乘之庙与西藏布达拉宫[J].西藏研究,1987,(04).(P104-108),乾隆考虑到他们大都信奉藏传佛教,而西藏则是藏传佛教的中心,“藩服皈依之总汇”,为满足这些少数民族上层人物宗教信仰的需求,不惜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按照西藏布达拉宫的样式,修建了普陀宗乘之庙。因为是仿照布达拉宫而修建的,人们又俗称它为小布达拉。在普陀宗乘之庙的碑亭内,矗立着三座石碑,石碑上用满、汉、蒙、藏四种文字镌刻着《普陀宗乘之庙碑记》《土尔扈特全部归顺记》《优恤土尔扈特部众记》,分别记述了修建普陀宗乘之庙的缘由及土尔扈特部流落俄罗斯及重返祖国的经过。本文试对《普陀宗乘之庙碑记》进行解读,并就其中词语解释进行辨析。
碑文首先交待了普陀宗乘之庙是仿照西藏的普陀而修建的,普陀在佛教经典中有三处,一是额讷特珂克(即印度),一是图伯特(即西藏),一是南海(浙江定海)。同时否定了一些中国僧人认为南海普陀是“大士道场,舍兹奚属”的偏见,指出大士(观音菩萨)是从西方来的,由印度到西藏,由西藏再到南海。印度的传道之所,距离遥远,难以考察,而西藏佛殿法式完备,成为集聚受戒的宏大寺院,也是边疆各族人民信仰佛教的中心。
第二部分说明了修建普陀宗乘之庙的原因和这座寺庙的建筑特色。庚寅年(即乾隆三十五年)是乾隆六十大寿,次年辛卯年又是皇太后八十寿辰,喀尔喀蒙古、青海的王公台吉及刚刚归附的乌鲁木齐准噶尔部的众多首领,不断地乘车前来祝贺,为了表示对他们的嘉奖和惠爱关怀,决定建造这座寺庙,从乾隆三十二年三月始,至三十六年八月讫工。建成的这座寺庙有着宽阔的佛殿和重叠的高台,修有高大的亭子和凌空欲飞的庑殿,经过能工巧匠的施工和用黄、黑、白等颜色的粉刷,没有一处不是按照佛教的样式修建。信仰佛教的少数民族要靠观音菩萨的教化,而他们又特别尊崇普陀观音,热河是圣祖康熙安抚各民族、各民族年年要来朝见的地方,为此皇祖康熙修建了溥仁寺、溥善寺,乾隆遵从祖训,效法康熙,相继建成了普宁寺、安远庙、普乐寺,正值国家大庆之日,普陀宗乘之庙又建成了。
最后一部分简述了土尔扈特部归来之事。普陀宗乘之庙的建成,使佛教三乘的宗旨都汇聚到了这里。在这里,敲响宝玲,推演法轮,北方的禽鸟寻找佛的音乐,塞北的树木能够种出觉悟之果。所有的善男信女们在这里礼神拜佛,就是流落到俄罗斯的土尔扈特部,也认为俄罗斯人信仰的是另一种宗教,离开长久放牧的额济勒河流域(伏尔加河),数万人历时半年多,行程一万多里,回归清王朝。正当普陀宗乘之庙落成之际,他们的首领来到热河,瞻仰了佛教的善因福果。他们的回归真是不可思议的事情。碑文的最后补充了王公贵族进献了千佛像,这些佛像被安置到大红台西面的千佛阁供奉,为此还写了一篇《千佛阁碑记》。
[为天人摄受之闳规]紫禁城出版社出版的《外八庙碑文注》(以下简称《注译》)闳规:闳规是最高的法规。按“摄受”,意为集聚受戒。梁简文帝《火受教寺铭序》:“应此十千,观兹权实,随方摄受,孰能弘济。”又诗:“制书开摄受,丝纶广慧门。”李邕《大云寺碑铭》:“缮修多为摄受,置无尽藏为庄严。”隋炀帝《受菩萨戒疏》:“开士万行,戒善为先,菩萨十受,专持最上。”“规”,指规院,守戒静之所,即僧院。王湾《奉和贺 林月清酌》:“静林升霁入,规院小凉通。”闳规,应指宏大的寺院。
[念所以召褒答示慧怀者,前期咨将作营构寺庙]《注译》昭:彰明、显扬。褒:嘉奖。惠怀:给予关怀。咨:商量。将作:将作大匠,官名,掌管宫室、宗庙等土木营建。意即想着表示褒奖关怀他们的办法,事前就和主管营造的负责官员商量建造这座寺庙。按“惠怀”语出自《书·皋陶谟》:“安民则慧。黎民怀之。”“昭褒答,示慧怀”显示对他们的嘉奖和惠爱关怀。昭,示同义《唐书·魏知古传》:“先天元年,知古为侍中,从猎渭川,献赋以讽。手制褒答,并赐物五十断。”此处表示对诸属的嘉奖。
[夫群藩信心回向]《注译》回向:佛教徒把他们所修的一切功德,都总结回归投向与他们所期望的众生普遍成佛的目的。
按“回向”宗教用语,即归一无邪。《南史·顾欢传》:“道士孟景翼《正一论曰》:‘等级随缘,须导归一。归一曰回向,向正则无邪。邪观既遣,億善日新。’”孟浩然《剡县石城寺礼拜》:“下生弥勒见,回向一心归。”杜甫《谒文公上方》:“愿闻第一义,回向心地初。”秦观《醴泉开堂疏》:“密行则乡党之所依归,妙法则天龙之所回向。”信佛之心能归一无邪,这里指靠观音菩萨的教化。
[朕勤思缵述。普宁、安远、普乐诸刹所为嗣溥仁、溥善而作也]《注译》缵:继续。意即以前西部边境各族相继归随我朝,我经常想继承祖业,这就是为什么继皇祖建溥仁寺、溥善寺之后,我又营建了普宁、安远、普乐这些庙宇。按“缵述”《容斋随笔》:“司马公修《资治通鉴》,辟范梦得为官属,尝以手帖论缵述之要,大抵欲如《左传》叙事之体。”三庙碑文按溥仁寺之体例、宗旨,不是指建庙,而是写撰文。
[三乘之宗,实其统会。于焉宣宝铎]《注译》于焉:于是乎。
按“统会”汇聚。于焉,应断在上句,在此的意思。点明“宗乘”之义。佛教三乘的宗旨皆汇聚在此。
[诚有不可思议者]《注译》这实在是很难得的事情。按应指土尔扈特的回归,实在是不可思议的事,是说此事及其深奥神秘,想也想不通,说也说不清。
[即如“如”之本意,岂外是乎]《注译》就像这个如字的本义一样,难道还能是别的吗?按“如如”,佛教语,指真如常住、圆融而不凝滞的境界。《金刚经》:“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不禅不动即如如。”引申为“常在”的意思。“真如”佛教称永恒常在的实体实性为真如,而且又是不生不灭,虚幻无形的。
[因命就庙中庋阁奉之]《注译》庋:置放、收藏。意即于是就让安置在阁内供奉。按“庋阁”,即阁架的意思。“庋”此为名词,放置器物的架子。阁是贮藏器物的厨柜。《礼记·内则》:“大夫七十而有阁。”注:“阁以板为之,庋食物也。”“庋阁”是同一组合的名词词组。“庋”作为动词有置放之意,此处引申为架起。在庙中架起一座千佛阁来供奉这些铜佛。
(责编:张佳琪)
The Interpretation and Amendment of the Tablet Inscription of Putuo Zongcheng Temple
Bu Lihua
The Tablet Inscription of Putuo Zongcheng Temple written by Emperor Qian Long introduces the construction of Putuo Zongcheng Temple,which models the pattern of the Potala Palace.The aim of constructing the temple is to pacify the Mongolian tribes;it is also the concrete embodiment of the ethnical policies of Qian Long period.This article tries to interpret the content of The Tablet Inscription of Putuo Zongcheng Temple,and point the wrongs in the former annotations about it.
Tablet Inscription Putuo Zongcheng Temple the Amendments of Annotations
布莉华(1964—),女,河北省滦平县人,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图书馆,教授,研究方向为古代文学、地方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