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扶贫“陇南模式”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7-04-11 19:27:48
生产力研究 2017年6期
关键词:陇南贫困户电子商务

石 明

(1.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电子商务学院;2.甘肃省高等学校 农村电商人才培养重点实验室,甘肃 成县 742500)

电商扶贫“陇南模式”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石 明1,2

(1.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电子商务学院;2.甘肃省高等学校 农村电商人才培养重点实验室,甘肃 成县 742500)

文章通过总结电商扶贫“陇南模式”的主要做法和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对策,探究了电商扶贫工作的基本规律,丰富了电商扶贫理论体系,为其他贫困地区开展扶贫攻坚行动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启示。

电商扶贫;陇南模式;对策

自2013年以来,陇南市将电子商务与产业发展、扶贫攻坚有机结合起来,开展了电商扶贫试点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被命名为“全国电商扶贫示范市”,形成了电商扶贫工作的“陇南模式”。

一、电商扶贫“陇南模式”的主要做法

电商扶贫工作在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的陇南市异军突起,实属不易,也令人诧异。究其原因,是因为陇南市探索出了一条符合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规律又切合当地实际情况的电商扶贫之路。

(一)单品突破、倒逼推动的发展之路

2013年6月,陇南市成县县委书记李祥通过个人实名认证微博借助“官员亲民”效应在互联网帮助当地贫困群众销售核桃,让这个“中国核桃之乡”的优质核桃进入了更多消费者的视野和更大的消费市场,核桃价格也随之而涨,这可以算是陇南市电子商务发展的萌芽。正是看到了成县在电子商务方面的这次成功“试水”以及产生的“星星之火”,倒逼陇南市认真思考怎么借助“互联网+”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弯道”赶超的问题。随即,陇南市大胆提出了在电子商务等方面实现集中突破的“433”发展战略和创建“全国扶贫开发示范区”的目标,从而进一步倒逼全市干部群众解放思想观念、敢于“无中生有”,把发展电子商务作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帮助群众脱贫致富的新动力。陇南市电子商务的起步看似由一件偶然事件引起的,但恰恰反映出电子商务在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上具有四大优势:一是有效地解决了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的问题。诺贝尔奖获得者舒尔茨认为,越贫穷的地方与市场越遥远,也导致贫困户无法获得市场带来的红利。通过电子商务使大山深处的农户与山外的消费者进行“零”距离接触,有效地解决农户与市场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二是产品销售成本低、适合欠发达地区农产品非产业化的现状。陇南优质农特产品较多,但主要由农户分散种植,未形成规模效益,必然导致销售成本偏高。而电子商务恰恰破解了销售成本与产品规模不对等的问题。三是“网红”经济时代,只要找准着力点,就容易实现单品突破。在陇南有官方认证的政务微博3 000多个、微信公众平台200多个以及上万个个人微博,并涌现出了“核桃书记”、“苹果县长”等一批网络大V和电商“网红”,形成了巨大的微媒矩阵效应,将微媒营销发挥到了极致。四是电子商务可以促进贫困地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使当地干部群众从大山深处直接走到了市场运作的一线,倒逼他们研究市场、开拓思路,转变生产、生活方式,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发展。

(二)政府推动、体系完善的生态培育

从常态上分析,在陇南这样一个基础薄弱、干部群众观念相对保守的欠发达地区,制约电子商务发展的因素较多、困难较大,所以当地政府的推动显得尤为重要。政府推动的着力点不是通过短期行为搞“政绩工程”、“轰动效益”,而是发挥政府“有形的手”整合资源建设电子商务生态培育体系,着力解决制约发展电子商务的一系列问题。一是提高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陇南市采取考察学习、示范带动、专家指导、行政推动等多种方式,解决干部群众对电子商务及电商扶贫的认识问题,并积极引导贫困群众参与到电商扶贫中来。二是加强贫困乡村基础设施建设。陇南市三年硬化通村公路一万公里,提高行政村网络覆盖率,整合资源发展快递网点928个、村邮站1 200多个,初步解决了物流配送最初和最后两个“一公里问题”[1]。三是加大电商人才培养力度。陇南市借助本地高校的人才和专业优势成立了全国西部地区首家电子商务职业学院,依托学院和市、县、乡三级电商协会,在干部群众中开展了大规模的电商培训,起到了启蒙和普及的作用。四是推进贫困乡村产业发展。陇南市大力发展油橄榄、花椒、苹果、核桃、中药材、茶叶、菌类等传统优势产业,积极培育发展市场需求好的土蜂蜜、土鸡蛋、小杂粮、药膳土鸡、刺绣等网货产品1 129种,认证具有“三品一标”的农特产品226个[1]。五是建设电商发展平台。陇南市主动与阿里巴巴、京东、苏宁、腾讯等第三方电商服务平台开展合作,并自建了电商孵化园、创业园和产业园,搭建了贫困地区农特产品和电商发展间的桥梁。六是解决电商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陇南市通过农户产权抵押、土地流转分红以及发放妇女小额信贷、精准扶贫贷款、网络众筹、专项贷款入股电商企业等多种方式解决电商发展融资难问题。

(三)市场主导、多点发力的扶贫模式

电子商务就是用电子信息技术从事的商务活动,是一种市场行为。所以,电商扶贫的核心理念就是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实现电子商务与贫困户的深度融合,使电子商务的发展成果直接惠及贫困户。而贫困户一般都是“三缺”人员,即“缺技术、缺资金、缺产品”,怎么把“三缺”人员和需要“技术、资金、产品”才能发展起来的电子商务有机结合起开,看起来这是一个难解的“悖论”。但陇南市以市场为导向,紧盯建档立卡贫困户,探索出了一条通过电子商务促进当地全产业链发展以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的三种电商扶贫模式。第一种模式叫电商网店增收型。一是,通过出台优惠政策和免费开展技能培训等方式鼓励贫困户直接开办网店销售自家的土特产和手工艺品,全市现有贫困户开办的网店285家;二是,鼓励未就业大学生、返乡青年、能人大户以及在校大学生、包村干部开通网店帮助贫困户销售农特产品,直接或间接带动贫困户15万余人。第二种模式叫电商产业扶持型。一是,把农业产业化模式引进电商扶贫体系,建立“电商企业+贫困户”的生产经营销售模式,让贫困户直接成为电商企业的供货商,并按标准生产可供网络销售的产品,实行保护价收购,确保贫困群众利益,扶贫效果十分明显;二是,通过发展电子商务的全产业链,增加各类就业岗位,吸纳贫困户劳动力务工就业,增加贫困群众工资性收入。全市现有的电商企业、物流配送企业、农产品网货加工企业已吸纳贫困户就业1.4万多人[1]。第三种模式是电商平台惠利型。一是,积极引导缺劳动力、缺技术的贫困户将精准扶贫专项贷款以及土地等生产要素入股到电商企业,享受不低于银行利息的入股分红;二是,通过引进阿里巴巴“农村淘宝”、中国邮政“邮乐购”、腾讯“为村”等第三方交易平台,让贫困户在家门口购买自己所需的生产生活资料,并开展各种代办服务业务,既方便了生活,也减少了支出,达到了减贫的作用。另外也增加了农特产品上行的渠道,增加了收入。

二、电商扶贫“陇南模式”的发展对策

虽然陇南市在电商扶贫上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增加了贫困户收入、推动了供给侧改革、提高了地域知名度、创造了可观的溢出效应,开创了国内电商扶贫的优良模式,但依然存在一些发展中遇到的新问题、新情况,需要认真研究和统筹解决。

(一)思想认识有待提高

什么是幸福课堂?幸福的课堂,应该是和谐、融洽的,机灵、开放、互动的,充满知识性、趣味性又能让学生体验到自己存在价值的课堂。随着心理学进入21世纪,关注人类幸福感的积极心理学运动日益声势浩大。积极心理学在教育界也得到了广泛响应。美国哈佛大学、英国惠灵顿学院及香港中文大学先后开设讲授积极心理学的幸福课,深受学生欢迎。本文将结合积极心理学的理论体系,探讨如何运用积极心理学构建小学幸福课堂。

陇南电子商务在单品引爆后,受自身产业链基础薄弱等因素影响,产生了电子商务发展之“势”与电商产业收入之“实”不对等的问题,似乎遇到了发展的瓶颈,也有人产生了陇南电子商务能走多远的疑问?毫无疑问,陇南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的方向是正确的,这是信息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但随着陇南电子商务向纵深的推进,各种问题都会一一凸显出来,这恰恰反映出陇南的贫困程度之深、基础环境“欠账”之多,还需要逐一解决。因此,需要进一步提高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一是要坚定发展电子商务的决心。陇南的电子商务越向上发展,难度则会越大、要求则会越高,要有“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决心和勇气。电商扶贫是陇南干部群众“穷则思变”的伟大创举,是“摸着石头过河”的伟大实践。所以,在电商扶贫的道路上问题是难免的,只要及时给以重视,及时解决问题,前景肯定是美好的。二是要明确发展电子商务发展的战略定位。陇南要充分利用地处陕甘川三省交界处以及连接西北、西南交通要道的地域优势,建设农特产品交易中心、物流仓储中心,实现从电商扶贫向区域电商转型发展,逐渐形成电商新经济,力争成为区域电商中心[2]。

(二)产业基础有待加强

陇南电子商务主要以农产品为主,而电子商务最难做就是农产品。一是受自然条件的制约,大部分农户分散生产导致未能实现规模效益,很难实现产品追踪溯源;二是网销产品以初级农产品为主,即存在产品标准化、保鲜困难、运输成本较高等问题,也存在产品附加值较低的问题;三是现有的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较小、技术含量较低,基本处于初级加工阶段,未能形成有效的品牌效应和规模经济。所以,未来陇南市在特色产业发展上一定要坚持三个方向:一是推进土地流转和土地入股企业等工作,按照农业产业化的标准发展特色产业,重点扶持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形成种植、加工、销售、服务一条龙,实现农特产品的产业化、标准化、规范化,打造品牌、提升品质,提高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二是借助陇南原生态的自然环境和悠久的历史文化,挖掘文化资源、发展旅游产业,改变单一的以种植业为主的产业发展模式,推进农特产品与旅游资源相互促进、融合发展的产业发展之路;三是借鉴沙集模式,按照“从资源驱动转为资源、市场双驱动”的思路培育新的特色产业。要在“当地有什么卖什么”的思路上,再加上“大市场需要什么生产什么”的新理念,调整产业布局,优化供给结构,善于借船出海,不拘一格发展特色富民产业[3]。

(三)发展环境有待优化

在短期内,基础薄弱始终是陇南发展电子商务的短板。一是在电商人才培养方面,陇南主要以初级电商人才培养为主,存在专业化水平不高、分类不细等问题,这会制约电子商务的进一步发展,因此要不断深化电商人才培养体系,着力在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发力。在深度方面,要注意电商人才培养的差异化,按照产品研发、市场营销、仓储物流、企业管理、政府服务等环节的需求分类培养。在广度上,既要按照电子商务全产业链的需求培养电商人才,也要推进旅游电商、金融电商、服务电商以及新型农民的培养。二是在配套设施方面,陇南存在着物流成本较高、电商孵化园汇聚效应不明显、龙头企业带动优势不足等问题。陇南市要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新思路,借助国家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以及精准扶贫的政策红利,在政策扶持、平台建设、资源统筹、设施改进上持续发力,建设更加完备的电商扶贫生态培育体系。三是在参与主体方面,受客观条件制约,“陇南模式”是典型的政府强力推动型的电商扶贫模式。未来如何由政府强力推动型向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公益参与的电商扶贫模式转变,关系着电商扶贫的可持续发展。今后,陇南市应在坚持政府对公共扶贫资源精准配置的同时,创新合作机制,让市场主体、公益主体融入到公共扶贫资源配置当中,实现三者的精准合作,从而提高电商精准扶贫的绩效[3]。

三、电商扶贫“陇南模式”的重要启示

(一)思想认识是电商扶贫的前提

贫穷产生原因往往不是因为资源的稀缺,而是认识的不到位或者叫思想贫穷。在甘肃省,电子商务率先崛起的地区不是传统的工业地区,而是农业基础薄弱的陇南市。在这里,陇南市的干部群众敢想敢做、“无中生有”的发展电子商务起到了关键性作用,这也让我们充分认识到开展电商扶贫的前提是要解放思想、统一认识。一是要充分认识到电子商务改变了贫困人群的思维方式及生活方式,打破了市场信息的不对称,为消除农村贫困的根源提供了新工具、新途径;二是要充分认识到电子商务作为市场行为具有条件的依赖性[3],更何况在基础条件比较差的农村贫困地区开展电商扶贫则难上加难,农民和市场都不成熟,没有政府和“一把手”强有力推动很难持续,这符合贫困地区的实际情况,也是电商扶贫工作的一条经验更是一条教训。

(二)产业发展是电商扶贫的基础

电子商务终究只是一种营销模式,需要产业基础的支持,否则便成了无源之水[3]。电商扶贫在与产业对接方面就是要达到两个层面的效果:一是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将优质农特产品与外部大市场实现有机对接,促进传统产业升级发展;二是根据市场需求,结合贫困地区的自然条件,积极引进和培育适合网络营销的产品,倒逼当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特色优质、需求旺盛的产业。因此,要把产业发展作为电商扶贫的基础来抓,忽略了产业发展的电商扶贫是本末倒置。近年来,陇南全市大力推进农特产业发展,其中花椒和油橄榄的种植面积、产量均在全国地级市中居第一,核桃居第二[5]。

(三)生态完善是电商扶贫的保障

陇南市电商扶贫工作不是“政绩工程”,更不可能昙花一现,这是因为陇南市初步建成了一个较为完善的电商生态培育体系,因此生态完善是电商扶贫的保障。在陇南市的电商生态培育体系里,即包括前端的交易体系,如与阿里巴巴、苏宁、京东、腾讯合作的电商交易平台及众多的网商微商等;中端的服务体系,如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于一体的电商学院、国家级电子商务孵化园及各县区电子商务产业园、市县乡三级电商服务中心、247家快递物流企业以及全市行政村公路通畅率达到99.7%、大部分乡镇4G网络基本覆盖等;后端的产业支撑体系,全市形成了武都祥宇橄榄油、康县兴源土特产、礼县良源果业、两当狼牙蜜、宕昌中药材等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等[5]。

(四)脱贫致富是电商扶贫的核心

电商扶贫成功与否,不在于简单地发展电子商务,必须要看精准脱贫的效果,要使贫困户的获得感建立在他们实实在在的收益之上[3],因此脱贫致富是电商扶贫的核心。数据显示,实施电商扶贫后,陇南市在电商助农增收上发生明显的变化。2015年电子商务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均增加430元,2016年人均增加620元。

(五)因地制宜是电商扶贫的关键

陇南电商扶贫工作的成功就在于走出了一条适合当地情况的扶贫之路,因此,在开展电商扶贫工作时既要借鉴其他地区的成功经验,更要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开展工作,不能被“模式”所困扰。即使在同一地区,也要根据不同人群、不同产业、不同地域分类开展电商扶贫工作。

[1]吴正楠.电商扶贫的甘肃名片 -陇南电子商务扶贫攻坚扫描[EB/OL].[2017-02-13].http://gansu.gscn.com.cn/system/2017/02/13/011604247.shtml.

[2]魏延安.行动推动下的电商精准扶贫探索-陇南实践对当前电商扶贫的启示[EB/OL].[2016-11-10].http://news.wugu.com.cn/article/887452.html.

[3]汪向东.贯彻落实电子商务“十三五”发展规划,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EB/OL].[2017-01-03].http://www.ec.com.cn/article/zjjd/201701/13669_1.html.

[4]刘永富.在全国电商精准扶贫现场会上的书面讲话[EB/OL].[2016-09-26].http://www.gsny.gov.cn/apps/app/qsxxlb/issue/lns/cx/2016/09/29/1475139876337.html.

[5]马丽文.努力创建全国扶贫开发示范区-专访甘肃省陇南市委书记孙雪涛[EB/OL].[2015-11-07].http://www.gs.xinhuanet.com/news/2015-11/07/c_1117068173.htm.

(责任编辑:C 校对:L)

F724.6

A

1004-2768(2017)06-0088-04

2017-03-27

中国物流学会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2016年课题计划“陇南特色农产品电子化供应链管理研究”(2016CSLKT3-108);甘肃省2016年社科规划项目“甘肃省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模式与路径选择”(YB146);陇南市2016年市列科技项目“陇南电商扶贫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2016-29)

石明(1979-),男,甘肃礼县人,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电子商务学院院长、甘肃省高等学校农村电商人才培养重点实验室副教授,研究方向:电商扶贫与社会保障。

猜你喜欢
陇南贫困户电子商务
陇南茴香籽中挥发油化学成分的测定
云南化工(2021年11期)2022-01-12 06:06:22
青青之岛 悠悠陇南
金桥(2020年12期)2020-04-13 05:50:56
致富闯路人带领贫困户“熬”出幸福
今日农业(2019年14期)2019-09-18 01:21:58
『贫困户』过年
今日农业(2019年16期)2019-09-10 08:01:54
贫困户 脱贫靠产业
今日农业(2019年12期)2019-08-13 00:50:06
《电子商务法》如何助力直销
电子商务
陇南记忆
中国公路(2017年5期)2017-06-01 12:10:10
圆梦陇南
关于加快制定电子商务法的议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