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立宁
(中核第四研究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河北省石家庄 050021)
河道治理及生态修复的研究
何立宁
(中核第四研究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河北省石家庄 050021)
随着社会经济与科技的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越发加快,人们的生产生活离不开河流,因此对河道进行改造是必须的。一些河道的改造违背了大自然的规律,只按照人类的想法随意改造,导致河流的生态系统紊乱,功能退化。另外,人口数量的急剧增加,对水资源的量的要求也逐步提升,生活水平的提高又对水质有了新的要求,所以,对河流的治理和生态修复已经是迫在眉睫的。本文探究了河道治理的情况与方法以及生态修复的措施等。
河道治理;生态修复;研究
近年来,随着生活的快节奏发展,人们对河流的开发力度也在逐渐增强,对河道的管理方面也有很多问题出现。河流开发要考虑传统的水利作用,如:防滑用、发电、旅游、供水和航运等;另外还要考虑河流的生态系统是否能够健康稳步发展,可持续发展才是硬道理。我们治理河道的目标就是将生态修复功能和水利功能相结合,在保护河流的生态系统与开发利用河道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河流的开发会带来经济上的发展,但是它的负面影响也是深远的。第一,严重破坏了生态系统,导致生物多样性受损,整治河道导致了流量的变化及输送泥沙的变化,很多生物的原有栖息地消失,导致了物种的消失。第二,频繁发生洪涝灾害,并且城市中的地表强度有所增强,河流裁弯取直,河床的不透水面积有所增加,河流的泄洪被大大削弱了。第三,影响了城市的地下水供给,这是由于河床硬化。第四,影响两岸的自然美景。
1.生态治理的原则
人类的活动已经对大自然造成了很大的伤害,对河道的生态系统也有所打击,在对河道进行治理的时候要对原有成熟的生态系统进行保留,最大程度上不去破坏原本的自然状态。有需要时可以进行人工修复,以建造河岸的方式来对河道进行治理,选择的树种可以是灌木,也可以是乔木等。
2.远近结合的原则
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毕竟河流治理工程是长期的事业,关系到子孙后代的伟大事业。应该进行详细规划,分阶段进行。在城市的地形特征与发展状况要被考虑其中,制定合理的治理方案,确定时间和河流区域。
3.和区域规划一致的原则
河流的治理好要综合考虑城市的各方面发展和生态环境,不能偏激的只考虑一方面内容,毕竟治理河道是为人们服务的,不能本末倒置。如果出现冲突,要从两方面进行权衡,避免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河流治理是城市整体规划的一部分,要与城市发展一起为人们提供更高的生活质量。
1.修复河道
(1)平原河道。在平原河道的治理过程中,要做到既能达到河道体系的防护标准,又能保证河道的自然恢复能力不被破坏。因此,在治理过程中要根据正常行洪、岸坡稳定、材质自然、成本经济、表面异质以及内外透水性等多原则进行治理,既能保证河流的自然性得到最大程度的保留,也能满足人类的需求。这样不仅对自然河道水流的流速、流量、环境外观以及冲淤平衡的影响达到最小,也使得河流周围动植物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环境得到最大保护。
(2)山区河道。治理山区河道,要对整个山区河道进行细致的勘察,做到对河流上下游以及整个流域之间相互关系的统筹把握,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综合的治理,一定要做到遵循自然规律,充分发挥天然河道的功能。因此,在实际治理过程中,要保护水土资源,对流域内的水土采取退耕还林、封山育林等措施,尽量减少泥沙进入河流。同时,在河道治理过程中,在河道的上游修筑一定的大坝,以阻挡泥沙的流入,在下游疏导河道,保持河道的畅通无阻。对河道周围的生态平衡问题要严格遵循自然规律,尽量不要使河道的自然特性发生改变,以起到保护天然河道的作用。
2.修复河床断面
城市中河流的河床硬化覆盖可以进行以下处理。清理之前在河床上设置的硬质材料,使河床的自然泥沙状态呈现,局部河段可以用复式断面,不同河道有不同的保证率,把他们分成几个等级,按级扩展河道的宽度。河道的上部护坡和平台的过流频率较小,一般可以种植矮乔木,这样还可以促成河道的立体绿化,为市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严谨对待河道覆盖和侵占。
原来河道与护岸的改造需要建造生态型的护岸。生态型护岸有三种类型,自然原型护岸和多自然型护岸、自然型护岸。
3.重造河岸的植被与湿地的群落
湿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河岸带,它的作用是缓冲、廊道、植被护岸等。利用河岸带的生物重建技术和河岸的缓冲带技术,可以建立起一定规模的植被,这是在生物恢复和重建的基础上进行的。生物恢复和重建的技术包括物种引入、物种保护、物种选育与培植、种群行为的控制、种群动态调控、群落结构了优化等。河岸的缓冲技术包括水土流失控制、土壤恢复、坡面工程等。
4.污染源处理及水质改善
河道的水质改善措施是整个河流生态系统修复的重要环节。对水质污染严重的河道必须进行源头治理,控制点、面源污染,通过清除河道淤泥,保持水面洁净,对进入河流的污染物进行有效控制,采取雨污分流排水的方法,来达到减少河流污染的目的。要对各个河段进行实时的监测,严格控制必须排出的污水的流量。如有必要,要执行更为严格的排放标准,即对河流采取深度处理的措施。如可能排入有毒物质,且此物质易积累,则要采取果断措施,防止有毒物质进入河道。在治理过程中,根据河道的自净特点,制定合理的排污计划,包括排污口位置和排污时间等内容,并按照现场的实际情况,对水体的环境容量进行合理利用,从而逐步改善河道水质。
5.引进国外的先进经验
一些发达的国家在河道治理和生态修复方面做出了很好的成绩,我们应该学习他们的优秀技术和经验。例如:日本在20世纪90年代实施了一个计划,倡导一些河段要尽量使用天然材料修建河堤,例如竹笼、木桩等。日本国内把它叫做”生态河堤”,日本政府为了拯救河流的生态状况应用了这种方式,结果就是流经城市的河岸草木葱茏。河道生态修复的工作在我国起步比较晚,正处在向外国学习的发展阶段,现阶段在全国内推行大规模的修复工作还为时尚早。但是今后的发展方向已经很明显,对河道生态修复的热潮必然兴起。
对河道进行治理及生态修复是必然的,虽然是一种新生事物,相关技术和理论并不十分完善,但是,它的可操作性与实用性保证了它的存在的必要。人类对河道的改造虽然满足了经济的发展,但是也带来了不可磨灭的负面影响,水质和景观都受到了极大,尤其是生态功能的破坏。进行的修复工作可以改善河流的生态系统,提高水的自净能力,保护生物多样性。
[1]王春亚,徐剑.浅析河道生态修复技术措施[J].中国水运,2013,13(2).
[2]徐世辉.基于河道治理的河流生态修复的探讨[J].农民致富之友,2014,57(18).
S210
B
1007-6344(2017)02-01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