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一体”格局下的少数民族文化认同研究

2017-04-11 12:29
社科纵横 2017年7期
关键词:多元一体中华文化大众

赵 恺

(西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甘肃 兰州 730030)

“多元一体”格局下的少数民族文化认同研究

赵 恺

(西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甘肃 兰州 730030)

少数民族文化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不仅应强调少数民族中华文化认同,还应强调全民族成员对少数民族文化的适应、认同与自信,使其不断统一于增进中华民族文化认同,坚定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要求之中。

多元一体 少数民族文化 中华民族文化 文化认同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9月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的讲话中就曾指出:“要让各族人民增强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1],同时他在庆祝建党95周年大会的讲话中表明,“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2]。全民族成员要始终不渝地坚定中华民族文化自信,重在进一步增进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而实现对中华民族文化的高度认同,不仅应强调全民族成员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适应与认同,还不能忽视全民族成员对少数民族文化的语言文字、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民族历史、文学文艺等较为基本和广泛内容的了解、适应与认同。

一、少数民族文化认同与自信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与自信的重要构成部分

文化认同一般是指对一个群体或文化身份的认同感,或不同个体受其所属的群体或文化影响,而对该群体或文化的认可或赞同[3]。中华民族文化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由于不同民族文化相互碰撞、交流、交往、交融,形成了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共同文化价值观为介质的民族自我共通、自我肯定、自我同一、自我凝聚。中华民族文化的内涵是极其丰富的,既包括中华文化,也包括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既包括中华文化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也包括各少数民族独有的文化传统;既包括对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的认同,也包括对各民族成员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民族身份认同。中华民族文化更应该被理解为“56+1”的大文化,这里的“1”是56个民族共同缔造的优秀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是民族团结和发展的“纽带”;“56”是指56个民族在各自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本民族独特的、民族的又统一于中华民族文化的本民族文化,主要包括各民族所独有的语言文字、民族历史、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文学艺术、建筑服饰等较为广泛的内容,其实各民族独有的民族文化更能体现中华民族文化的源远流长、丰富多彩,也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中华民族文化认同不仅是对主体文化的认同,也包括对多元少数民族的文化认同,每个少数民族既有本民族自身特有的文化背景,又内涵着主流文化、国家文化的背景,其文化认同首先是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上升到对主体文化、国家文化的认同。

少数民族文化认同与自信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与自信的重要构成部分。第一,少数民族文化本身就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体”的中华民族是由“多元”的民族共同形成的,这一基本格局直接反映了中华民族文化是由56个民族共同创造的,不应仅仅将中华民族文化的全部构成定位为汉文化或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或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当然应当肯定的是中华文化是民族心理中最核心、最深层的部分,是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处于基本共通和统一的思想基底,但中华民族文化还应包括少数民族文化,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的讲话中指出:“多民族是我国的一大特色,也是我国发展的一大有利因素”[1]。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作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中华民族文化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更不能对少数民族文化持否定排斥的态度。第二,大众对少数民族文化的认同、自信与少数民族中华文化认同相互作用、相互促进。民族文化认同是民族认同的前提和基础,各民族的相互认同可以有效促进中华民族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与自信是各民族同胞都应坚定的文化自信,为更好地服务于这个大前提,各民族文化的相互融合、相互交流是至关重要的,正如“三个离不开”的民族政策,文化的建设和发展也应遵循同一要求,少数民族同胞应该积极地学习和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少数民族中华文化认同,同时各民族成员特别是汉族成员也应加强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了解、学习和认同,正确地看待和认可少数民族文化丰富多彩的存在形式及在中华民族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事实上不同民族文化的相互学习和交流最终是为了更好地统一于“一体”的中华民族文化之中,这其实就是一个相互促进、相互作用的良性互动循环过程,民族文化的交流和学习特别是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充分了解和认同可以进一步提升少数民族中华文化认同的自觉性、积极性,增强全民族在中华民族文化建设和发展中的向心力、凝聚力,否则可能导致中华民族文化的构建中存在汉族成员对少数民族文化持否定排斥的态度,少数民族成员也会由于本民族的文化得不到充分肯定和认同产生对中华民族文化学习和认同的质疑与倦怠。对少数民族优秀文化正在逐步大众化应给予高度关注和认同。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和现代大众传媒的发达快捷,不同民族优秀文化呈现出大众化、多元化、多样化的发展趋向,同一地区的文化类型也不再是单一封闭的,特别是汉族聚居区出现的少数民族文化形式和内容越来越丰富,使得大众在文化传播和学习的过程中不再仅仅局限于汉文化的学习和认同,也渐渐地对少数民族优秀文化有了认识和了解的机会,这在一定程度上就会改变对少数民族地区及少数民族文化认识上存在的误区甚至是偏见,并逐渐地接受、认可不同民族不同形式的优秀文化。

二、增进不同民族成员对少数民族文化的认同与自信

全球化、信息化、多元化的时代,增进大众对少数民族文化的认同与自信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和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正如罗曼罗兰曾经认为:一个民族的政治生活只是它生命的浮面,一个民族的文化才是它内在的生命和各种行动的源泉,因为在文化中反映了人们的思想热情和理想。

(一)构建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意识

构建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意识,重在营造平等氛围利于少数民族文化的认同与自信。这种平等氛围首先是指各民族成员民族心理、民族身份认同的平等,少数民族文化长期以来得不到充分的认识、了解、适应和认同,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民族心理、民族身份认同的不平等,存在的很严重的现象便是从未接触过少数民族文化却已经对少数民族文化有了某种偏见甚至否定的态度,主要表现为部分大汉族主义和狭隘的民族主义倾向,部分大汉族主义视汉文化为全部,不能正确认识中华民族文化的主体与内涵,导致对少数民族文化持一种天然的否定排斥态度,还有部分狭隘的民族主义者对本民族文化持一种“固定认同”的态度,伴随着历史和时代的发展导致本民族文化与时代脱节,难有新的突破,最终使得本民族的优秀文化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因此,营造平等的氛围是构建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意识的重要保障,这种平等氛围实际上就是民族心理、民族身份认同的平等,要真正地引导每个民族和成员更好地融入到中华民族大家庭之中,使不同民族成员都拥有主人翁意识,只有在各民族成员心理平等、团结友爱的基础上才更有利于增进少数民族文化的认同与自信。这种平等氛围还包括平等的文化交往,大众应对中华民族文化和中华文化的内涵与主体搞清楚,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共同缔造了文明灿烂的中华民族文化,优秀的各民族文化作为缔结中华民族文化的纽带是平等的,各民族优秀文化的交流和交往应在平等的基础和环境中进行。少数民族文化也应与大众文化、现代传媒不断接触并实现自我发展和创新,而不能原封不动。大众在对少数民族文化形式提炼的过程中,更应追求真实的、独特的民族性,在这个基础上采取更加直观、更加形象的形式使之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使少数民族文化能够达到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并实现自我升华。同时少数民族文化认同应打破“固定认同”的误区,否则就会导致其与时代脱节或产生各自为政的局面,甚至退出历史舞台,应充分明确少数民族文化也是需要不断建构的,并不能只是像保护遗产一样使其固化,它同样也是流动变化的,开放包容的,与时俱进的,这就需要在平等的文化交往中,实现少数民族文化的复兴和振兴,自觉增强少数民族文化认同,实现少数民族文化的现代转型,赋予少数民族文化以新的时代精神,实现少数民族的文化创新。

(二)强调少数民族的文化自觉与文化创新

文化自觉要求少数民族成员首先对本民族文化学习、了解、认同,作为本民族文化的主体实施者对本民族文化不甚了解,就会导致本民族的优秀文化和核心文化价值观在传播过程中不能以正确的形式表达,就会削弱大众对少数民族核心文化价值观的了解,在这个基础上,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大众传播媒介的迅速发展,少数民族还可以利用相应的外部环境和现代设备实现本民族文化的自主创新能力,使其在时代发展过程中不断地转化、发展和创新,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只有随着时代不断发展而创新的少数民族文化才更容易得到大众的认同,并坚定对少数民族文化应有的自信,当然这种发展要坚持少数民族文化最初的独特性、民族性,并不是要将其“全盘西化”或“全盘他化”。因此,少数民族文化要进一步得到大众的高度认可与认同,少数民族同胞就要肩负起增强自身文化自觉的使命,增强少数民族的文化自觉,主要有三个维度:一是少数民族同胞要对本民族文化的形成、历史过程、独特的内涵达到充分地认识了解;二是少数民族同胞要利用外部环境对本民族文化不断发展和创新,最忌将本民族文化固化;三是在发展和创造过程依然要坚持本民族文化的独特性、民族性。

优秀的传统文化总是伴随着历史和实践的发展而不断积淀形成的,在这个过程中文化内容既有保留精华的成分,又有不断创新的成分,适应时代的创新随着时代的发展渐渐积淀为昨日的传统,这个过程是循环往复,不断前进的。少数民族文化也需要在现代化过程不断突破和实现自我创新,现代化肯定会对本民族文化产生强烈的冲击,少数民文化恰恰就是要在这种强烈的冲击中实现自我升华和创新,使其保持永久的文化青春,而不应该将本民族文化封闭起来,这只会导致本民族文化不能适应时代潮流的需求最终退出历史舞台,因此,少数民族文化应实现不断自我创新,要使传统与先进相结合,古老与现代相结合,这种自我创新主要表现为少数民族文化要与不同民族文化交流碰撞,与时代发展需求相结合,与大众的文化需求相结合,最终统一于中华民族文化之中,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引导和增进大众对少数民族文化的认同与自信。

(三)利用现代传媒推进少数民族文化认同与自信

以网络为代表的现代传媒迅速发展对少数民族文化建设和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现代传媒在引导主流文化的过程中也在不断保护少数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利用现代传媒推进大众对少数民族文化的认同与自信,主要是指现代传媒在利用网络、电视、电话等载体改变着少数民族文化中存在的相对滞后和守旧的价值观与生活方式,为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和创新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契机和可能。特别是网络信息的发达迅捷为少数民族成员了解不同民族文化和不同形式的文化提供了重要的窗口,也为本民族文化的创新提供了重要的途径。少数民族文化要不断实现自我的创新和发展也是离不开网络等现代媒介的,现代传媒以产业化运作为主要形式,它可以充当少数民族文化的记录者和传播者,还可以为一些民间的、零散的、破碎的少数民族文化寻找到其他的组成部分对其进行修补。现代传媒在以普遍价值观的渗透力和不断影响之下可以在文化融合和观念认同方面加快民族融合的速度,更新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价值观和生活方式进一步发展民族特色文化产业。如此一来,利用网络等现代传媒既可以不断修补破碎的少数民族文化,丰富少数民族文化,也可以加快民族间的融合交流,这在很大程度上就会引导大众对少数民族文化的认同与自信。现代传媒具有强大的传播功能,传播是文化的本质,文化的适应与认同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传播获得的,现代传媒具有强大的、快捷的传播功能,通过网络等现代媒介的传播,少数民族文化会被不同地区、不同民族所认识和了解,而且现代传媒在对少数民族文化进行传播的过程中有时会采取更易于大众接受的传播方式。

[1]习近平.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六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的讲话[Z].2014(9).

[2]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Z].2016(7).

[3]欧阳康.多元化进程中的文化认同与文化选择[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10(6).

[4]鲁全信,颜俊儒.文化自觉:推进少数民族文化认同与传承的有效路径[J].贵州民族研究,2015(5).

[5]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J].求是,2014(20).

C956

A

1007-9106(2017)07-0137-04

赵恺(1988—),男,西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多元一体中华文化大众
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华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一汽-大众ID.6CROZZ
上汽大众ID.3
大众ID.4
上汽大众
汉字对中华文化的影响
多元“玉成”一体
“多元一体”视阈下的文化互动与融合
中华文化传承创新的路径建构
中华文化在台湾的传承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