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鹏飞
(兰州工业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甘肃 兰州 730030)
推进兰州食品安全城市建设的对策研究
张鹏飞
(兰州工业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甘肃 兰州 730030)
食品安全已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刻不容缓,习近平同志多次对如何确保食品安全提出指导意见,他说食品安全是最大的民生问题,要用最严的监管、最严的标准、最严的问责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兰州作为西部欠发达地区的一个省会城市,食品安全问题时有发生,加快推进建设兰州食品安全城市建设,促进食品安全,为消费者提供一个健康的食品市场势在必行,推进食品安全城市建设,要从落实食品安全法律、加强食品安全教育,严格食品市场管理等角度去推进。
食品 安全城市 创建
(一)推进食品安全城市是民生工程也是民心工程
食品安全是关系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政府有为的大事,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当下食品问题是我们社会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重大挑战之一,城市食品安全问题尤为突出。重视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衡量人们生活质量,社区管理水平和国家法制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1]。积极开展食品安全城市创建活动,提升食品安全水平,成为当前我们社会管理中的一个亟需研究解决的课题,就食品安全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能不能在食品安全问题上给老百姓一个满意的交待,是对我们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要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督,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二)推进食品安全城市是促进食品经济良好发展的关键
食品安全关乎到社会稳定、经济发展,若出现食品安全事件,不但危害人身安全,而且影响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三鹿奶粉”事件影响了中国成千上万个家庭,甚至“三鹿集团”也因本次事件轰然垮塌。2014年9月,台湾地区发生的“地沟油事件”台媒以“全岛沦陷”形容本次事件造成的影响,有1200家企业涉及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3亿元人民币。维护好食品安全本身就是促进食品经济有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综合考虑产品的原材料获取、设计、加工、包装销售、运输、使用、报废、处理及再回收利用的整个过程,最终促使社会及企业的可持续发展[2]。推进食品安全城市建设,对提高兰州食品安全保障能力,促进食品业持续健康、有序发展,促进经济转型发展提质增效。
(三)推进食品安全城市是建设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的一个有效载体
近年来,兰州市食品安全监管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人民对食品安全整体满意度不高。在食品监管的理念、监管机制、监管方法上还存在一些短板和瓶颈问题。继续克服突破瓶颈。补齐短板问题,这种大范围的机制创新单靠监管部门一家显然是不够的,政府要搭台子,监管部门趟路子,社会立标杆,企业树榜样、做示范,创新监管理念、创新监管机制、创新监管制度、创新监管手段,推进监管队伍专业化,监管工具现代化,手段信息化,提升食品监管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水平。
(四)推进食品安全城市是建设幸福兰州文明兰州的平台
甘肃省在十二五期间就提出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一个幸福美好的兰州必须是山水秀丽、环境整洁,交通有序,食品安全、市民文明的城市,生活在这个城市里的人能感觉到空气清新,交通便捷,办事方便、能少有所养、老有所依、病有所医,食品安全,整个城市的人们相亲相爱,在这样的城市生活就是幸福的。食品不安全是社会不诚信的体显,这样的城市谈不上文明,谈不到幸福,从“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这个角度去看待食品安全和幸福指数就不难理解食品安全对幸福城市的贡献了。
(五)创建食品安全城市,提升社会公共管理水平
建设国家食品安全城市,首先是维护社会公共安全的需要[3]。通过创建食品安全城市,提升大城管管理理念,在创建过程中一系列理念创新、机制创新、手段创新,带动整个城市公共管理水平上台阶,同时城市其他社会公共管理水平也相应提高,这样更能增进城市管理科学化、提高管理的效率。
(一)食品监管的手段跟不上食品行业的发展
传统视野中的食品安全只要符合食品卫生标准食品就是安全的,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颁布以后,食品管理的理念发生根本性的转变,从食品卫生转变到食品安全理念。首先,法制理念的变化对人们传统观念改变其实并不大,仍然有许多人固执地认为只要符合食品卫生标准,食品就是安全的。现实中,许多符合卫生标准的食品,其实不安全,如前面提到的“三鹿奶粉”。其次,监管手段落后,监管人员还普遍使用传统的一闻、二摸、三看的,手段辨别食品的好坏,比方食品中加入的添加物,这种手段根本没法辨别,这种缺乏科学技术支撑的监管方式根本跟不上人民群众对食品安全的需要。
(二)食品产业基础不发达,质量管理水平不高的状况未根本改变
我国食品行业的发展规模都还不大,食品生产工业化程度不高,食品行业从业人员素质普遍偏低,据2015年统计,全市现有食品生产企业381家,食品流通企业23034家,餐饮企业12119家,保健食品生产经营企业1148家。全市认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面积达到210万亩,占全市生产总面积的70%,养殖业产地规模100万头(只),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生产面积达到10万亩,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299个。企业数量多,规模小,流通量大其直接后果是容易产生恶性竞争,进而对食品行业质量管理提升形成制约。
(三)企业落实主体责任不到位
由于利益驱动,违法成本不高,有些企业往往以身试法,以次充好,如江苏某粮店通过更换包装的方式把劣质大米冒充优质大米,还短斤少两,一些食品企业为了节省成本,以地沟油、火锅汤料反复流入餐桌使用,除了监管不到位之外,更重要的是企业没有落实好食品安全的主体责任,食品行业协会还没有真正发挥推动企业自律,提高质量管理水平,促进企业落实主体责任的作用。
(四)监管技术、装备、手段相对落后
政府监管部门,食品监管基层部门由于受到条件的限制,监管设备缺乏,手段落后,一些基层监管组织的设备甚至不如违法对象所使用的设备先进,而且很多食品监管人员没有相应的专业背景,这样一支缺乏专业素养、设备短缺的队伍很难监管好食品市场。
(一)完善的食品监管制度
1.完善食品安全标准。由于我国食品标准制定的较早,标准法比较老,标准比较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工业技术应用在食品加工领域,一些食品添加物添加在食品当中,这些添加物能不能添加,需要添加多少,都需要新标准规范,一个完善的食品行业的标准化法势在必行。
2.完善食品监管制度。完善食品安全追溯制度,利用二维码和现代网络技术,建立食品“身份证”,提高食品准入门槛,加大对食品市场现代化经营和市场统一营销管理,加大对假冒伪劣产品和违规行为的管理,对食品企业及产品进行质量认证;完善食品行业统一监管,其他部门统一协调的食品监管制度,食品统一的监管同时也需要其他部门的大力协作,这些都需要制度上的完善;建立公众参与食品安全政府监管配套制度;完善信息共享制度;建立黑名单制度,对那些不诚信经营的企业,可以通过黑名单制度,让其声誉及经营受到影响,甚至可以强行退出市场,一定阶段不允许进入食品行业。
3.完善食品监测制度。食品检测的范围、适用条件、食品检测机构及工作人员职责规定、食品检测的程序。
4.构建与消费者互通机制。建立和消费者信息互动的微信或者其他便利的网络平台,监管机构把本地区、本社区、甚至本市场的食品状况每日监管抽查情况在微信平台上向消费者通报,便于消费者正确选择,建立行之有效的食品危机预防机制、快速应急机制、国际合作机制,加强媒体舆论监督作用,增强消费者食品危机意识以及妥善处理食品危机善后工作[4]。消费者也可以通过微信平台向监管机构举报问题食品,或者多监管提出意见和建议。监管机构还和可以通过微信平台对消费者进行食品安全法律知识、如何正确选用和食用食品进行网络培训。
(二)科学的食品检测水平
1.食品检测结构布局的合理化。加大食品检验检测资源整合力度,推进食品检验检测机构规范化建设。加大基层食品监管所快速检测室标准化建设,形成以市检验机构为中心,区(县)级检验机构合理分布,乡镇食品快速检测为补充的全方位、层级式检测体系。
2.提高食品检测手段。把科学的食品检测设施、仪器等食品检测手段配备在食品检测机构,除了数量上够用以外,质量上必须是可靠的,确保检测结果准确可靠,并且给基层食品监管机构配备便携式检测设备,对初检疑似不合格的产品需要进一步送检的,进行送检。
3.加强食品检验检测能力。提高食品检测人员的专业水平,食品检测队伍必须是专业的食品检测人员,要定期对食品检测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对食品检测的新方法新技术进行培训,新设备投入使用时还需对人员熟悉新设备进行培训,除了培训之外还需对培训结果进行考核,只有合格的检测人员才可以进行相应的检测,只有食品检测人员对食品问题人的准,监管人员才能管的准。
(三)严格食品市场的监管
1.食品市场全面的监管。建设国家食品安全城市,是地方食药监局、食安办扩权显能的需要[3]。只要是涉及食品领域的监管要全面监管,做到不漏管,不留死角,尤其要加强对“四小”的监管,做到每个市场、每个摊位都要有监管人员,都要认真履行监管职责。做到两头监督,预先监督。对初级农产品从耕种、种子选择、土壤状况,化肥和农药的选用等环节进行监督,确保收获的农产品是合格的、安全的,在流通领域做好储存和销售过程中的监管,要在消费者购买前就要公示食品的监管情况,是否合格,给小费者以正确的指导。
2.严格执行食品监管法律、法规。法律就是社会秩序的最大的保护者,食品市场要有序必须严格执行食品监管法律和法规,不允许以其他任何理由为借口在执行法律上打折扣。各级人大,政协机关要加大对食品行业执法情况的监督,对那些不严肃认真的执法,或者拿法律作人情、搞徇私枉法的都要追究法律责任。
3.严格责任追究。明确监管部门的职责,明确监管人员的职责,对食品市场实行一人包干或多人包干,为防止包干可能导致的舞弊行为,上级监管机构要定期抽查,食品监管机构和人员要积极作为,要把好食品关,并对市场上的食品质量负责,食品监管人员的联系方式要让消费者者知晓,便于消费者投诉和提建议和意见,严肃监管问责,对那些不作为,监管不力的食品监管人员实行严肃问责,保证消费者入口的食品是放心的。
(四)严格的市场准入及退出机制
1.严格的市场准入。食品市场进门门槛较低,以至于那些伪劣企业、不诚信的从业人员,鱼目混珠地混到食品队伍中来,这样食品市场肯定会出问题,老百姓肯定“舌尖上不安全”,食品监管部门需要制定一个食品行业从业人员的资质这样的制度,把那些诚信、有能力经营的人员和企业允许从事食品行业,那些不合格的企业和人员剔除在食品行业之外。
2、不诚信者的退出机制。对那些违反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不诚信经营,侵犯消费者食品安全权的经营者或者企业永久的退出食品市场,这样就可以确保食品市场是健康的,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权才可以有保障。
(一)食品监管机构完整,监管到位
食品安全状况持续良好,“党政同责”落实到位、统一权威的监管体制完善,专业执法队伍到位,经费保障到位,专业执法装备配备达标,专业检验能力建设达标,食品安全源头治理有效,监督执法检查全面覆盖。
(二)食品市场规范有序,消费者饮食安全得到有效保护
经过监管机构不断的努力,食品市场规范有序,食品企业信誉良好,食品个体经营者守法经营,食品符合相应的安全标准,政府监管有力,协作机制良好,社会监督有效,消费者与监管机构互动信息渠道场通,投诉便利,查处效率高,消费者饮食安全得到保障。
(三)人民群众的认可度和满意度评价
创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不是为了创建而创建,最终目的在于通过全域共创、全民共建,推动食品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向好,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或者说,创建只是一种手段,是为了督促各级党委、政府更好地落实责任;督促企业依法诚信经营;督促监管部门更好地依法履职;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提高食品安全意识。而所有这些,都指向一个目标:群众满意。事实上,群众满意度是一个动态指标,会随着群众对食品市场的信任度而变化。当一个地方总是有食品生产企业在抽检中“上榜”,当市场上不断有问题食品出现,群众对食品市场的信任度必然会降低。不生产问题食品,不让问题食品流向市场,这是让群众满意的关键所在。
[1]许辉.我国食品安全法律浅析[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07(12):24-25.
[2]徐学军,樊奇.对我国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思考[J].科技管理研究,2008(3):47-48.
[3]梁琪苑.食品安全城市建设的公共政策手段探析[J].管理纵横,2016(10):23-33.
[4]葛晓春.从三鹿奶粉事件浅析中国食品危机管理[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8(6):65-67.
D669.3
A
1007-9106(2017)07-0013-04
* 本文为兰州市社科规划项目“推进兰州食品‘安全城市’建设研究(16—019D)题目”。
张鹏飞(1973—),兰州工业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2005年武汉大学国际私法访问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