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印红,任 青
(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山东青岛266100)
习近平海洋外交思想研究
王印红,任 青
(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山东青岛266100)
在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进程中,海洋问题敏感而复杂,其善治成为考验执政党能力的重要命题。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立足当前国际形势和国内民意基础,形成了中国特色的海洋外交思想体系。通过深入分析习近平海洋外交相关讲话、报告,总结归纳其海洋外交思想核心内涵主要包括海洋权益观、和谐海洋观、协作共赢观,这对海洋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习近平同志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以来,持续关注海洋事业发展,将蓝色经济崛起摆在国家发展战略位置,尤其是针对海洋外交倾注了大量心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在多个场合、多次对我国海洋外交事业做出论述,积极探索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海洋外交道路,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的海洋外交思想体系。面临复杂的海洋外交局面,我们需要系统的思想指引,更需要把握前进方向,凝聚海洋外交共识。因此,深入研究探讨当代领导集体正确的海洋外交思想至关重要。
然而,关于习近平海洋外交思想的研究可谓凤毛麟角,更鲜有权威论述,仅有少数学者从“一带一路”战略角度探究习近平特色海洋外交的实践和理论创新,以及部分学者从海洋治理思想和外交思想体系角度对习近平海洋外交思想进行了具体阐述与研究。具体来说,方志华从分析习近平的海洋情怀和和平发展观入手,探讨其中蕴含的和平海洋外交思想,总结了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在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的同时,又提出了以和平合作、互利共赢为核心的海洋外交精神;[1]48王印红,渠蒙蒙从海洋治理思想的角度出发,阐释了当代领导集体在海洋治理过程中蕴含的海洋外交思想;[2]28沈雅梅则从外交思想出发,阐释了作为我国外交工作重要组成部分的海洋外交的具体内容及重要意义。[3]39总体来说,当前并未有学者深入研究习近平海洋外交思想,也并未形成系统的习近平海洋外交思想理论体系。故此,本文拟整理习近平海洋外交相关演讲及报告,挖掘其论述,阐释其理论,从海洋权益观、和谐海洋观、协作共赢观三个方面系统梳理并拓展国家领导人经略海洋思想体系。
习近平海洋外交思想是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在正视现实、统筹国内民意和国际海洋局势后,为解决我国海洋事业发展与稳定的关系、维护国家海洋主权和涉海周边国家区域局势稳定、开发与利用海洋资源和共享海洋经济等问题,给出的深思熟虑、高屋建瓴的总体解决方案。它的形成有其历史的必然性和现实的必要性,也体现了他在治国理政中的责任观、大局观、自信观。
从国际局势而言,习近平海洋外交思想是应对激烈的海洋竞争,以和平方式维护国家海洋领土主权、解决海洋权益争端的客观需要。我国是海洋大国,主张管辖海域面积约300万平方公里,但却并非海洋强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海洋法公约》赋予的中国的海洋权益屡受侵犯,海上争端复杂难解,海上通道安全脆弱。[3]42中菲黄岩岛之争、中日有关钓鱼岛的领土争端、中韩渔业问题等国际海洋纠纷不断,我国与周边国家海洋争端的不断加剧等,一系列因素使得我国的海洋治理日益复杂。[4]习近平海洋外交思想正是在中华民族走向复兴过程中对于海洋领域如何有效解决与他国海洋权益纠纷,如何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等海洋问题的全面思考,是指导海洋外交活动如谈判、协商与合作等活动的思想基础和理论渊源。
观国内形势,中华民族正处于全面复兴之中,习近平海洋思想的形成是现实所需。事实上,在过去很长时间里,我国海洋的治理情况并不乐观。近海海洋开发、利用和海洋环境保护矛盾突出,特别是在海洋资源保护等方面,客观上存在着一定程度的 “内部互耗”。 “多龙闹海”造成海洋行政执法效率不高,以至于近海渔业资源枯竭、近海环境向劣。在这样的国内海洋形势下,我们需要实质性地解决多龙治海,推进统一执法,改善近海海域环境质量,有效防范海洋灾害,可持续地开发海岸带和海岛资源,此为中国国情。[2]31在这样的背景下,习近平海洋思想的形成是现实所需,当然也是全体国民凝聚海洋治理共识之所愿。党的十八大之后,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随后在陆续的讲话中,围绕海洋强国建设、海洋权益维护、海洋生态文明保护、海湾整治等逐渐丰富了其思想内容。
习近平从政36年中,在沿海地区工作23年,他对海洋有一份特殊不容割舍的情怀。[1]51习近平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后,依旧持续关注我国海洋事业发展,尤其重视当前南海复杂局势下我国海洋权益维护和海洋通道安全等外交问题,并在多个场合多次阐述其所坚守的海洋外交思想。
中国是一个海洋大国,但主张管辖的海域近半数与其他临海国有主权争议。[5]在这样的局势下,习近平在海洋外交活动中一直强调的核心观点是:坚决维护我国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坚定不移的走和平发展道路。海洋外交活动的一切出发点及归宿都应符合上述要求。2013年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如何加强海洋强国建设的第八次集体学习会议上,习近平提出 “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但决不能放弃正当权益,更不能牺牲国家核心利益。”[6]南海问题上,2016年7月12日,海牙国际仲裁法庭对南海仲裁案做出 “最终裁决”,判菲律宾 “胜诉”。裁决当天,习近平在北京会见欧洲理事会主席和欧盟委员会主席时即表明:“中国在南海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在任何情况下不受所谓菲律宾南海仲裁案裁决的影响。中国不接受任何基于该仲裁案裁决的主张和行动。”[7]习近平针对该案及时有力的回应,展现出了其海洋外交思想中维护南海诸岛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的坚定立场,进而向世界展示了其面对海洋原则性问题时的决心与信念。
海洋外交背后比拼的是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海洋权益维护说到底更加依赖于海洋硬实力。因此,习近平特别重视海军队伍建设,习近平担任中央军委主席到部队调研,第一站就是南海舰队。2012年12月8日和10日,习近平在广州战区视察海军南海舰队、广州军区机关,提出 “在加快海军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同时,加强海上维权执法力量建设,做好应对各种复杂局面的准备,提高海洋维权能力,坚决维护我国海洋权益。”[8]次年8月28号,习近平登上辽宁舰接见官兵,要求他们牢记职责、不辱使命,让航空母舰形成解放军的战斗力和保障力。[9]习近平有关军队建设特别是海军建设的讲话传达出其在海洋权益维护进程中非常注重海军硬实力建设,体现了党中央领导集体维护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信心与决心。
海洋强国的提出并不意味着要建设海洋霸国。中国海洋强国之路不同于昔日西方海上强国的发展历程,将建设的是 “强而不霸”的新型海洋强国。2014年6月20日李克强总理出席中希海洋合作论坛并发表了题为 《努力建设和平合作和谐之海》的演讲,这是中国领导人第一次在重要的国际场合系统地提出中国海洋观,极具有历史性意义。李克强总理从 “和平、合作、和谐”三个方面来概括中国政府秉持的海洋观念:和谐海洋观。和谐海洋观的命题既是对我国传统文化中和谐思想的重新解读和选择继承,也是对当代人关于海洋资源和环境开发利用行为的规范,并向世界宣示了我国未来处理国家间海洋关系的原则。
2014年5月21日,习近平在上海举行的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第四次峰会上发表主旨讲话,表示中国一贯致力于通过和平方式处理有关国家领土主权及海洋权益争端,将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10]同年11月,习近平在澳大利亚联邦议会以及北京APEC会议等公开场合发表演讲时多次强调了中国海洋外交的和平观。[11]2016年7月13日,在南海仲裁案 “判决”的次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即发表了 《中国坚持通过谈判解决中国与菲律宾在南海的有关争议》白皮书。面对菲律宾引发的这场南海闹剧及其无理判决,我国政府还是坚持通过和平谈判方式解决南海争端,坚持践行和平海洋外交的原则。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容自信地推动了和谐海洋外交工作的开展,我们不惧战争,但我们总是力求通过和平谈判的方式处理海洋争端,与沿海国家友好相处。
共赢是国家间海洋外交的共同追求。有限海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需要各国家的集体理性,任何国家的机会主义行为都会导致短期的利益可能受益、但长期利益必然受损的结局。在海上搜救、海洋环境保护、海上反恐等行动中,更需要多个国家、多支海上力量的相互配合。“双赢”或 “多赢”符合沿海国家共同利益。2013年4月13日习近平会见美国国务卿时强调:“太平洋足够大,大到可以让中美两个国家和平共处,而且让其他国家看到,中美两国的合作能够让海洋变得更加丰富。”[12]强调了建设合作共赢的中美海洋外交关系。2015年3月30日,习近平在会见澳大利亚总督时又提出 “中澳同处亚太地区,深化中澳关系,利在两国, 惠及整个地区。”[13]
以习近平为代表的党中央领导集体不仅进行了理论阐述,更是在实践行动中建构并实施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致力于将沿海国家连接成为命运共同体。2013年10月3日,习近平在印度尼西亚国会上发表的重要演讲中提出了构建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力求连接亚、非、欧三大洲,推动中国乃至亚洲的全球化进程。习近平在2015年博鳌亚洲论坛的演讲中指出,“一路”建设秉持的是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包容的。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合唱。[14]2015年习近平在巴基斯坦议会与新加坡国立大学演讲等多个公开场合中同时强调,中国提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是要致力于使更多国家共享发展和成果。[15]习近平在深入阐述 “一路”建设中伙伴思想的基础上,提出海洋合作伙伴关系概念。他提出的建立相互尊重、共同发展的战略伙伴关系是对共同而有区别的责任的发展。[16]其中, “一路”建设中 “结伴不结盟”的原则集中体现了习近平合作共赢海洋外交思想的本质,是其海洋外交思想的创新性成果。
习近平海洋外交思想的形成,在中华民族走向复兴、进军海洋的时代背景下有其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习近平对于海洋事业高度重视,形成了以维权海洋、和谐海洋、合作海洋为核心的海洋外交思想体系。这些理论内容丰富了我国领导人外交思想,展现了我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在治理海洋中的思想自信和理论自信,为我国顺利开展海洋外交活动指明了方向,也为我国海洋事业发展奠定了基础,在当代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习近平海洋外交思想的形成,表明在最高国家领导人层面对于海洋的高度重视,摈弃传统 “重海轻陆”的思想,确立了海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习近平海洋外交思想的论述表明,不要仅仅把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域当成国家的根基,更要把我国有管辖权的内海、领海当成自己的家园。既要经营自己的陆地国土,也要经营人类共有共享的海洋。作为一个全球化时代大国的国家战略,必然是面向世界、具有国际性的。这一面向世界的海洋战略将与一些沿海国家形成对抗、竞争或者合作关系。关于如何正确处理这些关系,习近平海洋外交思想通过进一步阐述我国海洋外交维权、和平、合作的基本内涵进行了回答,既向世界表明我国维护国家海洋主权的信心决心,也表达愿与各国和平相处、合作共赢的外交意愿,同时向国内民众阐释了中国海洋外交的基本原则、目标,从而为正确理解海洋外交、重视海洋外交、凝聚海洋外交共识奠定思想基础。
毋庸置疑,在海洋领域,我们需要思想指引;在海洋战略层面,我们需要顶层设计;在海洋战术层面,我们需要积极主动。当前,中国社会发展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国家发展的阶段性赋予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更艰巨的 “以海强国”的历史使命。为了经略好海洋,实现我国海洋事业的发展腾飞,习近平海洋外交思想体系的确立完善有其合理性与必要性。在这样的时代机遇下,习近平维权、和平、合作海洋外交主题思想的确立不仅丰富了我国历代领导人的海洋外交思想体系,更是对于我国整体外交战略布局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也为进一步完善中共中央领导能力与执政能力,提高执政党的社会认可度、支持度和美誉度有正面积极的影响。
我国和平发展海洋的总目标是充分利用海洋的丰裕资源服务于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习近平提出的和平海洋、合作海洋显然是有利于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总目标的实现,在博弈论中可以称之为优势战略,任何通过海洋军事干预、占领、威胁等方式谋求经济和社会发展都是次优战略。但是作为一个曾经饱受压迫屈辱的民族,其国家海洋发展一定不会是无军事的,况且我国与邻国之间存在海岛与海域争议,特别是一些南海岛礁主权被侵犯,这些争议涉及到国家的核心利益,走向海洋就无法排除维护海洋利益的军事安排。习近平有关海洋权益维护、建设强大海军的思想依然是保证经济和社会发展先行,它既符合中华民族实现复兴的需要,也符合世界人们对和平、发展、合作的需要。
如何对待海洋、如何对待海洋国家,习近平海洋外交思想给出了明确的回答,那就是从与外敌对的防御、对抗转变为合作共赢。“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就是以经济贸易合作为先导,以互惠商业交换为基石,以政治和外交为推进手段,以促进文化交流、化解安全风险为重要目标,对于深化区域合作、促进亚太繁荣、推动全球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17]习近平海洋外交思想的确立进一步指导我国如何建构海上交往的桥梁纽带战略布局,对于改善我国与各国的海洋关系,保障各国共享协同合作发展成果,提升我国在国际海洋事务中的话语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方志华.从 《蓝色报告》看习近平的海洋情怀 [J].党政视野,2015(06).
[2]王印红,渠蒙蒙.海洋治理中的 “强政府模式”探析[J].中国软科学,2015(10).
[3]沈雅梅.当代海洋外交论析 [J].太平洋学报,2013(04) .
[4]史春林,李秀英.美国岛链封锁及其对我国海上安全的影响 [J].世界地理研究,2013(02).
[5]于今.谁在挑战中国的公海安全 [J].国家智库,2010(02) .
[6]人民日报记者.进一步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 推动海洋强国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 [N].人民日报,2013-08-01.
[7]人民网.今年以来关于领土主权和南海问题 习近平怎么说 [ EB/OL ] .http: //cpc.people.com.cn/xuexi/n1/2016/0713/c385474-28548927.htm l,2017-02-11.
[8]崔旺来.论习近平海洋思想 [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15(01).
[9]凤凰网.习近平视察解放军航母 重申打造强大海军[EB/OL] .http: //news.ifeng.com/mil/jqgcs/detail_2013_09/05/29341145_0.shtml,2017-02-11.
[10]习近平.积极树立亚洲安全观共创安全合作新局面--在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第四次峰会上的讲话 [N].人民日报,2014-05-22.
[11]李美涵,段成.“政治等效”框架下的中国政治语言翻译策略研究—以习近平海洋外交系列演讲为例 [J].太平洋学报,2015 (03) .
[12]王逸舟.我国外交的新机遇、新挑战--从海洋方向面临的问题说起 [J].中国国情国力,2013(06).
[13]李伟红.习近平会见澳大利亚总督科斯格罗夫 [N].人民日报,2015-03-31.
[14]习近平.迈向命运共同体开创亚洲新未来 [N].人民日报,2015-03-29.
[15]习近平.构建中巴命运共同体开辟合作共赢新征程--在巴基斯坦议会的演讲 [J].北京周报,2015(38).
[16]黄建钢.论习近平 “一路”之战略思想 [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5(04).
[17]林宏宇.“海上丝绸之路”国际战略意义透析 [J].人民论坛,2014(25).
关键词:习近平;海洋外交思想;海洋维权;和谐海洋
D820
A
2095-7238(2017)06-0032-04
10.3969/J.ISSN.2095-7238.2017.06.007
2017-04-10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中国海洋环境拐点测算与生态红线制度研究”(17BZZ030)阶段性成果。
王印红 (1970-),男,管理学博士,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海洋行政管理、行政管理研究方法;任青 (1993-),女,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行政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行政管理研究方法。
邵西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