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总目录
【康藏研究】
19世纪下半叶康藏天主教士的天花接种与藏文编篡
赵艾东(1·001)
乾隆前期郭罗克问题研究
李红阳(1·007)
藏族史学著作中的达磨形象分析
彭祥琦(1·011)
西藏古代邮驿的发展与传播特点
王红丽、崔晨涛(1·016)
丧葬习俗与藏族社会结构研究 ——以四川省白玉县为例
英珍(2·001)
沙济富察氏与乾隆朝大小金川之役
陈潘、叶小琴(2·006)
论18世纪前期西藏世俗政治力量的崛起和影响
尼玛仓觉、才项卓玛(3·001)
四川新龙县色威乡藏传佛教与苯教和谐关系调查
崔琛琛、刘金、扎西翁加(3·010)
也谈康藏木雅语与其它语间的关系
李春梅(3·017)
元朝末期西藏地方政权盛衰与中央政府的关系
马睿、易奎伍(4·001)
明代藏族地区的朝贡违例及处理
张向耀(4·006)
工布郎吉的历史影响及“功”“过”评说
扎西翁加(4·012)
浅析久美朗杰其人
曾国庆(5·001)
藏东丧葬文化解读——以西藏昌都地区为例
泽仁曲措(5·006)
浅论卫拉特蒙古南下青海和固始汗征服康藏
王永健(5·013)
康定在茶马古道中的历史地位及新时期复兴探讨
陶勇(5·019)
论更敦群培大师对藏文古文字研究的学术贡献
更敦阿错(6·001)
浅析五世达赖喇嘛的历史功绩
尕藏卓玛(6·006)
藏民族传统服饰考略
周裕兰(6·010)
1894-1913年英(印)藏贸易商品进出口结构及倾向分析
才项卓玛、尼玛仓觉(6·017)
【民族研究】
河南省叶县司庄村蒙古族族源、族风、族称恢复刍议
郭新榜(1·021)
论苗族传统宗教信仰的社会功能——以贵阳市高坡乡红毡苗支系为例
周永健(1·025)
佤族的宗教信仰及其地区差异
冉顶平(1·031)
门巴族婚俗初探
靳坤(1·037)
羌年·年歌传承创新实践
陈兴龙(2·012)
仫佬族依饭节经文中的生态美学思想研究
鲁彦臻(2·016)
从伦理学角度浅析敦煌古藏文写卷《兄弟教诲录》的伦理价值
吉加本、更藏卓玛(3·020)
略论广西壮族的牛图腾文化
刘蓉(3·026)
贵州水西彝族传统婚姻习惯法研究——以婚姻缔结程序为视角
李承荣、罗静(4·016)
在藏区做田野调查的部分方法探讨——以甘孜、迪庆的民族认同研究为例
俸裕程、陈怡蓉(4·022)
旅游文化导向下九寨沟白马藏族舞蹈文化新读
徐兵(5·027)
文化人类学视野下新疆狮子舞文化艺术探析——以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尉犁县罗布淖尔狮子舞为例
张云、张付新(5·033)
白马人文化研究现状及路径选择
刘进(5·038)
民族村寨女性居家就业对其社会发展的影响研究——以民居接待业为例
杨丽娟、赖斌(6·025)
少数民族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开发中的赋魅与祛魅——以朝鲜族诗人尹东柱及其故居为例
倪卓(6·035)
民族地区旅游就业 “供需错位”实证研究
王永强(6·041)
【历史·文化】
浅析儒学对羌族哲学观念的影响
李健胜(1·042)
东汉汉羌关系述论
王东岳(1·046)
当前国内辰河高腔研究回顾及展望
熊晓辉(2·024)
日本文化的融合性对日本便当的影响
何学静(2·033)
六十年来《边略》研究述评
韩雨颖(2·037)
典型汉族村落的婚姻圈变动及成因分析——以甘肃省何柳庄为例
韩静茹(3·031)
宋代巴蜀郡圃兴盛及其原因浅析
李闻杰(3·037)
《后藏志》体例研究
彭祥琦(4·027)
藏英习俗文化比较研究
代春(4·034)
甘孜藏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分析及思考
吕彩霞(4·039)
【政治·法律·哲学】
对毛泽东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关系的评价要以 “历史决议”为基本依据
徐晓宗、刘永亮(2·045)
“让哲学回归生活”:论哲学前沿及其大众化
梁静(5·061)
中国共产党促进民族地区发展问题的经验探析——以甘孜藏区为例
杨继军、何光芬(5·067)
切蛋糕的哲学——从无钱食宿的入罪化看刑法解释的机能导向
陈文昊(6·047)
【经济·旅游·管理】
传承核心内容 创新发展模式——凉山彝族自治州火把节“布拖模式”的思考
王明贵(1·050)
“新农保”对中国农村土地流转的影响 ——基于CHARLS2013数据的实证研究
陈贞竹(1·056)
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资源产业精准扶贫机制研究——以四川藏区为例
唐建兵(2·050)
甘孜藏区旅游研究综述
王克军(3·044)
甘孜州生态旅游发展研究
杨惠(3·051)
从主体功能区定位看跨区域生态补偿——以若尔盖生态保护为例
冯鑫华(4·044)
高校外聘职工职业规划和发展——以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景乔松(4·050)
高校行政管理“传帮带”团队机制研究——行政管理效率提升改革的有效路径
陈薇、曹勇明(4·055)
论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法制路径
王志鑫(4·060)
论云南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旅游开发策略
周效东(5·044)
武陵山地区生态旅游发展的困境与对策
陶少华(5·049)
甘肃省山丹县红色旅游扶贫探微
毛斌、刘译鸿(5·056)
【语言·文学研究】
白语语气词的系统功能语言学探析
赵海燕(1·062)
张培基译《匆匆》中所用的修辞手法赏析
邹斌(1·065)
贵琼房名略要——以康定县鱼通区麦崩乡为例
杨晓燕(2·056)
试论小说故事类型的沿革——以《灯下闲谈》为例
罗晓玲(2·064)
泰国和老挝语言政策比较
林菱(3·056)
《史记》“因”的词义及其语法化研究
李强(3·061)
吉狄马加——人类学诗学之诗的中国践行者
张媛(3·068)
语言文字规范观和规范使用语言文字浅谈
杨红玉(5·073)
《九歌·山鬼》中“山鬼”之新考
田培培、施仲贞(5·079)
城市文明的反哺与先进人物的塑造——浅谈《白虎寨》对土家山乡变革的书写
张治国(6·058)
基于借词音系理论模型的贵琼借词音系改造
袁利(6·062)
论敦煌吐蕃藏文应用文书的种类及应用意义
向秋卓玛(6·069)
【教育·体育研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视域下青年大学生法治意识培育研究
姜仕华(1·068)
嘉绒藏族舞蹈在高校民间舞蹈课程教学中的探索
徐兵(1·07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阈中的藏区中学社团建设——以康定中学为例
黄志兵(1·076)
高校体育教师的师德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梁占歌(1·081)
区域文化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运用研究
叶云佳(1·085)
达州市55-70岁人群体力活动水平与生存质量的关系分析
弓腊梅、盛佳智、蒲西安(1·096)
高校辅导员的网络语言素养提升路径
太扎姆(2·071)
试论大学生自杀的风险因素
罗晓(2·075)
“互联网+”背景下康巴藏区基础教育发展的困境及突破
凌娜(2·080)
藏区中小学体育课程资源开发研究——以甘孜藏族自治州为例
肖波(2·088)
藏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启示——以甘孜藏族自治州为个案
侯金涛(2·092)
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研究
谢茂森、张家录、钟嘉鸣(3·075)
心理语言学在第二语言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以《健康出游》一文为例
黄弋桓、黄兰堞(3·084)
对甘孜州“一类模式”专业教师培养方案实施现状的思考
罗绒曲批、嘎绒拥忠(3·089)
基于ERC授权评估工具的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评价及应用研究
杨小燕(3·094)
探析专门用途英语课程的必要性与作用——以四川民族学院为例
吴章玲(3·100)
我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研究现状与反思——基于Citespace的知识图谱分析
彭柯凡(4·067)
小学一年级上学期藏语文教材分析——以五省(区)藏语文教材为例
拉都、凌娜(4·075)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质量的保障与提升探析
谢开勇、朱亚梅(4·079)
“互联网+”视域下新建民族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路径探析
高鸿、魏鑫旻(4·084)
教研员指导集体备课活动的措施初探
熊斌(4·090)
滇西南边境国门高校民族舞课间操的调查研究
修稳君、张俊(6·074)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视域下四川甘孜藏区校园文化建设问题研究
刘栋、陈荟(6·080)
关于汉藏双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构的思考——以培养康巴藏区双语教学背景下的汉语教师为例
张筠(6·086)
音乐舞蹈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进高校课堂的思考——以四川民族学院为个案
王博(6·093)
【翻译研究】
红色旅游景点介绍中文化词汇的翻译探讨——以遵义会议会址为例
童修文(1·100)
藏区外宣翻译的策略研究
黄信(4·094)
浅析汉译本《章嘉国师若必多吉传》
罗藏才让(4·102)
浅析《水浒传》藏译本的风格得失
呷绒则玛(6·098)
语言生态视域下广西壮族民歌英译探讨
苏慧慧(6·103)
【图书编辑】
《民族学刊》创刊以来发文基金论文计量学分析
李跃平、裴光兰(2·097)
康巴古籍文献博物馆的建设探讨
黄惠烽、凌立(2·104)
略论完善文字与细节提升综合性日报质量
周兴旺、张晓粉(3·105)
关于期刊页码的一点思考
曾铁(5·097)
蜕变与新生:数字化时代视域下民族文化版权产业发展的契机与策略
曾钰诚(5·102)
【艺术研究】
甘孜藏区藏弦胡与二胡演奏艺术的对比研究
周恋(1·089)
论唐卡画的意象色彩
范丽娟、泽旺罗布(2·084)
羌族多声歌唱颤吟音乐形态考
柳霞、伍渝(5·087)
唐卡的艺术元素解析
夏吾端智(5·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