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中全
(四川警察学院 四川泸州 646000)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支持体系研究
马中全
(四川警察学院 四川泸州 646000)
缺少传统文化的根基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事实上,千百年历史积淀形成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摄丰厚的思想教育资源,具有独特的思想教育功效,理应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现其现代性转换和创新性发展,既是推动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途径,更是避免思想政治教育生硬说教和简单灌输,而以自然流淌的方式进行的必然选择。为此,需要从主体、客体、介体、环体等方面系统构建支持体系,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
传统文化;优秀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支持体系
青年有信仰,国家才有希望。青年大学生正处在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需要信仰驱动,需要共识引领,需要价值导航,而绵延几千年积淀而成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丰厚的文化滋养和思想智慧,能够延续文化基因、凝聚思想共识、强化价值引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1]因此,“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2]当前,世界范围内意识形态争夺较量静水流深,不同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社会思潮多元多样多变日趋凸显,而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因此,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交融,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化融通,成为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所在和必然选择。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其基本意涵是指梳理、发掘和汲取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并通过现代性转换和创新性发展将之融通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使青年大学生在文化认同和心灵皈依中滋养心灵、涵育德行,形成符合社会需要的思想政治与道德素质。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推动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途径,更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使思想政治教育以自然流淌的方式进行的内在要求。然而现实中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契合不尽人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因此,如何有效地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为高校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中国在迈向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经历了“五四运动”、“文化大革命”对传统文化的无情鞭挞,改革开放过程中西方社会思潮的强势冲击,特别是全球化和市场经济情势下西方流行文化、快餐文化侵蚀消解,使得我国传统文化在轮番批判与无情解构中逐渐遭到排斥和冷落。在这一过程中,以传承文化为使命的高校,也受到科学主义至上思潮侵袭和工具理性思想影响,表现为强烈的专业化和科学化,使得传统的人文主义教育逐渐式微,传统文化教育受到冷遇。
长期以来,受我国高考教育体制的深刻影响,中小学阶段学生所接受的传统文化教育比较有限。而进入大学后,学生很快又进入划分细致的不同学科不同专业学习,系统学习传统文化的机会自然有限。由此,传统文化在我国各阶段教育中被边缘化、空泛化、标签化,在一些学科中“失语”、教材中“失踪”、论坛上“失声”,直接导致青年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缺失,对传统文化亦缺乏应有的认同。近些年来,国内高校出现不少大学生纷纷热衷于过洋节的现象,好像西方的节日,如情人节、母亲节、父亲节、感恩节、圣诞节等,更富有人情味,而中国传统节日似乎已经过时。随着经济发展、生活富足,青年大学生花钱大手大脚,铺张浪费现象比较严重,而弘扬、继承中华民族艰苦朴素、勤劳节俭的传统美德,却显得与“潮流”格格不入。不少大学生对歌星、影星等名星的生日等铭记在心,每逢同学朋友生日必送礼物搞聚会,而自己亲生父母的生日却不记得,给父母送生日礼物的大学生更是少之又少。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绝大部分是记录在经典的文史作品中,但许多大学生对于这些经典作品却并不很热衷。凡此种种,使得他们“浮慕西化而不深知西方文化的底蕴,憎恶传统而不解中国传统为何物。”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30个教师节看望北京师范大学师生时明确提出,很不赞成将传统经典、文化精华从课本中去掉,批评“去中国化”很悲衰。他强调指出,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校园日渐式微,导致青年大学生普遍对传统文化缺乏基本认知,更谈不上有学习兴趣。而缺少传统文化的根基,使得一部分青年学生在不同社会思潮冲击下程度不同地出现民族文化认同危机、文化信仰扭曲、精神家园虚空现象,严重制约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苏东剧变后,美国学者约瑟夫·奈提出的“软实力”概念迅速风靡全球。随后,美国哈佛大学教授亨廷顿提出的“文明的冲突”理论,引起了全世界对国家文化安全问题的高度关注。我国开始意识到文化的吸引力是一个国家 “软实力”的重要内容,文化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领域。2003年,我国首次明确提出“确保国家的文化安全”的战略目标。2007年,“软实力”一词首次以“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形式写进党的十七大报告。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进一步明确提出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可见,正是全球范围内文化竞争日趋加剧,推动了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当代反思。事实上,中国越是在现代化道路上狂飙突进,就越需要仰望历史星空、校准价值航向、补充精神给养。正是在审视现代中国反传统思潮以及对传统文化理性认知过程中,传统文化的独特功能与作用逐步得到重新认识。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身份证和象征,是中华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惟一标志。如果丧失了自己的文化,就要亡种。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国一切可持续发展的文化基因,是国民的精神家园和国家文化安全的灵魂。如果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3]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积淀而成的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一脉相承,既为一代又一代优秀中华儿女薪火传承,其思想价值和人文精神又滋养着一批又一批中国脊粱,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撑,更作为一种取之不尽的文化资源,以其精华为中华儿女供给养分。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能唤醒当代大学生的传统文化基因,极大增强其传统文化认同,提升其文化自尊自觉自信,更能赋予青年大学生现代化灵魂,有效防范外来文化冲击与西方意识形态侵袭,确保我国文化安全,筑牢意识形态安全的篱笆。
“重德”是我国传统文化一以贯之的重要特色和历史积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不同于西方文化的独特人文价值和人文精神,其蕴含的丰富哲学思想、价值理念、道德规范等,历尽时代更迭却经久不衰,跨越时空界限而历久弥新。我国传统文化最丰厚的资源在人文领域,最主要特点是它鲜明的人文精神,其涵摄的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具有显而易见的以文“化人”功效,理应成为我国不同阶段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使思想政治教育在自然流淌中平滑进行,让大学生在文化认同和心灵皈依中,实现从传统文化的思想观念、价值目标、道德准则到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衔接、融通,从而避免生硬说教与简单灌输,这无论是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加强改进,还是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都具有重要意义。文化滋养心灵,文化涵育德行,文化引领风尚。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深厚土壤,积极发掘传统文化的资源宝库,并以之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浸润、感染、熏陶作用,实现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的效果,真正达到育心育德。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系统性的阐发,并使之融入到党的治国理政思路中。近年来,国内也出现了一股传统文化复兴热潮,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高校也得到一定程度加强。但其中也带来了值得正视的问题,比如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教育中普遍存在着对传统文化资源不加甄别、简单崇扬的弊病,尤其是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性、整体性明显不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亟需从主体、客体、介体、环体等方面系统构建其支持体系,解决要融入什么、谁来融入、怎么融入、如何评价、如何保障等问题,从而真正使思想政治教育扎根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处,焕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生命力。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中华传统文化卷帙浩繁、博大精深,其中既有精华也有糟粕。要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特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功效,涵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前提是对传统文化本身进行系统梳理和深入发掘,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从而把握其思想精华与道德精髓,明确哪些方面可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滋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聚了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生活经验、生存智慧,内含丰富多样的思想价值与人文精神。诸如在精神层面能够激励人、感化人、提升人精神境界与道德水准的文化,如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等;在思想观念上能够影响人的思维方式和处事态度的文化,如民本、性善、仁政、身正人正、忠、惠、宽、敏等;在方法论层面能够提供给人与自然和他人打交道过程中应对困难、摆脱困境的方法的文化,如和而不同、与时俱进、物极必反、万物并育、变常相宜等;在修养修行层面有助于个人修身养性的文化,如敬、定、静、诚、慎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等。传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当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求,“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4]因此,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以家国情怀教育、社会关爱教育和人格修养教育为重点”[5],大力开展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重点的家国情怀教育;大力开展以仁爱共济、立己达人为重点的社会关爱教育;大力开展以正心笃志、崇德弘毅为重点的人格修养教育,着力完善青年大学生的道德品质,培育理想人格,提升政治素养。
为此,必须通过繁荣和发展哲学、人文社会科学,推动中华传统文化的整理、开发和创新。在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梳理、重整基础上,将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体系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有机融合,做好优秀传统文化深层价值理念及其现代意义的挖掘和阐释,充分运用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思想资源阐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方面要避免重知识讲授、轻精神内涵阐释,真正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最丰厚的精神滋养、最突出的文化优势,在萃取思想精华、展现精神魅力中赢得更多话语权,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另一方面要推进与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的无缝衔接,使思想政治教育牢牢扎根于优秀传统文化沃土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创新意识,增强学生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始终坚守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和精神命脉。
人才队伍建设是高校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础工程。要充分彰显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发挥优秀传统文化“化人”功能,师资人才队伍至关重要。一方面要避免教育者扮演生硬的“中介人”角色,在进行传统文化融入教育时浅尝辄止,将优秀传统文化有关内容原封不动的“递”给学生,让大学生难以真正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浸润,不能实现“入脑入心”;另一方面也要避免教育者对传统文化“过度转换”,为“博取眼球”而将传统文化庸俗化、低俗化、娱乐化解读,从而使大学生丧失对传统文化的敬畏甚至误入歧途。由此,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作为“传者”的教育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高校建设一支能够真正胜任传统文化教育与传承的高水平师资队伍显得尤为紧迫。一是高校要加快建立一支适应传统文化教育要求的专业教师队伍。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非业余研究者所能胜任。高校应通过严格的选拔程序,挑选出那些传统文化学养深厚、有志于传统文化教育研究的专职教师组成专属教师队伍。二是全面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和辅导员队伍的传统文化素养。通过定期举办国学教育培训班、组织研讨交流等形式,不断提升专门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教师队伍整体的传统文化素养和教育能力。三是建立传统文化教育校外专家人才库。广泛利用社会资源,从社会上传统文化教研机构聘请一批造诣精深的专家学者,作为高校传统文化教育人才队伍的补充,定期邀请来校开展传统文化学术讲座或举办相关论坛,对青年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涵育引领,培养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是简单将传统文化传递给大学生,不是历史积淀文化的复制和拷贝,其本质是文化的生产和再生产的过程,其关键在于时代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高校作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主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要在传播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上下功夫,积极创新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传播的媒介与载体,解决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化、大众化、生活化、形态化的手段和方式,让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时代语境,深入大学生的内心,成为大学生的一种文化素养和日常行为遵循。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普及,意识形态争夺的主战场转向网络。网络对青年学生的影响越来越大,青年学生几乎是无人不网、无日不网、无处不网,意识形态领域的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也往往因网而生、因网而增。新兴的互联网技术已经重构了社会空间,从一定意义上说,谁赢得了互联网,谁就赢得青年。可见,过去仅靠口耳相传或者借助文字传播的简单灌输方式显然已不合时宜,必须运用互联网+思维,借助新信息技术手段,培养有营养、有质感、有活力的文化传播方式。因而,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关注青年大学生这一网络受众的心理特征和兴趣爱好,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要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并赋予其旺盛活力,必须超越报纸、书刊等文本媒介,超越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积极融合网络新媒体,建构报网互动、网络视频、立体化直播为技术表征的新媒介体系。通过新媒介体系,嵌入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沟通受众与传播者,使传受交流更容易,使传统文化传承由精英话语向大众话语转换。要充分利用新媒介体系,将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有机结合,使优秀传统文化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要广泛运用新媒介体系,将学生校园文化活动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相融合,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方式中,使校园的每一处都体现传统文化教育的韵味,使大学生能真正触摸、欣赏、体验、感受它;要有效借助新媒介体系,打造网络文化精品,推出一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线开放课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学习形态和生活形态,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价值平滑地连接在一起。
长期以来,高校传统文化教育现状不容乐观,传统文化教育整体上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很大程度上归因于政府相关部门尤其是教育主管部门重视不够,缺乏有力推动和科学指导,使得各高校传统文化教育工作整体上处于自发状态,更谈不上整体规划和系统推进。而政策制度内含着规范、约束、惩罚、奖赏机制,具有强制性。通过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法规,能够为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政策支撑和制度保障。因此,推进优秀传统文化带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当重视顶层设计和制度安排:一方面要抓紧出台关于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配套政策文件,对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以及如何落实这项工作做出明确规定,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提供有力政策制度保障;另一方面要及时制定包括课程建设、师资培养、教学研究、图书资料建设、考评体系建设等在内的高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施规划,为系统性地推动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进入高校校园、走进课堂提供多元支撑,从而使优秀传统文化真正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
[1]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9-25(1).
[2]习近平.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N].人民日报,2014-02-26(1).
[3]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牢记历史经验历史教训历史警示 为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益借鉴[N].人民日报,2014-10-14(1).
[4]习近平.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N].人民日报,2014-02-26(1).
[5]教育部关于印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4-3-28.http://www.moe.edu.cn/srcsite/A13/s7061/201403/t20140328_166543.html.
On the Support System of Integrating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into Ideological-political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MA Zhong-quan
The lack of traditional culture foundation has restricted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ideological-political education for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to a great extent.In fact,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formed from accumulated history with thousands of years,should certainly become the inexhaustible source for ideological-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because it contains rich resources and furthermore it could produce a unique ideological education effect.The integration of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into the ideological-political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could realize the modernity transformation and innovative development of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This is not only an important approach to promote the innovation of traditional cultural heritage,but also an inevitable choice of natural ideological-political education flow instead of simply teaching doctrines and instilling knowledge.To this end,it is necessary to systematically construct the support system from subject,object,medium and related party including some policies and guidelines etc.,and moreover integrates th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into the whole process of ideological-political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Traditional Cultur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Ideological-Political Education;Ideological-political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Support System
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5612(2017)04-0116-06
(责任编辑:赖方中)
四川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2014年度课题 《中国传统优秀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支持体系研究》(CSZ14017);四川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15-2016年度立项课题《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支持体系研究》(SCSZ2015098);四川省泸州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2015年度立项课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支持体系研究》(LZ15A05)
2017-04-11
马中全,(1972- ),男,四川泸州人,四川警察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副教授,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