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实推进新疆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①

2017-04-11 06:48:39张新友
实事求是 2017年6期
关键词:文化产业新疆特色

张新友

(中共新疆区委党校 决策咨询部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2)

扎实推进新疆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①

张新友

(中共新疆区委党校 决策咨询部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2)

大力推进新疆文化产业发展,对实现新疆文化现代化有着基础性的作用,特别是在新疆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具体实践中,文化产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牢固树立“特色文化、特殊战略”意识,促进新疆文化多样化发展,从各地实际出发,创新理念、突出特色,以产业为依托,注重挖掘本区特色的文化元素,实现文化资源向文化产业的科学合理的转变,推动文化产业更好更快发展。

新疆 少数民族地区 文化产业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1](PP40~41)“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1](PP43~44)为此,要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

对文化产业的理解,界定很多,从不同角度、不同领域、不同维度的分析也很多,目前世界各国公认的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文化产业的界定,即文化产业就是按照产业化、规模化、市场化发展模式,从生产文化产品、再生产文化产品、储存文化产品、供给文化产品、分配文化产品、消费文化产品、后期服务等的一系列文化实践活动。我国文化部对文化产业的界定是指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文化产业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物。从文化产品的生产环节、流通环节、分配环节、消费环节的角度进行界定,那么新疆文化产业化发展主要是指在新疆区域内,将具有新疆民族特色和新疆地域特点的文化资源或者文化产品按照工业化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的标准进行规模化发展的一系列活动。

一、新疆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

新疆作为古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自古就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文化资源种类多样,既有极具民族特色的民族歌舞、民族艺术品、民族文学等文化资源和产品,也有将戈壁荒漠变绿洲的屯垦戍边的军垦文化。但是由于历史和现实等原因的制约,新疆的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产品“走出去”尚处于起步阶段。据新疆文化厅统计资料显示,2015年,新疆文化产业增加值26.86亿元,占新疆地区生产总值的0.288%,占新疆第三产业的0.644%。新疆文化产业盈余4.18亿元,文化产业生产税净额1.06亿元,新疆文化产业从业人员数33 599人,占全区从业人员数的0.28%。[2]但是文化厅对文化产业的统计范围只包括其所主管的艺术业、图书馆业、群众文化、艺术教育、文化市场经营教育机构、文物业等,该统计范围属于“狭义文化产业”。虽然根据上述数据表明新疆文化产业发展规模尚小,但是也应看到新疆文化产业发展速度较快,2015年,文化产业增加值的增长率为50.43%,文化产业盈余增长率98.47%,文化产业生产税净额增长率为84.49%。[2]

二、新疆文化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1.党中央和自治区党委的战略部署为新疆文化产业的发展指明方向。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基作用,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国家“十三五”规划明确指出,发展骨干文化企业和创意文化产业,培育新型文化业态。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强调:“提升特色文化产业的竞争力,创新完善文化产业发展体系,培育新型文化业态,促进文化产业与旅游、体育、科技融合发展,提高文化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这为今后新疆文化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为此,自治区出台了一系列重大举措,支持新疆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如提出统筹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发展;让优秀传统文化在保护、开发中绽放光彩;大胆尝试新型文化业态的发展模式等。这些有益于文化产业发展的举措,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活力和生机。

2.“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提出为新疆文化产业的发展带来历史机遇。国家重大战略的提出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历史机遇。新疆文化发展可以依据沿线国家文化特点、经济特色,制定国际文化发展规划和战略。新疆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区,应充分依托地域优势、资源优势、人文优势,发挥引领、带动作用,加大向西开放的力度,努力建设“五大中心”,发挥“五大中心”核心功能。实施这一战略,就必将推进文化产业的发展。发挥新疆沿边的优势,政府牵头引导,以中心城市为圆点,规划不同半径的区域城镇,以延长半径区域城镇的方法,逐渐覆盖边境县城、边境口岸,形成互联互通、辐射带动、协调发展的文化发展体系。高度重视与文化产业相关的资金流、物流、信息流、交通基础流的带动、辐射作用,为新疆周边城镇提供商机,实现新疆文化多样化协调、引领、带动发展。

3.文化援疆为新疆文化产业的发展营造发展环境。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后,对口援疆省区的文化援疆为新疆文化的开发、发展和建设带来了春风。充分发挥新疆文化艺术活动的独特优势,广泛开展独具特色的文化活动。文化部在新疆召开对口支援工作会议,围绕着“春雨工程”“文化遗产保护工程”“新疆文化市场监管能力建设工程”和“新疆文化译制中心项目”等展开支援,文化部捐助16辆流动舞台车来支援南疆三地州文化发展;国家图书馆在全疆范围内实施县级数字图书馆援疆行动;文化部组织两批艺术专家小分队到天山南北进行演出;新疆文物保护在国内专家学者的直接帮助下,走出新疆,走向世界。一批文化工作者走进国家专业团体和学校,开始了培训学习;北京市文化系统出资1 300万以及18辆演出车、道具车作为对和田地区的文化援助,这些文化援助为新疆文化建设发展繁荣营造良好环境。

4.新疆文化产业发展已具一定的基础。自治区文化厅编制了《自治区文化产业发展2015~2020专项规划》,对文化产业的形成、发展具有中长期的指导作用。目前,新疆已经成功举办了两届新疆丝绸之路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2014年征集完成各类文化产业项目163个,10个项目获得国家专项资金支持、2个项目被评为文化部特色文化产业重点项目,新增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两个,两家企业通过2014年国家动漫企业认定。[2]开办各类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才培训班。协调财政、金融部门与22家重点文化企业成功对接,破解文化企业特别是小微文化企业的融资难题。

三、新疆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整体经济发展缓慢,带动文化产业发展能力不足。新疆地区经济总量与其他兄弟省区相比较少,发展速度缓慢,辐射带动文化产业发展能力不足。201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GDP实现9324.80亿元,与2014年相比仅增长0.5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 330.85亿元,与2014年相比仅增长3.78%,工业总产值达到8 132.55亿元,与2014年相比减少了1 299.21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6275亿元,与2014年相比仅增长13.1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 425亿元,与2014年相比仅增长8.03%。[3]从以上数据中我们可以发现,虽然新疆近年来的经济发展在逐步增加,但新疆地区生产总值的总量较小,而且发展速度缓慢,辐射带动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2.新疆文化产业自身基础薄弱。新疆虽然具有丰富的文化资源,但目前尚未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产业优势,新疆文化产业自身基础依然薄弱。许多少数民族特色文化产品、传统民族工艺产品加工尚未形成规模,尚未有效地进行产业化发展,在增加收入、促进就业、促进稳定等方面的功能和带动地区经济发展等方面的能力有限。同时,由于新疆文化资源分散,且区域分布不均,再加上多民族聚居的特点,导致文化产品、传统民族工艺加工的产业化投资不能规模化、产业化发展,而少数民族地区的县级财政扶持能力有限,导致新疆文化产业基础设施明显滞后,市场化程度水平较低。

3.新疆少数民族地区文化资源空间分布不合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决定区域文化的发展数量和质量,区域文化的发展程度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也有促进作用。同样,区域经济发展长期不平衡会导致区域文化发展不平衡,从而影响区域文化资源空间分布。从新疆天山南北整体区域经济发展来看,经济较发达的是天山北坡的乌鲁木齐。2015年,乌鲁木齐市GDP实现2 631.64亿元,占全疆GDP的28.2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68.67亿元,占全疆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27.7%,工业总产值达到2 063.25亿元,占全疆工业总产值的23.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1 604元,超出全疆水平的20.2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 007元,超出全疆水平的59.23%,[3]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乌鲁木齐文化产业、文化事业、文化资源开发状况较好。目前乌鲁木齐的少数民族文化协会、民族文化艺术节举办的规模和次数都是位居新疆各地(州)的首位。从文化产业示范(试验)园区和产业示范基地基本情况综合年报的数据中,我们发现全疆文化产业示范(试验)园区和产业示范基地共计27个,而乌鲁木齐就有19个,占总数的70.37%。从文化产业示范(试验)园区和产业示范基地的资产总额角度来看,全疆资产总额202 193.5万元,而乌鲁木齐就有92 971.8万元,占总数的46.00%。[3]区域文化资源分布不合理可见一斑。

4.地方特色不够凸显。文化资源的开发应该依据地方特色优势资源和区位优势设计开发规划,而一些地州、县市在发展文化资源的过程中,存在着“跟风”“争抢”的现象,对自身文化资源挖掘力度不足,在已有的、已初具规模的文化资源中“跟风”发展,“争抢”现象严重,没有依据当地文化资源特色和区位优势,制定适合当地实际的文化发展规划和文化发展战略,致使地方特色文化符号或是趋同、或是相似,一个地区的特色文化产业发展了,发展好了,经济效益也就提高了,但是周边县市纷纷模仿发展,发展模式存在着照搬照抄、发展观念存在简单模仿,导致民族特色、地域特色不够凸显。

四、扎实推进新疆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思考

1.政府积极引导,畅通文化产品销路。根据《自治区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规划(2016~2020年)》,紧扣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文化科教中心”建设的发展契机,以文化产业促就业、保民生、调结构、稳增长、去极端化为目标,以满足各族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强化创新驱动,优化发展环境,促进文化资源合理配置,有序保护和合理开发“一体多元”特色文化,大力推进文化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切实提高我区文化产业发展水平和核心竞争力,逐步构建结构合理、科技含量高、富有创意、竞争力强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推动文化产业成为新疆新的经济增长点,为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撑。

2.提升文化产业品质、优化引领、带动功能。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后,全国加大了对新疆的对口支持力度,将此援疆工作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新疆应当紧紧抓住援助机遇,把文化产业发展作为推进新疆文化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制定长期文化发展规划、短期文化发展计划,更加注重文化产业的品质,在原来发展的基础上,优化结构,优化新疆文化资源的配置。应当充分发挥新疆地域文化引领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利条件,加大传统工艺、传统歌舞、传统乐器演奏传承人的培训力度,鼓励兼职文化传承的农民、牧民发展合作社、民族特色手工作坊、传统歌舞、乐器演奏协会。要着力优化区域文化功能,如位于环塔里木的且末县是一个传统的农牧业大县,距离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以下简称巴州)中心城市库尔勒市将近700公里,距离巴州其他县也相对较远,区位优势不强,相对封闭,但距离和田地区的民丰县较近。传统文化氛围比较浓,近年来,且末县通过建立少数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领导小组的方式,重视当地少数民族文化发展,采取举办各类文化节等方式促进当地文化发展,目前且末县已经成立了手工地毯合作社、花毡发展手工作坊,维吾尔族非物质文化发展基地,正在成为巴州地区少数民族文化发展的示范县。

3.统筹全局、突出局部。新疆文化资源丰富多样,且开发潜力巨大。新疆文化产业化的发展必须立足区情,从不同区位实际出发,充分挖掘地域特色和文化特色,把突出特色作为重中之重,扎实推进新疆文化多样化发展。位于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焉耆回族自治县,近年来,依托花儿文化优势,紧紧抓住与青海、宁夏、甘肃兄弟省份花儿文化交流的独特机遇,努力打造新疆花儿文化保护、传承、发展基地,成为连接全国其他省份花儿文化的重要桥梁。这说明在促进新疆文化发展过程中,不同地区应当根据其各自的实际特色,制定新疆文化发展路线图,发挥区位优势,发挥特色文化优势。应当将少数民族地区不同民族之间的传统文化、传统工艺传承密切结合起来,互相吸收、互相借鉴,发挥特色优势,提升品牌知名度,使其成为新疆文化“走出去”的一张名片,成为展现大美新疆文化多样化的一个平台。

4.中心带动周边,周边促进中心。依据“中心—边缘”理论,形成中心文化地区辐射、带动边缘文化地区,边缘文化地区反促进中心文化地区。新疆文化资源丰富,各民族文化交流、交融发展,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和新疆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的相关要求,必须牢固树立“文化兴区、产业优先”的发展理念,切实依照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各民族文化样式和各民族文化资源分布格局的特点,做好整体布局和顶层设计。做到以中心城市文化产业、文化品牌带动周边地州、县市文化资源协调发展,以周边地州县市文化资源优势促进、丰富中心城市文化资源。

5.文化兴区,立足传承,发展创新。古丝绸之路作为重要的陆上交通要道,不仅是贸易往来的重要通道,而且是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东西方多元文化的交流、交汇、交融,在新疆孕育了具有地域特色和民族特点的文化。新疆文化资源富集的特殊优势要求在文化开发和发展的过程中必须高度关注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探索出符合新疆地域特色,立足传承,发展创新,以丰富的地域文化、民族特色文化为核心,以先进文化引领传统文化前进的发展道路。结合新疆天山南坡、北坡不同的自然风貌、历史文化、人文景观,以“地域特色+历史文化特色+现代化文化产业优势”凸显新疆文化的特点。培育特色强疆,品牌立区意识,打造新疆文化精品。如巴州,可以从东归历史文化特色和马兰文化着手,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和静县东归文化+和硕县马兰文化爱国主义教育带,发挥其教育作用。又如独具民族特色的喀什地区少数民族文化传统丰富,可以将高台民居、阿凡提乐园打造成为民族特色、民俗特色旅游基地,然后逐步辐射、拓展到周边县域城市,连接刀郎特色文化、英吉沙特色小刀文化等,形成以喀什市为中心,辐射周边县域文化的产业发展布局。这说明加强新疆文化产业发展的进程中,一方面要加强少数民族地区传统文化的保护、开发、传承,确保新疆少数民族地区传统文化旺盛的生命力,确保新疆文化发展不脱离本源;另一方面在保持新疆少数民族地区传统文化本与源的同时,要使新疆少数民族地区传统文化紧随时代发展,做到传统文化发展与时俱进,就要求新疆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和名村在加强保护、传承的同时,将现代性的文化元素、文化要素纳入到整座城市建设和规划当中,让参观者既能欣赏到传统的意蕴,又能体会到现代的气息。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新疆文化文物统计年鉴2016年[Z].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17.

[3]新疆统计年鉴2016年[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6.

G127.45

A

10.3969/j.issn.1003-4641.2017.06.13

①*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背景下新疆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优势研究”(16XMZ063)、喀什大学重大项目“维吾尔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现代化研究”(XJEDU070215A03)、新疆社科基金项目“现代化进程中南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转型研究”(2015CSH044)的阶段性成果

洪美云

猜你喜欢
文化产业新疆特色
特色种植促增收
今日农业(2021年17期)2021-11-26 23:38:44
中医的特色
完美的特色党建
什么是真正的特色
新疆多怪
丝绸之路(2014年9期)2015-01-22 04:24:46
文化产业
江苏年鉴(2014年0期)2014-03-11 17:09:57
文化产业
中国记者(2014年7期)2014-03-01 01:41:10
文化产业
中国记者(2014年6期)2014-03-01 01:39:52
文化产业
中国记者(2014年1期)2014-03-01 01:36:16
新疆对外开放一类口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