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马潭区:服务“三个零”,贴近百姓心
正是秉承“心系办事群众,志在服务为民”的理念,泸州市龙马潭区胡市镇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以下简称“服务中心”)一直在平凡中坚守,搭建平台、强化管理、创新服务,成就不平凡的为民服务事业。人社部、省人社厅及市委市政府领导多次莅临调研指导,分别给予充分肯定;多次迎接云南昭通市、湖北孝感市以及省内市县人社部门的参观考察;2013—2015年度连续3年荣获全区人社系统考核一等奖。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2012年5月,龙马潭区胡市镇投入150万元对镇服务中心内外环境进行了全方位的提档升级改造,做到设施标准化、管理规范化、服务精细化。
服务中心面积330平方米,内设四室一厅,即办公室、劳动争议调解室、资料室和远程见工视频室和便民服务大厅。便民服务大厅内的电脑、打印机、电子显示屏、触摸式查询一体机、EPOS机、社保卡读卡器、视频监控器、办事指南、资料架、信息公示栏、休息椅以及10M光纤、金保专网等设施设备一应俱全,提供免费wifi上网服务。
便民服务大厅设6个窗口,专职工作人员6名,提供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29项。7个村(社区)均设置100平方米的便民服务大厅,各配备1名专职协理员,提供必要的设施设备,金保网络延伸到村,部分业务下沉到点,建成“30分钟服务圈”,实现了“政策咨询随时问、参保缴费不出村、待遇领取就地办、就业岗位送到家”的工作目标。
3年来,服务中心累计开展就业培训1980人次,农村劳动力实名制登记1.6万人;发布就业信息帮助1200人实现就业,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58万元,鼓励和支持122人实现自主创业;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2.6万人,医疗报销1810人次,涉及金额1220万元;办理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手续1.4万人,待遇领取和缴费2万多笔,涉及金额1000余万元;办理个体人员参加企业职工养老保险业务842人次,征收基金800余万元。
打铁还需自身硬。服务中心着力在优质服务的深度和广度上做文章,全面落实一站式服务、高效服务、廉洁服务。
通过“集中培训、蹲点指导”的模式,从职业道德、政策知识、业务办理、软件操作、窗口礼仪等方面提升工作人员业务素质;通过编制统一流程、公示政策解读、业务办理流程和办结时限等方式,重点监控关键岗位风险点,严格规范业务办理;通过制定《首问责任制度》《限时办结制度》《一次性告知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等工作制度,优化服务质量,严格督查考核;通过公布咨询及投诉举报电话、聘请14名社会监督员等途径,接受社会监督,确保基金安全;通过开展岗位练兵、政策法规竞赛、创先争优岗评选等活动树立窗口服务意识,形成了“我的岗位我负责,我的岗位请放心”的人人争先、事事规范、处处自觉的良好工作氛围,服务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3年来,服务中心坚持严格管理,努力实现服务零差错,累计接待服务对象9万多人次,办理各类业务4万件,办结率和群众满意率均达到100%,没有发生违法和违纪案件。
人社无小事,枝叶关民生。为打通政策出台、联系群众的“最先一公里”和政策落地、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服务中心探索出“窗口办理+网上互动+自助查询+上门服务”的“四位一体”服务模式。
在全镇7个村(社区)建立服务站,将养老、医保、就业等经办服务事项下沉到站,实现就近办理。在各服务站通过宽带网络建立了自助服务一体机查询平台和农村金融交易(EPOS)平台,提供方便快捷的信息自助查询服务和存取款业务。全面推广“智慧泸州社保”手机APP互动平台,手把手地教会各参保人员通过手机APP办理参保缴费、个人社保信息查询等业务。推出“便民联系卡”,向文化水平低、出行不便的特殊服务对象发放社会保障联系卡,全方位提供“一对一”“点对点”“电话咨询”“ 预约上门”式的专项服务,免去了群众办事无门、咨询无方的担忧,撑起群众“保护伞”,当好百姓“贴心人”,轻松实现社会保障工作“一卡在手、办事不愁”的“零距离”服务。
3年来,累计为群众提供上门服务3500多人次,接受电话咨询5200多人次。
泸州市龙马潭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