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决消除道德虚伪 增强理想信念感召力

2017-04-11 05:17中共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委党校调研员副教授
社会主义论坛 2017年6期
关键词:感召力塔西影响力

文 中共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委党校调研员、副教授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指出,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以实际行动让党员和群众感受到理想信念的强大力量。这里在理想信念问题上提出一个重要要求,就是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对党员和群众应具有强大的理想信念感召力。这个问题在社会生活中具有普遍意义,这就是“道德感召力”问题。在坚定理想信念问题上,领导干部不能只是教育别人、要求别人,关键是自己要做党的理想信念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感动、召唤党员和群众为实现理想信念而奋斗。

在社会生活中,“道德感召力”具有重要意义。道德感召力是人们相互之间,在道德品质上一种重要的心理影响力。“感”是指感动、感化,“召”是指召唤、号召,感召力就是因感动、感化而产生的一种召唤力、号召力。一个人的道德感召力,就是他的优良品质、积极行为对别人心理和行为所产生的影响力。在社会生活中,道德要求对人们是共同的、对称的,就是说提倡一种好的道德,人们之间总是相互要求的,我们要求别人,别人也要求我们。比如“遵守纪律”,我们要求别人遵守纪律,别人也要求我们遵守纪律;比如“遵守公共秩序”,我们要求别人遵守,别人也要求我们遵守;在人际交往中,你要求别人尊重你,别人也要求你尊重他,等等。也就是说,道德关系不是单向的、不对称的,而是一种相互要求的关系。在社会道德关系中,存在一些特殊的主导关系,如领导要求下属、干部要求群众、老师要求学生、家长要求子女等。在这些关系中,前者对后者往往具有主导关系,就是说领导、干部、老师、家长处于倡导者、号召者的地位,主动要求别人相信什么、做什么、不做什么。但是应该注意,领导、干部、老师、家长对别人提出道德要求的同时,别人对他们也是有道德要求的,而不是他们可以要求别人,别人不可以要求他们。在这种相互要求的道德关系中,人们之间在心理和行为上是相互影响的。

道德倡导者、号召者总是希望对别人的思想和行为产生影响力,希望别人按照所提倡的道德要求去做事。在这种关系中,如果道德倡导者、号召者要求别人做的,自己做到了;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就会感动、感化别人,对别人产生召唤力、号召力,这就是“道德感召力”。道德感召力实质上是道德倡导者、号召者,以自己的优秀品德和积极行为,对别人产生的影响力。相反,如果道德倡导者、号召者要求别人做的,自己不去做;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反而去做,这就是一种道德虚伪行为。这种情况也会对别人产生影响力,但这是一种负面的、消极的影响力。这里的问题不在于道德要求本身,道德要求本身是好的,问题在于道德倡导者、号召者自身的品行是虚伪的,他要求别人去做,但自己不去做;要求别人不做,自己却去做,这样就会引起别人的厌恶情绪、逆反心理甚至对抗行为。如“遵守纪律”是好的要求,但是一个领导干部要求下属遵守纪律,自己却不遵守纪律,人家就会反感,也不会自觉遵守纪律;“文明礼貌”是好的要求,但一个老师要求学生文明礼貌,自己却不讲文明礼貌,对学生就没有说服力。道德倡导者、号召者的品行,对别人的影响是巨大的,人家不仅听你说什么,更要看你做什么;你对别人的影响,不仅在于你说什么,关键在于你做什么。特别是当道德倡导者、号召者的品行发生虚伪表现时,对别人心理情感的挫伤和打击是非常严重的。

在社会生活中,人们常说的“言行不一、说一套做一套”就是道德虚伪现象。从历史到现实,我们可以发现一种现象,当社会道德风气普遍不好时,往往也是道德虚伪现象比较严重的时候。不少人唱高调、说大话,要求别人做这样、做那样,显得多么“高大上”,而自己却并不按照自己所说的去做,甚至去做一些消极有害的事情。特别是那些在社会道德关系中处于主导地位的人,如果他们身上出现道德虚伪现象,对社会道德风气的影响是很坏的。少量的道德虚伪现象总会存在,但不能让它成为一种普遍社会现象,特别是不能在道德倡导者、号召者身上成为普遍现象。消除道德虚伪现象,就是要做到知行统一、言行一致,要求别人做的,自己要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

领导干部的理想信念感召力,是领导干部对党员和群众的一种重要心理影响力。领导影响力包括权力影响力和非权力影响力,这两个方面紧密联系、相互影响,权力影响力是非权力影响力的基础,非权力影响力是权力影响力有效发挥作用的重要保证。非权力影响力实质上是领导干部的人格影响力,就是人们常说的“人格魅力”,包括领导干部的思想品德、能力素质、个性特征、积极行为等因素。一个思想品德优秀、能力素质高、个性特征好、行为积极的领导干部,往往会对党员和群众形成强大的非权力影响力。领导干部的感召力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非权力影响力,这种影响力来自领导干部自身的表率带头作用。领导干部要求别人做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以自己的实际行为感动、感化别人,就会产生强大的召唤力、号召力,激发党员和群众的积极行为。

领导干部的理想信念感召力是领导干部的一种非权力影响力。在坚定理想信念、为理想信念奋斗问题上,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的行为表现具有特殊的重要作用。因为在这个问题上,领导干部处在教育者、号召者的重要地位上。作为我们党理想信念的教育者、号召者,领导干部不仅要教育、号召党员和群众坚定理想信念、为理想信念奋斗,关键还在于自身要坚定理想信念、带头为理想信念奋斗,这样才能对党员和群众产生巨大的感召力。如果领导干部一方面教育、号召党员和群众要坚定理想信念,要求党员和干部为理想信念奋斗,但自己却理想信念动摇、不为理想信念而奋斗,对党员和群众不仅不会产生感召力,反而会造成党员和群众的厌恶情绪、逆反心理以至消极行为。

社会上出现“理想动摇、信念迷失”的现象,原因是复杂多样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一些领导干部特别是少数高级干部,对党员和群众丧失了理想信念感召力。在理想信念问题上,有的领导干部说“我们党的理想信念是科学的、美好的,为什么现在很多人就是不信呢?”有的群众说“理想信念,你越讲我越不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问题不在于我们的理想信念本身,而在于一些领导干部在这个问题上的表现不好。这些领导干部在会议上、在公开场所大讲理想信念,要求党员和群众坚定理想信念、为理想信念奋斗,自己却违背党的理想信念,要求别人做的,自己不做;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却去做,甚至以权谋私、贪污受贿、腐化堕落。这些人严重玷污了我们党的理想信念,严重损害了党的形象,在党员和群众中产生严重的消极影响。

在理想信念问题上,要防止出现“塔西佗陷阱”。“塔西佗陷阱”是意大利历史学家塔西佗提出的一种社会、政治现象,其本意是指,如果一个政府反复欺骗民众,当它在民众中彻底失去公信力之后,那么不论这个政府说什么、做什么,即使说的是正确的、做的是对的,民众都会怀疑,都不相信,都会以消极的态度和行为来对待。造成“塔西佗陷阱”的原因是政府自身的行为,一个政府宣称为民众服务,但实际上却反复损害民众利益,一次又一次,时间长了,民众对这个政府就会彻底失去信任,不管它说什么、做什么都不相信了。在社会生活中,“塔西佗陷阱”现象也是存在的,那些反复欺骗别人、经常不诚实的人,最后大家都不信任他,这时候不管他说什么、做什么,人们都不相信了。

在道德问题上,道德倡导者、号召者对别人提出要求,这本身没什么问题,但是如果他反复要求别人,而自己却经常违反道德要求,不按照他所提倡的道德要求去做事,最终就会失去人们的信任,不管他再提什么道德要求,人们都不会相信了。所以,领导干部要做理想信念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对党员和群众产生强大的理想信念感召力,带领广大党员和群众为实现理想信念而努力奋斗。领导干部在理想信念问题上,要别人相信,自己就要相信;要别人坚定,自己就要坚定;要别人奋斗,自己就要奋斗,这样才会对党员和群众产生强大的感召力。相反,要别人相信,自己却不相信;要别人坚定,自己却不坚定;要别人奋斗,自己却不奋斗,就会丧失对党员和群众的感召力。为什么会出现“理想信念,你越讲人家越不信”的现象,这实际上就是理想信念问题上的“塔西佗陷阱”。

在理想信念问题上,当前应当特别注意一个问题,就是不能让“塔西佗陷阱”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心理定势。“理想信念,你越讲人家越不信”这种现象,在一些人身上已经成为心理定势。现在社会上存在一种现象,一讲理想信念,有些人就起哄、嘲笑,不管你怎么讲,他就是不信。问题不在于理想信念本身,我们的理想信念是科学的、崇高的、美好的,主要是一些口头上大讲理想信念的人,实际上他自己并不相信,行为上违背理想信念,严重践踏了我们党理想信念的神圣性。为此,理想信念的倡导者、号召者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做理想信念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对党员和群众产生强大的理想信念感召力,带领广大党员和群众为实现理想信念而努力奋斗。

猜你喜欢
感召力塔西影响力
罗马帝国里的君子之争
牧羊人买买提(二题)
浅谈如何培养少儿文艺导演的感召力
天才影响力
黄艳:最深远的影响力
小学班级管理之我见
思想政治工作只有与实际相结合才能增强吸引力和感召力
新疆大学2015年教师节贺词 校党委书记 李中耀 校长 塔西甫拉提·特依拜(2015年9月10日)
3.15消协三十年十大影响力事件
试析初中生议论文中“人情味”的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