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发展山西佛教文化旅游的几点思考

2017-04-11 04:25:15刘秀芳
山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佛教文化佛教山西

刘秀芳

(太原理工大学财经学院, 山西 太原 030024)

三晋人文

关于发展山西佛教文化旅游的几点思考

刘秀芳

(太原理工大学财经学院, 山西 太原 030024)

山西具有发展佛教文化旅游的资源优势和地理区位优势,从文化传播角度打造山西佛教文化旅游品牌应利用各种媒介宣传营造佛教文化氛围,组织多样佛教体验活动扩大佛教旅游影响力,拍摄电影电视带动佛教文化旅游。山西佛教文化旅游前景美好。

佛教;文化传播;旅游

随着旅游产业的发展,旅游内容也变得多样化,人们的旅游需求已经从观赏游玩发展为享受旅游带来的精神愉悦和心灵升华。佛教文化旅游正契合了旅游者的这种需求。山西有着悠久的佛教文化和众多的佛教建筑,佛教旅游资源可谓丰富,要打造山西佛教文化旅游名片,还需要在文化传播与宣传上下功夫,达到山西佛教文化传播与佛教文化旅游相得益彰。

一、山西发展佛教文化旅游的优势

(一)山西佛教文化旅游资源丰富

山西位于黄河流域,表里山河,保存了大量的地上文物。“千年文明看北京,三千年文明看陕西,五千年文明看山西”。山西这个古老而神秘的土地上,仅地上文物古迹就占全国的75%,其中尤以佛教建筑古迹为最多。

山西五台山是中国四大佛教圣山之首,是“中国最大的佛教建筑群”。五台山地位非常重要,已经成为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是全世界佛教朝觐的圣地。五台山还是文殊菩萨的道场,是全国唯一一个兼有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的圣地。大同云冈石窟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悬空寺是中国唯一一座兼具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寺庙建筑。应县木塔是我国现存最高最古老的一座木结构塔式建筑,是世界三大奇塔之一。洪洞广胜寺飞虹塔——是中国目前保存最为完整的大型琉璃古塔。山西省平遥县西南的双林寺是汉传佛教全国重点寺院之一,寺中现存最古之碑为北宋年间的“姑姑之碑”。著名的《西厢记》爱情故事就发生在山西永济的普救寺。如此众多的古代佛教建筑,历经了千百年风雨侵蚀、战争灾害仍然留存至今,实在是人类最大的福祉。

(二)山西发展佛教文化旅游具有地理区位优势

长期以来,山西山水环绕,经济落后闭塞,人民勤劳朴实。但恰恰因其落后,许多“国保”文物古迹、自然山水风光、民俗文化宗教文化才得以完整保留,免遭污染与急功近利的浩劫。从这个角度看,万山阻隔、交通不畅,非但不是旅游的阻力,反而是一种强性磁力。从这个意义上说,正是经济落后的劣势造就了“资源丰富”的优势,劣势走向了它的对立面转化成优势。关键是在优势与劣势不断变化过程中,怎样因势利导,发扬优势,促进潜在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经济优势,发展长期的佛教文化旅游。

二、从文化传播角度打造山西佛教文化旅游品牌

(一)利用各种媒介进行宣传,营造佛教文化氛围

1.打造山西佛教文化旅游名片,佛教文化氛围的营造至关重要。山西佛教文化源远流长,这里是净土宗的发源地。太原自北朝以来就形成了净土信仰的中心,在当时就流传着“家家观世音,户户弥陀佛”的说法,可见佛教在山西的宗教氛围之浓郁。著名学者杨文会评价说:“义理之深莫过禅宗,流传之广莫过净土。”我们不得不为山西深厚的佛教文化底蕴所叹服。五台山的僧尼是全国佛山最多的,依此在五台山建立佛学院,让人们自愿去学习佛教知识,进而普及佛教文化,传播佛教文化,营造山西佛教文化氛围。

2.借助媒体积极宣传山西佛教文化旅游形象。山西有着悠久的佛教文化底蕴和历史传承。打造佛教文化旅游形象必须在宣传上加大力度,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杂志、展会、互联网媒体加强宣传。

3.保护好、修缮好佛教文物遗迹。山西佛教文化古建筑众多而零散,这些古建筑基础设施设备需要花大力气去修缮、保护,需要从上到下都重视打造山西佛教文化旅游,保护好重点文物遗址,修葺好老祖宗留下的宝贵遗产。

4.充分利用多种媒介宣传山西佛教文化旅游景点。旅游部门可在火车站、飞机场设置一些大幅的广告宣传栏,宣传山西的主要旅游景点;山西的旅游列车上,可播放山西佛教文化的宣传片,长途客运车、大巴车上可播放关于山西佛教文化旅游的形象宣传片、故事片;在山西通往外地的公路、铁路沿线,或者是隧道口的正面上方都可设置一些山西著名佛教旅游景观图。

(二)组织多样的佛教体验活动,扩大佛教旅游影响力

1.对中老年游客,依托佛教文化可组织一些有深度的佛事活动。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以及移动终端各种APP的广泛使用,个性化、定制化旅游受到越来越多旅行者的青睐。新型旅游者已不再满足于大众化的旅游产品,更渴望追求体验化、情感化、休闲化的旅游经历。旅游者通过参与、亲历,追求一种独有的、富有精神文化内涵的行程,拓展心灵空间,获得内心顿悟和成长经历。比如,建立佛学体验静心堂。一些资深高僧可以给更多的人们讲经说法,把佛教理论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帮助人们换一种角度思考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在南方做生意的人大多信仰佛教,信仰财神爷关羽。人们把到寺庙朝拜和日常生活结合在一起,这样便可在寺庙辟出一些地方让游客居住、修行,让人们体验佛教寺庙生活,从而用内心去审视现实生活,提高对生活的理解和认识。

2.对青少年游客,可安排住在寺庙里体验生活。早晨4:30起床诵经,锻炼身体。从中医上讲,早晨跟着太阳出升而起就是给人体吸收阳气,诵经就是把自己的美好念力贯穿于诵经过程,使自己排除一切杂念,凝神静气,获得心灵上的正能量。寺庙里饭菜都是素菜,有益身体健康。寺庙提倡节俭,可让青少年真正践行“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养成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

因此,在佛教文化旅游活动中,除进行朝拜等一般游览活动外,还应结合佛教传统节日仪式等进一步开发多种能够让游客参与的项目,比如组织游人参禅、食斋、放生、浴佛等佛事活动,增加人们对佛教文化的理解。

(三)拍摄电影电视带动佛教文化旅游

1.影视剧作品促使旅游动机产生。影视业是创意产业,借助灯光、音响等现代传媒技术艺术化地展现拍摄地传统文化,将剧情、人物融入拍摄地优美的环境中,共筑一个和谐理想的世界,让观众情感移入影视之中,从而触发到拍摄地亲身体验的想法,这是影视旅游者最主要的动机。影视作品常常选取文化神秘、风光秀丽、幽深险绝等场景,从而激发观赏者兴趣,去这些地方旅游。

2.对旅游地有深刻的广告宣传效应。影视作品总是根据主题、人物、风格的要求,调动影视艺术特殊的表现手段,通过挖掘拍摄地独特的传统文化创造出真实可信的典型环境。这种典型是经过特效加工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随着影视的播放,在一定程度上展销、推广了旅游地传统文化,影响消费者的审美感觉,异质文化的神秘深深吸引了消费者的眼球,从而传承了拍摄地传统文化。此外,影视作品凭借其无可比拟的优势,拓展和延伸了旅游营销方式,与广告相比,影视作品有着长盛不衰的艺术魅力,对旅游地有更长久的展现。

影视文化作为当代大众娱乐消费的主要文化产品,其自身包含着大量的“注意力资源”。影视所传递的信息往往呈立体状态,这种立体信息在时光流动中持续不断地涌来,形成容量大、信息直接的特征。大多数影视作品从拍摄前就开始造势宣传,在影视剧放映时,宣传的渠道和形式就更加多样化,媒体的宣传、影视剧拍摄的花絮、明星的参与等。在这个过程中影视外景地信息不断出现,可增强潜在旅游者的注意力,强化旅游宣传效应。

3.影视剧作对拍摄地的旅游带动作用是巨大的。电影的发展使旅游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一部《大红灯笼高高挂》复苏了沉睡百年的乔家大院。电影《人在旅途之泰》的热播,不仅创造了国内12.6亿元的票房奇迹,也让泰国成为赴东南亚旅游的最大热点。泰国前总理英拉在总理府接见了电影主演徐峥和《泰》摄制组工作人员,感谢《泰》对泰国旅游的宣传,表示欢迎更多的中国导演到泰国取景拍片。有统计数据显示,去年前往泰国的中国游客超过250万人次,春节期间报名参加泰国团队游、自由行的国内游客比去年同期增加3倍,泰国游价格也水涨船高。在狂收票房的同时,还能产生巨大的旅游效益,用电影带动拍摄地旅游业,《泰》之前国内外成功的案例数不胜数:《指环王》、《霍比特人》让有着“魔法风景”资源的新西兰成为全球热门的旅游胜地;一部《阿凡达》让中国的张家界声名远扬;少林寺、乔家大院无不因影视剧跻身热门旅游景点;电影《庐山恋》更是让庐山成为浪漫爱情的代名词;2008年年底,冯小刚的贺岁片《非诚勿扰》一夜之间让日本的北海道红遍中国,而杭州西溪湿地的房价也因此一路走高。从这些影视营销的成功中我们得到启示:打造山西佛教旅游品牌,必须依托山西本地佛教旅游资源,重视影视作品开发,拓宽影视作品宣传渠道。

三、山西佛教旅游前景美好

山西作为佛教圣地,历来都是中外游客朝拜、观光、考察的好地方。佛教以其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经律教义,以及富有极高艺术价值的建筑、雕塑、石刻、壁画、充满神秘色彩的宗教仪式而名扬天下,促进了旅游业的不断兴盛和发展。在现代旅游业蓬勃发展时期,我们要紧跟时代脚步,搭上“互联网+”快车,制作更多精美的APP,方便人们出游和查询,发展文化旅游,打造山西特色佛教文化旅游名片,促进发展山西旅游经济。当人们一提到山西就脱口而出“一个朝圣的地方”,使这样的印象烙印在游客心中。

在新时代环境下,作为特殊文化旅游资源之一的佛教旅游,已不仅仅是佛教信徒以朝圣为目的进行佛教文化传播的方式,而更多的是人们在旅游中将其作为一种人文景观加以追求、欣赏并且参与其中进行深入的浸入式体验和感受,从中得到精神愉悦和心灵升华。大型实景剧《又见五台山》成功推动了山西佛教文化旅游的发展。佛教文化旅游一定会是未来山西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基督教有教会学校,这些学校便成为其宗教宣传的载体,山西未来也可依托灿烂的佛教文化举办佛教学校。从幼儿园到大学,培养更多有文化有信仰有追求的佛教文化传播者和传承人,使佛教文化和中国古典文化及现代文明相结合,继续传承发展,与时俱进,不断适应新的社会发展,适应人们的需求,成为人们心灵的家园。

(责任编辑 白继英)

F592.7

A

1008-9012(2017)02-0078-03

2017-05-25

刘秀芳(1976- ),女,河北沧州人,太原理工大学财经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旅游管理。

猜你喜欢
佛教文化佛教山西
从佛教文化遗存看天水在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性
我在山西等你
黄河之声(2022年6期)2022-08-26 06:46:08
《世说新语》与两晋佛教
天中学刊(2022年2期)2022-04-27 06:03:56
山西老陈醋保护有法可依
今日农业(2021年21期)2022-01-12 06:32:08
山西:抓紧抓实春耕生产
今日农业(2021年7期)2021-07-28 07:07:10
佛教艺术
山西叹五更
青年歌声(2020年11期)2020-11-24 06:57:42
从佛教文化中汲取精进的智慧
民族大家庭(2016年3期)2016-03-20 14:52:26
佛教文化研究专辑
佛教文化研究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