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欢欢
(北方民族大学,宁夏银川 750021)
高校党建工作在人才培养中发挥着“龙头”作用,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摇篮(魏巍,2012)。党对大学生有强大吸引力,据相关资料记载,2009年以来,全国每年发展大学生党员100万人以上,已占全国年度发展党员总数的三分之一以上,因此,当代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任务将更加艰巨(白向忠,2011;白向忠,2012),建立相应的培养考核体系也显得更为迫切。尤其是民族高校,如何根据民族高校的特殊校情,建立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考察体系,使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更加切合实际,更加规范化,是做好民族院校的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
1.1 培养人素质参差不齐,造成入党积极分子培养面偏窄、培养缺乏系统性与连贯性(邹柳云,2007)。高校中,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人一般是教工党员或高年级正式党员。但教工党员工作任务较重,很难投入较多精力进行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造成了积极分子的培养缺乏持续性;而高年级的学生党员,因加入党组织时间不长,理论学习、社会实践水平均有限,造成入党积极分子培养面偏窄。培养人在发展对象的确定方面,对培养对象的表现了解比较肤浅。从而造成了对入党积极分子先进性的评定存在片面性。
1.2 入党动机不够纯粹。入党动机简要来说就是要求入党的原因。入党动机是否端正,直接关系到党员发展的质量,而目前和平的形势下,高校仍有部分学生加入党组织是为了找工作或把党员作为一个荣誉称号,对党组织的了解和关注不够。
1.3 入党积极分子先进性考查具有片面性。在发展学生党员过程中,对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先进性的考查往往偏重于学习成绩、工作能力等,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及政治素质等方面的考查没有形成可操作的方法,而较容易被忽视(陈兰,2010)。
1.4 偏远地区少数民族学生学习能力弱,群众基础不好。少数民族学生所在地区偏远,教育水平相对落后,导致少数民族学生基础薄弱,学习能力相对较差,且因为民族习惯等问题,个别少数民族学生与其他民族学生接触较少,无法建立良好的群众基础,使其在加入党组织的过程中存在一定困难。
入党积极分子队伍的培养、教育,是党员发展工作的基础,党组织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考察有严格的要求,包括确定培养人、建立培养考察档案、记录培养情况、思想汇报、对实际表现进行考评、定期开展组织生活等(邹柳云,2007;陈健,2011)。根据党组织对入党积极分子培养的要求,建立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考察体系,从入党积极分子的综合成绩、政治表现、思想汇报情况、支部组织生活情况、党支部内支持率(群众基础)、入党积极分子挂牌服务等六个方面具体考核,并设加分项、减分项和淘汰项。具体内容见表1。
表 1. 入党积极分子个人考察指标体系
民族高校中,学生生源广泛,素质参差不齐,很难用统一的考查制度来进行统一要求,本文也考虑偏远地区少数民族学生的特殊性,对其要求也适当有所放松。但党组织要培养的是政治信仰坚定,对党组织存在高度认同感的接班人,所以对于偏远地区少数民族学生,考虑其所在地区教育水平相对落后,教育资源匮乏,本考核体系中对其学习成绩适当放宽。但对于政治信仰、群众基础等等,仍要严格考核,且需严格奉行“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原则,认真做好党员发展工作。
[1]白向忠.当代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研究[D].山东大学, 2012.
[2]白向忠.当代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探析[J].青少年研究:山东省团校学报, 2011, 05期:61-64.
[3]陈健,梁思影.高校考察入党积极分子量化的探索[J].党史博采:理论版,2011,第3期:28-28.
[4]陈兰,刁目广,王军. 新时期高校学生入党积极分子教育与管理工作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0,第26期:204-205.
[5]李英. 对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教育培养的思考[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 2008, 07期.
[6]任瑞青.高校学生党员队伍建设问题与对策[D]. 山西财经大学, 2010.
[7]师晓婧.高校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浅议[J].科技创新导报,2010,第18期:191-192.
[8]唐庆来.对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工作的探讨[J].中国轻工教育,2008,02期:38-39.
[9]魏巍.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高校党建工作新机制研究[J].科技信息,2012 (32): 91-91.
[10]邹柳云.论高校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培养[J].希望月报月刊,2007,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