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莹,吴晓芸
(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1、肾内科2,河北 宣化 075100)
浅层式吸痰法在脑出血行机械通气治疗患者中的应用
白莹1,吴晓芸2
(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1、肾内科2,河北 宣化 075100)
目的 观察浅层式吸痰法在脑出血行机械通气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神经内科在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脑出血患者80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80例,两组患者均采取机械通气治疗,治疗期间对照组给予深层式吸痰,观察组则给予浅层式吸痰。比较两组患者气道吸痰前1 min与吸痰后5 min时的血压(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气道峰压(PIP)以及潮气量(TV)水平值。结果气道吸痰后,观察组患者的BP、HR指标升高值分别为(15.20±7.63)mmHg、(12.51±5.93)次/min,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03±10.24)mmHg、(15.75±6.10)次/min,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道吸痰后观察组患者的SpO2升高值与PIP下降值分别为(7.84±2.42)%、(18.68±4.01)cmH2O,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7±2.86)%、(14.57± 5.13)cmH2O,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因吸痰而引起的黏膜损伤出血、刺激性咳嗽发生率分别为5.0%、27.5%,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0%、67.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出血患者行机械通气治疗过程中采取浅层式吸痰法,其吸痰效果好,安全性高。
脑出血;气管吸痰;机械通气;深层式吸痰;浅层式吸痰
脑出血是临床中最为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发病急,病情进展十分迅速,临床死亡率高。脑出血重症患者若发生意识障碍,无法自行咳嗽排痰,易引起肺部感染,因此需予以机械通气干预治疗[1-2]。在机械通气治疗过程中气管内吸痰是确保患者呼吸道畅通的重要护理措施,其是通过吸出患者气道内痰液或分泌物让呼吸道保持畅通,从而达到维持通气功能的目的。目前,对脑血出行机械通气治疗患者一般采取的是深层式吸痰(插入管深度在10~15 cm,或者不超过气管导管),但此方法可能会导致患者血压急骤升高,易引发再次出血,大大增加了死亡风险[3]。因此,需为脑出血行机械通气患者寻求一种更为有效、安全的吸痰方法,以减少行通气治疗脑出血患者因气管内吸痰而导致的体征变化、再次出血等不良事件发生。我院神经内科对40例脑血出行机械通气治疗患者采取浅层式吸痰法,临床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神经内科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80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入组标准:①均符合我国脑出血的临床诊断标准;②行机械通气治疗,且持续治疗时间超过24 h;③经口留置气管插管;④采取密闭式吸痰;⑤收缩压控制在160 mmHg(1 mmHg=0.133 kPa)以下,舒张压控制在90 mmHg以下。排除标准:①机械通气治疗时间未超过24 h者;②机械通气治疗前已出现肺部感染征兆者;③血压水平控制不理想者(>160/90 mmHg);④中、深度昏迷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将8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28例,女性12例;年龄56~78岁,平均(67.3±7.2)岁;基底节部位出血患者20例,小脑部位出血患者11例,丘脑部位出血患者9例。对照组患者中性男27例,女性13例;年龄55~77岁,平均(66.5±7.6)岁;基底节部位出血患者21例,小脑部位出血患者10例,丘脑部位出血患者9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出血部位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经口气管插管,在吸痰之前护理人员需评估患者呼吸道内的痰黏度与痰量,再选取合适的吸痰管,以吸痰管的外径小于1/2气管插管内径为原则。吸痰指征[4]:①意识清楚的患者主诉感到憋气,频繁咳嗽、呛咳;②立于床旁可听见或者肺部听诊存在痰鸣音;③呼吸机的气道峰压报警,或者血氧饱和度指标骤降,在排除了其他可能引起异常的因素之后,考虑吸痰。吸痰前后适当提高1~2 L/min给氧浓度,以提高患者脉搏血氧饱和度。吸痰液时都给予中心负压吸引,压力控制在6.5~13.2 kPa。每次吸痰操作时间应在15 s内完成。对照组:给予深层式吸痰,将吸引管直接插入并超出气道插管的最前端,感觉到有阻力以后将吸引管回抽1 cm左右,然后一边左右转动负压吸引,一边提出吸痰管。观察组:给予浅层式吸痰,吸引管插入的深度为气管导管与连接器长度之和。吸痰时一边左右转动停留1~2 s,一边将管子快速提出。两组患者首次吸痰测量的刻度应标识在床头,此后每次吸痰根据首次插入的深度来操作。
1.3 观察指标 治疗期间密切监测两组患者的体征指标,并准确记录两组患者在每次吸痰之前1 min以及吸痰之后5 min时的血压(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气道峰压(PIP)以及潮气量(TV)水平值;观察两组患者气道黏膜受损出血、刺激性咳嗽以及颅内再次出血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气道内吸痰前后的各项体征指标比较 气道吸痰前后,观察组患者BP、HR指标升高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SpO2升高值与PIP下降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TV指标值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气道内吸痰前后各项体征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气道内吸痰前后各项体征指标比较(±s)
注:1 cmH2O=0.098 kPa。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例数40 40 BP升高值(mmHg) 15.20±7.63 19.03±10.24 2.588<0.05 HR升高值(次/min) 12.51±5.93 15.75±6.10 2.937<0.05 SpO2升高值(%) 7.84±2.42 6.37±2.86 2.205<0.05 PIP下降值(cmH2O) 18.68±4.01 14.57±5.13 3.142<0.05 TV升高值(mL) 202.12±17.35 199.86±15.25 0.784>0.05
2.2 两组患者吸痰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患者因吸痰而引起的黏膜受损出血、刺激性咳嗽发生率较对照组有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因吸痰导致的再次脑出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吸痰并发症比较[例(%)]
脑出血重症患者往往病情十分危重,通常伴有不同程度的通气功能障碍,早期行机械通气治疗不仅可以维持患者的通气功能,而且可改善患者脑组织细胞供养,减轻脑部水肿,从而大大降低脑出血急性期死亡率[5]。然而,由于机械通气的治疗,会导致患者会厌暂时性失去生理功能,咳嗽反射能力下降,纤毛运载系统减弱,再加上部分重症患者由于身体肌张力下降、昏迷而发生舌根下坠,从而导致患者自行排痰的能力降低甚至丧失,导致气道内的分泌物不易排出,这种情况下呼吸道梗阻的发生率极高[6]。气管内吸痰是确保患者呼吸道畅通的主要护理措施,其是通过吸出患者气道内痰液或分泌物,使呼吸道保持畅通,是机械通气治疗效果的重要保障。
目前,密闭式吸痰法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此方法可控制患者气道分泌物中的病原微生物传播,明显减少交叉感染。在吸痰操作技术上,按照吸引管插入气道内的深度不同可分为气道深层式吸痰和气道浅层式吸痰。深层式吸痰法由于吸引管插入至隆突部位时,会遭到抵抗,这会直接导致患者气管内黏膜发生充血性水肿、纤毛丢失以及上皮层脱落等损伤,从而加大患者黏膜出血、感染以及气管溃疡的发生率[7-8]。此外,深层式吸痰可能引发剧烈的刺激性咳嗽以及供氧量不足而引发低氧血症[9-10]。因此,为保证机械通气脑出血患者吸痰的安全性,应合理选择吸痰方式,尽可能减少深层式吸痰操作。浅层式吸痰操作由于吸痰管插入深度是人工气道与连续器的长度之和,有效避免了吸痰管对气道的损伤,减少了诸多不良反应。但浅层式吸痰对脑出血机械通气患者吸痰有效性研究报告道较少。
本组研究对80例脑出血行机械通气治疗患者进行浅层式吸痰与深层式吸痰分组对比观察。结果显示,两种吸痰方式都会一定程度地引起患者血压以及心率的升高,也不可避免黏膜受损出血、刺激性咳嗽等不良事件的发生。但是采取浅层式吸痰的观察组患者吸痰前后BP、HR指标升高幅度以及黏膜受损出血、刺激性咳嗽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这与向素英等[11]研究结果一致,提示我们,浅层式吸痰在脑出血行机械通气治疗患者中运用较为安全。SpO2是人体重要的呼吸循环生理参数,能反映组织细胞缺氧状况,当SpO2指标下降时应予以吸痰,吸痰后患者SpO2升高幅度可一定程度地反映出吸痰效果。PIP则是反映吸痰与通气效果的直接性指标,吸痰后PIP下降幅度越大,则表明吸痰效果越佳。本组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吸痰后SpO2升高幅度与PIP下降幅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了脑出血行机械通气治疗患者采取浅层式吸痰效果优于深层式吸痰。但需要注意的是:本组研究纳入对象时排除了中、重度昏迷患者,此类患者下气道痰液量较多,适时采取深层吸痰操作是十分必要的。
总之,对脑出血行机械通气治疗患者采取浅层式吸痰,吸痰效果、吸痰的安全性都优于深层式吸痰。本研究结果还有待今后大样本、多中心研究来进一步明确。
[1]Guglieminotti J,Desmonts J,Dureuil B.Effects of Tracheal Suctioning on Respiratory Resistance in Mechanically Ventilated Patients [J].Chest,2008,113(5):1335-1338.
[2]Lucchini A,Grioni M,Iozzia P,et al.Application of endotracheal suctioning AARC guidelins:impact on the performance of vital signs in a population of cardiac patients[J].Prof Inferm,2012,65(2): 111-116.
[3]彭晓红,丁雪茹,席建宏.集束化气道护理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机械通气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6,22(21): 3055-3058.
[4]李婧.不同吸痰时间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吸痰和血压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4,20(7):90-91.
[5]周萍,葛文贤,刘芬莲.两种吸痰方法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比较[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25):3096-3098.
[6]张劲松,吴海青,孔德琼,等.不同潮气量机械通气对脑卒中患者炎症趋化因子的影响[J].临床肺科杂志,2014,19(7):1237-1239.
[7]李国林.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再出血危险因素分析[J].浙江临床医学,2012,14(5):546-548.
[8] Morrow BM,Argent AC.A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pediatric endotracheal suctioning:Effects,indications,and clinical practice[J]. Pediatr Crit Care Med,2008,9(5):465-477.
[9]Meyer E,Schuhmacher M,Ebner W,et al.Dettenkofer experimental Contamination of a closed endotracheal suction system:24h vs 72 h [J].Infection,2009,37(1):49-51.
[10]石小娟,汪晓萍,曹爱芬,等.不同吸痰方法在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应用效果比较[J].海南医学,2012,23(6):148-149.
[11]向素英,丁晓英,陈小贞,等.不同吸痰深度对机械通气患者安全性与有效性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34):4200-4202.
R473.74
B
1003—6350(2017)06—1026—03
10.3969/j.issn.1003-6350.2017.06.060
2016-10-13)
河北省张家口市科学技术与地震局项目(编号:1521054D)
白莹。E-mail:baiyingerfu13@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