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班主任如何转化品行偏差的孩子”

2017-04-11 04:38赵霞丽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12期

赵霞丽

关键词:平等相处 坦诚相见 最佳时机 恰当方法 心理变化

思想反复 班主任 工作 转化

品行偏差的孩子是指那些品行习惯不好、表现差的孩子。他们存在哪些品行“偏差”呢?从心理上分析,品行偏差的孩子是非观念混乱,把握不准事物的正误界限,情感上缺乏耻辱感;自控能力差,经常违反校规校纪,并且不能用正确的观念去抑制不良的欲望,行动上自制力;意志薄弱,感情冲动,逆反心理重,心理承受力差。

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使我深深地认识到:不被家长接受的孩子,不能很好地感受到家庭的温馨给人的一生带来的巨大益处,不被班主任接受的学生,不能更有效的受到来自学校的良好教育,会变得消极、冷漠、不求上进,具有反抗情绪,产生破坏力量。这不仅给学生的健康成长、道德品质的形成,知识水平和自身素质的提高带来不良影响,而且对师生关系的形成和发展及教育职能的实现带来不利。

一、班主任要以良好的心态与品行偏差的学生平等相处,坦诚相见。

首先,班主任要深入了解品行偏差孩子的心理。班主任不能光凭经验用固定不变的模式来套每一个学生,要因人施教,采取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教育方式、认真分析品行偏差学生的心理变化,掌握他们的个性特征,摸清造成他们品行偏差的心理过程,按照他们的心理需求,制定出切合他们心理变化的教育步骤,引导他们进步。

其次,班主任面对千姿百态各有所异的学生,要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和心理素质,沉着、冷静、心平气和地教育学生。绝不要采取冷漠和歧视的态度或蛮横训斥,或以居高临下的“官僚”心理,把自己比作圣贤,要求孩子无条件地全面服从,也不要以严而出格的惩诫心理,有杀鸡警猴的方式使学生产生畏惧。更不要以急于求成的急躁心理处理事情。这样的心理状态一旦占有一定地位,就会明显地反映出负效应。

二、班主任在与品行偏差孩子心与心的交往中,要注意选择教育的最佳时机和运用恰当的方法,破译学生内心的动情点。

一般来说,品行偏差的孩子性格往往孤僻倔强,犯了错误后,害怕受到教师的指责、嘲笑甚至训斥,他们大多情绪紧张,甚至怀疑抵触,强词夺理。因此,这就需要班主任事先对孩子的气质、性格、兴趣、习惯、能力、家庭状态等方面有比较透彻的了解,选择最佳教育时机,找准易被学生接纳的突破口,这样才能“搭准脉搏”,入情入理而不致反感恼怒。

我懂得了班主任不能以“火”灭“火”,而应寻求问题的根源,维护学生的尊严,扶植学生的上进心,促使孩子道德上的自勉。我的教育方法是:

1.用“無声的语言”缩短心理距离。

班主任在与品行偏差学孩子谈话前,要伺机以一些无声的品行来创造一个真诚平等的氛围。例如,笑容可掬地为学生搬过一把椅子让其安静地坐下,端过一只茶杯让其喝口水,随后掸去学生身上的一些灰尘……。这些无声的语言会使学生感到老师的可亲、可信,有利于即将进行的谈话。

2.委婉含蓄的幽默,缓解恐惧心理。

品行偏差孩子一般思想活跃,性格外露,淘气好动。他们平时的不良表现一般都是不良习惯所致,因此,班主任不要清一色地上“纲”上“线”, 是“故意破坏”、“有意捣乱”等极限性的批评语,并以留校写“检讨”或“保证书”来收拾他们。

有一次,班上的门栓连续几次被男生踢坏,学校多次派人来修理后,这次提出了“黄牌”警告,班干部气愤地告诉我:“男生存心搞破坏”。顿时,教室里的空气空前紧张,大家都静静地等待着班主任的训斥。而我没有指责他们,却用委婉的话对他们说:“倘存心破坏的,完全可放在无人时搞,秘密进行,哪有在大庭广众面前搞破坏的?”同学笑了,男生们如释重负,笑得更开心:他们渴望着理解。同时,这笑声也是对班主任宽宏大量的赞美,对成功运用幽默教育艺术的肯定。

从此以后,男同学不但改正了坏习惯,还经常有“无名英雄”将班级的坏课桌椅修好。由此可见,幽默教育艺术比呆板、枯燥、单调、毫无特色的说教收到的教育功效要好得多。

3.“自我贬低”,以产生心理共鸣。

班主任在同品行偏差的孩子谈话时,可以采取“自我贬低”的方法,促进心理沟通,产生心理共鸣。品行不良的学生一般自控能力差,注意力不集中。当他们无意之中违纪,班主任可说:“这怪我没有讲清楚要求,所以你才违纪。”接着,老师再重申校规班纪。因为只有让孩子从心理上感到自身品行不妥,才会在行动上有意识地克服改正。当他们学习掉队时,就说:“这是老师督促、帮助你不够,才让你落后了”。然后,再用充满希望的语言,激励这位学生的自信心:“你很聪明,就是平时不努力。”此刻,再次向他谈学习的重要性,分析学习成绩差的原因,指导良好的学习方法……。

班主任的这种自我贬低,不是放纵、学生的错误,及许诺放弃严格要求,而是心底里对学生过错的谅解和宽容,它能缩小师生间认识问题的偏差,化解学生的拘谨、难堪,产生情感共鸣。这种方法就像习习的春风,包含着使万物复苏的温暖,使学生“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教育效果不言而喻。

三、班主任要注意品行偏差学生的心理发展变化,抓好他们的思想反复。

小学生可塑性强。而品行偏差的学生意志薄弱,缺乏自控力,反复性大,他们思想的进步不可能是直线的,而往往是迂回曲折,螺旋式上升的。因此班主任不能期望“一口气吃成个胖子”,要克服“恨铁不成钢”的急躁和情绪。绝不要揪住他们的缺点不放,把他们赶入死胡同。一方面应具体分析、深入细致的了解造成“反复”的原因,并给予更多的关心和体贴。另一方面要根据品行偏差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渐进原则,提出合乎他们心理发展变化的期望目标,帮助他们在心理上自我筑起一道坚固的防洪大堤,时刻经受住洪水的冲击与考验,真正做到“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让他们在进一步矫治偏差品行的过程中,尝到成功的甜头,从而不断激励起前进的欲望和“更上一层楼”的信念,最终克服旧习,养成好的道德品行习惯,努力发展和完善自己的良好个性,做一个心理健康、品行合格的中学生。

总之,每个孩子的心灵都不是一张白纸,在他们上面已被画上了来自学校、社会、家庭的各种因素。孩子的心理也不是消极被动地任人涂抹的纸,每个孩子都带有已掌握的知识经验、信念、理想、世界观和个性特征等自己的主观世界。因而良好的品行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在分析品行偏差的学生的心理特征并运用情感的纽带纠偏的同时,班主任的匠心、内在的气质、崇高的境界、宽阔的胸怀、渊博的知识,亲身近影的巨大人格魅力,是完成孩子道德品质教育这一复杂工作的必要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