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快速推进,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也越来越密切。对于我国民族声乐而言,美声唱法的融入为其带来了新的生机,促进了它的发展。美声唱法因为其特有的魅力受到了世界各地的欢迎。美声唱法最有特点的就是它的发声、语言等方面,因此将其融入到民族声乐当中,其对我国民族声乐教学也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美声唱法对我国民族声乐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些基礎上分析其对民族教学的影响,希望为民族声乐的教学者提供借鉴。
【关键词】美声唱法;民族声乐;咬字技巧
美声唱法源于欧洲,依托于意大利歌剧发展而形成的一种歌唱流派。美声唱法最大的优点就是其拥有非常完整的发声训练系统。美声唱法传入我国以后,它的发声训练系统弥补了我国民族音乐教学的不足。通过将美声唱法与民族声乐相结合进行教学,我国已经培养出一批非常优秀的声乐歌唱家。美声唱法的引入使得我国声乐教学水平得到了非常明显的提升,而这也在很大的程度上填补了我国民族声乐教学方法的空白,促进我民族声乐教学的快速发展。
1 美声唱法对我国民族声乐的意义
1.1 加速了我国民族声乐的发展
经济与文化的交流促进了艺术的传播,美声唱法引入我国以后,经过学成归来的演唱家们的宣传与推广,受到了大众的认可与喜爱。并且推动了我国民族声乐的发展。将美声唱法中的演唱技巧融入到民族声乐当中,弥补了民族声乐中高音处理的不足。两者的相互整合,不但没有丢掉民族声乐的民族特点,反而进一步挖掘了民族声乐的独特性。因此可以说,民族声乐当中融入美声唱法,使得我国民族声乐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并且有了非常广阔的前景。
1.2 突出了我国民族声乐的特色
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世界文化的相互整合为音乐的传播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世界各国之间音乐的传播使得音乐相互融合。美声是典型的西方音乐,但是它却与我国民族声乐有着非常多的共同点。因此当美声唱法传到我国以后,它很自然的与我国民声音乐相互融合。两者的结合不但丰富了我国音乐文化,同时也为人们带来音乐上的享受。使民族音乐的特色更加的突出,从而加速了它的传播与发展。
1.3 使我国民族声乐更加多元化
美声唱法被引进到我国以后,其科学的呼吸训练以及发声系统为我国民族声乐提供很好的借鉴,将其融入到民族声乐教学当中,能够为民族声乐的学习提供科学方法,从而改进传统的民族声乐教学,提供教学效率,使更多的学习者受益,进而使民族声乐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要想使得我国民族声乐能够发展的更加长远,受到更多人的喜欢,这不仅要求我国民族声乐演唱者以及教学者就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还得吸取更多的音乐文化。而美声唱法与民族声乐的完美融合为其多样化发展创造了条件,也提供了经验。
2 美声唱法对我国民族声乐教学的影响
2.1 气息的运用
我国民族声乐中对于美声唱法气息的运用,保存了民族声乐的特色,采用了美声唱法的呼吸原理。所以在进行民族声乐教学的时候,就要求学生在吸气的时候像“闻花香”那样通过深吸气将气息吸进来,然后用横隔膜将其缓缓推出去。然后在演唱的过程需要保持住这种吸气的感觉,这样使气息能够较为快速的流动,并平稳持续的给声音一个支撑。美声唱法被引进到我国以后,其科学的呼吸训练以及发声系统为我国民族声乐提供很好的借鉴,将其融入到民族声乐教学当中,能够为民族声乐的学习提供科学方法,从而改进传统的民族声乐教学,提供教学效率,使更多的学习者受益,进而使民族声乐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但是在演唱民族气息比较深厚的歌曲是就不能采用这种方法,而需要采用民族唱法中较为常用的换气法或者是偷气法。也就是说在演唱的过程中使用小口气这一技巧来表现作品中的哭泣以及诉说等情感。使用大口气来表现演唱作品当中情感的爆发。
随着民族声乐与美声唱法的有效结合,一些新时期创作的民族声乐作品中开始尝试将美声唱法当中的花腔融入其中。比如说《牧笛》,而对这种类型的歌曲进行教学的时候,就需要讲解美声唱法当中花腔技巧的使用。在教学的过程中除了强调演唱时气息的连贯,还需要要求学生在演唱的时候,根据演唱作品的不同来进行相应的调整。演唱作品的风格和情感的不同,那么其对于发声的标准以及气息的使用都会有所不同。
2.2 咬字的运用
想要用美声唱法完美的演绎民族歌曲就必须得在声音及吐字上做改变使其变得更流畅跟清晰。可现实往往没有那么简单,众所周知美声唱法是根据意大利语慢慢演变而来的,跟汉语咬字发声是截然不同的,所以为了确保用美声唱法来演绎民族歌曲时吐字清晰发音流畅,教师在参考美声唱法的同时还必须要求学生把喉头的位置降低,软腭适当提起,后咽喉确保立起来,来保证咽喉的稳定性。所以说想要在演唱时清楚的表达出汉字的发音,就必须掌握好的发音方法跟实际有效的技术支持。
2.3 共鸣的运用
我国民族音乐的传统唱法主要是讲究口腔的共鸣,强调的是对局部共鸣的运用。融入了美声唱法以后,在进行此类教学的时候,就需要讲解美声唱法与传统唱法混合的共鸣使用。美声唱法中的共鸣使用,讲究的是使喉咙打开。因为这样做能够为气息提供一个稳定的通道,使共鸣腔体得到充分的调动。在民族声乐教学中采用这种共鸣方法,能够使声音变得圆润,有效防止民族声乐演唱时声音出现卡、压的问题出现。并且能够根据声音的高低来调整腔体的音色。对于真假音的使用也可以根据声音音区的改变来进行调整,这样能够使演唱出来的声音达到胸腔、口腔、头腔三处的共鸣。丰富了声音的色彩,美化了声音并且使其具有更强的光泽度,从而传播的更远。比如在进行《祖国万岁》、《沁园春雪》这类歌曲演唱教学的时候,就要强调使用混合共鸣,如此才能够更好的表现出中华民族的恢弘与气魄。但是在进行《绣荷包》这种歌曲的教学时,由于作品的感情非常的细腻,所以对于共鸣的使用就需要有相应的调整了。
3 总结
比如在演唱《思想》这样的民族歌曲时,为了使演唱出的声音更加的连贯在教学时就教授的就是美声唱法中连音唱法,因为采用这种唱法演唱的时候并不需要在句子的中间换气,这样就能够达到声音连贯的效果。不但彰显了我国民族声音的特色,同时也赋予其时代的气息,从而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喜爱民间声乐,促进了民间声乐的传播与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佳佳.民族声乐教学模式现状及改进策略[J].大舞台,2014(07):36-37.
[2]刘蕾.美声唱法的艺术性和情感性分析[J].戏剧之家,2015(23):94-95.
[3]王旭.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的民族声乐教研——评《中国民族声乐演唱技巧与教学方法研究》[J].当代教育科学,2015(03):77-78.
作者简介
张星星(1991-),男,汉族,甘肃省庆阳市人。现为邵阳学院2013级音乐系音乐学专业在读学生。
作者单位
邵阳学院 湖南省邵阳市 42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