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铁山
画家张应中
张应中(1935-2016),曾用名张应琮,1935年生于江西省赣州巿,祖籍江西兴国县,1957年考入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美院毕业后分配到海南岛广东琼剧院任美工,后转至海南话剧团任美工。文化大革命受冲击下放五七干校劳动。1977年入湖南电影制片厂,两年后调湖南省群众艺术馆艺术辅导部。后后成为湖南省美协会员,曾为油画艺委会委员。1995年退休后参加南方画会、湖南省当代油画艺术中心的美术活动。2016年3月因病去世。作品十多次入展湖南油画展、湖南省美术作品展览、湖南省当代油画艺术中心年展等省内外展览,1994年和1998年在台湾举行了个人画展,出版画册《怀念大自然》和《光的系列——张应中油画集》。
画家张应中先生去年匆匆地走了,突然终止了他在艺术道路上辛勤探索的步伐,使我们万分惊愕和惋惜,但是,当我们看到他留下的一千余幅豐富多彩、新意迭出的油画作品,读到他近五万字见解独到、深刻犀利的文论以及雅俗兼容、深入浅出的题画诗时,又莫不感到百倍的钦羡和欣慰。正如伟大的诗人聂鲁达说过的:“死亡为他有限的尘世生命落了幕,同时又揭起了另一个幕,使他的光芒耀眼的一面永垂不朽。”张应中以他一辈子“勤苦的劳作和对于自己苛刻的要求”,在艺术的园地里建立起了一座独立而独特的丰碑,使他有限的生命焕发出了永恒的光彩!
张应中油画艺术的闪光点,首先在于色彩,他是一位驾驭绘画色彩的高手!世界油画艺术自印象派出现以来进入了一个以光与色为主旨的时代,但真正掌握色彩规律、能自如运用色彩的画家实在是凤毛麟角。而张应中先生从学生时代起大量的油画对景写生,使他深谙了色彩的规律,培养了自己敏锐的色彩感觉和熟练的表现能力。长期的艺术实践使他的色彩进入了一个很高的层次,既有印象派色彩的闪烁与和谐的光感,又有后印象派的个性凸显和原始韵味,还有纳比派的斑驳和厚重,而且画得似不经意、轻松畅快,油画色彩能有如此成就,实在令人高山仰止。他大量的小幅油画风景写生,应该是美术学子学习色彩最好的范本。
张应中油画艺术的另一个闪光点,在于意境,他是一个善于传情造境的高手!这来自他大量的阅读,对中国优秀艺术传统的领悟和继承,也来自他坎坷的人生给予他对自然的特殊情感。正如他自己说的:“独自一人在大自然中徘徊,有一种特别美好的感受”,在这种天人合一的境界中自然产生了他情景交融的作品,这些作品绝非自然表象的再现,而是他内心情感的抒发。因此在他那些虚实相间、扑朔迷离的画境中,总有一个真诚的内核,似真似幻,却又纯净、质朴、真实感人。
张应中油画艺术的另一个闪光点,在于对造型手段的恰当把握,他不满足于学院带给他的现实主义的如实描绘,而一直在设法“将抽象图景落实到具象理解中去”,寻求油画的写意性,但又警惕“不能写到失去物形”。这种在具象与抽象之间、在写意与写实之间、在形似与变形之间的取舍与契合,构成了张应中油画艺术的图式特征,使他在中国油画领域里独树一帜。
张应中油画艺术还有一个闪光点是笔触,熟能生巧,大量的油画实践造就了他灵巧自如、无拘无束的用笔,他似乎得到了石涛“一画之法”的奥秘,在画布上放笔直扫,任意驰骋、一气呵成。看他的画你可以感受到他作画过程的激情和快感,使你联想到梵高晚期个性张扬的螺旋式的用笔,这更增强了张应中油画艺术的感染力。
九十年代我曾和张应中先生在湖南省群众艺术馆共事多年,当时由于艺术观念的局限,对他艺术的高度竟缺乏认识,现在想来,真有些“国有颜回而不知,深以为耻”之感。群众艺术馆、文化馆系统真是一个藏龙卧虎之地!好在现在还不晚,省文化厅、文化馆的领导已经开始重视这些老艺术家的成就了,《文艺生活·艺术中国》辟专栏大篇幅推介张应中先生。当然,限于刊物印刷的局限,无法展示张应中油画艺术的全部光彩,但我相信“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张应中的油画艺术必定会得到社会应有的肯定,会引起广泛的关注和好评。
祝未来的“张应中油画艺术展”圆满成功,大放异彩!
2017年3月6日
(作者系中国美协水彩艺委会名誉主任、湖南美协名誉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