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涌
我在美国住了十几年,并没有听过“富不过三代”的说法,相反经常看到的是财富的世代相传。再认真观察,这种世代相传的其实并不一定是财富,也可能是创造财寓的技能和素质。美国的富人常常在死后甚至生前就把财产捐献出去,并不是所有孩子都能沾光。
美国总统大选其和党的候选人罗姆尼,他的父亲曾是美国汽车公司的总裁,后来当上密歇根的州长,1968年还竞选过总统,但是,罗姆尼年轻的时候并没有靠父亲,而是和新婚妻子用75美元租了一间地下室,在那里生儿育女。后来,他投身金融界,迅速成为投资大亨。他要是沾父亲的光,当然不会住地下室,但恐怕也不太可能成为成功的投资家。
这种比金钱更有价值的东西,可以称为“成功的品格”。而这种品格的传承,需要通过教育来完成。我把这种教育的精髓,归结为“华尔街原则”。
首先必须澄清,这种“华尔街原则”并不一定是华尔街大亨们的教子之道。事实上,他们之中有些人教子无道,以后家败也未可知。我认识一位华尔街的大亨,孩子做出来一道数学题就奖励一百美元。对这种烧钱教育,我一直不屑一顾。我所谓的“华尔街原则”,就是这些人的教育原则。他们具有某种基本的成功素质:比如把钱省下来、节制眼前的享乐、有长远打算、懂得用钱来生钱等等。
这种“华尔街原则”,也可以说反映了一种保守主义的信念。不久前,一位号栏作家还发表一篇长文:《教你孩子理財精明的十二种方法》。作者直言不讳地说:我有两个孩子,我希望他们成功,希望能帮助他们,希望他们日后对我有美好的回忆。我还希望他们有能力,能够经营自己手中的钱财,不用把一生浪费在为自己愚蠢的错误后悔上面。
对这种养孩子的“钱经”,我渐渐能体会到其中的好处。这好处不仅仅体现在金钱上,更体现在做人的品德上。钱不是白来的,不可以需要钱时就向父母要,也不能期望自己想耍什么就得到什么。想要的东西,要用钱来买,而钱是对你工作的奖赏,是对你帮助别人的酬劳。当你要满足自己的需要时,你必须去工作。当你希望别人给你东西、为你做事时,你必须想到你给了别人什么、为别人做了什么。
这种教育,才能使孩子懂得什么是做人的责任,理解自己和他人及社会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