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员的“还击”

2017-04-11 00:03
综艺报 2016年23期
关键词:口型鲜肉明星

不是所有的“小鲜肉”出来都一副衙内、太妹的嘴脸。“小鲜肉”这个概念被推出,媒体应该承担很大的道德责任。因为这个名称中确实有着冯小刚所指出的轻浮意味。

老演员批评新入行的演员,一直以来都有,不过近一年来声音似乎格外嘹亮,尤其是对于投资人和媒体青睐的“小鲜肉”们。比如出席颁奖活动大咧咧乱坐位置;比如演戏不背台词,只说1234冒充口型;比如没有自己的正脸戏,就换用替身,自己歇着去了;老演员早早都到片场了,却得候着姗姗来迟的、领衔的“小鲜肉”……

老演员和媒体批评的这些毛病,相信不少“小鲜肉”都犯过,即便他们自己本意不想犯,他们的经纪公司和助理也会替他们犯一些,以示江湖地位。其实演戏记不住台词、胡说口型,应该是二十多年前在内地就开始了,当时有的剧组因为节约经费赶工、演员没时间背下大段台词,不能算今天小鲜肉的发明。

“文替”过去也有,多是用来应对突发状况,或照顾身體不好的老演员,以及应对大明星签约档期不够等问题,小鲜肉们上来就用,显然是提前拿自己当成老干部了。

至于没眼色地抢座位、迟到、现场带助理颐指气使,有个人家教的问题、也有欠缺职业培训的问题。老演员们指责得在理。中国在近代以前,有近千年的历史不大尊重从事表演的人,一方面是封建等级观作怪,另一方面跟演艺人士出身苦,没怎么念过书,文化程度不高,有很大关系。只是到了近年,许多年轻演员家境虽说也不是很好,但未必没有条件念书,倒是不喜欢念书,想单纯凭着脸蛋身材出来谋生的居多。至于“小鲜肉”,那又多是年轻演员中没经过科班表演训练一群,基本塑造角色的方法都不懂,只是外型上的明星坯子,可因为投资人和导演的误判,直接拿来当明星包装、使用和伺候了。

健美、面容姣好的新人,成为明星或是戏骨的几率实在太小。香港影坛的造星率很高,但纵观历年真从新人活跃到今天能称一线的艺人,也不过一二十个。内地能从一出道就开始瞩目,直到目前还红的,也不过李雪健、陈宝国、姜文、陈道明、葛优、巩俐、宋丹丹等有限的几位。其余的当红一线:李幼斌、孙红雷、吴秀波、黄渤、黄志忠、姚晨、靳东、杨志刚……都是各有各的机遇起伏和磨砺。即便当年一度以新人明星身份被力捧登场的黄晓明和胡歌,成长中所付出的辛苦与拼搏,其强度也都可以直追前辈。从这些艺人的角度讲,他们有足够资格给近几年靠选秀出来的非科班出身的演员指点从艺的规矩。

不是所有的“小鲜肉”出来都一副衙内、太妹的嘴脸。“小鲜肉”这个概念被推出,媒体应该承担很大的道德责任。因为这个名称中确实有着冯小刚所指出的轻浮意味。作为行业新人,“小鲜肉”是娱乐年代的受益者;作为一旦站稳脚就必须面对雪片般的合约和媒体“问责”的膨化明星,他们似乎又注定要在人生相当长的一个阶段,去充当资本的摇钱树和把玩的萌宠。这中间,如何提升专业技艺,如何对付媒体,应对老板和公众,在顺境逆境处理好与同行的关系,除了经纪人、家人或三两个圈中好友,相信不会有太多人替新人去操心。观众、行业、老板们所能做的,只是消费他们,或者放弃。

除了运气,小鲜肉们一无所有。而运气嘛,总有用尽的时候。这恰恰是目前小鲜肉们在片场和典礼上慢待的那些老演员,几十年在圈里所看得够够的剧情。所以那些批评和指责里,也未尝没有一些来自岁月深处的关切。

猜你喜欢
口型鲜肉明星
巴松管演奏的口型技巧探究
不一样的/e/和/?/
明星们爱用什么健身APP
扒一扒明星们的
进击鲜肉
鲜肉长得对还不如穿得对
小鲜肉不可不知的生存技能
口型很逼真
谁是大明星
美是可怕之物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