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心麻花影业:从剧场笑到大银幕

2017-04-11 23:59杨涵溪
综艺报 2016年23期
关键词:洪涛麻花喜剧

杨涵溪

10月28日,开心麻花第二部“触电”之作——由同名话剧改编的电影《驴得水》面世。影片讲述民国某学校为吃空饷虚增名为“吕德水”的老师名额,直到教育部特派员前来检查,学校为“圆谎”引发了一系列荒诞的故事。截至11月15日,该片上映19天,收获票房1.66亿元,虽未能像开心麻花第一部电影《夏洛特烦恼》般成为高票房“爆款”,但口碑尚佳,豆瓣评分8.4,比《夏洛特烦恼》高出1分。

剧场是“话剧IP”的“底气”

开心麻花总裁刘洪涛告诉《综艺报》记者,《驴得水》并非是开心麻花的原创项目,它是“至乐汇”导演周申、刘露的作品,之所以能够成为开心麻花影业第二部作品,是因为双方团队创作理念的契合。刘洪涛坦言,项目启动伊始合作双方在票房上并无太高期待,“唯一可以预期的是,它一定是部口碑之作,会引起很多人关注”。目前的票房已超出预期,但比起短期的票房成绩,能否依靠《驴得水》收获口碑,能否更深入地拓宽开心麻花影业这条业务线,才是刘洪涛更加看重的。

这部没有知名导演、没有明星粉丝流量撑场的作品,凭借好故事与好演技为电影 “圈粉”,让《驴得水》成为当下影市“唯流量论”(利用“粉丝效应”获取高额票房和主要以票房作为电影评价指标的理念)热潮中的一股清流,也让许多业内人士自愿为其站台呐喊。编剧史航对《综艺报》记者表示,没有牺牲作品去迎合票房与流量,是开心麻花在运作《驴得水》项目过程中“最为业界称道”的一点,“因为这个作品的养分与生机都来自于团队无数次的碰撞,如果为了粉丝流量引入不属于这个团队的陌生面孔,不默契、生分将被电影镜头无限放大。前期密集的集体创作和打磨是成就优秀话剧IP最特殊的地方,也注定了开心麻花将主要凭借一些好故事、一群好演员和一批好观众上路,开辟一条少有人走却更适合话剧走向电影的路。”

刘洪涛表示,自2013年底,开心麻花明确了依靠演艺和影业“双引擎”推动公司业务发展的战略,公司架构包括开心麻花影业、演艺、艺人三大部分。尽管电影增幅远远大于舞台剧,但公司内部仍然更侧重剧场演艺部分,因为这是开心麻花根基所在。开心麻花坚持通过每年超过1000余场(今年为1500余场)的大剧场演出孵化优质项目,这不仅为开心麻花培养了储备资源,还完成了对项目的第一轮口碑传播,也为团队带来稳定现金流来源。

或许正是有了舞台剧演出的“底气”,开心麻花才可以在电影项目推出节奏上不给自己设定任何目标和压力,“我们只想推出优秀的喜剧作品,剧本成熟了就启动,剧本不成熟就再捂捂。电影之于舞台剧的意义是让更多观众看到我们的作品,同时也是明星影响力和项目商业价值的放大。”刘洪涛说。

受表现形式及不同地区观看习惯的限制,话剧较之电影仍是小众艺术,尽管目前开心麻花在年度演出场次、观众人数和票房收入方面都在话剧界居领先位置,但仍无法与电影带来的增量相提并论。借力电影打响开心麻花品牌,并将其打造成自身娱乐喜剧产业大平台的潜力股,是开心麻花下的一盘大棋。

与此同时,话剧IP影视化的过程也会对电影创作产生良性影响,编剧史航认为,在各类艺术形式中,电影占据着很大地盘,因此需要更多种子播撒,如果有大量优秀原创话剧介入,对电影来说是好事。“一来可以丰富叙事和类型,二来如果电影圈内的创作者因此获得灵感或是感受到危机,从而催发他们做出更争气的作品,这种PK就是良性的。”

原创力带来资本力

无论是《乌龙山伯爵》《牢友记》《李茶的姑妈》等话剧,还是电影作品《夏洛特烦恼》《驴得水》,以及在综艺节目中的频频亮相,都让“开心麻花”这块招牌成为“喜剧”的代名词。刘洪涛表示,开心麻花的定位就是喜剧公司,这也是公司唯一不会改变的标签,“我们未来会尝试更多类型的喜剧电影,比如爆笑喜剧、黑色幽默、荒诞电影、公路喜剧等,但是始终不会偏离喜剧的方向。”

在打造喜剧品牌的13年中,粉丝的积累也是开心麻花收获的重要财富之一。或许是由于高管团队大都具备媒体从业背景的缘故,白手起家的开心麻花从一开始就对营销宣传与口碑传播有着更高敏感度。据介绍,开心麻花建立了自己的数据库,还运营品牌自媒体矩阵,在各地建立分公司后也启动了粉丝群,由专人进行日常运营及维护。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更快速地将信息直接送达有兴趣观看喜剧的目标客户,同时能更有效地激活粉丝变成“自来水”,以口碑营销助力项目宣传。无论是去年的《夏洛特烦恼》或是今年的《驴得水》都充分证明了开心麻花在营销策略上的成功。

品牌定位的成功加上喜剧创作的发力为开心麻花赢得更多资本青睐。去年年底成功登陆新三板、注册资本只有30万元的开心麻花,如今的估值为50亿元。刘洪涛坚信,创作是开心麻花的核心竞争力,编导一体占据最核心力量,公司的投资人认同这一经营理念,并给予很大支持,这些都让业务拓展期的开心麻花站在高起点上。史航认为,好的原创力毋庸置疑可以赢得更多资本,资本与创作不互相攀附,在各自探索的路上平等“会师”才是最好的状态。“开心麻花的投入已经小有收获,在与未来越来越多影视化的话剧IP同台竞技时如何保持初心,如何在避免同质化竞争中持续稳健增长,是他们未来需要思考的新课题。”

年度票房突破400亿元

11月上半月,全国电影票房约12.2亿元,同比减少约8790万元,降幅6.7%。截至11月13日,2016年中国内地电影票房突破400亿元,完成这一成绩比去年提前约19天。

《奇异博士》脱颖而出

“比利·林恩”备受关注

作为“漫威”最新超级英雄影片,11月4日《奇异博士》同步北美登陆内地院线,首日票房8545万元,开局良好,首周末3天报收约3亿元,在大盘走势平淡的11月可谓表现亮眼。截至15日,《奇异博士》以内地累计票房约6亿元成为11月上半月票房冠军,这一成绩超越《复仇者联盟》(约5.68亿元),暂居漫威影业内地票房排名第七的位置(前六位依次是《复仇者联盟2》《美国队长3》《钢铁侠3》《美国队长2》《蚁人》《银河护卫队》)。目前影片上映时间尚不足两周,票房仍有一定上升空间。

11月上半月票房亚军为李安导演的新片《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影片11月11日內地开画,开创性的“120帧/秒”拍摄格式使其赢得业内外广泛关注,开画首日内地报收约2634万元(含点映场),首周末3天票房约8084万元。然而,剧情类影片票房与视效大片相比客观存在较大差距,这一成绩仅为《奇异博士》首周末票房的1/4左右。

喜剧电影《驴得水》半月再收9441万元,成为票房季军。截至15日,影片内地累计票房约1.66亿元,超越同期上映的进口片《但丁密码》(内地累计票房约1.34亿元),如此成绩对于小成本国产影片来说足够喜人。日本动画电影《航海王之黄金城》11月11日内地开画,截至15日累计票房约8009万元,排在11月上半月内地票房榜第四位,从目前走势来看,有望超过《哆啦A梦:新·大雄的日本诞生》(约1.04亿元),暂为今年内地票房最高的日本电影。11月4日开画的惊悚片《捉迷藏》和11月11日公映的喜剧片《外公芳龄38》均为翻拍自韩国电影的国产影片,截至15日,两片以累计票房约6823万元和4404万元分列11月上半月票房榜的第五、第六。

上海影城、博纳优唐业绩显著上扬

11月上半月,全国电影院线票房TOP10依次为:万达(约1.88亿元)、上海联和(约1.1亿元)、中影星美(约9151万元)、中影南方新干线(约9007万元)、广东大地(约8411万元)、中影数字(约8288万元)、金逸珠江(约7410万元)、横店影视(约4838万元)、幸福蓝海(约3887万元)、华夏联合(约3681万元)。其中,除万达、上海联和、中影南方新干线和中影数字4条院线的票房同比有不同幅度上升外,其余院线票房均低于去年同期。

影院方面,11月上半月值得关注的数据来自上海影城和北京博纳优唐国际影城。众所周知,内地能够放映120帧3D格式《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的影院正是上述两家,因此,上海影城以半月报收约734万元一跃成为11月上半月内地影院票房冠军,这一业绩是10月同期(约116万元)6倍还多;北京的博纳优唐国际影城则以半月报收约273万元排在全国影院票房榜第五位,这一成绩也是10月同期(约127万元)的2倍多,业绩增幅十分明显。

猜你喜欢
洪涛麻花喜剧
“初创”杯喜剧大赛
麻花
真努力才不会被辜负
杯具们的喜剧
爆笑喜剧
麻花
棋逢对手好年华
罐头和麻花都让我委屈
爆笑成语来袭,开心麻花请接招
嫦娥三号的非凡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