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诗歌,爱上写作

2017-04-11 22:38戴柏葱
作文新天地(高中版) 2017年3期
关键词:首诗诗歌学生

戴柏葱

记得2009年5月的时候,有一则新闻深深吸引了我的注意。那则新闻说,美国总统奥巴马和第一夫人米歇尔在白宫举办“诗歌、音乐和朗诵之夜”活动。据说白宫办诗会,还是首次。我还注意到奥巴马曾在竞选时说过:“如果一个人未曾读诗,兜里没装过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德里克·瓦尔科特的诗作,就不应该从大学毕业。”

可惜我们的社会,还是过于功利,以至于读诗歌、学诗歌、写诗歌、分享诗歌的社会氛围,非常淡薄。一个不喜欢读诗歌、不喜欢学诗歌、不喜欢写诗歌、不喜欢分享诗歌的民族,多少是有些无趣和悲伤的。

归根结底,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我们很多语文老师迫于现实的压力,是不鼓励学生们写诗的。

温州市的中考语文作文题,多年来都是不禁止写诗歌的,唯一的要求是“写成诗歌,不少于16行”,但真正能把中考作文题写成诗歌的学生,毕竟是少数!而在现阶段的浙江省高考语文作文题目要求中,是“诗歌除外”的,即绝对不能写成诗歌,因而诗歌的价值一直被高中语文教学所淡化和忽略。

但诗歌本身的价值是不言而喻的,而且它对于高中生学习写作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诗歌是最古老也是最具有文学特质的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毛诗·大序》载:“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南宋严羽《沧浪诗话》云:“诗者,吟咏性情也。”

我国现代诗人、文学评论家何其芳曾说:“诗是一种最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它饱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感情,常常以直接抒情的方式来表现,而且在精练与和谐的程度上,特别是在节奏的鲜明上,它的语言有别于散文的语言。”这个定义性的说明,概括了诗歌的几个基本特点:第一,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第二,抒情言志,饱含丰富的思想感情;第三,丰富的想象、联想和幻想;第四,语言具有音乐美。

更重要的是,学习写诗歌,起点并不高。也许我们的诗歌没有那么惊天动地,但我们至少可以打动自己。因为只要我们对诗歌学习要求有所降低,多做一些鉴赏的工作,并了解一些基本的诗歌创作方法,那么,完全有理由相信,我们是能写出一些像样的诗歌作品的。而且同学们在作文学习中很难找到的成就感,也许却能在诗歌学习中找到。

我个人认为:爱上了诗歌,也就爱上了写作。

那么,学习诗歌,写作诗歌,同学们到底需要怎么做呢?

首先,自然是多读一些古今中外著名诗人的经典诗歌作品。

没有哪位作家的创作,不是建立在充分的阅读之上的,诗歌亦然。在此,我向大家推荐以下诗人及代表作:

国外:济慈《夜莺颂》,雪莱《西风颂》,威廉·华兹华斯《咏水仙》,席勒《欢乐颂》,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集,普希金《致恰达耶夫》,海涅《罗蕾莱》,缪塞《哀愁》,波德莱尔《黄昏的和谐》,马拉美《牧神的午后》《天鹅》,庞德《在一个地铁车站》,艾略特《序曲》,叶芝《当你老了》,里尔克《杜伊诺哀歌》,帕斯《废墟里的赞歌》,洛尔伽《梦游人谣》,金斯堡《嚎叫》,策兰《死亡赋格》,汉德克《颠倒的世界》……

中国:郭沫若《天上的街市》,徐志摩《再别康桥》《海韵》,闻一多《红烛》《死水》,冰心《繁星》《春水》,戴望舒《雨巷》《寻梦者》,何其芳《预言》,余光中《乡愁》,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麦地》,王家新《帕斯捷尔纳克》,北岛《白日梦》《回答》,舒婷《神女峰》《致橡树》,顾城《远和近》《一代人》,欧阳江河《水晶幻象》……

这个名单还可以继续拓展,但入选者应该是经典的,如果读一些没什么太大价值的诗歌作品,或许不如不读。当然,你也可以读读某位著名诗人的诗集,譬如,海子和顾城的诗集,就值得一读再读。

其次,在一定阅读量的基础上,可以尝试用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你不必担心你会不会写诗这个问题,因为形式都是为内容服务的,你要走进诗歌的世界,首先就要摆脱这种困惑。对于写作诗歌,一种简单而不是很成熟的理解,就是用比较凝练的语言,分行分节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1983年,美国诗人威姆斯的短诗《便条》,第一次由中国学者引入国内,就遭遇了“阅读的障碍”。

便条

我吃了

放在

冰箱里的

梅子

它们

大概是你

留着

早餐吃的

请原谅

它們太可口了

那么甜

又那么凉

请允许我把这首诗还原一下:“我吃了放在冰箱里的梅子,它们大概是你留着早餐吃的。请原谅。它们太可口了,那么甜,又那么凉。”

这不就是一张生活中的便条吗?

这也算是诗?也许你已经惊掉了下巴。

推崇这首诗的人会说:“这首诗口语化,具有轻盈的特质,意境悠远,回味无穷……”而不喜欢这首诗的人也会说:“把一张便条分了行就成了诗,那谁不会写诗呢?”

其实,诗,不仅仅在于形式和语句,更在于那字里行间,有没有一种情愫,能打动人心,让读者久久无法释怀!

这首简单明了白话口语的诗歌,字里行间流淌着日常生活里的体温,这是生活的诗,这是诗的生活!

如果我们理解了诗歌的本质,能在诗歌中表达出自己真挚的情感,形式就真的那么重要吗?

俄罗斯著名诗人库什涅尔曾说过,“生活中的一切都能用诗歌描述”。有很多人称库什涅尔的作品是“日常生活的诗”“观察着身边的一切”。评论家陈晓明评价库什涅尔的诗歌时,也说:“他的诗简洁、纯净。这样一种诗性的力量,影响可能会更为久远。”同学们不妨找他的诗歌来读一读,学学像他这样,用“诗歌描绘生活中的一切”。

最后,享受与人分享诗歌的快乐。

诗歌是需要分享的,否则便容易失去这种写作的成就感。

据说海子曾在某个天空飘着细雨的初春傍晚,到一家饭店对老板说:“我给你朗诵自己的诗歌,你给我酒喝。”老板看着这个身材不高、头发又长又乱、衣冠不整的瘦削而落魄的小伙子,冷冷地说:“我可以给你酒喝,但你不能在这里朗诵你的诗。”于是海子大受打击,从此更加抑郁。

我不知道这个故事的真假,但我知道海子是找错了诗歌分享的对象。

假如你写作了一首诗歌,自我感觉很不错,你可以和朋友分享,也可以向他人请教。假如是位懂得生活的朋友,他一定会尊重你的诗歌,也会乐于与你分享。假如你遇到了一位有情怀的朋友,也许他还会帮你向有关报刊推荐,让你的诗歌有机会变成“铅字”,让更多的人读到你的诗歌作品。

我曾经拿学生们的不少诗歌作品向各类报刊推荐,结果发表了不少。《楠溪江》还曾特意开辟了一个“师生作品”的临时栏目,来发表我和学生们的诗歌作品。

这些慢慢喜欢上写诗歌的同学,不仅写作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高,而且写作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升,甚至语文成绩也有了提高。

我也曾经遇到过一个学生,当我向学生们介绍完现代诗歌的时候,他在课后拿了一首以前写的诗歌向我请教。我看了大吃一惊,因为他的诗歌水平已经远远超过了身边的同学,甚至,你看了他写的诗歌的第一句时,可能就会和我一样得出这样的结论:这是一个懂得诗歌、会写诗的孩子!这孩子在高中三年里,写出了一本厚厚的诗集,真是了不起!

有一句名言,我特别喜欢:权力使人腐化,诗歌使人净化。

有一年,我读了陆游的《临安春雨初霁》,于是不揣浅薄,写了一首和诗并告诉了我的学生。结果第二天,有好几个学生也和了这首诗。我有一句写“无缘骑马客京华”,结果有个学生也写了一句“无意骑马客京华”,我开玩笑说,他一句诗就把我的整首诗歌比下去了。

我和我的学生享受诗歌、分享诗歌的故事还有很多,我们确信,因为诗歌,我们更加懂得了写作的味道,也有了更多写作的成就感。

同学们,假如有机会,你真该好好读读诗歌,特别是近现代的经典诗歌,它们是如此凝练,如此精彩!假若有一天,你走进了诗歌的世界,你会发现,写作的世界是如此迷人!

2011年6月,《人民文学》等主办的首届全国高校文学作品征集、评奖、出版活动结束,重庆理工大学学生杨康创作的诗歌《我不喜欢有风的日子》获一等奖,获得万元大奖。而这个获奖的理科男生,是在大一时才开始学习诗歌的,获得大奖时,他才读大二。

你心动了吗?心动不如行动。想写好作文,不如先从读诗歌、写诗歌开始。

假如有一天,你真的爱上了诗歌,你也就爱上了写作!

附:

我不喜欢有风的日子

杨康

我不喜欢有风的日子,我怕

一阵从南到北的风,腰肢一扭

就把我单薄的父亲,刮到脚手架边

只要起风,多数的时候就会有雨

更多的时候,父亲就会无处可归

风吹散了父亲刚刚倒出来的水泥

风又把水泥吹到老板身上,吹到父亲眼里

这可恶的风,就这样白白吹走

父亲的半斤汗水。风,吹来暮色和寒意

风吹着,父亲就开始想家,想远方的儿子

时间比陷入泥淖还要缓慢

没有电视和空调,甚至没有一张

舒适的床,用来安放父親疲惫的心

他想着他的儿子,一个在延安,一个在重庆

在广播里听到与这两个城市有关的讯息

他都会忐忑不安,彻夜无眠,直到风止

我不喜欢有风的日子,风是父亲的苦难

我怕什么时候风一吹,就把我的父亲

从这个世界吹到另一个世界

(选自《意林》2012年第01期)

猜你喜欢
首诗诗歌学生
《上课没人抢》
我和诗歌的关系(创作手记)
七月诗歌
诗歌的奇怪队形(一)
赶不走的学生
学生写话
过得再粗糙,心里也要有首诗
秋千
聪明的学生等
诗歌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