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冬梅
初中语文有一篇文章为我们学习语文提供了很好的借鉴,这篇文章就叫《香菱学诗》。曹雪芹先生虽然在作品中阐述的是一个学诗的过程,其实他何尝不是在语文的学习上给我们进行了一番详细地指导呢?语文能力的提升就跟文本中的香菱一样,需要我们给学生提供品读的文章,让其在品读的基础上进行感悟,在感悟的同时,提高读写能力,这样,在阅读和写作上就可以顺利实现提高学生素养的目的。
一、品读积累
我们在语文学习的课堂上经常见到许多教师在方法的指导上用时很多,但对于诵读积累的方面做的不多,这其实是不可取的。像香菱学诗时,向黛玉请教,黛玉就向香菱推荐了适合她这样的初学者诵读的诗歌,像王维、杜甫、李白、陶渊明等诗人的作品,香菱利用几天的时间就把那些诗歌熟读成诵,记在自己的脑子里,并在诵读的同时,细细琢磨诗歌中的韵味,所以才有了和黛玉之间精彩的诗歌意味的探讨。
其实这个探讨的过程就对我们语文的学习非常有益,如果在肚子里没有一些文章垫底,方法指导一类的鉴赏根本没办法去进行,学生在读书的同时,就是他们品读鉴赏的过程,只不过这个过程没有教师的鉴赏指导,全靠学生自己独自去解决,有些品读可能是错的,但他们如果没有这个品读积累,下面的鉴赏方法指导就没有什么意义。
二、涵泳感悟
诗歌的鉴赏重在品读感悟,我们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用正确的方法进行鉴赏。像香菱学诗时,黛玉和她一起讨论诗歌意味的过程,其实就是品读感悟。黛玉用她高超的鉴赏能力,把对古诗的鉴赏方法深入浅出地教给学生香菱,香菱也把她在积累品读时的疑问拿出来和黛玉进行探讨。对于香菱认识正确的,黛玉加以表扬并鼓励;对于香菱搞不懂的地方,则用具体的例子进行详细指导,真正做到了有疑必答,答有所据,让学生不再存有疑惑。
正因为有了黛玉这个师傅的悉心教导,才有了香菱在诗歌鉴赏能力上的突飞猛进,为下面的写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上也要指导学生认真品读感悟,最好能沉潜到作品深处,涵泳品鉴,切实感受到文本的意蕴,理解文本的内涵。
三、读写结合
香菱因为有了大量的阅读,以及黛玉在诗歌阅读上的指导,鉴赏诗歌的能力很不错,这自然而然地就进行到了下一个阶段——写诗。香菱的写诗分为三个阶段,在黛玉这个师傅的初步指导下,香菱苦求作诗,黛玉就布置香菱以“月”为内容,并限定“十四寒”韵脚的一首诗歌写作。香菱坐卧不宁,苦思冥想,终于拿出了一首诗给大家看,宝钗看了摇头说诗歌不是这样的作法,黛玉指出其中的不足之处。香菱的处女作确实不好,语言陈旧,都是套用别人的词句;且内容都是对月亮的描写,根本没有什么意境可言。经过大家的指点,香菱又进行了第二次创作,这次大家看了认为还是不好,主旨改为“月色”了,还是认为香菱作诗没有找到方法。
香菱的第二次写作虽有了进步,但注重形式,没能注重主旨。这就需要她真正观察月亮,景情关系处理好,而不是局限于诗歌的起承转合、平仄、韵律等形式上的东西。香菱又开始了第三次的写作,这一次她不断地琢磨诗歌的意味,加上各位师傅的指点,她是茶不思饭不想,完全魔性了,心里全部都是诗,终于在梦里得了一首好诗,送给众人看,大家纷纷道“新巧有意趣”,成功完成寫诗任务。
我们指导学生写作,就可以利用我们的文本做范例,在课堂阅读教学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用学到的方法进行写作。在初步写作上,学生可能不会写得怎么样,但我们可以让学生讨论自己写作的不足,探究范文的精妙之处,和大家一起努力找到写作的方法。香菱写诗是一个独立的创作过程,而我们学生可是一个群体,大家的智慧一定赛过孤单一人的,众人拾柴火焰高嘛。当然教师的指导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师要针对学生的不足之处给予切实可行的指导,让每一个学生得到提升。
四、刻苦钻研
香菱学诗的成功,也给了我们学生很多启发,每个人都不会随随便便成功。如果不是香菱没日没夜地苦读,她不会很快就可以感悟出诗歌的妙处;不是她对诗歌创作地刻苦钻研,虚心求教,也不会得到众人的嘉许,更不用说香菱对诗歌的仰慕这个动机。干什么都不是一下子就做好,我们的教学也是如此。对于学习动机很积极的学生不必多说,我们教师尤其要注意引导那些学习不太主动的学生,多想些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爱上语文;并督促学生完成学习任务,不断利用竞争机制,让学生之间形成竞争,比赛学习,这样学生的学习就会更努力,更刻苦。
《香菱学诗》给了我们语文教与学的方向性指导,相信我们教师只要指导得法,让学生爱上语文,努力品读积累,深入探究,并能把学到的方法加以利用,学生一定可以在语文的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宽。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第三十六中学(22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