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景林
摘 要:改造中低产田,对我国农业发展大有裨益。调查我国中低产田现状,并对其增产潜力进行分析和预估,实现综合生产能力的提升,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本文主要论述中低产田改造的必要性和特点,提出具体的改造方法,为我国农业发展提供助力。
关键词:中低产田;改造;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DF413.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332006
1 中低产田改造的必要性
土壤、水源、地理环境和配套设施等,都会影响农田产量及农作物的种植质量。中低产田改造是通过修建路、沟、水窖等基础配套设施,使农作物种植过程中具备良好的外部环境,提高农作物产量,最大程度实现种植效益。该项目属于惠民性工程建设,地方政府部门要严格落实该项工作。
2 中低产田改造特点
中低产田的形成与区域性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农作物的种植栽培技术、生产能力等具有很大关联性。中低产田改造过程中,需加大对其关注度,为农作物种植和粮食生产奠定良好的基础。
2.1 灌溉条件差,土壤盐渍化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的地势地形环境等不同。以平原地带为例,因地势过于低平,对地下径流造成严重的阻碍,使其畅通度不足,导致水盐聚集严重,严重影响了农田质量,出现盐渍化问题。而地下流沙含量比较大,增加了自流排水难度,使地下水位升高,很难对盐碱荒地等进行充分改造和利用。这一系列问题,都不利于农业生产和农作物培育,难以实现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1]。
2.2 用养失衡,土壤肥力不足
因城市化进程加快和粮食种植效益低,很多农民过度使用土地,而不注重对其进行养护。农田因为长年单施化肥,无法及时补充土壤有机质,严重影响了土壤肥力,农作物种植过程中的外部条件无法保障。无论是土地利用率,还是生产率,都特别低,生产力严重下降。很多土地甚至缺氮和磷,形成中低产田。
2.3 耕作粗放,多草害
农业生产过程中,如果种植和管理过程过于粗放,采用掠夺性生产方式,会使土壤中的养分严重流失,影响其肥力,甚至出现板结状况。土壤质量下降,耕层变浅。该过程中,杂草与农作物争水和肥,使粮食种植过程中,无法获取充足的营养,抑制其生长发育,且产量降低。
2.4 水资源缺乏,污染严重
水資源短缺和污染严重,也是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地下水污染、超采等。加之,污水和废水排放量的增加,导致水体污染严重,地下水水质下降,而且严重不足,出现土壤沙化、湿地萎缩、地面沉降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
3 合理改造中低产田,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依据区域性特征,对中低产田进行有效改造,以适宜农作物种植及农业生产。
3.1 坡改梯
沿等高线在坡地上修筑台阶式或波浪式断面农田。采用该种方式,能够使地形坡度发生改变,滞留地表径流,使土壤更加稳定,具备良好的保水、保土、保肥性,以达到良好的种植效果,提高农作物产量,实现其种植效益。与此同时,应用坡面小型蓄排水工程和保水耕作措施[2]。
3.2 小田并大田
结合区域背景,以小组为单位,在其自愿情况下,依据二轮承包人口和面积,在地力和配套设施相近的地块范围内,对二轮承包零散的多块小地块进行整合,农户依照整合之后的地块进行耕作。
3.3 合理施肥
对氮肥、磷肥、钾肥等,进行合理配置及应用,为农作物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拓展其覆盖范围,对地表径流和泥沙流失问题等,进行严格控制。推广和倡导配方施肥技术,提高肥料利用率,实现农作物增产和土壤培肥。配方施肥的应用原理是依据土壤的养分情况和各类农作物的营养需求状况,对各类肥料进行科学配施。科学搭配有机肥和无机肥,尝试应用农家肥、秸秆还田、绿肥种植、合理轮作倒茬等方式,使土壤具备充足的有机质,使土地的生产效率不断提高,确保土壤和农作物具备较强的抗逆性。
3.4 采用综合治理方法
中低产田改造过程中,需要遵循改造、使用和养护相结合的方法。治理和改造中低产田的土壤,可充分实现培肥利用。因地制宜,依据土地实际状况,选用合理的作物种植品种,并采用正确的种植方法,严格控制农田种植过程,提高农作物种植质量及产量。例如,修建机械耕种道路,在农作物种植过程中,对小型机械化作业进行推广应用,实现机械化生产,使中低产田改造工作更加有效。改进种植制度,注重日常除草等,耕地使用与养护相结合,实现土壤结构的改善和优化,使土壤具备较高的肥力。
4 结语
中低产田改造比较复杂,专业性强,涉及到的相关内容比较多。政府和相关部门要结合区域性农业发展要求,明确中低产田特点,提出针对性的改造方法,以达到良好的中低产田改造效果,推进我国农业的快速可持续发展,为人们供应优质农产品,实现农民增收。
参考文献
[1]黄璐,刘京宝.河南省中低产田现状及改造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12(07):4245-4246,4265.
[2]朱铁辉,麻吉亮.中国农田治理模式的路径选择——以中低产田改造为例[J].当代经济研究,2012(06):7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