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伊绯
电影 《七月与安生》 改编自安妮宝贝的成名作,不但口碑与票房双丰收,还将两位年轻的女主演送入电影金马奖最佳女主角的提名名单。这部讲述了两个女生羁绊十几年友情故事的电影,同时也引爆了与“闺蜜”有关的一系列话题,那么,那些知名的民国闺蜜之间,又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呢?
林徽因与冰心
文学祖母吐槽文学教母
冰心 (1900—1999) 在1949年之后的中国童话文学史上,和中国的七零后、八零后小朋友们长相厮守,在众多语文老师的讲述中,冰心始终是慈祥的“文学祖母”形象。殊不知,在1949年之前的中国女性文学界中,还有一位更为耀眼的教母级人物,她的名字叫林徽因 (1904—1955)。
从1933年9月27日开始,天津 《大公报·文艺副刊》 第2期至第10期,一直在连载一篇别有意趣的小小说——《我们太太的客厅》。这是冰心老奶奶在不写童话时,写的一篇据说是跟林徽因较劲,至少也是在吐槽文学教母朋友圈内幕的小小说。
从文章里透露的细节可以看到,冰心的笔法一点也不“童话”,极具有现实主义色彩。她写道:
时间是一个最理想的北平的春天下午,温煦而光明。地点是我们太太的客厅。所谓太太的客厅,当然指着我们的先生也有他的客厅,不过客人们少在那里聚会……
我们的太太自己以为,她的客人们也以为她是当时当地的一个“沙龙”的主人。当时当地的艺术家,诗人,以及一切人等,每逢清闲的下午,想喝一杯浓茶,或咖啡,想抽几根好烟,想坐坐温软的沙发,想见见朋友,想有一个明眸皓齿能说会道的人儿,陪着他们谈笑,便不须思索地拿起帽子和手杖,走路或坐车,把自己送到我们太太的客厅里来。在这里,各人都能够得到他们所想望的一切。
姑且不论在冰心小说中的春天沙龙里,在后来又描述了一些怎样的人物与语言,究竟是否影射过某某;无论如何,“文学祖母”吐槽“文学教母”的事件就此定格,后世读者也普遍认为二者就此结怨。其实,两位殿堂级女作家还曾是闺蜜,这一事件就更让人匪夷所思了。
首先,冰心跟林徽因是同乡,祖籍都是福州,如今二人故居都成了福州市内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其次,冰心夫君吴文藻、林徽因夫君梁思成,又都是清华学校留美预备班的才子,而且还住在同一个宿舍里,为同窗好友。可以说,冰心跟林徽因都是遗世独立的才女,夫君也都是同屆才子,这两对才女配才子的夫妻档,可谓绝配。
1925年暑期,留学时代的冰心与吴文藻在康奈尔大学补习法语,刚过20岁的林徽因和梁思成也趁假期前来访友。两对恋人在绮色佳相会,欢聚时刻,冰心与林徽因还拍摄了一张野餐聚会时的合影,冰心自己也称,这张照片“作为友情的纪录”非常珍贵 (原照辑入《冰心全集》 第二卷)。直到半个多世纪以后,1987年冰心写 《入世才人灿若花》,列举“五四”运动以来的著名女作家,也赞美林徽因,还提起这次聚会说:“1925年我在美国的绮色佳会见了林徽因,那时她是我的男朋友吴文藻的好友梁思成的未婚妻,也是我所见到的女作家中最俏美灵秀的一个。后来,我常在 《新月》上看到她的诗文,真是文如其人。”看来,冰心老奶奶一直都欣赏林徽因其人其文的,87岁高龄时都还在赞叹林徽因文如其人—— 俏美灵秀。事实上,就从当年那张野餐合影来看,二人的表情亲切欢悦,也俨然闺蜜。
然而,事实上,1920年代末,林徽因与冰心各携夫君“海归”之后,不知为何,两人的交往没有继续下去。当时居住于京城北总布胡同四合院内的梁思成、林徽因夫妇,周围聚集了一大批文化精英,如诗人徐志摩、文化领袖胡适、哲学家金岳霖、政治学家张奚若、物理学家周培源、考古学家李济、作家沈从文等等;自美国来华的学者费正清、费慰梅夫妇等也经常来聚会,遂使这所北平民宅更具“国际俱乐部”的范儿。这些文化精英常在每周六下午,陆续来到梁家客厅聚会,品“下午茶”与闲聊,林徽因特别擅长提出和捕捉话题,又具有超凡脱俗的风度与亲和力,一下子就成了这“文艺沙龙”里的女主角,“太太客厅”渐成京城文艺圈品牌。
与林徽因在“太太客厅”里的春风得意、一派教母风范不同,当时的冰心在文坛上的人脉、人缘、人气都相差甚远,加之她也不愿意过多的参与社会活动,所以一直是“厅外人”的立场。当然,1933年 《我们太太的客厅》 一文发表出来之后,林徽因与冰心这对曾经的闺蜜,确实就不曾再来往,剧情也就反转至剧终了。
张爱玲与苏青
女文青爱上闺蜜“前男友”
看完民国时期北京文坛两大闺蜜的冷剧之后,再来看上海文坛两大闺蜜的热剧。张爱玲(1920—1995)对于现代文青而言,画风与林徽因截然不同,但同为南北二女神,她与闺蜜的剧情也有绝无雷同的看点。这位女神的炼成历程,是从纯粹的女文青开始的,而这一历程的开启,很大程度上与她的闺蜜苏青 (1914—1982) 有关。
1940年代的上海文坛,经济繁荣、写手众多,以专事写作为生的女文青们也逐渐形成了朋友圈。张爱玲和苏青,属于上海女文青圈子里的佼佼者,她们交往密切、互相欣赏,据说经常一同逛街,一同看电影;甚至还互相换裤子穿,简直“好到穿一条裤子”,可以说是顶级闺蜜了。
1944年3月16日下午,上海 《杂志》月刊举办“女作家聚谈会”。在有苏青、关露、汪丽玲、吴婴之、潘柳黛、蓝业珍,以及 《中国女性文学史》 作者谭正璧等出席的这次聚谈会中,时年24岁的张爱玲发言虽不算多,却几乎一直在给闺蜜苏青点赞,她在会议开始后不久即发言说:“古代的女作家中最喜欢李清照,李清照的优点,早有定评,用不着我来分析介绍了。近代的最喜欢苏青,苏青之前,冰心的清婉往往流于做作了,丁玲的初期作品是好的,后来略有点力不从心。踏实地把握住生活情趣的,苏青是第一个。她的特点是‘伟大的单纯。经过她那俊洁的表现方法,最普通的话成为最动人的,因为人类的共同性,她比谁都懂得。”
特别有意思的是,在“女作家论女作家”这一议题研讨中,张爱玲与苏青,成为聚谈会中唯一相互“吹捧”的搭档。苏青称“女作家的作品我从来不大看,只看张爱玲的文章”;张爱玲又回应说“近代的还是最喜欢苏青”,两位才女闺蜜互赞互捧,毫无保留地公开表达了出来。当然,张爱玲与苏青的相互吹捧,并非在场所有女作家都乐意接受,会议中间也时有不同意见发声,但这似乎并不足以影响二人的谈话兴致,当时她们是人生赢家,咋说都行。
一个月之后,刊载有“女作家聚谈会”内容摘要的上海 《杂志》 四月号出版发行。又过了一个月,《杂志》 五月号上,胡兰成的 《评张爱玲》 一文也翩然而至 (当年8月二人结婚)。这一年,张爱玲的写作生涯与人生情感之“佳期”,正在一步一步、接踵而至。其实,这“佳期”都是闺蜜苏青促成的,无论是写作还是爱情,苏青对张爱玲都可谓提携有加。当然,当时张爱玲可能并不知道,胡兰成虽然是苏青介绍给她的,但他曾是苏青的“前男友”。
原来,出生于宁波书香门第的苏青,因结婚而学业中辍,又因离婚而卖文为生,因这段经历写成 《结婚十年》 一书,大受市民读者喜爱。这本书一共印了36版,可谓是创造了当时出版行业的一个奇迹,比张爱玲的 《传奇》 《流言》 还要畅销。1943年10月,苏青在上海爱多亚路创设了天地出版社,发行 《天地》 杂志,她集社长、主编、发行人于一身,在上海文坛也堪称教母级人物了。她主动向张爱玲约稿,希望张“叨在同性”的份儿上给她的杂志赐稿。张爱玲迅即给她寄了一篇小说《封锁》,没想到这篇小说让曾经同样很欣赏苏青的胡兰成大为赞叹,于是找到苏青要张爱玲的地址,结果二人因此相识。后来,胡兰成写成一篇《评张爱玲》,一方面是吹捧张爱玲的文笔,一方面也算是含蓄的示爱之举;老文青与女文青就此一发不可收拾,开始了后来“张粉”们都知道的那一场倾城之恋。
但张爱玲爱上的胡兰成,确实是苏青的“前男友”,当时她自己并不知情。胡、苏二人的“地下情”,后来还是在苏青的小说中留下了蛛丝马迹。苏青一向写不来虚构的小说,她的文字大都写实。在1949年秋天出版的 《续结婚十年》中,她以“谈维明”来影射胡兰成。她在小说中写道,“我终于遇到一个知道我的人,叫做谈维明。他的脸孔是瘦削的,脑袋生得特别大,皮肤呈古铜色,头发蓬乱如枯草,是不修边幅的才子典型。然而他却有着惊人的聪明,加以博学多能,于社会、经济、文学、美术等无所不晓,这可使我震慑于他的智慧,心甘情愿地悦服了。”又说这个谈维明“当过什么次长,也做过什么报馆的社长”,“他是一个好的宣传家,当时我被说得死心塌地地佩服他了,我说他是一个宣传家,那是五分钟以后才发觉的,唉,我竟不由自主地投入了他的怀抱”。联系上下文及相关史料来考察,不难发现,苏青“不由自主地投入怀抱”的这个男人,就是胡兰成。
无独有偶,胡兰成在《今生今世》中也曾写道:“当初有一晚上,我去苏青家里,恰值爱玲也在。她喜欢在众人面前看着我,但是她又妒忌,会觉得她自己很委屈。”
潘玉良与苏雪林
闺蜜爆料 情誼终生
潘玉良(1895—1977),中国著名女画家、雕塑家。1919年考入上海美专西洋画系;1921年考得官费赴法留学,先后进了里昂中法大学和国立美专,与徐悲鸿同学。1923年又进入巴黎国立美术学院,后转赴意大利罗马皇家画院,为进入该院的中国学生第一人;其作品还陈列于罗马美术展览会,曾获意大利政府美术奖金。1928年,归国后曾任上海美专及上海艺大西洋画系主任,后任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1937年,旅居法国巴黎,曾任巴黎中国艺术会会长,多次参加法、英、德、日及瑞士等国画展。1977年,潘玉良在巴黎逝世,葬于蒙巴拉斯墓地。
潘玉良的上述简历,看似与一位中国早期画家的履历无异。除了远涉重洋求学之早,以及绘画专业成就之卓越以外,纵观其终生以绘画为志业的生涯,无非仍旧是一位职业画家的人生历程而已。但坊间更热衷谈论的却是她的另一段“非专业”时期的人生传奇。
据说,她幼年曾被拐卖入妓院,沦为雏妓;后又嫁入豪门为妾,再因此奋发学艺,方才专心于艺术创作。且因西洋绘画所要求的人体模特写真,在当时尚不普遍且属非法,她又混入女浴室偷绘女性裸体,因之屡受非议……总之,作为艺术家的潘玉良的专业简历,在后世受到关注与重视的程度,可能远不及坊间流传着的她的前半段人生“传奇”。而所有这些“传奇”人生,再度为世人所瞩目并渐成焦点,只是来源一部上个世纪90年代初上映的一部电影 《画魂》。
上个世纪90年代,人们初次通过巩俐主演的电影 《画魂》,接触了潘玉良其人其事。于是乎,把电影当作了传记,把影片内容当作了史实。据此人们一直认定,刘海粟是潘玉良在国内美术界的“伯乐”。要么像影片上所演绎的,是刘海粟亲自把落榜的潘玉良添入榜中,她才因此得以考入上海美专。要么又如坊间传言的,更有陈独秀向刘海粟推荐的细节等等。
殊不知,在上海美专做学生时的潘玉良,是因被刘海粟开除方才赴国外就学;在上海美专任教之后不久,又被刘海粟解聘,又不得不再次赴法旅居。如果说做学生时的潘玉良被开除,是因为当时的社会风气无法接受她曾为“失足女”的事实,那么,她从海外学成归来被返聘任教,为什么又会被解聘呢?后来,被解聘的原因终于披露了出来,竟是因为她的一句“公狗比男人好”的戏言。而所有上述这些事实,都是其闺蜜苏雪林(1897—1999) 晚年爆料,方才为外界所知的。
据台湾成功大学退休教授苏雪林在95岁高龄接受采访时透露,潘玉良在上海美专就读与任职期间,的确曾被开除与辞退。其中,潘任职期间被辞退,起因只是因为潘的一句对“人狗相交”的评论。原来,在一次上海美专的同事闲聊中,有人讲到一个女诗人风流放荡,养了一只狗,与她同眠,以犬泄欲,来满足自己的需要。潘听了之即刻评论说,公狗都比男人好!公狗为它的女主人服务,听从女主人的指使、摆布,事后绝对没有后遗症,它绝对不会对别人宣讲女主人的私生活。她的这一句“公狗都比男人好”就此惹了大麻烦,男同事们认定她因为自己的不齿经历,仇视所有的男人,结果大家一起发难,逼迫刘海粟辞退了潘玉良。1931年,应徐悲鸿之邀,潘赴南京任中央大学美术系教授,直至1936年。因为苏、潘二人曾是一同赴法国留学的同学,且私交甚好,又是闺蜜,所以她所提供的这一史实应当可信。
苏雪林,也是民国时期顶级才女之一,曾因激烈批判鲁迅而震动文坛,与胡适、蔡元培等均有交往;其创作著述数量惊人,既有文学作品也有学术论著。因1949年之后赴台湾定居,故大陆读者对其不太熟悉;她102岁高龄的传奇人生,在台湾也堪称教母级人物了。她曾于1921年赴法国里昂留学,与潘玉良就是在赴法留学时认识的。当时,吴稚晖和李石曾在法国里昂办中法学院,为中国留学生进行法语培训。该学院在1921年从中国招收了100多名学生,从上海搭乘邮轮去法国。因为赴法留学的女生不多,同去留学的苏雪林、潘玉良很快就成为闺蜜、情同姐妹。在留学法国的那段时间里,很多女生了解到潘玉良曾为“失足女”的身世,都难以接受,纷纷疏远她。可苏雪林并没有对她另眼相待,反而时时以闺蜜身份,出手相助;每当有女生旁敲侧击地攻击潘玉良时,苏雪林都出面阻止,对她的不幸身世寄予同情。苏雪林与潘玉良的闺蜜情谊,维系终生,在二人流寓台湾与巴黎两地时也不曾中断;苏雪林于95岁高龄时还站出来吐槽潘曾被开除与解聘的真相,就正是这种情谊使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