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烟
“严禁吸烟,电子烟除外”“真烟味,无危害”“吸烟有秘方,科技重健康”……诸多的电子烟的广告,对纠结在戒烟与复吸间的徐先生,不啻于一个福音。于是,徐先生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电子烟作为自己戒烟的辅助手段。
深知烟草的危害,却又长期被戒烟所困扰,像徐先生这样选择电子烟帮助戒烟的烟民不在少数。近些年来,电子烟受到健康意识不断觉醒的烟民的青睐,烟民主要用它替代传统卷烟,同时辅助戒烟,既能缓解对烟草危害的恐惧和戒烟之苦,在社会舆论中也不像传统烟草那样“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电子烟因而日益风行。国际烟草业巨头也纷纷进入电子烟市场。据统计,仅2013年一年,全球电子烟的销售就高达30亿美元,有乐观的专业分析师预测电子烟市场销售额可能会在2030年超过500亿美元。
电子烟又叫电子雾化器,是一种低压的微电子雾化设备,它模仿卷烟的电子产品,其外观、烟雾、味道、体验等与卷烟制品大致相同,触觉和视觉很能满足烟民的心理依赖。尽管市场上电子烟的品牌、形状和尺寸各异,但一般电子烟的构造主要由烟弹、雾化器和电池等三部分组成。烟弹内贮能够液化的电子烟油;电池负责提供能源;雾化器由电池供电,能够把烟弹内的液态尼古丁转变成雾汽。它的工作原理并不复杂,也许可以用热水器来打比方——热水器通过加热得到热水,而电子烟则通过加热得到水蒸汽(烟雾)。不管什么类型的电子烟,工作原理基本是把烟弹里的电子烟油,经超微泵加压后进入雾化器,由频率为2.2 MHZ的超声波高压雾化成直径0.5-1.5 um左右的雾滴,从而向使用者在吸入时递送雾化尼古丁。使用者在吸时有一种类似吸烟的感觉。
可电子烟真的如市场营销所宣称的“吸烟者吸入的都是无害的水蒸汽”那般,既能帮助吸烟者戒烟,又有益于健康吗?徐先生心中并没有底,四处寻找资讯,也很没能找到一个权威的答复。
电子烟问世以来,就受到了褒贬不一的评价。褒者认为它是消除烟草危害的新“解药”,它不经燃烧,没有焦油、懸浮微粒等有害物质,也不会产生二手烟;它帮助烟民戒烟,效果如同用美沙酮来治疗海洛因依赖者一样。贬者则把电子烟视作公众健康的新威胁,因为尼古丁同样也是电子烟的主要成分——只不过电子烟的尼古丁是通过雾化等手段变成了蒸汽让消费者吸食。市面上的大部分电子烟都含有不同浓度的尼古丁,吸电子烟照样摆脱不了尼古丁的毒害,法国国家消费研究员在研究中调查的部分电子烟产品中尼古丁含量较高,甚至可以杀死一名婴儿;使用电子烟也会导致尼古丁依赖,原本有决心戒烟的人因使用了电子烟反倒成了变相鼓励他们继续抽烟;实验表明,人们在使用电子烟时,除尼古丁以外,还可能把其他多种未发现的有毒化合物吸入体内,使用者无法确定吸入的到底是什么,而且由于众多不同的厂家生产电子烟,其生产过程没有质量保证。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曾对市场上19款电子烟的成分进行测试,发现电子烟的吸烟装置含有致癌物质和其他对人体有毒的化学品;电子烟也会释放可吸入的液体细颗粒物和超细颗粒物、尼古丁和致癌物质,所产生的二手烟同样可能危及健康;许多电子烟的名称和香味似乎是专为青少年设计的,能诱惑未成年人尝试,继而迈入吸食传统卷烟的大门,比如,美国针对全国青少年吸烟情况的调查显示,2013年,全美有超过26万名青少年第一次尝试吸电子香烟——这一数字是2011年的3倍多,有49.3%的青少年尝过电子烟后打算改吸传统香烟——2011年仅有21.5%的青少年有此打算。
作为一个新生事物,电子烟2003年才首次问世,一开始电子烟并未被普遍接受,最初几乎只能依靠互联网销售,只有少数吸烟者愿意尝试。后来,市场营销把电子烟包装成了戒烟助手或健康吸烟替代物,电子烟的知名度得到很大提升,直至七、八年前才开始流行,公众对于电子烟的知晓率和使用率迅速提高。
电子烟是否比传统香烟更安全更健康?许多环境健康科学家并不确定。事实上,人们对于电子烟的了解绝大部分来源于实验室研究。由于面世时间较短,我们对电子烟的健康风险研究很少,并没有流行病学方面的研究,这意味着对于其潜在健康危害的纵向研究仍遥遥无期。迄今为止,国内外均没有系统的电子烟安全性评估资料,目前并不能确定电子烟会给使用者的健康带来哪些潜在风险。同时,有关其安全性的现有文献都是有关电子烟油和电子烟排放的小型研究。电子烟及其相关排放物与传统卷烟相比究竟如何,仍然未知。
电子烟的利和弊,都尚未得到充分的科学论证,缺乏长期的研究和令人信服的科学数据。电子烟饱受争议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了。对于电子烟是否安全或是否低于烟草卷烟的危害仍存在诸多疑问,谜底的揭晓也许要等到研究几十年后,才能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虽然研究人员仍在等待电子烟长期健康效应的数据,但据目前研究所得知的信息,没有理由不对电子烟引起警惕和担忧:有研究结果表明,电子烟油受热至高温时会形成具有潜在毒性的羰基化合物。在早期的电子烟型号中,受热元件的温度不够高,不足以产生这些化合物。然而,一些新型的“变压”型号能够增加受热元件的温度,从而释放更多的尼古丁—— 这也会产生羰基化合物。丙二醇电子烟油比其他电子烟油产生更多的羰基化合物,具有致癌性的甲醛的水平与烟草烟雾中相当。
在一项研究中, 调查人员对35份不同电子烟溶液的样本进行了3种细胞筛选:人类肺成纤维细胞、人类胚胎干细胞和小鼠神经干细胞。虽然这些电子烟油中的尼古丁未显示细胞毒性,但部分香精的确具有细胞毒性。
植物性物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细颗粒物和超细颗粒物是吸烟所致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疾病风险的主要归因之一。尽管电子烟不燃烧,但却仍会产生各种颗粒物。圣路易斯市华盛顿大学的一个团队发现,水、尼古丁和溶剂中的超细颗粒物会沉积在肺中,其特征与烟草烟雾中的超细颗粒物一致。
2013年,由加州大學河滨分校进行的一项研究发现,电子烟的蒸气中存在另一种纳米颗粒物:分析表明是高浓度的重金属和硅酸盐。这些金属纳米颗粒物来自受热元件,由镀银焊锡的镍铬丝组成。在接触受热元件期间,电子烟油会吸附一些金属,再迁移到气溶胶中;同年,德国联邦健康教育中心主管伊丽莎白·波特博士也对电子烟进行研究和分析后发现,电子烟含有大量丙二醇,该物质会对呼吸道造成刺激,进而引发一些急性症状。因此,她认为电子烟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性可能比传统卷烟还要大。
所以,世界卫生组织对电子烟持谨慎立场。2014年8月,世界卫生组织就电子烟发出一份报告,表示关于电子烟作为一种有效戒烟方法的证据有限,现时不能得出结论。暂时亦没有任何政府机构曾评估和批准把电子烟用于戒烟。在2014年10月举行的第六届世卫烟草控制 框架公约缔约方会议上,曾讨论上述报告,会议促请各缔约方考虑以烟草制品、医疗产品、消费品或其他类别产品(视何者适用而定)的方式,禁止或管制电子烟;以及敦促各缔约方考虑禁止或限制电子烟的广告、促销和赞助。参加会议各国表示欢迎世卫组织管控电子烟和其他类似装置的建议。
与电子烟是好是坏一同被争论不休的,还有对电子烟的监管。就电子烟是否应该被监管,以及如何进行监管的讨论也够激烈。2014年,国际防痨和肺部疾病联合会发表声明称,电子烟的安全性尚未得到充分的科学论证,且监管尚属空白。国际上,不同国家对电子烟的态度和政策也因见解不同而差异较大,有的认为电子烟只是一种消费品,有的则认为它是药物,还有的认为它是烟草产品。对电子烟的政策也有支持的、禁止的和进行适当管制的,也有的至今未表态。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将电子烟作为烟草产品进行监管。新西兰卫生部规定,电子烟必须作为注册药物销售。在澳大利亚,销售含有尼古丁的电子卷烟是违法的。在英国、南非等国,电子烟的使用不受限制。荷兰允许使用电子烟,但在欧盟确定立法之前禁止电子卷烟广告。在巴西,电子烟的销售、进口或任何形式的广告都是禁止的。
中国是电子烟的发明者和主要生产地,但在中国大陆对电子烟的监管尚属空白,电子烟既不属于药品,也非保健品、医疗器械,更不是烟草,现在的控烟条例对电子烟管理处于空缺状态,大多数电子烟处于“三无”状态,即无产品标准、无质量监管、无安全评价。而在香港含尼古丁的电子烟,被视为药剂制品,必须药剂业及毒药管理局批准注册,方可销售或分销 ,在禁止吸烟区不得吸电子烟。
我国政府加强对电子烟的监管,首先就要界定电子烟身份。由国家卫计委、国家食药监局、国家质检总局等部门进行专业评估,明确定性后,才好制定相关行业标准,进而有效实施监管。国内有不少研究人员和学者就国家加强对电子烟的监管建言献策,主要有两种建议:一是将电子烟作为药品进行管控,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按药品进行监管,对电子烟的安全性进行科学评价,进而提出科学合理的政策。另一个是将电子烟纳入烟草专卖管理体系,保证电子烟与传统烟草制品一样,将电子烟广告宣传纳入烟草广告管理办法,将控制电子烟的内容补充纳入控烟条例。
美国癌症协会癌症科学与趋势理事、国际癌症控制理事托马斯·格伦博士认为,解决电子烟争论并最终改善公众健康的方案只有一个,那就是靠科学说话。届时,如果电子烟被证明不安全、无效,那么就可以转而使用其他方法,以降低吸烟引起的巨大负担;如果电子烟被证明是安全有效的,那么烟民可以将它们纳入可以终结抽烟习惯、延长寿命的解药单中。
在最终的研究结果出来前,把电子烟视作“戒烟神器”“健康烟”是没有科学根据的,对电子烟产生安全、健康的认知也不全面。如果想使用电子烟,也一定要选择质量可靠的。电子烟未必是安全、健康的,有时只是与传统烟草相比,两害相权取其轻。因此,加强对电子烟的监管,应重点放在扩大电子烟的潜在裨益,尽量缩小其风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