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媒关注中国“机器鱼”新技术

2017-04-11 07:14青木
环球时报 2017-04-11
关键词:软体薄膜柔性

本报驻德国特约记者 青木

“中国机器鱼打破世界纪录!”德国知名技术类杂志《Heise》10日报道称,中国研究人员已经从海洋鱼类身上获得灵感研发出新一代机器鱼。它比目前同类水下机器鱼的速度提升一倍。

这项研究结果近日发表在《ScienceAdvances》杂志上。中国两位科学家在一篇论文中,阐述了他们研发的一种软体水下机器鱼。据报道,这种软体机器鱼,总重量90克,身长9.3厘米。它的最高速度可以达到每秒6厘米。与之前类似大小的水下机器人相比,速度提升了一倍。电池充满便可以行驶3小时,并且可以携带一台小型摄像机监测周围环境。该机器鱼还能够很好地适应水温环境,可以耐受0.4至74摄氏度的温度。它能够被用于水下探测、侦察以及海洋环境与生物监测。

中国科学家是从海洋生物鳐鱼(蝠鲼)的柔软身体与柔性扑翼推进获得启发。和大部分用塑料或金属制成的海洋探测机器人相比,它由弹性聚合物和硅胶组合而成,材料可以透明化,几乎可以达到隐身的效果。同时,机器鱼利用介电高弹体薄膜作为软体人工肌肉驱动器。它通过介电高弹体薄膜对交流电压的响应,将薄膜张力变化转化为机器鱼的扑动,从而通过柔性鳍获得水动力。

《Heise》杂志报道引起许多德国网友的关注。一名网友指出,中国在太空研究领域正加紧追赶美国,现在海洋科学的新成果也越来越多。还有网友担心,中国可能会把机器鱼用到军事领域。▲

猜你喜欢
软体薄膜柔性
中小企业柔性体系的协同与共治机理
不得随意弃置、掩埋、焚烧农用薄膜
智动柔性充电弓亮相上海
软体机器人也有“七十二变”
一种气动四足直线运动的软体机器人
“不知疲倦”的仿生智能薄膜问世
拥有“嘴”和“肠”的软体机器人
挣钱不易
农膜保管七要点
首款柔性智能手机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