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利琼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前进和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新课程改革在各级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下稳步推行。本文将主要分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策略,希望为初中历史教学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历史;教学策略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课程改革应运而生,在这种背景下,便意味着初中历史教学也必须做出相应的改变和提升。初中是学生系统学习历史知识的初始阶段,这个阶段历史的学习对于學生正确认识历史学科,准确掌握的历史知识,产生历史兴趣都尤为重要,而历史同时也是一门包含政治、经济、文化等众多方面的综合性学科,因此,学好历史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和三观的正确养成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破除旧有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弊端,尝试实践新的历史教学方式是十分有必要的。下面本文将针对这两方面展开详细的论述。
一、传统初中历史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历史是“副科”观念的影响
除了语文、数学、英语这三门课程是教师和学生心目中的主科,其他的像历史、政治等学科只能往后放,放在了副科的位置,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与我国应试教育体制是分不开的。在考试中,语数外这三科单门学科总分要超过政史地这些学科的单科成绩总分,也就是说,主科在最后总成绩中占的比重稍微大一些,所以,与之相应的,学校在安排课时也会适当的匀出一些时间给主科,对于主科的教学相对来说也更加重视。
受此影响,对于历史等科目,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在思想上都略显松懈,甚至更有一些学生认为历史、政治等这些科目主观性比较大,答案也比较固定,考试前随便背背,考试的时候随便写写就可以获得比较好的成绩,这样一来平时上课便更加不认真听讲了。长期对历史学习的懈怠,使得大部分学生根本无法深入历史,探寻其中所蕴含的魅力和奥妙,在不得不应付考试的压力下进行机械的学习,在这样的情境和心态之下更不要谈论对历史产生浓厚的兴趣了。各种因素相互积累、影响,最后导致了初中历史教学水平和效果的不好。
(二)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兴趣不高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初中历史教学方式大都单一,在课堂上,老师在讲台上照本宣科,学生在课桌上昏昏欲睡,整个课堂死气沉沉,毫无生机。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将枯燥的历史知识,大段口述或摆在PPT上让学生自行消化理解,这样使得再壮观再惊心动魄的场景都失去了吸引力,并且在授课的过程中,很多教师只是按照考试大纲要求,将相应的知识点指出或解释,貌似称职的完成了一个教师的“任务”,但是在此之中,几乎没有关注学生感兴趣与否和接受程度,只是单方面的将知识灌输给学生,强迫学生去死记硬背。然而当学生面对大量枯燥的知识点时不可避免的会产生厌烦心理,教师的讲解并没有充分达到预期效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到的只是文字表面浅显的事件起因、经过和结果,并没有深入了解这事件背后深层次的内涵和它如今所带给我们的深刻现实意义。对历史的误解使得学生形成了一个较为片面的历史观,无法真正意识到历史在我们现今及未来生活中所发挥的作用,同时,初中时期对历史留下的阴影很可能使学生在未来大学专业的选择上忽略历史这条可行之路。
二、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模式的策略探讨
(一)端正学校、教师的历史教学态度
首先,历史教学的改进和提升首先要自上而下从端正思想做起。尽管在考试之中,历史等“副科”成绩占的比重较小,但我们不能以此忽视这些科目的教学,每一门学科的开设都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历史不仅仅是对过去事件的记录描述,其中更蕴含着当今社会及未来社会发展前进的指点和启示。只有通过加强对初中生的历史教育才能让他们更好了解历史,更好的肩负起祖国和民族复兴的伟大重任,更好的投身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中来。历史教育所带来的重要意义是每位校领导和教师应该意识到和重视的,只有学校和老师充分关注了,才有可能对学生产生影响,从而扭转学生对于历史松懈的态度,进而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水平和效果。
(二)拓展历史教学的方式方法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普及,教育教学也应与时俱进,不断拓展历史教学的方式方法。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合理安排时间,引用播放与所学内容有关的历史视频,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的主动性,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同时注意,在PPT展示的过程中要避免大段知识的堆砌,提纲挈领,简明扼要的概括知识重点并辅以合适的历史图片,增加真实感,使学生能够最大限度的感受当时历史的真实状况。除了通过多媒体进行教学之外,还可以用情景再现等方式让同学们真正的融入到历史中来。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选取重要的历史史实,让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人物,真实的还原当时境况,表达角色的性格和情感。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更为直观和切实的接触历史,发现其中魅力,增加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
(三)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
在旧有的初中历史教学模式中,教师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课堂一直保持相对严肃的气氛,较为压抑,并且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只注重单向的知识灌输,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学生的感受和接受程度。学生在这过程中处于相对弱势的位置,为了应对考试不得不被迫学习背诵看起来比较枯燥的知识,即使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却往往事倍功半。为了更好的提高历史教学的效率,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是必要的,因此在课堂之上,教师应加强和同学之间的交流,大胆尝试将学习的主导性放给学生,同时进行正确和必要的指导,还可以利用小组协作的方式来进行知识的交流和探讨。较为轻松活跃的学习环境和氛围能够更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三、结束语
传统的初中历史教学模式存在诸多的问题亟须改进,而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如何做到有效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质量和水平仍需探讨和尝试。我国自从21世纪初开始实行新课改至今,改革进程不断推进,已经全面进入到了素质教育发展阶段,尽管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仍然存在,但是不可忽略学校及教师对于教育教学所做的努力。然而当前如何更好地施行新课程改革的政策也是相关教育认识人士所需重点探讨的,在此背景下的初中历史教学也正逐渐经历破旧立新的过程并不断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