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夏俊娜的油画艺术

2017-04-10 08:49陈伟珍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10期
关键词:超现实主义浪漫主义意境

陈伟珍

摘 要 进入九十年代以来,随着女性意识的凸显,女性自我越来越成为女性艺术家表现的对象,夏俊娜的油画艺术是其代表之一。夏俊娜的作品表现出现代人,特别是女性在面对现实与理想之间的落差之前,其既无法放弃理想,又无力追求的彷徨,沉迷的心态。这样的艺术观念在夏俊娜的作品的意境表现和形式运用中都得到了体现,作品呈现出了一种徘徊在浪漫主义和超现实主义之间的美学风格。

关键词 夏俊娜;油画艺术;浪漫主义;超现实主义;意境

中图分类号:J205

引言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女性艺术家的创作逐渐成为中国当代艺术中一种不可忽视的力量。和男性艺术家相比,女性艺术家大多不喜欢去表现太多的外在的社会现象,而是倾向于一种心理描述和对于个体存在的思考,描绘内心的感觉与切身体验,与其个性化的色彩语言构筑了一个属于独特的“她”的世界。而夏俊娜的油画创作就是代表之一。

一 夏俊娜的油画艺术观念

夏俊娜的成长年代,正值当代中国改革开放,中西文化激烈碰撞的时代。那个时代的青年人,既是勇于追求的一代,又是容易迷茫的一代。对于青年时期的夏俊娜而言,她生活周遭一切的变化。然而生活在20世纪90年代的女性画家,和她的上一辈相比,却几乎没有生活的重负,这也就使对于生活的思考成为了她的生活的重心,决定了她选择比较自我的心态去创作,对于个体的叙事成为主要的。罗丹曾说,“最美的题材摆在你们的面前,那就是你们最熟悉的人物。”[1]画周围的熟悉的人和事,画少女的自我遐想,画美丽的童年印象,这些都是夏俊娜熟悉的和有兴趣表现的题材,当然,她不是现实主义者,而是一个浪漫主义,甚至是超现实主义者,因为她最终要表达的,或者说,她真心要表达的,是她的自我的梦幻世界。那是一个女孩面对现实与理想之间的落差,其既无法放弃理想,又无力追求的彷徨,沉迷的心态。

在夏俊娜看来,艺术不是一种感性和理性的价值判断之争,艺术的产生是先有感性还是先有理性,感性比理性之于艺术的意义和作用更大还是相反,都不是问题的瓶颈。真正的意义上的艺术,是关涉艺术家个性化,个人化观念语言的自足表现。就算作品形式上感性到极致,或者理性到极致,若与艺术家本身的精神状态任何相交点,不能带来某种心灵触动,这种实验充其量也是一种对于模式化观念语言的虚拟。所以,在夏俊娜的创作中,她以不合常规的叙述空间和光影秩序来创作她的艺术作品。她画面上的气氛,投射出她对幻想中永远不可能存在的环境的憧憬,因为这种永远不存在的梦境与现实落差,也就自然呈现了一种神秘的时空差异。于是,梦幻世界,异国情调,对夏俊娜而言,肯定是一种美好的想象空间,至于哪一国,哪一个时代,从来都不重要,她也不想搞清楚。嫁接在一起的中西审美观点,形成了夏俊娜对于浪漫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的神秘气息的热爱。

二 夏俊娜油画艺术的意境表现

夏俊娜在《我的艺术观》中写道,“我常常沉醉在自己的想象中,在这个绝对真空的世界里,一切都清晰可辨,一切又都模糊而未知,似与不似之间,平添了几分想象空间。”[2] 也就是说,在她的作品中,空间不是真实的物理空间,而是释放她的内心和想象的舞台,这使她作品中的意境出现了一种独特的效果。

夏俊娜的作品画面大都传递着一种宁静平和的气息,远离喧嚣,远离尘世,仿佛来自于一个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梦幻或者异域世界。她画面上的气氛,投射出她对幻想中永远不可能存在的环境的憧憬。

夏俊娜注重意境的装造和画面气氛渲染,比如豪華的家居陈设、精致的玻璃器皿等等。借鉴通透浪漫的视觉经验,浓烈的理想主义色彩轻而易举地打碎了传统的空间形式(图1)。她作品中的异国情调,既不是现实生活中的西方色彩,也不属于欧洲中产阶级的生活调子,只能说是她幻想中的异国,一种从来不存在也根本不会存在的情境。

夏俊娜还有几幅描绘自然风光的作品:《高原的云》《青春》(图2)《风》,其灵感应该是来自于画家对童年生活过的地方的印象——大青山下的蒙古草原,天高云淡,山青花繁。夏俊娜曾不无感概地说“草原上那些景象进入脑海,一辈子也不会忘记。”[3]然而,以自然为主的创造方式不是噱头经营,更不是形式拼凑,表现在夏俊娜的画面中成了特定生活环境下艺术家自我意识和艺术观念的留现。她通过描绘内心创造出的典型环境、道路来营造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使观者随她进入其精神的家园。自然是值得模仿的,首先它提供了丰富的色彩和形状,这是我们画家永远无法创造的。但是怎样从自然中再现人类的价值和精神,这里会有更丰富的养料滋润我们的创造力。

在夏俊娜的油画创作中,除了意境的营造体现出了其艺术观念,人物的刻画也显示出其与众不同的风格。都市少女始终是夏俊娜创作的主要题材,她的画中养尊处优的都市贵族,都寄托了她种种热切的情感理想和追求,那既是她自身情感经验的体现,也是当下中国女性的情感宿影。夏俊娜的创作以少女和花卉为主,在她的作品中,鲜花和少女其实只是一种符号。她画中的女孩大多有着相似的容颜,环境通常安排在充满阳光的室内或花园里。正如画家自己所言,“我需要一种无序的、感觉的、朦胧的、温暖的、女性化的感觉,鲜花和少女可以满足我的要求。”[4]夏俊娜的作品并不是要简单地呈现青春的无优和安闲,那些姿态优雅的少女精神上常处在一种莫名的困惑与不安之中,像是刚从感伤的梦中醒来,给人带来一种忧郁茫然的感觉,整个作品中弥漫着沉重而孤寂的情绪(图3)。现代都市中生存的压力,对未来的茫然,在这些看似闲散的女孩身上均表露无遗,所以它的作品似乎是现代都市的写照,又似乎是青春少女的一个梦。

三 夏俊娜油画艺术的表现形式

首先,夏俊娜的油画创作每年都会有一两个表现主题,用一系列的绘画来表现。每张画都围绕同一的主题,但是每张画又在内容、表现手法、风格方面有所变化。比如:《青春组曲》系列、《唐宋人间》系列、《酒颂》系列等。这样的系列的表现形式是为了更加全面充分地表现主题。

1995——1998年,夏俊娜在造型语言方面做了深入的实验,代表作品是《城市边缘》(图4),在构图上不拘于严谨平衡而以动荡变化取胜。在夏俊娜的作品中,人物很少位于画面的中心,很多作品中的人物完全处于画面的边缘或在花草的遮蔽中,画面构图比较独到。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夏俊娜的作品大多采用二维效果。在三维空间中不断拓展二维的可能性是夏俊娜的画面的另一个风格。夏俊娜说,“在绘画语言方面,我试图打破正常的叙述空间和光影秩序,重新解构画面。”[5]1995年后,夏俊娜的画风曾一度的工整细腻,如1996年的《秋日》。1997年,夏俊娜又尝试改变从前常用的竖构图和方构图,采用了横向构图,这种构图方式有一种平视的效果,加强了组画的宗教气氛。同年,夏俊娜开始了《青春组曲》(图5、图6)系列二的创作。从画面效果看,1995年的组画一具备夏俊娜本来就有的亮白与灰黑色块交叉跳跃的画面感觉;组画二色调灰暗,背景出现了高原,虽是同样的浅吟低唱却仿佛是来自另一个世界,与组画一形成了强烈的对比。2000年后,夏俊娜画了很多小尺寸的纸本粉彩,画面虽小但相当精致。其间,夏俊娜开始探索虚实的对比融合,她2002年的一些作品已没有从前生硬呆板的感觉,虚实变化自然统一,空灵的画面很好地营造出一种迷离的气氛。2000年的《酒颂》系列、2001年的《听琴图》系列乃至2003年的《唐宋人间》系列,夏俊娜采用的都是竖向构图,体现出她内心深处对中国卷轴画的钟爱。

夏俊娜的创作曾经受西方浪漫主义和印象派艺术的影响。浪漫主义强调丰富的想象力,主张用夸张的手法、瑰丽的艺术语言来创造出情感世界。浪漫主义的主导思想是心灵解放,重视情感的表达。印象派则特别注重鲜明强烈的色彩。夏俊娜笔下的人物永远处于光与影的包围之中,这使得她们在阳光与鲜花的环绕中尽情地喧泄着青春,这也正是夏俊娜的作品带给观者的感受。

夏俊娜生活的时代正是国门大开、西方文化陆续涌入之时,原来的艺术规范正在慢慢瓦解,而新的较成熟的艺术思想还未建立。而夏俊娜正是作为新生代的“毛丫头”无所顾忌地去迎接现代艺术的洗礼,跨进“自我”艺术的世界。夏俊娜没有负担,视野开阔,在艺术上较快的创立了自己的风格。夏俊娜谈到自己的艺术风格时提到她从未主动地去追求什么艺术风格,她能做的只是要从自身的生长经历及审美体验中去发掘出令她心弛神迷的东西,然后再依据自觉的美感来组织拼贴它们。

结语

夏俊娜的艺术创作,给了我们以深刻启示,那就是作为女性,如何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如何调动自身的感性优势去创作;如何在经历了学院教育后,依然用自我的方式去表达内心的感受。我们分析某位画家及其作品,是为了更好地找到我们自己對生活对未来的感受,我们在探索绘画这种独特的视觉语言中,会遇到很多问题,当代艺术的多元化格局,意味着选项的多种可能,其中无论是非对错,都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内涵。我们今后要面对现实,在对生活与艺术的双重感受之间,潜心倾听内心深处真实的声音,在不间断的探索实践中,选择最合适我们自己的表现方式。这一求索的过程也许就是绘画带给我们的最深切的感受吧。

[参考文献]

[1]水天中.申玲[M].南宁:广西出版社,1998.

[2]叶梦,邹建平.美丽欲望[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3

[3]郭卉,夏俊娜:坚持绘画的“纯粹性”[J].中外文化交流,2003,(1):10-12.

[4]陈倩,夏俊娜:逃脱闹市的美女画家,http://bbs.youthvision.cn/viewthread.php

[5]贾德江.中国著名油画家技法讲座.夏俊娜浪漫主义油画艺术[M].北京: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超现实主义浪漫主义意境
打开《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研究(1950-1960)》
春色满园
行走的贾科梅蒂
浅析痖弦诗歌中的超现实主义特点
从浪漫主义角度浅析狄更斯的《远大前程》
浅析拉赫玛尼诺夫《g小调钢琴前奏曲》的演奏技巧
浅析《总统先生》超现实主义影响下的社会现实描写
一朵花的意境
环境——雕塑意境的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