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蕴丽
摘要: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任课教师基本都是兼职教师,教师队伍不稳定,常常被边缘化。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是提高品德课教学质量的保障。
关键词:品德教师 角色模糊 边缘
【中图分类号】G623.1
小学品德课是对学生系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必修课程,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導渠道,是我国学校教育社会主义性质的标志,它对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起着重要作用。本学期,在集体下校的同时,加大了个人调研力度,历时一个半月,走访了18所学校(其中城区9所,农村6所,周边3所)。采用听(走课表随机随堂听课);看(观察师生课堂表现和情况反馈);谈(听课后及时交流访谈);查(检查教师备课笔记学生作业)等多种形式,对学校常规管理、师资队伍、课堂有效性、学生课业减负、课程目标落实及开课情况等进行了调研。结果如下:
一、师资方面
(一)几乎没有专职教师
十八所学校中共有95人担任品德教学工作。从年龄段来看,老龄化严重,50岁以上48人,占51%;35岁以下28人,占29%。从专职角度看,有7人是专职教师,92.6%分别由语文、数学、音乐、综合实践等教师兼任。从担任品德课的累积年限来看,任教在十年以上的只有8人(基本接近退休年龄),占总数的8.4%;教本学科1—2年的有51人,占总人数的53.7%,说明我区长期任教本学科的老师偏少,缺乏年富力强的中青年教师。
(二)教师队伍极不稳定
课改初期,本学科有40多名骨干教师。现在,30多岁的他们,有的当了校长,有的当了教务主任和大队辅导员,所有人都充实到了语文和数学教学队伍中。每当老教师退休了,或者语文、数学老师有事有病缺人时,就会让品德教师补充进去。还有,不教语文课或者数学课,永远都当不了班主任,各种荣誉不会眷顾品德教师。所以,品德教师队伍极不稳定,每个学期、每个月甚至每一周都有变化。
二、课程实施方面
从教师问卷调查中发现,所有老师按照“以教材内容为主,其它课程资源为辅”的原则进行备课。67%以上的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时选择了“教师教学用书”、“课程标准和单元目标”、“自身教学经验”;85%的教师会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兴趣”来进行教学活动设计;80%以上的教师选择“利用教材配备的资源”和“利用师生自身的课程资源”;65%以上的教师会将多媒体教学应用于“呈现教学内容”以及“创设活动情景”上;有20%的老师还选择了“解决重难点”。与老师们交流中发现,80%以上有较为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知道课程改革发展的方向,但对于课堂有效教学的认识还不十分清楚,对品德课堂组织的技能技巧还比较匮乏。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课时有时缩水。虽然课程表上都排足了课时,但实际上,品德课还是“机动课”,“主科”时间不够用的时候,便成了“替补”。品德课常常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闲时能保证课时,忙时首当让路。
(二)师资配备随意。工作量不够的教师,用品德课等“小科目来凑”。授课过程中存在随意调课、缺课现象。每当学年末全区抽考的时候,品德课有时被“挪用”,小学高年级更为严重一些。
(三)专职教师匮乏。大多数都是兼职教师,个别教师还身兼多课——品德课、信息课、英语课、手工课于一身。老师们没有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钻研《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和教材,因此,有的老师很难准确把握课程目标,忽略了学生的亲自体验,出现了把品德课上成了看图说话课,只注意逐字逐句地讲解教材的语言文字,一幅图一幅图地介绍画中的人物场景,对于背后的隐形涵义、道德情感涉猎不深。
三、学生方面
新一轮课程改革在教材上发生了很大变化,无论编写理念还是编排方式,都更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关注学生的发展。教材中的很多图片、故事、游戏对学生具有吸引力。调查得知,多数学生喜欢 “做游戏”、“角色扮演”这些教学活动方式。87%的学生在回答“你会按照自己在品德课中学到的去指导自己的言行吗?”时选择了“有时会,有时不会”;92%的同学说通过品德课的学习提高了“搜集材料整理材料能力”;85%的同学提高了“学会分析问题辨别是非的能力”;65%的学生认为品德这门课程对学习生活“用处很大”;占半数以上的学生课后没有兴趣近一步去了解品德课中的问题。
理想和现实有距离,校内和校外不一致。学生们期待老师多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和游戏,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明理导行;现实是有的教师教学方式简单单一,不能让图中的场景和学生的现实生活对话。在学校,我们教育孩子要遵纪守法,尊老爱幼,诚实守信,关心他人;现实是社会道德底线一再被突破,“我爸是李刚”的社会现实充斥着孩子的生活。学生走出校园,是相信品德教科书、老师?还是眼见为实?品德教育遭遇到了价值的灰色地带。
以上这些是全国普遍存在的问题,不是哪一个人能解决的,需要行政部门的力量,需要学校、老师、家长共同努力来扭转这种局面。
四、几点建议
1.尽快完善品德教师的考核评价体系。教育行政部门要有相关的指导文件,把品德教师的考核评比、评优评先进纳入考核体系当中。用行政手段强化品德学科,加大监管力度,使每所学校、每名教师都重视品德课的教学,不拖、不拉、不欠一节品德课。
2.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品德学科教师队伍。稳定的教师队伍便于教师较系统的去钻研教材、教学方法等,也便于课堂教学经验的积累和研究。年终评优或职称方面要往品德教师倾斜一点,来提高品德教师教育教学积极性。
3.提高对本学科重要性的认识。“品德与生活(社会)”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某种意义上讲,该学科教学目的是把学科教学与思想品德教育和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造就适应社会发展的合格人才,这恰恰是素质教育的意义所在。因此,要杜绝人为的主科和副科之分,不管是专职老师,还是兼职教师,只要承担本学科教学,就要尽心尽力地上好这门课程,这是责任,也是应尽的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