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鑫
研究性学习是知识经济时代人们重新审视传统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而提出的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它强调学生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主动探究以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是基础教育中高中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作为山区高中地理教师,要在高度关注研究性学习的最新进展,不断更新教育观念,紧跟时代步伐的同时,要针对山区研究性学习存在的主要问题,立足学科实际,创造性地开展研究性探讨。
一、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支持环境建设不力,研究性学习的条件不佳
众所周知,在高中地理教育中,开展综合性、开放性、社会性、实践性很强的地理研究性学习,必须从班级、学校、社区三个方面人手,加强支持环境建设。
目前,山区经济文化落后,信息相对闭塞,现在的高中生还没有完全摆脱应试教育的羁绊,班内研究性的氛围不浓,合作讨论和小组竞争意识不强,研究性学习几乎是少数“尖子生”的专利。从学校的情况看,山区财政困难,学校建设和管理的资金全靠自筹解决,沉重的债务负担,无力满足研究性学习所需的信息设备、实验设备和人员配备的要求。从社区环境看,由于地方贫困,学校难以得到社会各界资源、设备、资金及技术的支持与援助;封闭式的学校资金緊张,几乎不与外界交流,也就难于将社区专业技术人员融入到学校的研究性学习中去。
(二)师资队伍薄弱,缺乏科学的研究性学习内容
据人民教育出版社杨爱玲老师的研究,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内容的生成方式,有三种,即“同心圆生成方式”“对立园生成方式”和“相交园生成方式”。这就需要地理教师作深入细致的研究,以便确定科学的研究性学习内容。在山区,普通中学出高价聘请地理教师;重点中学地理教师数量少任务重,一名教师需要承担七八个班的课程,仅上课一项就疲于奔命,哪有时间和精力去进行研究性学习内容生成方式的研究?为了应付上面的检查,制定了书面的研究性学习计划,提出了几十个研究性学习推荐课题,这种在缺乏理论指导下杜撰出来的研究性学习内容,应付检查或许有效,实际行动几乎无效。
(三)生存危机压力过大,研究性学习无时间保障
地理研究性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开展地理研究性学习的方法,独立开展研究性学习,并在其过程中构建自己的地理知识,培养自己分析地理问题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这一目标的实现,大体要经过“范例学习”“模拟学习”和“独立学习”三个阶段,而这三个阶段的完成,没有时间保障是难以凑效的。
作为贫困山区的高中生,他们的父辈大多数以务农和打工为生,生活在社会的底层,生存压力很大,为了不重蹈父辈的覆辙,把改变命运的砝码全压在了高考上。于是乎,教师忙于备考、学生疲于应考、家长盯着高考。“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状况不能改变,研究性学习的时间就没有保障。2014年6月,我们组织了高二、高三的学生参加“全国中学生地理研究性学习实践活动竞赛”,要求所有学生必须在暑假期间完成自己所申报的课题,开学后,不少学生因家长请家教占有了全部时间而没有完成任务。
二、应对主要措施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在地里教学中采取了如下应对的解决办法。
(一)革新教学方法,营造研究性学习的氛围
华东师大钟启泉教授指出:“研究性学习”就是旨在变“灌输中心的教学”为“对话中心的教学”的基本策略。由此可知,尽管山区研究性学习条件不佳,支持环境建设不力,只要我们深刻领会研究性学习的宗旨和意义,不断革新教学方法,努力提高学习兴趣,定会营造出浓厚的研究性学习氛围。我们的做法:第一,想方设法建立互助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如建立值日生互教制度、师生角色转换制度等。第二,实施“指导自学教学法”,提高自我发展的能力。我们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的“指导自学教学法”将地理课堂教学划分为四个阶段,即教师指导一学生自学一总结归纳一运用创新。其中第一和第三阶段,主要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第二和第四阶段,则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两个作用相互交织,相得益彰。第三、课中有意设置悬念,激发学生探究兴趣。例如,在讲“地转偏向力”时,我给学生讲故事:从前,一位学生物的大学毕业生,在晚饭桌上给同伴讲述自己的新发现——所有的漩水涡都按同一方向旋转。你知道是什么方向吗?不做实验没有发言权。同学们利用水杯盖的小洞在寝室里盛水作多次实验后,到教室里与我理论,我们师生共同分析原因后,再做实验检验。如此反复,师生间、生生间均有收获,彼此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提高教研能力,探讨研究性学习的内容
在高中地理教育中开展研究性学习,首当其冲便是确定科学的研究性学习内容。作为高中地理教师,一方面,要时刻关注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内容生成理论的最新进展,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全面审视高中地理的教学内容,依次确定科学的研究性学习内容。另一方面,带头对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做好学生的表率。就拿《宇宙中的地球》一章来说,我们先后在报章杂志上发表了“你知道地球在衰老吗?”(《学校于家庭》2008年1月8日)、“谈地球和月球的国界”(《地理教育》2006年第5期)等。教师教研能力的提高,是实施研究性学习的关键。
(三)加强实践环节,开创研究性学习新局面
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的综合性、社会性、开放性和实践性告诉我们,在生存压力极大的贫困山区实现研究性学习零的突破,必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排除各种干扰,尽一切可能为学生提供亲身实践的机会,充分展示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我们的尝试:一是举行小型课前地理新闻发布会。全班学生按名册顺序轮流搜集近期发生的国内外地理事件,绘出简图,写出演讲稿,经教师审阅后,在地理课前5~7分钟内,向全班发布。如“伊拉克战争”“印度洋海啸”等。二是分小组开展地理课外活动。课代表按座位将全班同学划分成4~8人的学习小组,依据教学进度分组开展活动。如“月相观察”“地理坐标的测定”“校园平面图的绘制”等。三是开展社会调查。每学期的长假是我们开展此项活动的最佳时机,我们要求学生对所在乡镇及社区的环境、资源及人口等状况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撰写地理小论文,取得了初步成效。如张易蒙同学的“家乡又变绿了——张湾区西沟乡实施退耕还林政策的调查”一文,在《十堰二中》(2012年第2期)上发表。等还有其他一些同学都有一些好的作品在校级刊物上发表。这些成绩虽然微不足道,可对于贫困山区来说,如同星星之火,只要我们不懈努力,定会成为燎原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