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推广中医体质辨识的中医教学方法

2017-04-10 01:47谢裕竹
速读·中旬 2017年1期
关键词:中医体质方法

谢裕竹

摘要:现代人越来越关注提高健康水平和生命质量。中医体质学是注重个体诊疗、提倡健康生活的重要医学养生知识。运用中医诊断学推广和普及中医体质辨识标准,是现代人传承光大中医体质学的有效补充手段之一。

关键词:中医诊断;中医体质;方法

随着人本意识的增强,人们对自身体质的关注度和养生保健的需求度与日俱增,“中医体质”上溯到《内经》时代,途径各代著名医家的研究,直到20世纪80年代,以《中医体质学》著作为标志,阐述了“中医体质学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研究人类各种体质特征,体质类型的生理、病理特点,并以此分析疾病的反应状态、病变性质及发展趋向。从而指导疾病预防、治疗和养生康复的一门学科”。中医体质学为体质辨识及与中医体质相关疾病的防治、养生保健、健康管理提供了依据,彰显了中医预防医学的优势,对构建现代人的体质特征体系、研究社会因素与体制特征的关系有重要意义。

2009年4月《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提出了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等九个类型及判定依据,并强调以量表问卷的形式,开展广泛现代人群的社会调研和定向人群的跟踪调研,着力研究体质与家庭结构、社区环境、行为方式、生活习惯、劳动锻炼、职业特点、文化水平、医药技术等社会因素的关系形式和关系途径,从而发现性别人群、年龄人群、职业人群、社区人群体质的总体特征和发展变化规律。但是大量冗长的问卷和庞杂的样本分析,存在时间长、判定慢的问题。

因此,采取简易、直接、便捷的判定手段,普及中医体质的辨识方法,提高分析运用的能力,采取适宜大众学习、培训的教学方法尤为重要。“望闻问切”四诊合参是中华民族传统的诊断方法,浅显易懂,于大众皆可用之。笔者运用中医诊断法阐释、普及中医体质辨识标准,将传统与现代的中医精髓普及传承并发扬光大,也是民族文化责无旁贷之重要责任。如下例述一二,愿能为学者们进一步的深入探究抛砖引玉。

一、望诊

1.望形体,正常者是比例协调、结实灵活。

(1)偏胖者:若23≤体重BMI指数≤30,肌肉结实,行动灵活,多为平和、痰湿、湿热质。若BMI≥30,慵懒、倦怠、沉重,多为痰湿、兼阳虚或气虚质。

(2)偏瘦者:若肌肉松软,说话有气无力,多为气虚质。若精瘦结实,精力旺盛,多为阴虚质。若干瘦且口唇发暗,皮肤干燥,多为瘀血质。

2.望气色,正常者是明润含蓄,红黄隐隐。

(1)面色暗黄者:若没有光泽、血色,多为血虚质。若面黄油腻,有痘疹,多为湿热质。若面黄眼圈泛黑,多为瘀血质。

(2)面色发白者:若无血色、光泽,多为阳虚质。

3.望神气,正常者是反应灵动,精神抖擞。

(1)兴奋躁动者:若神情爽朗,举止不停,多为阴虚内热、阳虚上热下寒或湿热质。

(2)内向安静者:若性格消沉、郁闷不开朗,多为气虚、阳虚、血瘀或气郁质。若反应迟钝、动作缓慢,多为痰湿质。

4.望眼神,正常者是目光有神,眼眸清亮。

(1)若目光炯炯有神:多为平和或阴虚质兼内热。

(2)若目光呆滞无神:多为阳虚、气虚、血虚质。

(3)若眼睛浑浊,或有血丝、眼屎多:多为瘀血、痰湿、湿热质。

5.望舌头,正常者是大小适中,淡红舌、薄白苔。

(1)舌头胖大者:若舌色淡红,质软嫩,边有齿痕,多为阳虚、气虚质。若舌头颜色偏红,食欲旺盛,或舌体肿胀,多为湿热质。

(2)舌头瘦小者:若为舌淡红,舌体萎软无力,多为气虚、血虚质。若舌体小而红,舌苔极少,多为阴虚质。若舌色紫暗,有瘀点瘀斑,属于瘀血质。

(3)舌苔厚薄辨识:若舌苔长期厚腻,且淡黄色,多为痰湿、湿热质。若舌苔少甚或无,多为阴虚质。

二、闻诊

1.听声音。正常者是底气足,洪亮清透,见于平和质。若有瓮中之声,多为痰湿质。若中气不足,声弱语低,多为气虚质。若经常无缘无故叹气、舒吐长气,多为气郁质。

2.闻气味。若口中有异味,黏腻,多為阴虚、痰湿、湿热质。若汗多体味重,属于湿热质。

三、问诊

1.问寒热。若不耐寒热,气候适应力差,属于气郁、气虚质。若畏寒怕冷,在冬季手冷过肘、足冷过膝,多为阳虚质。若畏寒头晕、心慌萎靡,多为血虚质。若畏热喜凉,常年手脚心发热汗出者,多为阴虚、湿热质。

2.问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若规律作息,经常运动,多为平和质。昼夜颠倒,多为痰湿质。缺乏运动,多为气虚质。暴饮暴食、挑食,多为气郁质。喜吃夜宵、甜糯食品,多为痰湿质。喜食干香、辛辣、零食类食品,多为阴虚质兼内热。

四、切诊是中医诊断学中诊断疾病的难点,可针对有中医基础的医学生进行联系教学

通过中医诊断初步形成对中医体质的辨识,掌握基本的原理和方法,从而针对不同体质的个体予以医护,方能事半功倍。如气郁体质是生理、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领域的主要影响因素,其广泛的负面影响应受到充分的重视和调护。因为体质虽然是相对稳定的个体特征,但是具有后天可调性。合理的药食是调整体质、纠正体质偏颇的重要方法,采用药物进行干预,调整痰湿体质的偏颇,就被证明是有效的方法。另外,良好的行为方式和生活习惯对于改善体质偏颇、提升生命质量也是非常有效的途径。

中医的理论和方法,如果能明白其中道理,解释通了就是科学;只知道有效果,有价值,却不明白其中道理,也不去探寻,只冠之以“经典”之名,就是盲目迷从。不论是从中医还是西医的角度去阐释“体质”理论,都是人们对健康的企盼,因此不断发展或改进,是医学发展的必然。即使自己明白了其中道理,但不能要求所有人都用自己的方法去了解中医,就要求我们用各种不同的方法来表达中医的精髓和价值。中医理论即使万古常新,也需要“随物而鉴形”,让更多的人理解、接受和学习。

猜你喜欢
中医体质方法
学习方法
淮安市中职女生原发性痛经的中医体质研究
中老年癌症易感人群的中医体质研究*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中医体质与中医证型的关系研究
经HAART治疗HIV/AIDS患者中医体质类型初步探析
中医体质对穴位贴敷治疗支气管哮喘疗效的影响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赚钱方法
捕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