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海涛
摘要:中等职业学校开设以“审美教育”和“美感教育”为主的美育课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必不可缺的。美育与其他学科之间关系密切,相互促进,相互制约。本文对中等职业学校美育教育教学的重要性进行阐述。并且结合教学实际,对美育教学提出自身看法。
关键词:美育;中等职业学校;价值观
G711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什么是美?什么是真正的美?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或许是一知半解,或许是一无所知。因此中等职业学校开设以“审美教育”和“美感教育”为主的美育课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必不可缺的。美育與其他学科之间关系密切,相互促进,相互制约。
一、 美育的含义
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察元培说:“美育者,应用美学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可见,美育是审美与教育结合的产物,它的本质特征就是情感性,它的最终价值是指向“至高的善”。它所要培养的审美意识及其倡导的审美的人生境界,是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人们共同追求的至上理想。
二、美育教育教学在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
美育既通向人类历史文化的最大纵深,又关联着人类社会的未来,它是不同时代,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进行对话的桥梁。美育的加强与否,不仅关系着一个民族的兴衰,更关系着人类社会的生存质量。所以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在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中,是十分必要的。通过美育学习,不仅能学习美学知识,步入美的王国,还能学会如何鉴赏美、评价美、追求美。通过美育学习,可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审美能力进而形成正确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一)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完美人格。美育对学生情感的培养与提高,有着特别重要作用。历代思想家、教育家和艺术家,都十分重视美育对学生情感的陶冶和净化作用,强调通过美育来培养学生美好、和谐的情感和心灵,从而实现完美人格的构建。
(二)健全审美心理结构,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审美教育之所以在整个教育中具有特殊的地位与作用,是因为他可以培育和健全学生的审美结构,培育学生的感知力、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有利于促进心理结构的内化培养。美育是素质教育中的一部分,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将知识等转化为人的一种精神素养,使之具有真、善、美相统一的人格。
三、美育教育教学在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具体实施
美育教育教学是通过学校各种艺术课以及自然和社会生活中美好的事物来进行。其中音乐教育教学就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之一,音乐教育是学生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升华灵魂的美育过程。音乐教学中美育的重点是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学生在学唱歌曲或听教师领唱时,通过第二信号系统,根据书面歌词或口头唱曲的表达,在头脑中重现某一事物的形象,这只是再现型的想象;而如果学生能通过积极的记忆联想活动,将原有的审美表象生发,有所补充,或重新加工组舍,创造出新的形象,这就属于创造型想象。因此,教师不能代替学生去体验美,不能一味地把自己已体验到的美解说给学生听,那样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感到“别人嚼过的馍没有味道”,其发现音乐美、认识音乐美、品位音乐美的能力也就得不到提高。所以,教师在上音乐教学时要特别注意让学生当课堂的主人,在音乐课上注重采用游戏体会音乐美,把游戏带进课堂,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音乐,让他们感到音乐课是有趣的课;理解音乐的情感美;感受旋律节奏美;育教于美,为学生创造美的情景。音乐教育的本质就是审美教育,就是培养学生的审美修养和审美情趣。
四、美育教育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
美育是一种实践活动,其内容是非常广泛的。它不仅包括对文化艺术的鉴赏,对自然与社会生活中美的鉴赏,也包括对教学科学的审美。而接受美育的对象也是十分广泛的,包括不同年龄、不同层次、不同行业、不同专业的各种人。对于不同类别的人应采用不同重点的美育途径和选择内容不同的形式。学校的美育教育教学要围绕培养目标进行,结合专业特点进行。要注重专业特点,挖掘专业中的美育因素,提高学生在专业课程中对美的认识,更好地促进专业课的学习。
(一)在美育教学中应以“陶冶情操为目的”。教师教学的出发点要避免“以学生一定要学会某种知识或某种技能为目的”。应该以陶冶学生美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和探索求知的兴趣为目的。我们欣赏天鹅湖舞姿的艺术得到美的享受和启迪,但我们不一定要学会跳芭蕾舞,也不一定要花许多时间去跳芭蕾舞。
(二)教师应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多做具体的实践性指导。比如学生日常作业、试卷、绘图、实验过程的设计与操作,学校、班级、寝室环境的美化,都应做到正确、美观。只有平时注意培养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良好意愿、习惯和实践能力,才能为社会培养更多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周绍萍. 试析美育在现代化教育中的实施与影响[J]. 青年文学家. 2009(09)
[2]孙心世. 美育途径刍议[J]. 云南教育. 1998(Z2)
[3]田虎. 中小学美育的困境与对策[J]. 现代教育科学. 201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