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谈到这个话题的时候,我们首先要分别了解“人文知识”,以及“教师素养”这两个概念。尔后,我们才能更加明确地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所在。什么是“人文知识”呢?我国《辞海》中这样写道:“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那么我们现在所说的人文,或者人文精神,或者人文思想,显然是指人类文化中先进的、科学的、优秀的、健康的部分。我国教育中,由于急于培养有用之才,因此常常忽视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加之授课形式主要以教师传授为主,内化不足,所以培养出来的学生虽然具有一定的知识、技术或艺术,但往往知识面狭窄,能力畸形,缺乏较深厚的素养,特别是作为现代人的综合素养。其中,尤其是人文素养。那么教师这个行业主要需要具备哪方面的人文素养呢?关心学生生存、促进学生发展是教师区别于其他社会角色的职业特征,也是教师人文素养的核心。支撑和服务于这个核心的是教师的人文知识、人文精神和人文教育方法。人文知识,是教师人文素养的基本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历史知识、哲学知识、美学知识等方面。人文精神,是教师人文素养的核心要素。现代教师要具备的人文精神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一、具有强烈的教育使命和责任心。我们的学生、下一代的精神面貌如何、生存方式如何,他们是否有道德、有能力、有信心、有活力、有尊嚴,全靠我们今天的教育。
二、对教育的理想不断追求。没有理想的教育,便不能造就理想的人。我们应该不断追问:什么是教育的真谛?什么是教育的最高境界?教育的远景应该怎样绘就?在接一批新的学生时,有没有确立你的目标?特别是我国现在的大学教育,大学生们普遍缺乏远大理想,大学老师应从最基本的培养开始,积极引导与培养学生树立健康、正确的职业理想。
三、积极维护教育的公平。我们要积极维护教育的公平,关心弱势群体的教育,关心教育机会的平等。在教学活动中,摒弃标准化、同步化、统一化,对待不同出身、不同智力、不同性格,一视同仁、一律平等地对待。
四、以学生生存和发展为本。以学生的生存为本,就是我们的教育教学要提升学生的生存质量,让学生在现实的学校生活中积极勤奋、心灵充实,并为学生未来生活的幸福打下坚实的基础。以学生发展为本,要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要给学生提供最大的选择机会,包括学习时间、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等,使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最大的张扬。
五、以宽容之心善待学生。意味着教师要把自己放在学生的位置上,和学生一起去感受和体验,去感受他们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期待以及沮丧的心情。
教师的基本素养主要包括: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知识素养、能力素养、职业心里健康四大部分。
一、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是从教师对待事业、对待学生、对待集体和对待自己的态度上来体现的。
二、教师的知识素养包括:政治理论修养、精湛的学科专业知识、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其中专业学科知识和文化知识是教师所教授的专业知识的能力及怎么教的问题。
三、教师的能力素养主要包括:语言表达能力、教育教学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自我调控和自我反思能力。此外,对于高校教师,还应该具备教育科研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
四、职业心理健康是指一个优秀教师所应有的心理素质。主要包括:高尚的师德、与学生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健康的人格。其中,教师的人格素养对学生的发展起着推动作用,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它主要表现为:积极乐观的情绪、豁达开朗的心胸;坚忍不拔的毅力;广泛的兴趣。
因此,只有通过提高教师自身的人文素养,正确恰当地处理好知识与情感,知识与价值,科学与人文的关系,才能更好地激发自己的潜能,不断提高和超越自己,为应对困难与冲突提供心理保障。
那么,该如何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呢?首先,要向书本学习。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学习,常常进行阅读,从书本中汲取营养,学会思考。其次,要向他人学习。不仅要向专家学者和同行学习,而且还应该向自己的学生学习,因为“教学相长”,“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再次,要向实践学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要想获得真才实学,就必须向实践学习,只有在实践中才能获得更加丰富的知识,才能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素质。
可以说,没有学习,就没有教师的成长。总之,努力读书和学习,不停歇地读书和学习,是提高教师人文素养、培育人文精神的必备条件,是教师成长为优秀教师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黄济,王策三主编.现代教育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2]孙喜亭著.教育原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3]胡德海著.教育学原理[M].甘肃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4]郑金洲著.教育通论[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5]石中英著.教育学的文化性格[M].山西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6]项贤明著.泛教育论——广义教育学的初步探索[M].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作者简介:石彦林(1983-),女,汉族,籍贯:山东省青岛市。大学讲师。研究方向:法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