桡动脉穿刺法在新生儿采血中的应用

2017-04-10 01:53辛晓敏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7年4期
关键词:瘀斑桡动脉针头

辛晓敏

桡动脉穿刺法在新生儿采血中的应用

辛晓敏

目的 探讨桡动脉穿刺法在新生儿采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0例需采血的住院新生儿,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采用桡动脉穿刺,对照组采用股静脉穿刺,将两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部位形成瘀斑或血肿及标本凝血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患儿一次穿刺成功率、局部形成瘀斑或血肿率、标本凝血率分别为92.0%、5.0%、0,均明显优于对照组74.0%、17.0%、8.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桡动脉采血与股静脉采血相比较,一次穿刺成功率高,穿刺后不易形成局部瘀斑或血肿,标本无凝血现象,是新生儿的理想采血方法,值得推广。

桡动脉;穿刺;新生儿;采血

新生儿入院后,需要抽血进行化验检测以明确诊断和治疗,然而其血管细小,穿刺难度高,如操作不慎易导致穿刺失败及局部瘀斑或血肿的发生[1-5]。临床上以往常采用股静脉采血法,但股静脉位于股三角区内,定位困难,新生儿活动度大,需要有效的肢体按压,增加了患儿的痛苦,并且一次穿刺成功率低。有专家认为,静脉血、动脉血和毛细血管血在化学成分和细胞成分方面只有细微的差别[6,7]。目前,新生儿多采用桡动脉穿刺法采集血液标本,桡动脉位于腕部易暴露,在第二腕横纹与大鱼际肌腱向腕部延长线的交叉点上[8],其具有定位准确,穿刺成功率高、安全等优点,基本取代了股静脉采血方法。本科于2015年1月~2016年1月对新生儿桡动脉采血与股静脉采血的方法进行对比,效果十分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本科住院并需采血的新生儿200例,其中男112例,女88例,胎龄30~41周,日龄0.5~28.0 d,体重1400~4700 g,将患儿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00例。

1.2 方法

1.2.1 观察组 采用桡动脉采血方法。①用物准备:治疗盘、消毒液、棉签、5 ml注射器2支、头皮针、采血试管、血气分析备肝素液。②患儿取舒适卧位;③使用十字法定位桡动脉搏动点[9]:自桡骨茎突处作一水平线,再从其内侧,即近桡侧外1/4处作一垂直平分线,两线交叉成“十”字型。常规消毒后,操作者持针在腕横纹肌上0~0.5 cm处呈15~20°斜刺进针,当针头进入1/2~2/3时即进入桡动脉,如不见回血,可稍移动针头的方向和深度,再慢慢退针,遇到一股冲力感,血液流出,左手固定针头,右手轻拉注射器针栓,抽吸足量血液后拔针,不可按揉,在针眼上方约0.5 cm处按压3~5 min[10],按压力度不宜过重或过轻,待患处出血结束方可停止按压。1.2.2 对照组 采用股静脉采血方法。①用物准备:治疗盘、消毒液、棉签、5 ml注射器2支、头皮针、采血试管。②患儿取仰卧位,固定大腿外展成蛙形,暴露腹股沟穿刺部位;③在患儿腹股沟中、内1/3交界处,左手示指触及股动脉搏动处,右手持注射器于股动脉搏动点内侧0.3~0.5 cm垂直穿刺[11],边向上提针边抽回血,见回血后固定针头,抽取所需血量,拔针后以消毒干棉球按压穿刺部位,待患处出血结束后再稍压片刻。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儿一次穿刺成功率、局部形成瘀斑或血肿率、标本凝血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采血效果比较[n(%)]

3 讨论

3.1 桡动脉穿刺的优点 ①桡动脉穿刺操作方便,可1人进行,穿刺成功率高,有效缩短了采血时间,即使穿刺失败也不易形成血肿,同时,穿刺处渗血少,止血容易,不易造成穿刺处青紫[12-15]。股静脉采血需2人完成,垂直穿刺针在血管内少,退针时不易固定而提出血管外,反复穿刺容易引起皮下血肿,造成标本凝血,增加患儿痛苦。②桡动脉穿刺时暴露部位小,可在温箱内操作,有利于保暖。而股静脉穿刺需要暴露下肢,不宜在温箱内操作,容易引起患儿体温的波动。③桡动脉附近无重要神经和血管,不易发生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而股静脉在股三角区,与股动脉及股神经相邻,易误伤动脉及神经。④桡动脉穿刺前只需常规消毒即可,穿刺部位不易受污染。而股静脉由于接近会阴部,容易造成污染穿刺部位造成感染。⑤桡动脉采血可用于血气分析检查,为诊断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同时,减少了患儿的痛苦。而股静脉采血不适于血气分析检查。

3.2 桡动脉穿刺的注意事项 ①熟悉桡动脉的解剖位置,准确刺入桡骨茎突与第一掌骨间隙处,此处动脉血管易于固定。桡动脉穿刺时,针头进入动脉后易引起动脉收缩,往往不能立即回血,需稍带片刻可见血液涌出。因此,穿刺后如未见回血,不可急于进退针头,以免造成穿刺失败。②由于桡动脉较静脉滑,因此进针的速度宜快,为了避免桡动脉的滑动,可以让患儿的手腕尽量向后延伸,从而使桡动脉固定,皮肤绷紧,更容易掌握进针的力度。③穿刺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指端皮肤颜色,温度及患儿的一般状况,若出现皮肤苍白,温度降低等缺血及其他异常表现,应立即停止操作。④取动脉血气分析检查时,迅速将针头插入胶塞内,防止空气混入。⑤对有出血倾向、凝血机制差的新生儿,应延长压迫时间,直至出血停止为止。

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桡动脉采血的观察组患儿一次穿刺成功率、局部形成瘀斑或血肿率、标本凝血率分别为92.0%、5.0%、0,均明显优于采用股静脉采血的对照组74.0%、17.0%、8.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桡动脉穿刺法在新生儿采血中效果更好。

总之,桡动脉穿刺操作简单、安全、快捷、实用,具有穿刺成功率高,不易形成血肿及标本不易凝血等优点,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1]胥清蓉.浅谈周围静脉穿刺致皮下血肿的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中华现代临床护理学杂志,2014(14):325.

[2]盛晓霞,黄爱娥.浅谈周围静脉穿刺致皮下血肿的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医药前沿,2014(14):325.

[3]程久琪,张帆.真空法周围静脉采血形成皮下血肿的预防与处理.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0):1277.

[4]叶小莲,涂春兰,刘爱彭.自制复方黄连液冰敷动静脉穿刺所致皮下血肿的效果研究.护理学报,2014(4):64-66.

[5]涂春兰,刘爱彭,叶小莲.自制复方黄连液治疗动静脉穿刺皮下血肿的效果观察.当代护士(旬刊),2012,17(11):137-138.

[6]杨英金.桡动脉穿刺采血在儿科的应用.微创医学,2008,3(6): 674-675.

[7]石华,江咏梅,黄筱苇,等.住院新生儿毛细血管血与静脉血全血细胞计数的比较.临床检验杂志,2010,28(2):158.

[8]王燕.对新生儿桡动脉采血的临床应用体会.求医问药(学术版),2011,9(9):205-206.

[9]郝素文,侯丽敏.介绍一种桡动脉采血方法.中华护理杂志,2005,40(7):510.

[10]朱雪慧,李捷华,李淑彩,等.新生儿桡动脉采血技术临床护理观察.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6(14):182-183.

[11]崔焱.儿科护理学.第5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39.[12]张小琴,陈晓凤,张小蓉.小儿桡动脉穿刺采血技术的护理体会.特别健康(下),2014(8):158.

[13]李丽.新生儿桡动脉穿刺采血的方法及体会.饮食保健,2016,3(6):236.

[14]孙艺,苏颖,唐晓燕,等.标准化操作流程对提高早产儿桡动脉穿刺采血成功率的效果观察.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18(1):101-103.

[15]彭惠,陈爱清,陈小琼.动脉血气分析采血部位的比较.现代医院,2008,8(11):89-90.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04.095

2016-12-16]

112700 辽宁省铁煤集团总医院

猜你喜欢
瘀斑桡动脉针头
桡动脉穿刺术后瘀斑处理的临床观察
具有喇叭口结构的防刺伤针头帽的设计与评价
小小针头不迷路
胰岛素针头可以重复使用吗
陈渭良伤科油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瘀斑的疗效观察
经鼻烟壶区远端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的研究进展
探讨经桡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桡动脉急性闭塞的危险因素研究
优质护理干预采血者穿刺点按压情况对血肿、瘀斑的预防效果
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出现瘀斑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
经桡动脉入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桡动脉慢性闭塞危险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