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悦荃
水,发源生命,供养万物,却从来保持沉静平和的姿态,潺潺润流,不争不躁,在浮世的背后默默演绎自己的清雅与柔美。
其实,在繁忙与角逐之下,疲累的我们确需水一样的静默,抛下华丽粉饰,舍去精细遮掩,在平静中让思绪细细沉淀——去探一探桎梏着的心灵,去触一触摆渡着的灵魂,或归于自然,或析于本我。
古有安于东篱采菊的陶潜,有垂涎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的晏殊,亦有渴慕清静、洁白生活的方志敏。而今,大千世界,物欲横流,有多少人在追求卓越、咀嚼苦难中仍品得来自赤心的本味?又有多少人在触礁搁浅之时仍持水一般的淡然与随和?
《世说新语》谈到:“会心处不必在远,翳然山水,便有濠濮间想也。”诚然,人受于自然的往往最原始和纯净,因而保留几分自然的雅致更见人生正味。水源于自然,赖于自然,融于自然,人何尝不可?或是院落顺心的一抹香绿,或是落红如蝶的枫林之渊,或是光纤烂漫的西湖晴雨,或是良实至极的茶马古道,抑或是清丽幽然的深林小潭。只要将心剥离俗尘,像水一般静静沉于生灵的韵律、自然的轨迹,便有心田一份悠然,方得人生一些潇洒。
尼采说:“谁终将声震人间,必将长久深自缄默;谁终将燃烧闪电,必将长久如云漂泊。”水遇崖则顺势而泻,遇山则萦环而绕,终可永恒存留。于处世中,我们需要水一般的低调与谦卑,在声震与燃烧前后,更多的是长久的蓄积,应是淡泊名利、宁静致远境界下的自我涵养。
杨绛先生至百岁的人生边缘上,依旧是素净、朴实的。有人赞他是著名作家,他说:“没有这份野心。”有人说他的作品暢销,他说:“那只是太阳晒在狗尾巴尖上的短暂间。”有人请他出国访问,他说:“我和钟书好像老红木家具,搬一搬就要散架了。”他最大的渴望,就是人们把他忘记。当我们漠视了名利,看淡了得失,像翻译了《唐·吉诃德》仍索求于文学的杨绛,像成就斐然仍谦虚否认“艺术大师”之称的孙滋溪,像力辞三顶桂冠的季羡林,像希望打破学术头衔终身制的章开沅,不逐名,不迎合,不埋首于争夺,唯专注所从事的、所爱好的,才真的可以似水,细腻,清澈,低调,简单。
如水一般,“让世界是世界,我甘心我的茧”,便是本真世界的珍惜与坚守;如水一般,终将体悟“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的灵性与曼妙;如水一般,必能享乐于自然谱出的阳春白雪;如水一般,终将水滴石穿,收获真正的人生艺术。
心静而敏锐,默而不死,方得长久。
(推荐老师:殷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