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梅
摘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幼儿社会领域的学习与发展过程是幼儿社会性不断完善并奠定健全人格基礎的过程,主要包括人际交往与社会适应。”然而,如何创新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是我们必须思考的新课题。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童谣中蕴含的社会教育功能,对其进行巧妙地利用,能有效提高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以案例形式来阐明如何进行具体的创新运用。
关键词:童谣 社会领域 幼儿园
一、案例描述
案例一:“小鬼买菜”
为了加深幼儿对于“生活购物”这一社会领域情景的认知,我们班开展了一次“小鬼买菜”实践体验活动。孩子们被带到了农贸市场。他们每人带着三块钱,开始了自己的第一次买菜之旅。
农贸市场里熙熙攘攘,孩子们惊喜地看看这儿,看看那儿。许多胆大的幼儿尝试着按照之前活动中的情景模拟去买菜。有的幼儿好奇地指着自己不认识的蔬菜问:“这是什么?”有的幼儿还学着妈妈的样子问:“这个菜多少钱?”没过多久,很多幼儿都已经完成了买菜的任务。可是我发现,一向内向胆小的昕昕却始终没行动,她只是跟着自己的好朋友,看他们买菜。我上前鼓励昕昕,去找找自己认识的蔬菜,尝试购买,可是她却依然有些害怕,不敢行动。
这时,素来胆大活泼的子卓和几个同伴凑了过来,子卓听到了我的鼓励指导,就跑过来拉住昕昕的手,跟她说:“只要唱《买菜歌》,就会买菜了,可简单了。”说完,子卓就把昕昕拉到了一个摊位旁边,一边唱《买菜歌》,一边教昕昕买菜。昕昕听着子卓唱的童谣,自己也跟着唱了起来,慢慢的,她似乎想起了前几天刚刚玩过的买菜游戏。因为《买菜歌》歌词里第一次出现的蔬菜就是西红柿。所以,昕昕指着西红柿小声地问买菜的叔叔:“西红柿怎么卖?”子卓把她的话大声翻译给了摊主。摊主笑眯眯地说:“一块五一斤,叔叔给你称两斤好不好?”昕昕似乎也受到了鼓励,她点了点头,露出了甜甜的微笑……
案例二:朋友圈中的“剪刀、石头、布”
有一次,浩博和宇明同时看中了一块三角形的大积木,为了争抢使用顺序发生了争执。因为浩博平时就是个小“炸药包”,一点就着,经常跟其他幼儿发生矛盾。所以我赶忙跑了过去,准备制止他们的冲突。没想到,我刚靠近,就看到浩博指着一旁玩耍的几个孩子主动开口说:“我们用‘剪刀石头布,谁赢了谁先玩。”原来,他们旁边有三四个孩子正唱着“剪刀石头布”的童谣玩这个游戏。宇明想了想,就同意了,还专门拉着我做裁判。“剪刀石头布”的结果是宇明赢了,浩博看起来非常失望,但他还是主动把大积木给了宇明。看到孩子们自己解决了矛盾,我大大表扬了浩博一番,他得意极了。
之后的一段时间,浩博只要看到班里有小伙伴发生矛盾,就主动跑过去建议他们以“剪刀石头布”解决问题,还主动唱着《剪刀石头布》的童谣担任裁判,变成了班里的“小调解员”。
二、案例分析
(一)童谣节奏明快,便于记忆,可趣味移情形成深刻印象
众所周知,幼儿的记忆能力和理解能力非常有限。童谣有极强的节奏感,韵律简单优美,非常易于记忆,幼儿完全可以以一种音乐游戏的形式去记忆童谣的歌词。除此以外,幼儿的分析能力非常有限,许多幼儿在复杂的人际关系内是很难迅速想起自己学过的知识和技能的,童谣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就像案例一中的昕昕那样,在菜市场这种嘈杂的环境下,面对着大量陌生人,她情急之下只会忘记自己学过的东西。然而,子卓带着她唱熟悉的童谣,在歌声的辅助下,昕昕不仅很快平复了情绪,还借助童谣想起了买菜应有的流程,顺利完成了活动。
(二)童谣充满趣味,易于流传,可潜移默化实现教学效果
大多数童谣都非常生动有趣,它最主要的流传方式是幼儿间的口口相传,多数幼儿可能难以记住大段的话或是知识,但却能在和伙伴的游戏中,互相的交流中,轻而易举地记住童谣的歌词。不仅如此,童谣的传播其实也是幼儿对于自我知识的一种输出,这种输出让其他同伴进行学习会为幼儿带来不错的“为师”体验,从而再次推动童谣的传播。就像《剪刀石头布》这首童谣在浩博的推动下流传一样,在幼儿不断的交流和互动之中,童谣内所蕴含的社会领域知识也就潜移默化地幼儿间进行流传,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
(三)童谣形象性强,富于情节,可生成情景促进交流运用
《指南》明确指出:“幼儿的社会性主要是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通过观察和模仿潜移默化地发展起来的。”可以说,交流运用才是幼儿社会领域学习最有效的途径。作为教师,我们的确可以通过开展角色扮演游戏或直接进行实践模拟来为幼儿创设情境,但是这样的学习对于幼儿每天的生活来说是非常短暂的。童谣游戏恰好解决了这个问题。许多童谣都与相关的游戏相结合流传,幼儿不仅通过传唱获得了语言交流,还能通过游戏获得行为交流,典型的“一举多得”。就像案例二中的“石头剪刀布”一样,这个童谣与游戏结合性极强,帮助幼儿直接在游戏活动中建立了一个“解决矛盾”的裁决情境。借助童谣的传播,幼儿也就自然而然地在游戏中借助“剪刀石头布”解决矛盾,从而达到了社会领域学习的目的。
三、对策总结
通过对案例进行分析,我们对童谣的社会领域教学意义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那么,我们如何运用这种认识,总结出合适的策略,以童谣推动幼儿社会领域的学习呢?
(一)以童谣为幼儿社交纽带,以纽带传唱童谣
借助童谣地域性、易传播、韵味强的特点,我们可以以童谣为幼儿的社交纽带,在幼儿间开展互教互学的活动。对于小班幼儿来说,童谣是他们结交新朋友、融入新集体最好的方式;对于大中班幼儿来说,这是他们进行语言输出、获得朋友圈的小窍门。通过教师的有意安排,让语言能力和社交能力较弱的幼儿获得锻炼和提升的机会,让语言和社交天赋较好的幼儿成为“小老师”,锻炼他们的集体意识和社会性。不仅如此,随着活动的展开,大量新颖有趣的童谣会在园内流传开来,教师有意地对这些童谣进行讲解和故事化,让孩子们理解童谣中蕴藏的各种新知识和新道理,以童谣促进全园幼儿的成长。
(二)在备课中研发幼儿社会领域的教育策略
想要真正以童谣推动幼儿社会领域的学习发展,教师就必须在备课中研发有关童谣的幼儿社会领域教育策略。比如,我们可以将部分童谣故事化或图画化,以此推动幼儿对童谣核心意义的理解。当然,对于每种新创设的教育策略,我们教师都应先结组进行测试,查漏补缺,确认没有疏漏之后再在园内推行,在教学中教师如果对童谣课程有了新的构思或是认识,也应当及时交流互动,不断进行分析,完善我们的教育策略。
(三)创设童谣交流区角,提高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
创设适当的活动区角,是提高幼儿学习效率的一个有效途径。为了辅助教学,我们可以在幼儿园内打造了一片“童谣乐园”,在这片乐园中,与童谣相关的玩具和素材随处可见,并根据新学习的童谣内容随时进行补充。每隔一段时间,我们还会开设一次混龄童谣教育课,让大班的小哥哥大姐姐们把自己会的童谣教给弟弟妹妹们。我们还提供了各种场景图片,让孩子们思考自己学会的哪一首童谣与之相应。我们希望通过类似这样的活动,提高整个园内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1]杨畅.组织民间童谣游戏,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J].考试周刊,2012,(44).
[2]孙丽华.幼儿园渗透式社会领域教育的实施[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15,(6).
[3]蒋萍娟.民间童谣伴我快乐成长——浅谈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应用民间童谣的探索与实践[J].教师,201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