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会霞
当前我国改革处于攻坚期和深水区,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对于化解社会矛盾,解决好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保持农村社会安定有序,促进农村社会良性运行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面对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多样化趋势,农村的思想道德建设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和问题。要进一步搞好新农村建设,就必须把农村思想道德建设作为一件大事来抓。
一、当前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农民的理想信念不稳定
在改革开放初期,农民是受益者,因此他们对党的改革开放政策衷心拥护。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分化与重组,相比其他阶层,许多农民并没有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一些农民逐渐成为弱势群体,沦落为社会的底层。而且受市场经济的冲击,许多农民对理想信念认识模糊,有时甚至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产生怀疑,国家观念淡薄,对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产生困惑和动摇。在现实生活中,一旦涉及到自身利益又会采取实用主义观点,大部分的农民只关心自己的经济利益,有些人顾了“小家”忘了“大家”,有些甚至采取种种不正当手段,通过制假售劣牟取暴利,不讲信用、欺骗欺诈成为社会公害。
(二)集体意识和道德责任感淡化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农民群众施展才能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从而增强了他们的自主意识、竞争意识和风险意识。由于教育的放松和西方文化的影响,这种自我意识在一部分人中逐步演变成了各行其是,直至利己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集体主义观念明显淡化,不关心集体,对社会公益事业漠不关心。
(三)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意识淡化
现代人都向往讲文明、讲礼貌、讲信誉、助人为乐、见义勇为、邻里和睦的社会环境。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相当部分的农民又往往不遵守社会公德、不讲求家庭美德。青少年不爱劳动,不讲社会主义道德,老年人不讲科学的现象比较普遍;家庭责任感弱化,尊老不足、爱幼有余,邻里关系紧张,离婚率呈上升趋势。
(四)精神生活空虚和生活方式落后
当今农村,农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已有相当程度的提高,生活条件也有明显改善,但他们的精神生活并不丰富,有的甚至是空虚的。封建迷信活动、陈规陋习和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在农村沉渣泛起,农民的生活方式更新大大滞后于他们生活条件的改善。婚丧大操大办,赌博活动愈演愈烈,富裕的物质生活与贫乏的精神生活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二、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的对策思考
(一)开展宣传教育,引导农民培育新观念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在农民。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目的就是要培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力军,造就一代“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大的人力和智力支撑。基于此,我们要坚持从农村和农民实际出发,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坚持不懈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教育,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引导农民群众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积极开展文化卫生科技“三下乡”活动和适合农民群众参与的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农民勇于破除陈规陋习,坚决反对封建迷信,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要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激发农民群众发扬中华民族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传统美德,发扬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增强进取意识、科技意识、文明意识,大力培养“想干事、会干事、会处事、会生活、会管理”的新型农民,使村村谋发展、家家忙致富、人人思创业蔚然成风。
(二)强化道德约束,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法律和道德都具有规范社会行为、維护社会秩序的作用。”因此,在当前社会转型期,加强农村道德约束是关键。新型农民故然要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但同时也要明是非、知荣辱、辨善恶、识美丑、讲诚信。当前,在广大农村大力倡导荣辱观、诚信观、义利观教育,对于加强农村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在农村的指导地位,打牢建设新农村的共同思想基础,在农村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社会风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因此,要把社会主义道德教育作为当前培养新型农民的重要内容,把荣辱、诚信融入基层群众日常生活,成为公民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人人知荣而为之,个个知耻而不为,引导农民崇尚科学、抵制迷信,树立先进的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风尚,形成人人身体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良好局面,使农民有一个丰富健康的精神思想生活,从而积极投身于改变农村落后面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实践中去。
(三)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塑造良好的乡风文明
深入开展生态文明村镇、平安乡村、和谐家庭、和谐村组等多种多样的创建活动,重点突出“美德在农家”“学习型家庭”“节约型家庭”,提倡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使农民养成文明习惯,树立文明新风,形成文明向上的社会风貌,促进社会和谐。深入开展民主法制建设,帮助农民群众增强法制观念,提高法律素质,做到以民主促团结,以法制促稳定,确保农村社会道德秩序井然,社会生活安定。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将诚信建设贯穿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公民道德建设的全过程,融入到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转化为农民群众的自觉行动,促进农村形成团结互助、扶贫济困、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良好风尚。切实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引导未成年人养成良好的道德品格和行为习惯。
(四)繁荣农村文化事业,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
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增长,求知识、求健康等愿望越来越强烈,迫切需要我们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通过先进的文化宣传,让社会主义思想占领农村文化阵地,让农民自觉抵制腐朽落后的封建思想影响,不参与打牌赌博,把心思用在学技术、学理论、学经营方面上来。各级财政应增加对农村文化事业的投入,加强文化馆、图书馆和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室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继续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和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发展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村基层服务点,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积极开展群众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多种形式的文体活动,展现广大农民良好的精神风貌,促进农村社会意识形态中的消极因素的转化,积极培养适应于农业现代化要求的现代农村社会意识。大力发展和保护农村特色文化,培养和发挥“乡土艺术家”、民间艺人、文化能人、文化经纪人在活跃农村文化生活、传承民族民间文化方面的积极作用,使之成为“领头雁”。大力发展民俗文化、生态旅游建设,大力开发乡村风情、乡村观光、乡村采摘、乡村喂养等乡土文化产业,将原汁原味的文化底蕴进行现代包装。
总之,农村思想道德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任重而道远,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我们做的工作还有很多。为此,仍要进一步深化对农民思想道德建设的认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塑造社会主义新型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作者单位:中共河南省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