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丽铮
【摘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新媒体的发展已然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形成了全方位的挑战。本文分析了新媒体情境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现状,并提出了实施教学改革策略。
【关键词】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
思想政治工作事关国家政治安全与社会稳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当前,新媒体的发展已然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也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带来了全方位的挑战。
在2016年12月7日至8日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时而进、因势而新,通过我们的辛勤工作让学生感受到信仰的力量和真理的力量,感受到党的伟大与党的事业的伟大,让更多的学生汇聚在党的旗帜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建功立业!”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应在顺应新媒体发展规律的前提下,探索出一套切实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
一、新媒体对高校大学生的影响
新媒体是以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中介,通过各种现代传播手段,能够在世界范围内建立互动交流平台,向受众提供信息传播服务的新兴媒体。
与互联网相伴成长的95后高校大学生,具备掌握新媒体的欲望和智力优势,传统的高校教師占有知识和信息高地的局面被打破。当代大学生使用新媒体的渠道体现了多元共存的局面,大众使用的社交媒体平台微信、微博、QQ和小众使用的直播软件、知乎、豆瓣、B站、360问答等新旧不一的社交媒体平台占据高校大学生的网络空间,在多种媒体传播情境下,实现了信息全时、全域、全互动传播,构建了信息一对一、一对多或多对多的传播关系,在表达观点虚拟化的情况下,同一个体在不同的网络平台上、以及同一网络平台的不同账号上,其交流内容、语言特点和行为方式等大相径庭,体现了很强的灵活性和自由度。从舆论发展趋势来看,新媒体对舆论的影响日渐增强,思想文化领域的各种思潮、多元的价值观念和多变的社会环境对高校大学生的影响更加明显,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过程中进行思想、知识和文化传授提出了变革的新要求。
二、新媒体情境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现状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新媒体的利用率不足
在新媒体发展迅猛的时代,文化的开放性和多元性要求当代大学生由知识单一型人才向多元型人才转变,面对教学改革和高校大学生的个性化特征,教师在平衡二者的关系上,更多的以理论知识的传授为主,忽略了育人的时代要求和信息进步提供的便捷性,将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作为机械性的教学任务开展,即使常规课程中借助新媒体使用翻转课堂、微课视频等新型教学方法,也流于表面化和形式化,缺乏对信息时代大学生的深入研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现实社会缺乏深入了解,对新媒体影响在校大学生的重视不够,导致理论与实践的分离,削弱了政治理论的说服力,影响了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学的认同,弱化了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力和影响力。
(二)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偏低
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可塑性强,这些特征决定了其受新媒体影响最深的必然性。在新媒体情境下,海量信息呈现在网络世界中,西方的实用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等思潮进入了大学生的视野,由于大学生的价值观尚未形成、社会经验不足、判断是非的能力欠缺,在各种信息的浏览中有的大学生斗志涣散,在学习、生活中出现了集体主义价值观缺失、奋斗精神弱化等现象,对人生的方向产生了迷茫。此外,新媒体环境下倡导的自由意识,使有的大学生在过分强调自由的过程中走向异化。
(三)教师主体建设的局限
新媒体发展日趋迅猛,各种社会思潮日趋复杂的形势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过硬的理论素养、深厚的文化修养和对信息的梳理辨析能力,综合具备以上素质才能正确面对极为复杂的社会思潮的冲击。由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年龄段不同、知识层次不同,其理论素养、现代化媒介工具的操控能力和网络流行语的接受程度都不同,出现理论说不清楚或与大学生沟通过于传统造成距离感等现象都不足为奇。在高校的管理目标中,教师面临两大任务:一是教学任务,二是科研任务。在职称评定的指挥棒下,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和学术水平的增长常常出现难以平衡的局面,容易造成重视科研而忽略教学的现象,对于理论性较强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只是以常规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传授给大学生,不能达到有效的教学目标。
三、新媒体情境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策略
(一)课本教学内容与新媒体信息融合
高校在课程安排上比较轻松,大学生有更多自学的时间,教师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需要,向大学生布置利用新媒体搜集素材的要求,引导大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大学生辨识信息和选择信息的能力。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讲解过程中,在把握教材的基础上,收集和整理新媒体中出现的与课本相关内容有联系的信息,尤其把高校大学生喜闻乐见的真实案例或生活趣事运用到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使理论和实践结合得更紧密,思想与知识更加现实化和生活化。比如,在讲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规律时,可以收集新媒体中报道的科技进步带来的经济大发展的案例、网络给生活和工作带来的便捷案例、电信诈骗案例,借此说明事物发展本身具有的矛盾的特点,增加课堂与社会现状的相连性,使理论知识更加通俗化,增强高校大学生用科学的思维分析事物的兴趣和能力。
(二)课堂教学管理与新媒体互动结合
在课堂管理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建立一个专门便于同在校大学生沟通交流的以QQ或微信为主的信息平台,在保证趣味性的前提下,教师以润物无声的方式持续不断地推送一些正能量的新闻,激发大学生与教师爱国情感的共鸣,共同挖掘更多网络教育资源和学习资源,打破传统教学的时间和空间限制,把单纯的课上学习沟通延伸到课下,设计交流议题,规定定期的交流时间,引导大学生在信息平台上发表观点并互动,回应大学生们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真实困扰,对新媒体的热点和焦点问题,鼓励大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和分析,大胆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同时又重视个体倾向性观点,切实关注大学生的思想动向,当发现网络谣言或网络舆情时,及时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疏导。
(二)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主体建设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大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主要引领者。高校在管理目标的设计中应注重统筹兼顾,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职业定位与发展、学术能力提高与教学能力增长结合起来,既关注教学目标和科研目标的实现,又关心教师个人的成长成才,避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迫于完成任务或职称晋升的压力而忽略教学能力的提升。不同年龄段和不同知识层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进行职业发展规划时,自我对照并努力提高必备的理论素质、文化素养、现代化媒介工具操控能力,做到把理论讲透、讲活,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通过一系列教学活动传导给大学生,形成大学生内在的思想素养、精神追求和政治意识,真正体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
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9
[2]李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狠抓
课堂建设》[J].《红旗文稿》,2016.11.10
【本文系 2015年度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研究” (2015BFX022)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中原文化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