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霜琳
【关键词】 导学案;教学模式;注意问题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
05—0077—01
导学案教学模式的教学精髓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学习,不仅着眼于当前知识掌握和技能的训练,而且注重于能力的开发和未来的发展。这样的课堂,教师成为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在关键时候做一些点评、纠正、补充和总结,能使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热情高涨,表现欲望强烈,参与度较高,当堂训练、当堂达标也减轻了学生课后的作业负担;这样的课堂,特别适合边远、基础相对较差的农村学校尝试建设班级学生学习共同体。作为农村初中一线教师,在新课改背景下,我们有必要对导学案教学模式的运用做进一步的探索,那么,熟练运用导学案教学模式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一、要依据导学学案自学情况,解决以案导学的问题
课前下发“导学学案”后,学生据此进行预习自学,课上教师依据学生自主探究的信息反馈,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和学情,有目的地运用导语、学案创设情境、把握学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培养学生优良的思维品质,指导学生在学会的过程中实现会学。学生以“导学学案”为依据,能实现以学习目标、学习重点难点为主攻方向,主动查阅教材、工具书,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在尝试中获取知识,发展学生的自学智能。
二、要依据疑难信息反馈,组织讨论,解决疑难问题
导学案教学模式一开始就要求学生去试一试,并给学生充分自由思考的时间。这样,就把学生推到了主动地位。学生在尝试中遇到困难就会主动地去研究课本和接受教师的指导。于是,学习就变成了学生自身的需要,使他们产生了“我要学”的愿望。在这种动机的支配下,学生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了问题,又产生了成功的喜悦,且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对于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个体发言、同桌探讨、小组讨论、全班辩论等多种讨论方式,充分调动优秀学生的带动作用,多角度、多层次地辨析,尽可能地互相启发,最大限度地消化个体疑点。引导学生讨论时,教师要创设民主、和谐、平等、自由的情境和氛围,要求学生大胆质疑、敢于争论并各抒己见,这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智能的最佳时机。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迅速准确地捕捉到具有普遍意义的疑点和难点。
三、点拨、精讲、归纳、总结的有效落实,促进学生归纳智能的提升
提倡学生自学为教师的精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课堂中解决学生反馈的疑难信息时,教师要在有限的时间和有限的备课条件下进行随机备课。这需要教师有更丰富的知识、更高超的教学机智和更精湛的业务水平。一是点拨。在学生相互讨论解决疑点的过程中教师参与其中,适时点拨;或是某个问题,某个组已经解决,对于其他组仍是疑点,教师可让已解决问题的小组做一次“教师”,面向全体学生讲解,教师补充点拨,这也可以说是讨论的继续。二是精讲。对于难度较大的倾向性问题,在学生渴望释疑的心理状态下,教师要针对其疑点,快速确定讲的内容,抓住要害,讲清思路,明晰事理,并以问题为案例,由个别问题上升到一般规律,以起到触类旁通的教学效果,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促进学生归纳智能的提升。
四、落实当堂达标训练,解决知识迁移拓展的问题
教师一定要紧扣目标,当堂训练限时限量,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还要不停巡视,搜集答题信息,出示参考答案,指导小组讨论。教师讲评要重点展示解题的思维过程,针对学生达标训练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矫正,及时补充练习题,给学生内化整理的机会。教师要面向全体挖掘每个学生的最大潜能,逐层分化,更要立足教材,超越教材,以开放的学习思路拓展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从而把新知识纳入到个体的认知结构中,形成个体的創新性能力。
(此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规划课题“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凭借班级文化建设创建学习共同体的实践研究”中期成果,课题批准号:GS【2015】GHB1489)
编辑: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