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如何做好盲童的德育工作

2017-04-10 01:46王琳琳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17年1期
关键词:德育工作新时期

王琳琳

摘要:新时期的盲童德育工作既要结合新理论、新理念,又要从盲童本身的特点出发,科学地进行,才能取得显著的效果。

关键词:新时期 盲童教育 德育工作

盲童是特殊教育中极为特殊的一个群体,與耳、口、肢体、智力的残疾都很不同的是,盲童很难用眼睛看到、了解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对于老师教给他们的知识,父母、亲人传递给他们的情感,他们都不能全面地获得直观的体验,所以他们的心理方面更容易产生缺失,表现为情绪多变、情感不稳,自卑、自我约束能力差,等等。因而,对他们进行德育教育,工作难度就显得更大了。那么,新时期,我们该如何更好地开展盲童的德育工作呢?

一、盲童的德育工作,要从了解他们入手,科学管理,身正示范

1.全面了解、研究盲童。正所谓“只有了解,才能战胜”,我们想要做好盲童的德育工作,首先必须要了解他们,对他们的思想动态、身心的发育状况等多作研究,才能有的放矢地对他们进行德育教育。这项工作要具备“全面”“经常”“及时”三个特点。全面,一是教师要对自己所管理的班级的所有盲童学生的构成情况和他们整体的思想状况、活动情况、纪律情况等都要有所把握;二是对每个学生的状况也要有所了解,他的家庭是怎样的情况,学习表现如何,有什么兴趣、爱好等。经常,是指对学生的关注与了解不是一次性的工作,需要不断的坚持,因为学生的各种情况是个动态的发展过程,昨天和今天不同,明天和今天也会有差别。及时,是要对全班所有盲童的情况随时了解、随时把握,出现了问题应第一时间解决,这样才能避免工作出现偏差。

2.对盲童进行科学管理,通过德育实现他们的自律。德育工作真正略到实处,不是严苛地约束,而是自觉自知地遵守。所以,我们在对盲童进行德育工作时,要科学地进行,应从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感入手,通过具体的、真实的事例和材料,激起他们内心的共鸣,让他们动心、动容,自觉地规范自己的行为并履行道德义务。同时,教师要从内心真正关心、尊重和爱护他们,与他们建立起一种融洽、和谐的关系,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只有让盲童们从心理上接受老师、亲近老师,才更愿意听老师的教导,德育工作也才能深入地落实和开展。

3.教师要身正示范,对盲童进行言传身教。德育工作不仅仅是一两句口号,教师在课上多重复多强调就能实现的。德育育人,教师自己先要有“德”的意识和行为,从自己身上出发,做出表率,学生才能够受教育受感染。在对盲童进行德育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身体力行,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先做到,通过自己影响学生,比重复再多遍的要求、规范都更有用。

二、盲童的德育工作,要从教师队伍建设入手,明确德育的目标

盲童的德育工作要做好,没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不行的。因为教师是德育工作的主导者,只有教师具有了较高的德育素质和较强的与盲童沟通的能力,才能保证学生能够受到科学、合理的教育,才能更好地完成育人的任务。那么如何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呢?一是帮助教师摆正观念。既然投身到盲童的德育教育工作中来就要树立信心,尽管工作中可能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可能会遇到挫折,但要相信盲童们的心灵都是一块璞玉,只要用心雕琢都能够散发出迷人的光彩。二是教师要明确盲童德育教育的目标,即要把他们培养成什么样的人,要让他们身上具有哪些优良的品质,哪些卓越的精神,以让他们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三是要注重教师的培养提高机制。对新教师,上岗前要进行相关的技能培训,并由老教师带一段时间,经过考核合格后再从事具体的德育工作。还要定期举办教师的德育工作经验交流会,让教师们共同商讨盲童德育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寻找合适的解决办法。

三、盲童的德育工作,要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入手,力求创新

1.盲童的德育工作内容应结合他们的身体、心理特点详细规划。盲童由于先天或后天的原因,不能用眼睛直观地感知世界,所以他们在认知活动中是有局限的,因而针对他们的德育工作内容,应结合他们的认知特点,多用有声的材料,比如通过经典故事的诵读来陶冶他们的人文素养,让他们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他们多用自己的身体通过触觉、味觉、嗅觉来感知世界。比如,去工厂感受工人劳动的辛苦,去农场体验照料农作物的工作的繁琐;而对于一些礼仪的规范,也要让他们多亲身去实践,亲身体会被人尊重带来的愉悦等。此外,盲童的心理大多脆弱而敏感,在进行德育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多用鼓励性的语言与暗示,避免直接的否定打击到他们的积极性和脆弱的心灵。

2.盲童的德育工作在形式方面要多加创新。德育工作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面貌,老是板着面孔说教,而是要丰富多彩,可以变换很多种不同的形式,对盲童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德育教育可以蕴含在各种文体活动当中,比如,想要加强盲童的安全意识、法制意识,就可以开展走近司法机关的活动,让司法机关的工作人员结合工作中的实例来给学生们“讲故事”,让他们体会如何防范犯罪分子,保护自己,懂得法制是维护社会秩序的有力武器。德育教育也可以融入到盲童的生活当中,比如,可以开展美化班级、美化宿舍的竞赛,让盲童们以班级和宿舍为“窗口”表达自己的审美趣味,展现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和精神追求等。这都很有利于德育教育成果的完善和加强。

3.盲童的德育工作还可以建立相应的奖励体系。奖励是最好的调动孩子们积极性的催化剂,十分有利于他们向好的方向发展。所以,在盲童的德育教育工作中,我们也要好好地发挥奖励体系的作用,完成对盲童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的培养。在奖励的设置上,要力争多元化、多层化,不仅要促进学生的发展,还要有利于他们的个性化发展,对不同特点的盲童,设置不同的奖励目标,可以是道德品质方面的,也可以是行为规范方面的,力争让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努力方向,体验到德育学习的乐趣,让每一个盲童都成为自信、乐观的,能够适应未来学习、工作、生活的心灵健全的人。

四、盲童的德育工作,要从家长和社会两方面入手,做好协调和配合

1.鼓励家长负起盲童德育教育的责任。《三字经》里讲:“养不教,父之过。”教育的责任,首先应该落在父母的肩上,盲童的道德、行为的形成家庭教育的影响不可忽视。然而,现在许多家长都是过于关心孩子的身体的发育,时间和金钱甚至精力都花费在如何让孩子吃得好穿得好上了,对于孩子的心理和道德素养的发展则大大地忽视了。或者有的家长虽然有心在这方面教育孩子,可是却不懂方法,一旦孩子没有达到自己的要求就十分不满和愤怒。这就需要教师和家长们多沟通,对孩子的实际情况进行多交流,对家长不当的心理和行为多引导,这样才能让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合力,让孩子获得最全面的培育和最健康的发展。

2.避免社会的偏见,还盲童以尊重。对盲童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的形成,另一个重大的影响因素就是社会的眼光。只要条件允许,人人的教育机会、社会实践机会等都应该是平等的,不仅学校和家长应用正确的态度对待盲童和其他身体有残缺的孩子,更多的社会人士和机构也应该有一样的认识,这样才能保证有残缺的孩子们不被人们用有色眼镜对待,因为歧视和不当的怜悯都会对他们的心灵造成伤害。所以,特殊教育的机构和教师应该加强与社会各界的沟通,引导人们正确对待“特殊”的孩子们,让他们获得同样的尊重,让他们看到“德行”的现实力量,从而努力成为温暖的社会的一员。

参考文献:

[1]梁颖.做好盲童德育工作的策略与实践[J].中国校外教育,2016,(6).

[2]华瑛.盲童家庭教育的调查与策略[J].中国特殊教育,1998,(2).

猜你喜欢
德育工作新时期
新时期农村气象观测及防灾服务探索分析
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
德育工作管理模式创新研究——从单轨、双轨到多轨制德育工作途径的调查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