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隐逸文化在士人园林中的运用

2017-04-10 00:24蒋熠李莉崔田喻毛艳邓黎
现代园艺 2017年4期
关键词:造园临安士人

蒋熠 李莉 崔田 喻毛艳 邓黎

摘要:唐宋时期是中国士人隐逸文化发展的高峰期,严重影响了中国士人园林的发展,导致唐宋时期成为中国园林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发展时期。以研究小隐园的四要素:地形、植物、水体、园建为前提,通过对小隐园进行复原设计,总结隐逸文化在士人园林中物质方面的运用。

关键字:隐逸文化;复原设计;士人园林

1.概述

1.1隐逸文化

隐逸,在中华民族是一种非常古老的文化现象,它主要是以老子和庄子的思想作为文化基础,在中国的文化体系中有着独特的色彩。通过从园林建筑、植物、水体、地形等要素诠释着宋代士人回归大自然,在山水中放纵情感以及用冷漠态度对待这个世俗世界,想要坚持自己独立的人格、理想、喜好。在中国的古代艺术发展史上,隐逸文化有着无法撼动的作用,只要是跟自然艺术有关,都离不开隐逸精神和隐逸文化。士人园林作为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典型代表,就是在隐逸文化的影响下发展,它表现出一种潇洒、淡泊、自然的隐逸色彩。

1.2士人园林

在几千年的封建社会里,作为中国古代独特的知识阶层——士,是处于皇家贵族和平民百姓之间的中间阶层。他们来自民间,通过官学一体的科举之路走上仕途,在不同的社会层次上形成了一个松散不定而又内在统一的文化人群。园林为士人提供一个精神的庇护所,使他们在进退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在园林中,士人可以雅集聚会、修道习禅、避暑纳凉、疗疾养病,还可以治学读书。士人园林崇尚自然山水,追求“芥子纳须弥”的艺术境界,与士人隐逸文化精神气质息息相关。小隐园这个宋代私家园林中的一朵“奇葩”,坐落在美丽的江南,它以一种极小极隐极精致的园林姿态展示在世人面前,这是宋代私家园林中的杰作,也是中国古典园林史上的经典一笔。

2.宋代隐逸文化与小隐园

2.1私家园林的缔造者

中国宋代士人园林的发展已经完全达到了十分成熟的阶段,从园林体系看,它的规模和形式上都已经定型。其造园手法和艺术表达也达到了最高水平,小隐园在南宋时期建成,这一时期是中国古典园林史发展史上的成熟期。宋代园林以临安为代表,临安府是南宋都城,歷史上它汇聚各大名园。从西汉代到南宋的几千年间,这儿的园林都一直处于全国的前沿地位,南宋时期临安被定为“行在”,皇亲国戚、达官贵族都在这里建造府邸、园林。所以,南宋时期的临安私家园林完全可以代表那个时期私家园林的发展趋势。小隐园就是这一时期士人园林的代表,就是在这个时期建成。根据这一时期私家园林的地位,很有必要通过研究这一时期的园林了解中国园林史,这一时期的造园技术和艺术方面都达到了最高水平。通过复原小隐园,可以非常直观地表现出当时园林的景观布局,总结这一时期的园林特点,对宋代隐逸文化在士人园林中的运用起到关键作用。

宋代提倡“以文化成天下”,实行文官政治,隐士受到宋代当政者的空前礼遇,于是宋代隐风相当流行,隐居成为了许多文人骚客的向往,其范围和规模也是无比之大之多,具有很高文化修养的隐士就是那些城市周围、山野之中私家园林的缔造者。小隐园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建造而成。陶渊明是中国古代伟大诗人之一,其诗文对后世文学影响甚深,在宋代尤为突出,对宋人来说,几乎每个人心中都烙着一个陶渊明。在文学上,他影响到宋人的诗歌和词创作,在生活中,他影响到宋人的衣食住行。

2.2潇洒、淡泊、自然

近年来,人们一直在为研究中国隐逸文化与士人园林不断探索着,特别是中国古典园林中成熟期的唐宋士人园林,研究的人更是数不胜数。小隐园作为这个时期一所特殊的园林存在着,可能是其比较隐蔽,且园林面积并不大的园林之一,研究的人屈指可数。当代人张建庭的书《自然与人文的对话-杭州西湖综合整治保护实录》中有记载小隐园的来源。古人造园要进行这样一些分析:一方面是对其目的分析,为何要造此园,该园造出来的目的。宋人的私家园林多为有钱的员外亦或官员所拥有,他们的造园目的大多为休憩游玩之所。宋崇尚以文治天下,因此,这些园林多为为文人墨客写诗作赋之所;另一方面要分析其造园手法,有各种造园手法营造一种自然之美。会运用9大造景手法将5大景观要素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具有自然之美的景象。

3.隐逸文化在小隐园中的艺术特征

小隐园以木色为主色调,园内长廊环绕,植物生长茂密。主入口十分朴素简洁,一如洗尽铅华。小隐园主旨表现明确,亭、堂、榭、廊建入其中,再配有特有的人造池和假山。宋代国力不比唐强,因此,园林的规模基本都比较小,但园林内的设计无处不精巧,小隐园就是这些精细园林的例证,表现出了一种潇洒、淡泊、自然的隐逸色彩。陶渊明在诗《饮酒》中描绘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境在小隐园中就营造出来了。小隐园在造园时运用了主景升高的造景手法。建筑之间形象都各不相同,从文献资料中可以看出,倚山临水是小隐园的基本模式,充分发挥衬托周围环境的效用。造景手法上看,小隐园还运用了传统的题景、隔景、障景等手法,特别是题景运用非常之多。

3.1选址与定位

根据小隐园所居住主人的情况,其选址必须为一适合隐居之地。南宋临安府为今杭州地界内,西湖东南边,南宋时期,私家园林众多,特别以西湖为景,依山而建的更是比比皆是。如何在这样一个看似山林茂密,实则五步一楼的地界上,修一座以隐居为目的园林实属不易。有这样一个地方,三面环水、山林环抱,在西湖西北角的一座山林里,有些许寺庙,但私家园林甚少,正是造小隐园的最佳之处,人之罕至,多为僧侣,远离闹市,不为人所知,甚好。小隐园虽然为宫中才人菊夫人居住之所,但是其规模并非有皇家园林之大,其内部布置也不像皇家园林之盛,就像这临安城外许许多多的官宦家私有园林一样,因此,其应定位为江南私家园林。

3.2纤巧秀丽、层次分明

小隐园中建筑有5处:“菊隐小筑”、“清心茶室”、“匙管潇洒”、“玉英凝素”和“天蒴延年”。小隐园东、西两侧皆为水环抱,在溪上有2座平石桥,看上去朴实不华,与山间小桥无甚区别,十分不起眼,但是他们有2个十分文雅的名字,东桥名“心远”,西桥名“地偏”。小隐园建筑纤巧秀丽。小隐园的建筑同其它南宋私家园林一样,十分具有年代表现感,可以从建筑的形式看,便知道为那个时代的产物,这个时期的建筑一改唐代时期雄浑的特点。通过查找文献资料分析,小隐园建筑纤巧秀丽,特别注重装饰。建筑组合空间层次分明,主建筑被衬托的十分明显。

长廊是古代私家园林的重要元素,基本上在古典园林中都存在。小隐园中的长廊占整个建筑的一大半,整个院落都是由长廊围起,由于小隐园本身就是一个以观赏为目的的园林,因此,园林的内墙由长廊包围着,这样园林的主人无论在长廊中的任何一个地方停留,映在眼前的都是美景。

3.3清新淡雅

小隐园植物不可胜数,清新淡雅,特别以菊花见长。从入口分析,进入小隐园的园路是从侧面修建的,周围有大树包围,看不见园门与整个园林的外观,门口有5棵柳树,更是将园林遮挡的严严实实,这种隐的感觉从入口处就表现得十分浓烈,而正好陶渊明又号“五柳先生”,证明了造园者是一个陶渊明的粉丝。南宋时期的临安私家园林都以栽植花木闻名,小隐园也不例外,但小隐园中有一种突出主题的植物,同时也是园中最多的植物——菊。根据《临安志》中描述,小隐园几乎被菊花包围著,从建筑及花园的命名可见一斑。资料显示,园中种有大量菊花,种类繁多,有大立菊、悬崖菊等,利用菊花营造气氛。

3.4百转千回、曲折含蓄

小隐园水流百转千回,根据《吴兴园林记》译文及其它文献所述,园中应该有一个大水池,水应该是从西侧的小水渠引来园外的西湖水,在园林的中心汇成一片水池,再从东南角穿墙而出,又与西湖水交汇,将整个园林围成了—个半岛形。此外,建造小隐园的人还充分利用水体造景,引人人胜。看上去朴实不华但却不入俗套,这也能点明“隐”的意境。相反,园外隐蔽朴实,但是小隐园里却是另一个天地,就如同进入陶潜诗句中的“桃花源”—阵。园内菊花满地,庭院分布错落有致,植物生长参差不齐,有水从西边引入,流向东南,在园中构成一个湖,接天然之美,园中之水就活起来了(如图1)。

3.5依山傍水、层次丰富

小隐园地形形态多样,层次丰富。小隐园是在一个十分有利于新建私家园林的地方,其园内地势平坦,园外南北各有大山,正好将其包围,自然之中就能显现其“隐”(如图2)。同时,还照应了古人造园“依山傍水”的说法。这种园外朴实隐蔽,园内华丽优美的景就是小隐园“隐”的最佳体现。

4.结语

士人园林中无处不体现着宋代时期的隐逸文化。小隐园就是这一时期士人园林的代表,也是在这个时期建成。根据这一时期私家园林的地位,很有必要通过研究这一时期的隐逸文化了解宋代的士人园林,这一时期的造园技术和艺术方面都达到了最高水平。通过复原小隐园,可以非常直观地表现出当时园林景观的布局,总结这一时期的园林特点,对宋代隐逸文化在士人园林中的运用起到了关键作用。

(责任编辑 王蔓)

猜你喜欢
造园临安士人
赠我如你一般的骄傲
岁月也曾可期
杭州,下一个一线城市?
浅谈隐逸文化与中国园林
“盛世造园”说考论
文献视域中的中国古代“行乐”观念及园林行乐生活
《续夷坚志》对《夷坚志》在内容上的继承
地域学研究的几个基本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