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杏、李产业现状分析与建议

2017-04-10 23:19陈玉玲夏乐晗李洪杰冯义彬王其海
现代园艺 2017年4期
关键词:产业现状发展建议河南省

陈玉玲 夏乐晗 李洪杰 冯义彬 王其海 乔书瑞

摘要:通过对河南省杏、李产业现状及各地市近年来杏和李的种植面积、栽培分布、资源品种、产量、加工情况及产业发展存在问题等进行调查和分析,并针对性地了提出了今后杏、李产业发展相关意见和建议。为发挥河南省的地域优势和资源优势,保护和利用杏、李特色和珍稀资源,为制定河南省杏、李产业发展规划,解决杏、李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河南省;杏、李;资源特色;产业现状;发展建议

我国是李、杏起源中心,栽培历史悠久。李、杏果实营养丰富,是消费者喜爱的水果。在植物分类学上,李和杏同属蔷薇科李亚科,都属于核果类果树,栽培、育种方式均相似。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统计,2013年我国李、杏栽培面积共178.52万hmz,果实产量620.7万t,占世界李、杏果总产量的39.6%以上。李、杏作为经济林和生态林树种,发展前景极为广阔,以其抗逆性(抗寒、耐旱)强、适应性强;结果早、丰产性好;管理容易、见效快,寿命长;保持水土、美化环境,生态效益明显等优点已经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可,愈来愈受到重视,尤其是品质好、产量和效益高的优良新品种栽植面积越来越大。因此,发展李、杏产业,市场潜力大。

河南省位于黄河中下游,界于北纬31°23′~36°22′,东经110°21′~116°39′,东接安徽、山东,北界河北、山西,西连陕西,南临湖北。地处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区,气候兼有南北之长,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降水充沛。由南向北年平均气温为15.5~9.5℃,年均降雨量1380.6~526.0mm,气候温和,雨量适中,无霜期265~332d,日照时数1740~2310h。有的土地资源肥沃,无论是一望无际的黄淮海平原,还是高低不平的丘陵山区,绝大多数土地上都有深厚的土层和营养元素含量丰富的土壤。水资源丰富,河南省横跨黄河、淮河、海河、长江四大水系,境内1500多条河流纵横交织,流域面积1 00km2以上的河流有493条。杏和李是河南省适生的乡土树种,野生和栽培资源丰富,栽培历史悠久。乾隆《洛阳县志》中宋<洛阳花木记>:“杏之别十有六,李之别二十有七”记载有16个杏品种和27个李品种;据(刘振亚等)各地府、县志记载河南常见的李、杏品种就有30多个:青李、黄李、玉黄李、御黄李、朱砂斑李、红李、合核李、离核李、无核李牛心李、山里和金杏、白杏、八达杏、木杏、梅杏、沙杏、小杏、大杏、奈杏等。近年来随着农村土地开发利用,引进和发展了李、杏优良品种,但一些优良的乡土资源濒临流失和灭绝。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于2014、2015年对河南省李、杏生产现状进行全面了调查研究,本研究旨在更好地发挥河南省的地域优势和资源优势,保护珍稀资源,促进科研与生产的紧密结合,解决生产实际问题,促进河南省杏、李产业发展进程。

1.栽培数量、树龄结构

据调查,全省杏栽培面积约19184.29hm2,其中处于衰老期和需要改造的167.72hm2、盛果期面积10411.38hm2、初果期幼树面积3612.52hm2、新栽幼树4992.67hm2。

李子栽培总面积为3763.67hm2,其中衰老期的124.38hm2、盛果期面积2234.25hm2、初果期幼树面积939.77hm2、新栽幼树465.27hm2。

2.主要分布区及种植数量

20世纪90年代初,全省杏栽培面积为2000 hm2、产量5400t。至2013年发展到杏栽培面积19184.29 hm2,产量135480t。洛阳、许昌、郑州、南阳、商丘、新乡、三门峡、周口几个地市占全省杏栽培面积的70%。南阳、新乡、许昌、郑州四地市杏栽培的品种主要有金太阳、凯特、巴达杏、水白杏、大鸡蛋杏,南山大杏、豫早冠,占栽培面积近50%,另有红丰、新世纪、巴达杏、水白杏、大鸡蛋杏,南山大杏、豫早冠,麦黄杏、大黄杏等当地地方品种;三门峡、洛阳、安阳等地市以仰韶杏、贵妃杏、滑县平顶黄、辉县大接杏、大红杏、二红杏、沿枝条等为主,另有部分金太阳、凯特杏;商丘、开封、周口有麦黄杏、巴达杏等。

1995年以后,李栽培面积不断扩大,到2005年李子栽培面积17100hm1、产量51500t,2006~2009年李子栽培面积由于管理粗放和盲目引进,产量和经济效益较低,出现了毁园改种其他作物,面积不增反减,2011年后面积相对稳定、略有回升,至2014年全省李子面积为3763.67hm2。其中南阳、驻马店、许昌、信阳、三门峡、新乡六地市占全省李子栽培面积的近85%。各地市杏、李具体栽培面积见表3,分布见图1。

3.本地特色资源、主栽品种及其特征特性

河南省优越的地理和生态、气候条件适合各种落叶果树的生长,杏、李在全省范围内均有种植和自然分布,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在水果生产中,李、杏与苹、桃、梨相比所占的比重相对较小。

3.1李子特色资源、主栽品种及其特征特性

據统计,至2014年全省李子面积为3763.67hm2。其中南阳、驻马店、许昌、信阳、三门峡、新乡6地市占全省李子栽培面积的近85%,各地栽培的品种中乡土品种比例较少,主要有引进品种较多。主要有大石早生、李王、玉皇李、黑宝石、澳李14、秋姬、安哥诺等;济源市栽培品种以玉皇李为主。南阳地区2002~2005年引进发展了一批美国杏李恐龙蛋、风味玫瑰等品种,面积近6000hm2,因盲目引进和栽培管理技术跟不上,栽后产量和效益不佳而绝大多数被毁。目前保留下的不足栽培面积的10%。金光杏梅为河南当地农家品种中选育的新品种,在原阳、延津、卫辉等地推广的金光杏梅约200hm2。

3.2杏特色资源、主栽品种及其特征特性

至2014年,杏栽培面积19184.29hm2,产量135480t。洛阳、许昌、郑州、南阳、商丘、新乡、三门峡、周口几个地市占全省杏栽培面积的70%。栽培的品种主要有金太阳、凯特、巴达杏、水白杏、大鸡蛋杏,南山大杏、豫早冠,占栽培面积近50%,另有红丰、新世纪、巴达杏、水白杏、大鸡蛋杏,南山大杏、豫早冠,麦黄杏、大黄杏等当地地方品种;三门峡、洛阳、安阳等地市以仰韶杏、贵妃杏、滑县平顶黄、辉县大接杏、大红杏、二红杏、沿枝条、等为主,另有部分金太阳、凯特杏;商丘、开封、周口有麦黄杏、巴达杏等。

据调查,河南省传统栽培的地方特色品种有58个河南地方品种:南乐菜籽黄、麦黄杏、大黄杏、大红杏、大二红杏、小二红杏、李子杏、沿枝条、劳枝黄、晚白杏、大白杏、脆白杏、晚红杏、豆茬青,滑县巴达杏、园榛杏、老白榛杏、白榛杏、丝黄杏、长榛杏、红榛杏、缩枝条、白沙榛杏、九月青,灵宝圆桃形、贵妃杏、葛朝杏、小甜杏、阔身杏,渑池仰韶杏、大巴达、变异大巴达、小巴达、金黄杏、观爷脸,开封尖杏、水白杏、白巴达、大接杏、鸭嘴巴达,尉氏麦黄杏,虞城二糙杏、金银杏、大红巴达、晚银杏,辉县大接杏、蒸馍杏,鹤壁代蒙杏、核桃纹杏,新郑巴达杏、水白杏、大鸡蛋杏,密县南山大杏、豫早冠,原阳桃白杏,孟县八月杏、一号,郑州早金香等。

三门峡、安阳、洛阳等地市的浅山丘陵区退耕还林发展了部分优良的仁用杏品种国仁、油仁、丰仁等,三门峡市天瑞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加工生产五香杏仁,带动周围果农发展仁用杏近2000hm2。

近些年来,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等果树科研单位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分别选育出适合在河南当地栽培的表现优良的早金艳、玫香杏、早紅蜜、濮杏1号等新品种,并在全省示范和推广面积约300hm2。

3.3河南省杏、李发展新特点

近几年全省各地利用当前土地流转等有利形势,个体企业和公司开展了基地化种植、农民专业合作联合建基地及观光农业、生态果园的兴起,实行商业化运作和规范化管理措施,杏、李种植和发展显现上升趋势,并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和社会效益。如渑池县西村乡李家村仰韶杏示范基地,现有仰韶杏80hm2,该村建立了6.7 hm2仰韶杏示范园,通过合理施肥、及时浇水和科学防治病虫等措施,实现了标准化生产;平均年产杏果200t,平均年产值120万元,成为当地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对周边农民栽培和发展杏果起了积极的示范带动作用。郑州黄河滩区生态观光采摘园、叶县辛店李子种植合作社等种植者与技术单位合作,引进新的李、杏新品种,采取丰产配套技术,取得良好成效。杏、李规模化、企业化和标准化发展正在逐步兴起,通过示范带动,果农科技意识日益增强,有力地促进杏、李等果业发展的产业化进程。

4.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4.1传统观念影响和科学宣传不力

由于对杏、李的营养、保健价值宣传不力,人们普遍对李、杏营养价值不了解甚至误解,这直接影响果农发展杏、李的积极性;杏李本身特性如杏不耐储藏和运输,杏、李坐果与产量受气候条件影响较大,近些年气候变暖自然灾害增多,晚霜危害、果园投入不足管理措施粗放等因素,制约和影响了果农直接收入。果农发展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另一方面,县、乡镇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示范带动工作不力,多是农民自发栽植,制约了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李、杏未能形成大的支柱产业。

4.2规模小而分散,产销与加工相对滞后

该区李、杏零星栽培,不成规模。市场供货期短,在水果中占有份额很低。特别是李子,在河南市场鲜食产品和市场容量更小,主要出售鲜果;用做加工的品种,也因规模小,缺乏原料持续供应。加工技术水平低,没有形成品牌。杏、李果贮藏和加工成为生产规模扩大的主要瓶颈。第二、第三产业保鲜和加工龙头企业极少,且技术相对落后,产品贮藏和营销服务体系不完善,制约着杏、李产业的较快发展。

4.3生产管理粗放,产业化程度较低,综合效益不高

河南省杏、李生产存在着品种混杂,栽培分散零星、经营管理粗放、果品供应不均衡等问题,果农缺乏栽培管理技术,产业化栽培技术有待提高。一方面存在着放任弃管单产低的现象,另一方面负载量过大,疏花疏果措施不到位,挂果过多、果实大小不均,果实商品率低。三是不注意果实采收和采后管理。在实际生产中,由于种植分散,管理水平粗放。李、杏开花早,管理粗放的树开花更早,容易遭受晚霜危害,加上介壳虫、红蜘蛛、食心虫及穿孔病、流胶病等危害,产量、质量、树体寿命都会受到严重影响,优质、高档果率较低。

4.4行业专业技师和技术能手和营销人才都比较缺乏,急需产业化人才队伍

城市建设和城镇化发展,促进了农业劳动力的转移,留在农村从事果树种植的人员文化程度相对较低,果树新技术的普及和传播较为困难。在杏、李种植方面果农多是分散经营,市场信息滞后,果树发展缺乏整体规划和科学分析及系统有效的管理措施。

5.产业发展建议

河南位于黄河中下游,界于北纬31°23′~36°22′,东经110°21′~116°39,东接安徽、山东,北界河北、山西,西连陕西,南临湖北,承北向南、承东启西之势。自然资源优势显著;二是区位优势明显,河南省地处中原,铁路、公路发达,交通快速便捷,北临消费市场潜力巨大的北京、天津、东北;南临武汉、广州、深州等;东临南京、上海等,市场潜力很大。

5.1加强宣传、政策引导,提高广大果农发展积极性

通过媒体宣传,政府职能部门推动等形式,对强化杏、李小杂果特色、特点和优势,进行差异化经营。引领果农建立多层次、多形式和多元化的产业投入机制,技术部门在果农进行品种选择、栽培技术、营销策略等方面进行综合培训,提高生产经营能力,引导和保证杏、李果业的健康发展。

5.2建基地、抓龙头,带动杏、李果业发展

要引导果农积极、有序、自愿地流转果业用地,成立专业合作社、公司加农户等联合形式,使果农在保证一定规模面积的基础上,进行科学管理,提高果品质量,实现质和量的双丰收,以尽.陕致富奔小康。

一是鼓励龙头企业建基地。充分利用当前土地流转等有利形势,鼓励个体企业和公司基地化种植,商业化运作、标准化管理;二是鼓励各类专业合作组织建基地。协会与会员建成了利益共同体。有利于实行规范统一的管理措施严格按照绿色食品生产操作规程组织生产,生产出优质果品,采取科学营销策略,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和社会效益。

5.3加强新品种、新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树立品牌意识,形成不同区域特色优势产业

发展适合当地的优良杏、李品种。鲜食杏以早熟优质品种为主,交通不便、退耕还林的浅山丘陵地区发展仁用杏品种,如国仁、油仁、超仁、丰仁等旧。李子要发展早熟的大石早生、李王、金光杏梅、玉皇李等,中晚熟品种黑琥珀、幸运李、恐龙蛋、黑宝石、秋姬等。在注重新品种引进的同时,还要重视常规杂交育种和地方品种的选优旧,注重特有资源的保护、利用和开发,加强果树种苗基地建设,重点扶持一批信誉高的苗圃,为生产提供良种壮苗。实现由产量型向质量型、高档优质型转化。对现有的先进实用技术进行组装配套,重点推广无公害生产、设施栽培;提倡使用有机肥、生物农药或者是压绿肥;加工保鲜贮运等果品增值综合配套技术等,创立自有名牌。

5.4加强技术培训和专业队伍建设,加强服务体系建设,实行产业化栽培和标准化管理

开展栽培配套技术培训,培养一批种植能手和管理营销等各环节的专业人才;培育发展各类果品专业合作组织、购销大户和农民经纪人,提高果业组织化程度。

通过培训,使农业技术人员和广大农民尽快掌握农业生产的标准化技术和操作规程,提高运用标准化知识的能力。加大对农资市场的清理整顿和环境污染治理力度。要加强对种苗、肥料特别是农药等农业投入品的质量管理,为产业化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

建立产供销服务网络,做好产品市场分析和预测,为果农提供准确、及时的信息服务。

政府和职能部门要积极开展信息、技术、培训、质量标准与认证、市场营销等服务,扶持和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强化管理、开拓市场,要加快发展果品连锁、超市、配送经营,支持果业龙头企业到国内外城市开办果品超市、直销窗口、专卖店,培育代理商。形成产、供、销一条龙生产经营模式。

猜你喜欢
产业现状发展建议河南省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山东省中草药种植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就中国电影市场论艺术电影生存现状
如何走出小学音乐教学的困境
试论棋例裁决难点
杞人忧天